认识基督宗教
作者:彭鉴道神父
第一章 论宗教 第二章 基督宗教的起源 第三章 基督宗教的信仰 第四章 天主教
第五章 敬礼圣母玛利亚 第六章 基督宗教本地化的思考    
第一章 论宗教
《认识基督宗教》第一章 论宗教
作者:彭鉴道神父  


     在无神主义的思想观念中,常常把宗教和迷信相提并论,甚至混为一谈,这是及其不公正的,因为无神主义者认为凡是信神的都是迷信,所以在唯物主义的概念里,宗教和迷信似乎变成了一个概念。可是站在客观认识历史的角度分析,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有着天壤之别。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更好说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定有它的价值在。
我们中国人大都生活在无神主义的宣传氛围中,总感到宗教是人们对于自然界不能抗拒的自然现象,心中产生畏惧,于是便产生了宗教,甚至认为这是对科学的无知,才有了许许多多的宗教信仰。无神主义的鼻祖马克思竟认为“宗教是麻醉人的鸦片”。

      事实胜于雄辩,有许多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音乐家、艺术家,同时又是虔诚的宗教信徒。著名的科学家哥白尼,不仅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甚至是一位神甫。自然科学创始人伽利略,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望远镜的末端,我看见了上帝经过”。他虽然曾受到过异端裁判所的审判,可是他仍坚持自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并且由他的 两个女儿做证,他的两个女儿都献给了教会,并且成为天主教的修女。就连我们所景仰的爱国人士华罗庚先生也于1982年在沈阳天主教堂公开领受了天主教的洗礼。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天主教无论走到哪里都将文化带到哪里,今天的斯拉夫文字的创始者就是两位弟兄传教士:即席利禄神甫和麦道笃主教。我们中国天主教会能够在中国深深地扎根,也是明末清初的传教士把西洋科学带入中国的后果,尤其是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等。

      对于宗教的定义,牛津大字典上是这样说的:“宗教是人类对一种不可见的超人力量的承认,这力量控制着人类的命运,人类对他服从,敬畏与崇拜”。按照天主教神学给宗教下的定义是:“人们对于至上无限的神灵,所有的信仰,所执行的敬礼。”宗教是人与神建立的友好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于人自认在神之下,从属于神,因此对于神乃行敬礼。人崇拜神的仪式,即为宗教仪式,宗教仪式是神圣的。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仪式。宗教徒的礼仪生活,成为宗教徒生活的一部分,即为宗教生活。
一、        宗教是有组织的团体

    我们人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体。人生也应该有双重目的:就是实践道德与追求幸福,也就是说,应该追求真、善、美、圣。宗教的教义就是帮助人获得“真”,教规是让人获得“善”,教礼是让人获得“美”和“圣”。正统的宗教必定有教义、教规、教礼,有教义、教规、教礼必有一个有形可见的组织团体。宗教应有创立宗教的教祖,主持管理的人员,信从宗教的教徒。在宗教内人靠着团体的帮助,一方面尽好敬神的指责,另一方面也获得神的恩佑。人是社群动物,他需要团队精神,彼此相亲相爱,创建和谐社会,达成和平世界、天下一家的美好愿景。

二、        宗教帮助人发展人格

宗教不但是神与人的联系,而且也提高人的人格,教人们认识人生的真意义,教人知道最重要最切实的真理。教我们认识自己地位的高超,使人们都能懂得人为万物之灵,是神的子女,是最优秀的造物。既是神的子女,就是努力与神亲近,不要自贬身价,不要生活如无灵之物。宗教是教人们学会修行道德,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发展人性的超然价值;教人勇于避恶行善,享受内心的真自由、真幸福。总之,宗教不仅帮助人们现世做个“好人”“圣人”,并且来世也能获享永恒的幸福。

三、        宗教造福于社会人群

宗教造福于社会人群是历史的事实,基督宗教皈化了欧洲,创建了欧洲文明。佛陀的慈悲说教,使多少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彻悟的人生哲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度化了成千上万的人弃恶迁善。伊斯兰教的兴起使阿拉伯人屏弃了多神崇拜,提高了阿拉伯社会与其他文明国家相等的水准。还有一些属于地方性的本土宗教,像我国的道教、印度的婆罗门教、以色列的犹太教,在他们民族的发展过程当中,都起到过推进作用。
假如人人都信仰真神,遵守神的规戒,勉力修德行善,世上就没有榨取劳工,压迫弱小,剥削民众和破坏和平了。可惜,世上仍有许多有名无实的信徒,宗教极端分子,迷信邪教的人,以及不信神明的人,使这个世界仍然充斥着暴力、痛苦和战争。幸而世界上还有忠实的宗教信徒,努力实现宗教道德,毕生为宗教事业以及世界和平而奋斗。像天主教先教宗若望?保录二世,毕生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以及人类的福祉,用和平的方法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当地人民重享民主和自由,被美国国务卿赖斯称之为“道德巨人”。印度圣雄甘地,以非暴力手段使民族获得自由,使国家得到独立。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以宗教信徒的精神做了轰轰烈烈的大事,推翻了封建落后的清王朝,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有许多宗教信徒都在努力救济贫困,抚育孤儿老弱,兴办种种社会事业,慈善事业,更努力提倡道德正义,建设民族间与国际间的和平。

四、        宗教与迷信是不同的

宗教信仰有的是由神亲自启示于人类的,称之为启示宗教,象犹太教、天主教。启示宗教的信仰超出了人的思维,但并不相反人的理性,它是奥妙的,又是圣善的,它提升人的精神层面,使人类走向更加文明。有的宗教信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人类文化的底蕴中发掘出圣善的精华,使人避恶行善,努力成为人间的贤者和圣徒。像我国的道教、印度的佛教以及少数民族的萨满教。这些宗教往往被视为自然宗教。

      无论自然宗教还是启示宗教(超自然宗教),都在人类历史当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至于迷信和邪教,是迷惑人的信仰,是不讲科学的,是违背科学的,是没有哲学依据的,甚至是相反科学的,有的导致人走向败坏,有的导致人走向死亡,是及其危险的。因此,真正的宗教信仰都是反对迷信的。可是每个宗教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或多或少地沾染迷信的东西,所以,正统的宗教信仰都会在自我反省和净化中,清除那些属于迷信的东西。
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遗产,更好说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被保存下来,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可是在中国始终未起到主导历史或影响历史的作用。因为中华文化大都以儒家思想为载体,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宗教只是成为人们一种向善的倾向和业余爱好,所以,身为宗教信徒应努力向人们展示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酵母,当逐渐凸显它的威能。国人的“民以食为天”观念已根深蒂固,可是人不仅是感性动物,也是理性动物,人为万物之灵,他需要精神生活的滋养。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表现的突出,宗教文化所包含的丰富营养更显其重要,所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必要认识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第二章 基督宗教的起源
《认识基督宗教》第二章 基督宗教的起源
作者:彭鉴道神父  


      基督宗教创建了欧洲文明,这是不可置疑的。在欧洲的文化中,如果剔除了基督的宗教文化,那么它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当我们要认识基督的宗教之前,有必要先认识希伯来人的文化,因为耶稣基督是犹太人,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犹太人有自己民族的宗教史,这是上帝为耶稣创立教会的奇特准备。在上帝那里,他对人类有一个永远照顾的计划,也就是救恩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犹太民族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仅是从宗教文化的层面认识,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都受犹太教的影响。这三个宗教最相同的一点,就是一神信仰的崇拜。

一、        希伯来文明

      在基督的宗教中,包含了希伯来人的许多文化。犹太人的《圣经》,基督宗教全部继承。这说明在犹太人的圣经里面,包含了许多智慧之言和道德规范。在基督宗教的文化中,希伯来文化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希腊文化起到了辅助作用,这使得基督的宗教富有先进的文化特色。

      亚伯拉罕作为犹太人的祖先,成为以色列人的圣祖,他与上帝之间的亲密来往,成为启示民族的宗教经验。亚伯拉罕本是巴比伦一个游牧民族中的一个族长,后来迁徙到巴勒斯坦居住,他的子子孙孙 ,虔诚崇拜天地万物的真主宰—天主,绝不崇拜其他的神,也不敬拜偶像,不作迷信的举动。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文化中,这确实是一种特别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思想,要知道当时的偶像崇拜和多神概念是相当普遍的。

      亚伯拉罕的子孙曾因饥荒而旅居埃及,在埃及繁衍兴盛,成了以色列民族。公元前1320年,以色列民族英雄摩西(梅瑟)率领全族人民离开埃及,设法回到他们祖先的故居—巴勒斯坦。摩西组织民众,制定了宗教和zheng_zhi方面的法律;尤其是严厉地惩罚拜偶像、祭邪神的迷信活动。他把祖先的一神信仰组织成了有秩序的一神宗教,也就是犹太教。

      公元前第十一世纪,以色列民族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著名的国王大卫(达味)和他的儿子所罗门(撒落满),成为以色列民族最强盛、最辉煌的时期。不幸的是以后的国王不少陷于迷信,国家也分裂为二,即犹大国和以色列国。在这段时期犹太民族中产生许多先知圣贤,他们不顾自身的危险,仗着天主的名义,责斥君王的暴政,唤醒民众的迷茫,保存了以色列民族的纯正信仰。
公元前586年犹大国被巴比伦灭亡了。优秀的犹太人都被掳到巴比伦居住,半个世纪后才渐渐返回故土。在这次亡国和流徙的大灾难中,激发了犹太人的宗教热忱。他们组织教会、整顿经典,司祭也成了民族的领袖。以后500年中,经过许多战争,无数的犹太人,为了不肯拜偶像,行迷信,牺牲了身家性命。

      公元前63年,犹太国成了罗马帝国的属地。这时期,暴君酷吏的压迫,司祭阶级的腐化,经师学士的拘泥顽固,社会大众的迷信,使正直善良的虔诚犹太人更加迫切地期望一位救世主的来临。

二、        耶稣基督的生平

      在巴勒斯坦的加黎利省的纳匝肋乡村中,有一位犹太少女,名叫玛利亚,她已许配给本族一名叫若瑟(约瑟)的木匠,上帝遣了一位天使来请玛利亚做救世者的母亲,玛利亚同意了,天主就用自己的全能,使玛利亚灵奇的怀了孕。

      罗马帝国zheng_fu出了一道命令,叫各地人民都回本乡办户口登记,若瑟便领着玛利亚到耶路撒冷南边的伯利恒(白冷)去登记,因当地旅馆客满,他们便在城外山洞过夜,玛利亚当夜生了耶稣。
耶稣年纪稍长,便在纳匝肋帮助若瑟做木匠活,三十岁左右耶稣开始了他的传教工作。他三年中走遍了犹太各地,宣讲天国的福音,关心民众疾苦,显奇迹异能治愈许多病患,对病患表示极大的同情心。他挑选了十二个门徒,作为教会的骨干力量,称之为“宗徒”或“使徒”。

      其中伯铎(彼得)做宗徒的首领,成为基督升天后的在世代表。

      耶稣基督在他的三年传教生活中,不停地表示同情被压迫的民众,不怕指责那些暴虐的官吏,贪污的司祭,伪善的经师,不义的富人。这些人怀恨在心,终于买通叛徒犹达斯,设计把耶稣dai_bu,控告到罗马驻耶路撒冷的总督般雀?比拉多那里。比拉多明知耶稣无罪,为了明哲保身,妄判耶稣死罪,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酿成了历史冤案。

      耶稣在传教行程中,屡次向人预言,自己将来要受难,被人钉死,死后第三天要复活。果然耶稣死后第三天,有兵士看守的耶稣坟墓空了,耶稣的遗体不翼而飞。耶稣的近门弟子见到了复活的耶稣,他们信心大增,到处传扬耶稣,甚至不怕牺牲身家性命。耶稣复活后第四十天,他在耶路撒冷城东的山顶上,在宗徒及弟子的注视中上升天庭。

三、        基督建立教会

      耶稣基督在世的三年传教行程中,特别地拣选了十二位宗徒做教会的基石,他又特别委任西满伯铎为宗徒之长,来管理他升天后的教会团体。这个团体的首批基督徒全是犹太人,可是因着反对基督的犹太人对皈依基督的犹太人的迫害,才使得基督徒的团体成了一个新的教会,一个新的民族,跨越地域和人为的疆界,向全世界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公教会。这个教会虽然产生于小亚西亚的巴勒斯坦,起初,只是犹太教的一个宗派,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信仰,发扬了耶稣基督的博爱精神,吸收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宗教信仰体系,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较强的宗教团体。

      基督宗教的产生对当时的主流社会是一个挑战。当时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贵族与贫民的关系,富人与穷人的关系。基督的博爱精神,使得贫苦大众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对奴隶社会的统治者构成了威胁。因此,当时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于基督宗教实行了残酷的镇压和迫害。传教士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帝国传播,300年的教难生活,并没有将基督的教会消灭,反而在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随着教会的发展和壮大,奴隶社会逐渐走向崩溃,因为基督所倡导的是博爱精神,人人都是天父的子女,理应相亲相爱。由此可见,基督的诞生不仅为 人类的历史开创了新纪元,更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因着教会的努力,基督宗教在中世纪,传遍了欧洲,并成为欧洲社会的信仰支柱。教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召开大公会议来加强教会的组织观念,并确立教会的信仰理念。
第三章 基督宗教的信仰
《认识基督宗教》第三章 基督宗教的信仰
作者:彭鉴道神父  


一、        信有一个真神

      基督宗教最基本的信仰就是相信宇宙间有一尊伟大的神明,这尊神明是没有名字的。之所以有所谓的天主、上帝、老天爷,都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也是表示对神的敬意。其实神只有一个,天主教称神为天主,伊斯兰教称神为真主,耶稣教称神为上帝,老百姓称神为老天爷。称谓虽然不同,可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天主教所信的天主,就是中国人所敬的“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所不同的是天主教为启示宗教,民间信仰是自然宗教。启示宗教是由神亲自启示,给人带来真理和正义,要人屏弃封建迷信的虚妄,使人类社会走向更加文明,是人类历史中的一股精神力量,能够让人的灵魂获得净化和提升。民间的自然宗教,是人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探讨和发掘的文化和智慧,对神灵世界的领悟和研究,必定有他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人精神层面的提升,凸显出缺乏底蕴和内涵,处处表现它的不圆满。而启示宗教在许多方面,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国家、个人,都能够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在启示宗教中,对神的认识有较清晰的表达。上帝是唯一至圣的神体,无始无终,全能全知,至公至义;他创造了宇宙,又掌管宇宙,他远远超出宇宙之上,又在一切事物以内;他有绝对的自由,但是他的意志决不变换;他是唯一的真神,却又是三位一体的。这些信仰理念不是人的思维,可以连贯在一个主题之上的,这就是奥秘。他不是我们人的理性所能完全表达的,所以,我国的古圣先贤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古罗马神哲学家圣奥斯定主教也说:“如果一定要问,三位一体到底是什么?人类语言之贫乏致使无可言表。”

      在各个民族中信神的观念根深蒂固,也可以说深入人心。从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掘中,还没有发现哪个民族是不信神的民族。中国传统中的上帝和昊天,就是指着一位至尊至大的神明。中国古人深信在宇宙之上,有一造生万物的上帝。这位上帝统治宇宙,赏善罚恶,而上帝的性体又是奥妙无比的。基督宗教所信仰的天主,就是中国经书中的“上帝”和“道”。因为基督宗教是上帝亲自启示的宗教,在基督的教导下,使人们对这尊上帝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教人懂得用什么方法来侍奉上帝,走近上帝。

二、        怎样证明有一尊真神呢?

      为证明宇宙以上有一尊真神,当然不能用数学的方式证明,数学式的证明,可能用数字去复验,无论谁也不可怀疑,我们没有这样的理论,去证明真神的存在;我们也没有物理化学的实验性理论,来证明真神的存在,用尽一切的实验,也不能证明出上帝有没有,因为神是超乎物质的,实验则只能用于物质。为证明天主的存在,我们所有的,是哲学的理论,哲学的理论不是可以由感觉去经验的;不能使一切的人都信服,况且对于神明,有许多时候,连哲学也不能给予完全的解释。因此要紧的是加上宗教信仰,人才能够坚信上帝的存在,科学不能证明没有神明。为证明有一真神,圣多玛斯?阿奎那举出哲学的五项理论,成了后世有名的“五路”,我们由这五条路都可以走到“上帝”那里。

(1)        第一项论证,在于宇宙的动静

     大家都看到宇宙里的人或物有动有静,凡是有动有静的物体,它的动静不能是自动自静的,必受另一物体的推动,可是一物推一物,追根应有一自动的主题作为动静的根源。因此,宇宙之上,应该有一个动静的根源,自动而不被动,即万有真原,我们称之为天主 、上帝、神明。

(2)        第二项论证,在于原因和效果

      宇宙间的原因和效果,常是互相继续,即一桩事物是自己原因的效果,是自己的效果的原因。凡是一桩事物,既是在自己以上有了原因,则对于自己的效果,不能是一独立的完全原因,可是一个不独立的原因,再追溯到一个独立的完全原因,即如父亲生儿子,儿子再生儿子,因此,没有一个人是自生的,那么,便该追溯到一个有生的原因,是原因而不是效果,名称为天主、上帝、神。

(3)        第三项论证,在于有生和自生

      宇宙的物体都是从无到有,有出生的时候,凡是有生物,都不能自生,那么宇宙之上,应该有一自生者,一切有生的,都从自生者而得生。
宇宙间的一切,都不是必然当有的,而是可有可无的,可有可无的东西,决不是自生的、自主的实体,自己生自己,一定是必然当有的。因此宇宙之上,应有一自生者,他是必然当有的,他是一切有生者的根源,这位自有者就是天主。

(4)        第四项论证,在于万物的美善

      宇宙之间的物体,各有一分善美,即使最低能的动物和最平常的泥沙,也有一分的美;即使象一般的大恶人,心理也能有一分的善。
部分的美善,可大可小,由小而大,直上到最大最高点,应该有一个美善的主体,这个美善的主体,即是天主、上帝。
例如生命,是物体的一种最可贵的美好,宇宙间的生物,由植物到动物,按着所具有的生命的高下,可以排成一条很高的梯子。“人”在宇宙的物体中,算是具有最高的生命的物体。但是人的生命,还是缺而不全,所以在人之上,必定有一个具有完美生命的主体,这位主体的生命,是其余一切生物生命的根源。同样,宇宙的一切美好,应该聚于一个全美全善的主体,作为一切美好的根源。美好的根源,即是天主、上帝。

(5)        第五项论证,在于宇宙的规律

      宇宙万物,既有一定的规律,凡是规律都应该有制定者,宇宙的规律也应该有制定者,这位制定宇宙规律者就是神,我们称之为天主、上帝。
我们中国古人,最羡慕天地间的规律,孔子曾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中国儒家的五经四书,常讲天道天理,天道和天理,即是天主的道理。孔子以四时的运行和百物的生发,都归之于天。可是自然主义者,认为宇宙间的规律是种盲目的自然规律,既称自然规律,即是自然而有的,无所谓创造者。近代的科学家,又有人认为宇宙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自然律,只是科学家的假设,假设则常是后者推翻前者。

      自然界既然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而且很美妙,很复杂。一朵平常不受人注意的野花,摘起来一看,野花的构造和颜色,就会让我们惊服,若是说这朵野花是偶然长成的,这种“偶然”就太奇妙了。宇宙间除野花以外,那件自然物不使我们惊叹呢?而且每种每类,分别的清清楚楚,自然界的各种物力,也是各有规律,丝毫不乱,若说这一切都是盲目地碰合而成的,那就太稀奇了,盲目碰合而形成复杂美丽的规律,在我们有理性的人看来,真正不合理性。规律只能由有理性的神或人去创造,未闻能够盲目的碰成,盲目所碰成,只算是“偶然”,偶然不是规律,更不能有预定的目的。把全部字盘抛出,不会组成优美的唐诗,胡乱地敲打键盘不会组成动人的图画。相信宇宙间有一位上帝,固然需要信德,相信宇宙间没有上帝,而自然形成,需要一万个信德。

      自然界的规律,很大很妙,决不是人的理智可以创造的,创造自然规律者,必定具有至大至妙的理智和能力,这位至大至妙的理智和能力便是最高的神明,称之为天主。
除了多玛斯的五项论证外,学者们还举出了其他的论证,证明有神,这些论证归结起来,可以归于三点:

(一)人们理智的对象,在于真理,理智所要求知道的,是知道真理,然而人世的真理都是局部的,不能满全人的求知欲,因此,便该有一至全的真理,来满足人的理智。至全的真理,即是神。从另一方面去看,局部的真理,本身不能独自存在,因为局部是由整体而取得自己的意义,有局部该有整体,若没有整体的真理,常存不变,世界便无所谓真理了。


(二)人的意志,追求美善,以求取得美善为快乐幸福。然而人世间,没有一桩事物可以满足人的意志。因为有所谓美善,或者是假的,或者是缺而不全的。但是人的意志,既然有向一至全的美善的追求,这种追求又是人人都有的,便不应没有对象。因此,我们推论人的意志所追求至全的美善,乃是天主。


(三)根据现在人种学者的考证,世界上没有过一种无神的初民,而且最近的人种学,多主张初民开始的宗教信仰,为一神教,多神崇拜乃是一神崇拜的流变。那么敬神的心,可以说是出自人的天性。天性的要求,不能说是虚妄捏造。因此,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肯定宇宙之上必有神明,宇宙的神明只能有一尊,便是上主天主。
                                      

                                                                   人类崇拜神明发展历史示意图



                                    


                                    自然宗教—多神崇拜: 摩尼教、道教、神道教。






                                                    

                                                      

                                    启示宗教—一神崇拜:犹太教、伊斯兰教、 天主教、东正教、耶稣教。



三、        神是怎么样的?

(一)        神是造物主

      基督宗教相信上帝是造物主,相信宇宙间的万物都由上帝所创造,无论有形体和无形体的。神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的存在均有赖于神。神是真、善、美的基础,如果把太阳拿去,整个太阳系宣告解体,如果把神除去,整个宇宙立即归于虚无。此外,天主是万有之中最值得赞美的,只有他能使人类获得真正与持久的幸福,只有他能满全人生的意义。
人越认识、越爱慕上帝,人的信心便越坚固、越真诚。这就是宗教生活的基础。谁为太阳所照射,谁必感到温暖;谁深深地领会到神的伟大,谁就会忠于上帝。凡是与神有密切关系的人,都会有深刻的信仰经验。在人的生命中如果缺少了上帝,其他的一切财富、运动、艺术、地位、科学皆不能使人获享真正的幸福。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最终大都皈依上帝的原因。所以在我人一生之中不应忘记学习认识上帝、爱慕天主。

      清朝康熙皇帝曾受到天主教传教士白晋神父的感染,为北京天主教堂亲题:“敬天”匾额,并撰写一副对联来赞颂造物主—天主。康熙称造物主天主为“万有真原”,赞颂造物主—天主,是: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肇拯济大权衡。

     康熙皇帝也曾撰写诗词来表述他对造物主的认识和钦崇。原诗为 “真主赞”:

                                                                           森森万象眼轮中,
                                                                           须识由来是化工。
                                                                           体一何终而何始,
                                                                           位三非寂亦非空。
                                                                           地堂久为初人闭,
                                                                           天路新凭圣子通。
                                                                           除却异端无忌惮,
                                                                           真儒偌个不钦崇。

      康熙帝对万物皆有来源认识深刻,另有一首诗词,也是说明天地间有一位主宰,并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探究造物主—天主。

                                                                           乾坤今有昔时无,谁实生成上下图;
                                                                           定属神明分造化,原非人物立规模;
                                                                           易称主宰由来久,道在良心可复初;
                                                                           自古圣贤皆敬畏,穷原探本乃真儒。

      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白晋、张诚神父不仅是康熙皇帝的西洋科学家教师,有时也向康熙讲论天主教的信仰,因此,康熙帝对基督的认识颇深,他称赞天主教是:上下五千年独是门自天创立,纵横九万里惟此道普地通行。

      康熙帝对基督的降生救世、受苦受难,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怜,他曾题了一首基督受难吟,原文是: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打寸肤裂,六尺悬挂二盗齐;
                                                                          惨恸八埃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涕。

      康熙帝的这几首诗,在天主教会内传播极广,虽然因zheng_zhi、社会等诸多缘故,康熙帝未能成为基督徒,但从诗词中仍能看出康熙帝对基督宗教的认识是很深刻的。
      明朝万历年间皈依天主教的翰林院大学士徐光启先生,被尊称为中国天主教的三大柱石之一,曾题诗一首来颂扬造物主—天主。诗词为:

                                                                          立天地之主宰,肇人物之根宗;
                                                                          推之于前无始,引之于后无终;
                                                                          弥六合兮罔间,超庶类兮非同;
                                                                          本无形之可拟,乃降世之遗容;
                                                                          显神化以博爱,召劝征以大巩;
                                                                          位圣尊而无上,理微妙而莫穷。

(二)        神是无限完美的

      神是无限完美的,所谓无限完美,就是说,我们在世间所能想象得到的真、善、美、圣…天主无不具备。天主是一切真、善、美的根源,而且神的完美是无可复加的,神的真、善、美都是最超越的。我们看到天空闪烁的星光,人们在山里或海底发现到光芒四射的金、银、宝石,我们在植物园中看到千紫万红的花朵,在动物园中看到各种不同的动物;我们在人群中观察到人的技巧、才能、人的智慧、善良,以及人身体的美妙与心灵的圣洁。这一切都源自上帝,都是上帝的杰作。神是最纯的、最美的、最有力的、最超越的、最值得爱慕的“美、善”,神是无限完美的。
当然上帝所造的万物的美妙,也值得我们赞叹,值得我们爱慕,甚至会迷惑我们的心灵而引领我们进入歧途。可是每一个受造之物,无论它如何美,常有缺陷。一块宝石虽然灿烂夺目,却没有生命;一棵野草虽然有生命,而没有宝石的光彩;有的人虽然头脑清晰,而体力不足;有的人虽为运动健将,而缺少理智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东西。一切的美都是暂时的,一切的善都含有缺陷;一切的智慧中总不免有愚蠢在,一切力量常混合着弱点。只有在天主内没有瑕疵,没有缺陷。所以耶稣曾说过:“只有一位是善的,就是天主”。(玛十九?17)神的伟大,神的美善是我们不能想象的。我们对神的伟大与美善,只可以用一个词—无限—来形容。

(三)        神是永恒的

      所谓“神是永恒的”,就是说:神的存在是无始、无终、永无变化的。

      我们人无论活多大年纪总有一个开始。我们开始在世界上生活这仅是很短期间以前的事;我们每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日。最初人类的始祖也是在千万年前一个一定时期才开始生存。在很久很久以前,即是我们所知道的整个宇宙,也只是一片混沌。那时候,除了神之外没有别的生物。“群山尚未形成,大地寰球尚未出生,从永远直到永远,你就已经是天主”。(咏九十?2)天主的存在从没有始点。在亿兆年以前也可以说在“时间”开始以前,神就存在着。所以我们说神从永远就存在。

      我们一定体验到一切受造物的存在是如何脆弱,如何短暂。初春时我们往往见到盛开的樱花或梨花而叹赏大自然的美妙。可是很可能在夜间降下了一层冰霜,昨天的美丽,一夜而转为丑陋。“花开能有几日红?”我们人的存在,岂不是同样脆弱,同样短暂?人生六十花甲子,人活七十古来稀,人活八十烂成泥。即使在我们同龄人中间,骤然去世的不也是常有的事吗?所以圣经把人生短短的岁月比作烟云比作阴影,转瞬间就会消失在广大的空间。英国伟大的纽曼枢机曾经说过:“生命将要消逝,财富要成过去;人的情绪变化无常,人的意志也转变无定;今日的朋友可能变成明日的仇人。只有一位是完美的,那就是天主。”天主就如同我们基督徒经常祈祷时所念的“永生永王,于无穷之世”。天主总是一样的,神的存在没有终点。

      我们人不但在身体方面,而且在灵魂方面是时常变化的,今天对某件事物如此思想,明天可能有别的想法;今天觉得高兴,可能明天会变为忧愁;今天身体健康,说不定明天会卧床不起;今天作的决定,明天可能又变卦;今天心灵上带着天主的圣宠,明天可能会因犯罪而失落。可是天主并不这样,他是“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远”常是一样的。在玛拉基亚先知书中天主论自己说:“我是自有者,从未改变。”(拉?三?6)圣雅格伯说:“在他内没有变化或转动的阴影。”(雅:一?17)圣咏的作者赞颂天主说:“天地都要过去,你却常存;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岁月,没有终期。”(咏:一零二?27—28)所以对天主来说,时间上之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区分是不存在的,因为神的存在是超脱时间的。“在天主前,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伯后:三?8)在天主眼中,古往今来的事物都是现在。天主用一个简单的思想,立刻可以知晓理智所能知晓的的一切真理,不必费时推理;天主在每一瞬间都完全地享受他生活的幸福,因为他的存在是完整的,毫无缺陷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所以,神的存在是永无变化的。

(四)        神是无所不在不可探测的

      神是超越时间的,也是超越空间的。神是无所不在的,神的伟大也是不可探测的。这正是徐光启先生诗词所说的:“弥六合兮罔间,超庶类兮非同。”诗经上也说:“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视四方,求民以莫。”(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意思就是说:“伟大的上帝啊!居高临下,威严无尽;察看四面八方,求取百姓的安定”。犹太人的圣经当中,亚毛斯先知也有具体的说明:任何人都不能逃避天主的鉴临和掌管。天主给作恶的人说:“我要将残存的人统统杀死,一个也跑不掉,一个也剩不下。他们纵然潜入地府,我的手也将把他们从那里拉出来;即使他们飞上苍天,我也要把他们从那里抓下;即使他们躲到加而默耳山顶,我也会去搜索他们,在那里dai_bu他们;他们可能又会藏到海底深渊,可是我必命海蛇咬死他们。”(亚?九?1—3)圣咏第一百三十八首也有相似的叙述:

                                                                 “上主,你已经细察了我,认清了我。
                                                                  我或坐或起,你全知晓;
                                                                  事先你已辨明了我的思想。
                                                                  我或行动或休息,你都详察;
                                                                  你熟知我的一切行为。
                                                                  话语尚未在我口中形成,
                                                                  你已全然知晓我要说什么。
                                                                  你将我前后围绕,
                                                                  以你护卫的手将我荫蔽。
                                                                  你的奇能实在令我惊愕,
                                                                  太过高深为我所不能及。
                                                                  我往何处,才能躲开你的神力?
                                                                  我去哪里,才能逃离你的面容?
                                                                  我若升上高天,你在那边,
                                                                  我若下至阴间,你也在那边。
                                                                  我若乘着晨曦的翅膀,
                                                                  飞往遥远的海洋安居,
                                                                  就是在那里,你的手也必引导我,
                                                                  你的右手也必安抚我。”(咏138)

      神是伟大的,他在天上,也在我们人间,他在山峰,也在海底。他在天涯,也在地角;他充满宇宙,却不被宇宙所包容。宇宙将没有一处找不到天主。神是无所不在的,他的存在也具有渗透性。他存在我们内,我们亦存在他内。正如圣保录所说的:“他超越众人,贯通众人,且在众人之内。”(弗?四?6)所谓天主无所不在,是指整个天主无所不在。在我们身内的天主是完整的天主;在山顶海底的天主也都是同一的完整的天主。此外,天主在万物之内,而并不与万物相混合:天主仍是纯一的精神体,受造物也依然为受造物,而不会因此享有神性。

      虽然说神是无所不在的,可是神在各个地方的存在却有不同的程度。我们唱光荣颂时说:“天主在天受光荣”,这说明天上是上帝的居所,在那里众天使圣人面见天主,共享常生福乐。天主虽然也在罪人之内,可是他更喜欢在圣者之内。因为在圣者身上他特别分施,而圣者也知道以爱还爱。天主在圣堂内与其他地方的程度又不同。因为圣堂是天主通常分施恩宠的特定处所,也是圣子耶稣亲身降临时常祭天的地方。所以,人们祈祷最好的处所,就是圣堂。

      天主虽然处处都在:他在大地,也在高天,可是他的存在并不为任何物体所限制。上帝与人的灵魂不同;人的灵魂虽然在人体的每一部分,而且每一部分都有同一的、完整的灵魂,可是灵魂的存在局限于在身体之内。天主是超越空间的,他不受空间的限制。所罗门在为天主建造了圣殿之后,曾向天主祈祷说:“天主,即使天上之天都不足以作你的居所,更何况我所建的殿宇呢?”(列上?八?27)所以说天主在宇宙内,倒不如说宇宙在天主内更为正确,因为天主超出宇宙,大于宇宙。

      人越常想到无所不在的天主,其他事物吸引人的魔力消灭的也越快,天主也必逐渐地成为人生志趣的中心。时常在上帝鉴临下生活是达到完善与天人合一的最佳捷径。

(五)        神是全能的

      神是全能的,是指天主只要愿意,是无所不能的。天主可以做一切事情,而且并不费力,不需任何帮助,所需要的仅是他自己 的意志。假如天主愿意什么,一命就成。
假使天主愿意再创造一个新的、更完美的宇宙,假使他要创造更多种类,更美丽的动物植物,那仅是刹那间就可实现的事。只要上帝的意志一觉得,新天新地马上会出现,而现有的宇宙会立即归于虚无。概言之,一切俱有可能存在的东西,为上帝而言,没有创造不出来的。当然,不可能有的东西,上帝也造不出来,这不是神的能力不足,而是该事物本身没有存在的可能性。比如一个“四方圆圈”,不但人做不出,全能的神也做不出来。因为同一个四方物体,不能同时又是圆形物体。一个“四方圆圈”是本性相互矛盾,天主当然不能作出矛盾的事来。

      天主的全能在乎其意志。只要天主愿意,他所愿意的立刻便会实现。圣经上的启示也给我们指出同样的真理:“上主!一切都是因了你的意旨而有,而造成的。”(默?四?11)天主造天地的叙述也教训我们一样的道理:“天主说:有光!便有了光…天下的水应聚在一处,使旱地出现…大地生出青草…地要生出各样生物…事就这样成了。”(创?一?3—30)圣经上所谓的“天主说”,是指天主的意志,也就是“天主愿意”。天主愿意什么,什么就成事实。这与我们人的“创造”(实际是制造)实在有天渊之别。假如我们参观一所造船厂,我们会体验到造一艘横渡海洋的舰船,是一件如何需要器材、工人,如何需要时间、技巧的工程。一艘大型舰船的完成,不知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可是天主从虚无中创造世界,仅凭天主的一个意愿。想到此,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力的微弱而应该赞颂天主的伟大。“天上的诸天,请赞美上主,天上的大水,请赞美上主!愿他们齐声赞美上主的名号,因为上主一命,他们立即受造。他确定的位置,直到永恒,他颁布的规律,永不变更。”(咏?一四八?4
—6)

      张开我们的眼目,处处会发现造物主的手在活动。秋夜间仰视万里无云,满布星斗的天空,使人感到造物主的伟大与无比的庄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已经是相当的大,可是,太阳仍要比地球大过百倍。假如太阳是真空的话,它可以容纳一百多个地球,而在天空中除太阳外,仍有无数比太阳还要大的星体。这样众多而巨大的星体,在天空中以无比的速度不息的运行,而各不相撞,不能不使人惊奇。这一切都是由天主一命而成。一个人,假如他不是傻瓜的话,他一定时时处处发现天主大能的痕迹。广大无际的宇宙当然表现出造物主的伟大,而微小、肉眼不可见的世界也同样彰示造物主的强大无比的能力与智慧。显微镜的发明,使我们可以观察微生物界的奥妙。一滴水中可能容纳着无数极为细微的生物。我们的凡眼却不会觉察。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原子原来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所组成,而其构造恰与太阳系相仿。所以每个原子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微小的太阳系。我们想到这一切,不能不对造物主说:“上主!我们的天主,你的名在普天之下是何其奥妙啊!”

      万物的存在不但需要神的创造,而且需要神的保存。“天主以自己大能的话支撑万有”。(希?一?3)上帝指使星体的运行,他使动物生活,他使植物增长,他支持着宇宙万物的生存。如果天主一旦撤去他的支撑万物的手臂,整个的世界便要立即归于虚无。
我们对全能者天主所持的态度,应该是极大的尊敬与无条件的信赖。以敬畏之心我们承认:“上主啊!众神之中谁能与你相比?”(出?十五?11)“愿整个大地敬畏上主,愿普世居民畏惧上主,因为他一发言,万有形成,他一出命,万物化生”。(咏?三十二?8—9)

(六)        神是正义的

      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可是现世生活中,有许多恶人,反而官运亨通;有许多善人,反而贫困潦倒,痛不欲生。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人生的真谛。也就是说:“不在生前,必在死后”。

      圣经中论“天主是正义的”地方很多。托彼特在百般苦痛中祈求天主说:“上主!你是正义的,你的一切作为都公正”。(多?三?2)

(1)        天主有善必赏:“天主要按每人的行为予以赏报”。(玛?十六?27)中国古人也有“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伊尹)的说教。可是善人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短暂的世苦成为一种补赎;恶人亦有他小善的一面,人间的世福成为他们应有的报答。今生今世的赏罚,不是善恶应得报复的结局。“只有在灵魂脱离肉身之后的审判中,才是真正的大结局。“因为我们众人都应出现在基督的审判台前,为使各人藉他肉身所行的,或善或恶,领取相当的报应。”(格后?五?10)所以一生为主劳苦工作的保禄宗徒在他的终年时说:“从今以后正义的冠冕已为我预备下了,就是主,正义的审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赏给我的。”(弟后?四?8)天主对我们的赏报常超出我们应得的,正如耶稣对我们所许诺的“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玛?五?12)就是我们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善事天主也不会忘记。耶稣曾说过:“谁若因你们属于基督,而给你们一杯水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失掉他的赏报。”(谷?九?41)

(2)        天主是有恶必罚的:如果天主姑息罪恶而不予处罚,不啻自我矛盾反对自己。“天主没有宽容叛逆的天使,却把他们推到黑暗的深渊。”(伯后?二?4)上帝把犯罪的始祖从伊甸园逐出;用洪水消灭作孽的人类;用大火烧掉索多玛和格模拉这两个淫风猖獗的城市。耶稣对犹太人的罪恶曾预言耶路撒冷的毁灭:四十年后千百犹太人如耶稣一样曾被罗马人钉死。“好使他们知道,人在何事上犯罪,就在何事上受罚。”(智?十一?17)

      天主对人的处罚是完全公正的:完全按照每人所应当的而处罚。天主永远不会错罚罪人,因为天主的眼实在是雪亮的,他透视人内心的一切。我们对人的判断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我们看不到人心,也不容易知道一切对人自由意志的影响,也不知道人由父母遗传下来的个性脾气。即使对自己的罪过是大是小,也经常判断错误。的确,除了全知的天主——我们的最高法官外,没有人能时常判断无误。天主罚人不在生前,就在死后。天主有时对人延期施罚,是因为天主怜悯罪人,愿意等待罪人回头改过。圣经上天主曾说过:“我决不喜欢恶人丧亡,但却喜欢恶人归正,离开邪道,好能生存。”(则?十三?11)所以有时候,恶人好似比善人生活更顺利,更幸福。天主有时愿意以痛苦锻炼善人,好使义人日后在天上享受更丰满的幸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善人的。

(七)        天主是仁爱的

      所谓“仁爱”,是一种“忘我”的爱,为他人牺牲的爱,所以他超过我们普通所说的爱。天主对受造物的爱,是忘我的,是施舍性的。

(1)        天主由于仁爱而创造世界
      
      天主创造万物的事实,正表示神施行仁爱的具体显扬,神并非为了增加自身的幸福或者为了某种利益而创造万物。我们人的存在,人的所有,无不来自上苍。所以我们没有任何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可以做礼物送给上帝。因此,天主内在的幸福,不会因为人的善功而增加,也不会因人的罪恶而受损。古圣约伯也认识这端道理他答复责难他的朋友说:“如果你犯罪,你为他能做什么?你的罪恶如果增多,你能加害于他吗?假如你是义人,与他有什么好处?”(约?三十五?6)天主对我们的关系好比母亲对幼子:幼子由母亲手中接过一块蛋糕,分一份再放在母亲嘴里,母亲因而喜欢。我们经常是把天主赐给我们的东西再还送给他,他也因此喜欢。天主的创造并非出自私,而是出于他的善心,他造人是为向人表示他的无穷仁爱。他好似太阳把它的光和热送给环绕它的一切,可是它并不需要它们还报。“一切完美的恩赐,都是从天上来的,导源于光明的父。”(雅?一?17)就是说,一切恩赐好似都是由天主发出的光亮,他愿意实惠于人而不愿意受惠。当然,在社会人群中有时也有乐善好施之士,这也是天主——乐善好施的典型——在人心中所种植的根苗。

(2)        天主的仁爱普及万物
    
      天主对他所造的万物都一视同仁。“你爱一切存在之物,任何你造的东西没有你所恨的。”(智?十一?25)如同耶稣给人所说的,是天主喂养天空的飞鸟,也是他装饰田野间的花草。耶稣曾说过,即使毫无价值的麻雀,“天父一个也不会忘记。”(路?十二?6)“天主张开他的手,使凡有生命的,都饱沾他的恩惠。”(咏?一四四?16)

      可是上帝对于人,无论自然方面或超自然方面,都表示出他特别的钟爱。我们的肉体,我们的灵魂以及宇宙间环绕我们的一切,莫不都是天主的恩赐。天空的日月星辰为了我们而发光照射,大地的花草树木为了我们而滋长结果。圣咏的作者对天主的无穷仁爱感叹地说:“当仰观你所造的穹苍,和你满布在天空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么?你竟对他念念不忘?人子算什么?你竟对他眷顾周详?你使他稍逊于天使,并赐给他尊崇及荣誉做冠冕。你让他统治你亲手创造的世界;让万物归服在他的脚下,成群的牛羊,田野的百兽,空中的飞鸟,海里的游鱼,以及大海里种种的浮游生灵。上主!我们的天主,你的圣名在普世多么美妙!”(咏?八?4—10)

      天主的仁爱并不以此为止,他把人类提高到超性的境界,这是天主的智慧,就是说,他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提升,使人能与神接近。本来人与神有遥不可及的距离,可是天主藉着天主圣子降生成人,与人同居共处,使人在今世就能分享神的性体,日后得与神明共享永远的幸福。

     “天主竟这样爱了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了我们,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三?16)“请看,天父对我们所表现的是何等仁爱。我们可以称为天主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若?一?1)我们的确应一再赞颂天主:“你们应赞美,称谢天主,因为他是仁慈的。”(咏?一0六?1)

      我人应效法天父的仁爱而博爱众人。我们应变为阳光,不分彼此地带给一切人光明和温暖;我们要扶持弱小,我们要安慰贫病,我们要在言行上反映出天父的无穷仁爱,好使迷途的亡羊,再回到天父的怀抱。

(八)        天主是慈悲的

      所谓天主的慈悲,就是指天主对罪人所表现的特别仁爱,天主常常等待并以圣宠帮助罪人的悔罪自新,而后给人赦罪免罚。天主曾以言语,以实际行动把对罪人的大慈大悲启示给人类。即使罪大恶极的人也不应该消极失望,因为天主的慈悲大于世人的任何罪恶。

      天主在圣经中已明白地表示过他热切希望罪人的悔过而能获得永生:“我决不喜欢恶人丧亡,反之,我更喜欢恶人离弃恶行而得以存活。”(则?三十三?11)因此,在圣经上有很多次天主要求人悔改并做补赎。“天主!你怜悯众生,宽赦人罪,为使你的儿女有悔过的机会。”(智?十一?23)天主藉依撒意亚先知的口给罪人说:“你们的罪虽似朱红,将变成雪一样的洁白,它们虽红的发紫,但一定能变得像羊毛般皎洁。”(依?一?18)即使那怙恶不悛的罪人,天主也能施以足够的恩宠,期待着他的悔改。天主以极大的忍耐给予罪人悔改的时日:“上主是慈厚宽仁的,是易于恕宥和最仁慈的。”(咏?一0二?8)在人犯罪后,天主“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使他们能改恶迁善。”(智?十二?20)可是人多次都执迷不悟、不知悔改。请听天主向罪人的倾诉:“你们为了我的规谏,应当回心转意;我呼唤,你们都予以拒绝,我伸开我的手臂,却无一人理会。你们蔑视我的劝告,拒绝接受我的忠言。”(箴?一?23—25)天下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即使他犯罪作孽,屡屡身处囹圄,做母亲的决不会忘记探视他。而天主的仁爱和涵容更甚于普通母亲多多。“纵然母亲能把自己的亲生子忘掉,我(天主)也不会忘掉你!”(依?四十九?15)因为天主“容忍你们,不愿意有人灭亡,而愿意人人都悔改。”(伯后?三?9)圣保禄也劝告顽固不化的罪人说:“你轻视天主高厚的仁慈、宽容和忍耐?你不知道,天主是愿你悔改?可是,因着你的顽固和不知悔改的心,在天主震怒表明正义的审判之日,必要增加你的罪状。”(罗?二?4—5)在我们死亡的时刻,天主广施恩宠,表现慈悲的时刻即告结束,身后的时刻乃是执行公义的时刻,我们将到公义之主面前接受审判。

      天主不但以言语表明他的大慈大悲,他也以行动来证明他的言论。因了人性的不圆满,以及受造物与造物主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天主圣子降生成人,拉近了神与人的关系。使天人之间有了一座桥梁,那就是耶稣基督。“天主竟这样爱了人类,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三?16)天主的慈悲实在让人无法了解。这就是徐光启先生所说的:“本无形之可拟,乃降世之遗容。”天主的慈悲更因耶稣的以身作则而具体化。耶稣与罪人的交往使他由法利塞人口中得到了“罪人之友”的雅号。耶稣解释他之所以接近罪人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耶稣是一位仁厚的父亲,对于悔改的荡子,无不蔼然可亲地欢迎他的归来,并宽恕他的一切罪过。耶稣又是善牧,他到处寻找迷途的羔羊,他为他们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天主这种无限的慈悲,在人看来似乎难以置信,而近乎神话。可是,这是一件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实。天主的怜悯与仁爱,真是不可探测。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缺少恻隐之心,轻视宽容之道。这样的人应该知道:“对别人没有表示过怜悯的人,也要受到无怜悯的审判。”(雅?二?13)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需要天主的怜悯。英国纽曼枢机曾写过一段感人的诗句值得我们深思:“我堕落,你并不责斥。你不计较我的一切罪恶,而仍要爱我,善待我,保护我,领导我。我妄用你的圣宠,你却又给我新的圣宠,你常以仁爱待我,就好似我毫无罪疚。我的主请勿舍弃我,而继续担待我。我要奋发图强,在你的光照下生活。”圣咏的作者亦这样赞美上主说:

                                                                     “我的灵魂,要称颂上主,
                                                                      我的身心,要称颂他的圣名!
                                                                      我的灵魂,要称颂上主,
                                                                      不可忘却他的一切恩慈;
                                                                      他宽恕了我的一切罪过,
                                                                      治愈了我的所有病症;
                                                                      他救赎我的生命脱离死亡,
                                                                      他以慈爱与怜恤作我的冠冕。”(咏?一零二?1—4)

(九)        天主是真实与忠信的

      天主既是真理本身,他也是最爱好真理的。所以天主口里不会出虚言,天主的作为也永远是言行一致的。在天主内没有虚伪,没有欺骗,因为一切虚伪,欺骗都违反造物主的本性。神是全知的,神的判断不会有丝毫错误。他同时又是至圣的,他不能伪造假理,因此一切违背真理的东西,都不是出自天主,神禁止人说谎,所以,一切谎言都出自邪恶。耶稣可以说是真理的化身,所以他论自己说:“我就是真理。”(若?十四?6)“我来到世界上,是为给真理作证。”(若?十八?37)又因为耶稣是神,他的话是不能舛错的真理,所以
他所启示的一切,以及所启示的人理智所不能了解的奥秘,都是无可置疑的。天主的真实是我们不可动摇的信仰基础。

      我们现代世界到处都是欺诈、虚伪。在这堕落的人群中,每个基督徒都应勇敢地站起来作真理的中流砥柱。一切伪善、假装都应唾弃。“是就说是,非就说非。”(玛?五?37)应作我们基督徒言行的准则。

      天主是忠信的,意思就是说,天主既许必践,既言必行。天主的话不会是空话。圣经上多次称述天主的忠信。“你要知道上主你的天主,是对那爱他而遵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恩直到千代的忠信天主。”(申?七?9)“天主是忠信的:因为你们原是由他所召,为同他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合而为一。”(格前?一?9)在我们的社会中时常看到食言背信的行为,这是因为人往往不以自己的言语为重,或是因为意外的事故发生阻止了实践的可能。在天主方面,这两种情形都不会发生。因为天主的言语永远是真实的,他不能说出任何口是心非的话。他又是全知、全能的,没有任何事故不在他的预料之中,所以也不可能有任何意外的变故会阻拦天主计划的实施。

      圣经上给我们记述了很多天主言必行,许必践的实例。在诺厄时代,天主预告将要用洪水毁灭堕落的人类。这一切都按照天主的话完全应验。天主借先知们的口预言过他将要派遣救主拯救世人,时期一满,救主就降生了。天主曾许诺让以色列子民进入迦南福地,他们果然占领了迦南。天主借耶稣所作的预言,也都一一实现。耶稣在升天以前曾许给宗徒们要派遣圣神来安慰他们,在升天后第十天,圣神借猛风的声,火舌的形,明显地降临在宗徒们身上。耶稣在世时曾预言过耶路撒冷的毁灭,公元72年,耶路撒冷在罗马人围困下所遭受的悲惨命运举世震惊。

      由于这些以及其他许多实例,我们相信天主对将来所作的预言也都要实现;虽然教会世世代代受到无情的迫害,可是她仍会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直到世界末日。天主对于真心悔改的恶人将完全宽恕,不究既往;忠诚追随基督的人,日后在天上将得到“百倍的赏报”;世末之日天主将把我们由死亡中唤醒,赐我们永生与无比的荣耀,而与天主共享永无止境的幸福。基督的这一切许诺是我们教友的望德之不可动摇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奉耶稣为我们的挚友,因为当死亡迫使尘世一切离弃我们的时刻,只有耶稣永远对我们持守他的忠信。奥斯定主教曾说:“在殡葬你的日子,一切亲朋将与你别离,唯有他不会把你舍弃。”
四、      耶稣是救世主
  
      耶稣基督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人数最多的宗教。天主教始终认为,自己的教会是耶稣建立的惟一真教会。天主教相信耶稣基督是人类的救主,因为耶稣基督所宣讲的教义真正能够普度众生,使世人的灵魂得以升华,让人们获得生命的希望。基督自己也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榜样教化人,要人服膺天父的旨意,他要求自己的门徒上爱天主,下爱世人,他倡导的人人平等,天下一家的观念,使人间充满爱,他的爱仇思想,战胜了人间的复仇文化,他的死而复活,使人对于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他让人对于死亡不再畏惧;他教导人时时充满希望,总不要沮丧;他明言自己与天父本是一体,他又建立圣事,让信徒们借着圣事在各个时代都能与他相遇,并且在神圣的奥秘中与他合成一个,真正地能够让人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
                
(1)耶稣是真天主
  
      耶稣基督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位出奇的人物,也不仅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宗教领袖,也不仅是一位推翻旧法律,从事革新的革命家,他更是天主。这是基督宗教的信仰基础。假如耶稣不是天主,基督宗教的整个信仰,毫无意义,一切宗教敬礼与迷信无异,圣事、祭典则纯粹是骗人的把戏;圣宠和天堂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可是基督的言论,被世人奉之为圣经,他的思想在普世得到传扬,并且直到今天仍旧是最先进的思想。世界上有近二十亿人仆伏在基督面前认他为主,认他为天主。这是不争的事实,真正的基督徒对耶稣的神性都毫不怀疑。这不能说不是耶稣所显的最大奇迹。
  
      耶稣在世公开传教时,时常自认为是真天主,即天主子,他的言行也表现他是天主子。他与在西奈山颁布十诫的天主父有同等权利,所以他可以把十诫的每一条更加详细地规定:“你们一向听古人说:不可杀人!谁若杀了人,应受裁判。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判。”(玛?五?21-22)耶稣曾预言过,在世末之日他要“带着威能和大光荣乘天上的云彩降来”(玛?二十四?30)审判天下万民。善人将进入天国,恶人将被投入火中。因为“天上di_xia的权柄都交给了我。”(玛?二十八?18)耶稣要求每个人对他敬爱犹如最亲近的人,他说“谁爱父母超过我,他就不配是我的,谁爱儿女超过我,不配是我的。”(玛?十?37)他并要求跟随他的人,为他的缘故还会受难,受迫害,受侮辱:“几时人为了我而辱骂迫害你们,捏造一切坏话毁谤你们,你们是有福的。你们欢喜踊跃吧!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玛?五?11-12)只有上帝—人类的最高主宰能对人作此类的要求,假如一个普通凡人要求我们这么做,我们一定视他为疯狂。而耶稣的追随者们却都聆听他的教诲,追随他的芳踪。
  
      再者,耶稣具有天主所特有的知识:“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玛?十一?27)天主是无限完美的,除了具有无限理智能力的天主,没有人可以完全认识天主。由以上耶稣所说的话,可以知道天主父与他具有相同的知识,也就是说,“耶稣基督与天主圣父同样是天主。”
  
      耶稣基督的存在是先于万物的,是永远的,也就是说他的天主性是无始无终常存的。他曾说过,在创世之前,他已在天父里那里享有光荣:“现在,父啊!在你前光荣我,赐给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前所原有的光荣吧!”(若?十七?5)他又说:“因为我是由天主出发而来的,并不是由我自己来的,而是那一位派遣了我。”(若?八?42)“在亚伯拉罕出现以前,我就存在。”(若?八?5)亚伯拉罕生在耶稣以前两千年时,他早已死去。所以犹太人对耶稣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就见过亚伯拉罕吗?”
  
      耶稣所愿意说明的是在降生成人之前,他已经见过亚伯拉罕,因为他是永远存在的天主。犹太人难以懂得耶稣的意思,他们认为耶稣在侮骂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因此他们拿起石头要打死耶稣,因为他们认为自称是天主的人是侮辱天主,更应该打死。
  
      耶稣的言论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确实难以接受,因为他们是一神民族,又不崇拜偶像,他们很难接受一个自称为神的人。如果在多神的信仰民族里,这是容易接受的。可是耶稣不仅用言论,他更用事实来证实,象哑巴说话,癞病人洁净,跛子行走,盲人看见,瘫子痊愈,甚至死人复活。这些种种迹象都不是一般普通人所能做到的。耶稣说到做到决不夸张,他的语言值得相信,他的一切行动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在他内有神性。至于他内的神性是怎么样的,耶稣自己说的很清楚:“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内,父也在我内。”(若?十四?9—11)

(2)耶稣是天主子
  
      耶稣是天主子,是耶稣亲自启示给相信他的人的,这是天主三位一体的内在结合,是一项奥理,有限的人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和认识。我们只能从耶稣的教导中了解一部分,因为耶稣启示多少,我们才能了解多少。当耶稣与宗徒们来到斐理伯的凯撒勤雅境内,耶稣突然停止脚步向宗徒们发问:“人们说人子是谁?”这为宗徒们应该是一个很费思索的问题。他们答应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说是厄里亚;也有人说是耶肋米亚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西满伯铎回答说:“你是弥赛亚,永生天主之子。”耶稣回答他说:“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因为不是肉和血启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玛?十六?13—17)耶稣同意伯铎的答复,并说他的答复是由天父启示的。耶稣第二次明言自己为天主子时,是在一种特别有意义的情形下:那是在他死亡的前夕,大司祭盖法曾指天起誓问耶稣说:“我因生活的天主起誓命你告诉我们:你是不是弥赛亚,天主之子?”耶稣庄严地答应说:“你说的是,并且告诉你们:从此你们将要看见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边,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玛?廿六?63—64)耶稣为镣铐所缚,站在审判他的法官面前,却仍坚持自己是弥塞亚——天主之子。可是犹太人根本不会接受一个自称为天主子的人,因此耶稣的死是注定的。可是耶稣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他要承行天父的旨意,完成天父交托于他的任务,他接受了死亡,救赎了普世。

      耶稣十二岁时,曾跟随玛利亚和若瑟去耶路撒冷过庆节。庆节完后,耶稣却独自留在圣殿与经师、长老谈道。经过数日寻找,玛利亚和若瑟终于发现他仍在圣殿。玛利亚说:“孩子,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看,你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地在找你。”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寻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路?二?48—49)耶稣每次谈到天主时,常称天主为“我的父亲”。犹太人曾责难耶稣在安息日治愈病人,耶稣答复说:“我父到现在一直在工作,我也应该工作。”(若?五?17)并说明他与父原是一体。耶稣既是真天主子,他与天主父也具有同一的性体。在耶稣说了“我与父原是一体”(若?十?30)以后,他的犹太听众以为他的话是极度亵渎天主的话,因为他把自己当作天主。所以犹太人拾起石头来要砸死他。因为依照犹太人的法律,亵渎天主的人是应该处死的。耶稣自称为天主子,与我们称为天主的子女在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耶稣把这两种称呼从未以相等的意义用之。我们之所以称为天主的子女,乃是因为天主赐予的宠爱,这是一种“义子”的名分。耶稣在给弟子以及听众讲道时,从未称“我们的父”,而常用“你们的父”与“我的父”来区别两种父子关系的不同。耶稣复活后,首先显现给玛利?德莲,让她告诉使徒们说:“我要升到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那里去。”(若?廿?17)。在他教弟子们祈祷时,他要弟子称呼上帝为“我们的天父”。他自己祈祷时却常说“父啊!”。这一切都在说明天主与耶稣的父子关系与天主与世人的关系是大有分别的。耶稣之自称为天主子乃是说耶稣与天主父具有同体同尊的意义。因此,犹太人才群起攻击,而企图将他处死,“因为他称天主是自己的父,使自己与天主平等。”

      耶稣是天主子,得到了天主父的认可。福音中曾记载天主两次庄严地宣称耶稣为自己的爱子。耶稣在公开传教之先,曾在约旦河接受若翰的洗礼。受洗以后,忽然天开了,有声音从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玛?三?17)约在两年后,“耶稣带着伯铎、雅格和他的弟弟若望,单独带领他们上了一座高山,在他们面前变了容貌,他的面貌发光犹如太阳,他的衣服洁白如光。忽然,摩西和厄里亚也显现给他们,正在同耶稣谈论。伯铎就开口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个帐篷:一个为你,一个为摩西,一个为厄里亚。’他还在说话的时候,忽有一片光耀的云彩遮蔽了他们,并且云中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他。’”(玛?十七?1—5)

      所以,圣经的启示,都在在给我们说明,耶稣并非凡人,而是最高皇天上帝之子,与上帝同性同体。

(3)耶稣是道成肉身

      神是无形无像的,神的儿子降凡成人,有了形象。这即徐光启先生所称:“本无形之可拟,乃降世之遗容。”

      中国古代圣贤一直都有一个最高的理想,即是天人合一。中国古人所称的“天”,有两层意义,一是指物质的天,自然的天,蓝天白云的天;二是指皇天,昊天,老天爷,就是皇上帝的意思。如《书经?泰誓》上载云:“天佑下民”,这个“天”字所指的确实为一居于巍巍高天的主宰;在《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天”,大都是指主宰万物的上天也,如《论语?季氏》上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更将修身养性看作事奉上天的行为,如“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在孟子的思想里,“天”是一个有位格、有性体、有智慧、有大能的“天”。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孟子把“天”的能力,“天”对人的考验,以及“天”对人的培养和关切描写的淋漓尽致。
天人合一,是基督宗教最主要的信仰之一。天主教的中心信仰,是天主圣子耶稣基督降凡世间,受苦受难,死而复活,拯救世界。圣子与圣父同性同体,圣子竟到世界上来降生成人,这就是天人合一。“圣子”就是中国圣贤所说的那个“天”,降生成人的耶稣,就是那个“人”,这正是圣若望所说:“道成人身,居住在我们中间;我们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者的光荣,充满恩宠和真理。”(若?一?14)这就是清清楚楚的天人合一,所以圣经上曾预言说:“看,一位贞女将怀孕生子,人将称他的名字为厄玛奴尔,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依?七?14,玛?一?23)天主与我们同在,就是天人合一。

      耶稣基督是天人合一的共同体,他降生成人,建立教会,目的就是施行救赎,使所有相信他的人,都可以超凡入圣,得到拯救,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他在肉身离世之前,曾经向天父恳切地祈祷说:“我不但为他们祈祷,而且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祈祷,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将你赐给我的光荣赐给了他们,为叫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为一体一样,我在他们内,你在我内,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并且你爱了他们,如爱了我一样。”(若?十七?20—23)

      耶稣所说的“我在他们内”,便是圣子基督与人“合而为一”;“你在我内”便是天主圣父与圣子基督“合而为一”;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便是透过耶稣基督而使人类彼此“合而为一”,更与天主合而为一,使世人都能在天主内相亲相爱,团结共融,和平幸福,这就是耶稣基督降生救世普度众生,让人都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真正目的。
历史的今天,信仰基督的宗教虽然分为三大派别,即天主教、东正教和耶稣教(新教),但是三大派别的主要信仰还都是一致的,在全世界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督救赎世界的理想,不再是一种向往,而逐渐会变成事实。基督的思想归化了欧洲,给欧洲创造了文明,也给世界造就了先进的文化。“从来就没有救世主”的谎言,在全世界已经找不到共鸣。事实胜于雄辩,世界上六十七亿人口当中,信仰天主教的有十一亿四千万,东正教有两亿八千万,耶稣教也有六亿七千万,合起来约有二十亿九千万。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人,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2007年《圣教年鉴》)
第四章 天主教
《认识基督宗教》第四章 天主教
作者:彭鉴道神父


      天主教是以罗马教宗为首的基督教会在中国的称谓,其实天主教就是基督宗教正统信仰的保持者,它保持了基督教会的原始信仰,是基督完整信仰的标记。天主教自始至终认为自己的教会是基督建立的唯一真教会。因为基督在世时亲自给天主教第一任教宗,也是他选立的宗徒之长伯铎说过:“你是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势力决不能战胜她。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世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世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十六?18—19)耶稣说的这句话就是说明他把教会的管理权交给了伯铎。这端经文的意思很明显是耶稣在此时特别立伯铎为圣教会的元首,赋予伯铎立法、司法及行政的大权,这就是教会神权的来源。本来人应该有人权,可是怎么有了神权呢?是因为耶稣是神,是他将神权交给了教会,所以,天主教会才开始有了神权。神权起什么效用呢?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基督的事业,在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上,带领天主的子民,稳妥地走天国的道路。耶稣给伯铎所说的“天国的钥匙”,实际上就是圣教会的管理权。在圣经当中,“天国”有两层意义,一层意义是指来世的天堂,一层意义就是指圣教会。耶稣在这个地方所说的“天国”,明显的是指圣教会。“钥匙”就是权柄的象征,也就是说,在耶稣升天之后,教会将继续存在,那么,这项神圣的职责就由耶稣的宗徒及宗徒的继任者来执行和完成。耶稣是神,他建立的教会一定是完备的,一定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所以,耶稣复活后,曾再次嘱托伯铎要照顾好他的羊群。耶稣对伯铎说:“你喂养我的羊群。”(若?二十一?17)

      在教会发展过程当中,因zheng_zhi、社会、历史、人为的诸多原因,曾发生过两次重大分裂,这是教会史上的重大不幸和遗憾。因为耶稣选立的大弟子伯铎把自己的座位设在了罗马,所以他的继承人,就理所当然地享有了教会最高元首的权利。可是到了第五世纪,西罗马受到野蛮民族的侵扰而灭亡,zheng_zhi势力东移,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地位跟着也重要起来,因着东罗马帝王的撑腰,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跟罗马教宗时常发生争执;第九世纪末叶双方的关系紧张,一零五四年东罗马教会与西罗马教会正式分裂。东罗马教会自称“正教会”也称“希腊正教”,我们中国一般翻译为“东正教”。西罗马教会自称“公教会”,也称“罗马公教”。正教会与公教会有同样的信条,那都是教会历史上前七次大公会议所定断的。道理并没有多大分歧,主要的分歧是正教会的牧首拒绝接受罗马教宗为教会的最高首领的地位。

      到了十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上层神职人员生活奢侈腐化,普通教士却因贫困而情绪不佳,当时的文艺复兴运动,又极力主张浮华和享受,这一切都为宗教革命铺设了温床。德国社会本身也充满了矛盾,新生的资本主义使市民阶级日富,平民的生活却日趋不幸,工人被剥削,小商店倒闭,农民被赋税拖垮,人人都希望一场彻底的革命,可是教会当局一味在追求人间的享受,万万没有想到教会下层潜在地蛰伏着一场危机。当时的教宗利奥十世,为了建设伯铎大殿,又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该死的“赎罪券”,引起了德国神父马丁?路德博士的极力反对,使得一场轰动欧洲的革命在教会爆发了。

      马丁?路德神父生于德国萨克森省的一个矿工家庭,家境贫寒,得到一位贵妇的接济完成了学业。22岁时,受暴风雨的袭击,许愿去做隐修士;十五天后加入圣奥斯定会。这种未成熟的圣召成了他终生之累。24岁晋升神甫,25岁任神学教授。1511年,马丁?路德神甫曾经有过一次罗马之行,教廷的奢侈生活使他深受刺激,教宗利奥十世的两个糟糕侄子(时为枢机主教),更令他深恶痛绝,但当时马丁?路德依附教会并服从教宗的心情并未因此动摇。
  
      1517年10月30日,路德在一次激烈演讲之后,在威登堡教堂门前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其中包括反对“赎罪券“,争辩于是开始,先在德意志,后来扩展到整个教会,同情他的不少,反对他的也很多。当时路德尚且自视为教会驯顺的子弟,他起初立志改革也确实是善意的。可是他的九十五条”论纲“,没有被当时的教会当局所接纳,一些神学家们也群起反对。罗马教宗于是也召马丁路德到罗马答辩,马丁?路德惟恐到罗马受到审判,他拒绝前往。1520年6月15日,教宗利奥十世颁发诏谕,正式宣判马丁?路德所讲的道理是错误的,但限他在六十天内悔过,否则将被开除教籍。作为日尔曼民族后裔的马丁?路德受到诏谕后,为表示轻视,公开在威登堡大学全体学生面前将诏谕焚毁。于是教宗利奥十世在1521年1月3日将马丁?路德开除教籍。马丁?路德虽然被开除教籍,可是他的思想并没有受到禁锢。德国的五个王公大臣和十四座城市代表,拥护马丁?路德的思想,他们誓死抗议罗马教宗的诏谕。因此,拥护马丁?路德的教会,自称誓反教。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后来逐渐变成了改教运动,英国国王亨利第八,也因为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宗本笃十二世决裂,自立为英国教会元首,虽然外在上保持天主教会的一部分礼仪,可是已经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大家庭,自称一派,即圣公会。法国的加尔文也自创一派,即长老会。新的基督教派应运而生,这是基督宗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因此,基督宗教已经自然地形成了三大派,即: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新教在中国定名为基督教,因此,给普世基督教的称谓造成混淆。新教在中国民间又被称为“耶稣教”。

      天主教因为是以罗马教宗为首的基督教会,所以又被称为罗马公教会。在欧洲有时被称之为“旧教”,以区别于“新教”。公教会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神父传入中国后,因当时社会对基督这个名词相当陌生。利玛窦神父利用中国故有名词“天主”(取自《史记?封禅书》),来称呼所信仰的神,因此,公教会在中国就正式定名为“天主教”。

第一节 天主教的经典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经典,天主教也不例外,天主教的经典,就是著名的《圣经》。《圣经》是神的启示,是一部天书,它不仅启示人怎么样去恭敬唯一真天主,也启示人怎么样做一个好人、义人和圣人。《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因此,又被称之为《新旧约全书》。

1、旧约全书

    圣经的前半部分称之为旧约,那是公元前犹太人留下来的宝贵经典,犹太人在天主的救恩计划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为了保持一神信仰,受尽了颠沛之苦,亡国之痛,给人类留下了一部真理及正义的宝书。

    犹太教的圣经,基督徒称它为“旧约”或“古经”。根据天主教的信仰,它是为耶稣降生救世的一种奇特准备。它是受天主圣神默感而写成的,虽然旧约的每卷都有它的作者,但是真正的作者乃是天主。因为没有天主的启示,人间再聪明、再智慧的人,也无法预知未来,更无法揭示灵性世界的奥秘。

    圣经中记载的都是最重要的真理,圣经是天主为世人寄来的一部家书或天书。在这部天书内,天主先将自己启示给世人,并告知世人,天地万物的来历和目的,告诉我们天主怎样给人类备下了幸福,现今的痛苦、患难和死亡又是怎样来的;天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怎样逐步实现了他救赎人类的计划。旧约所载,就是天主为以色列民族所行的大事,所定的法律,所发的劝言和警告。这一切都是他为完成救赎人类工程的奇特准备,甚至以色列子民的被选,也是为准备万民获得救恩。所以,旧约是为耶稣降生救赎铺平了道路,也是为印证耶稣基督是天主圣子的神圣启示。

旧约的内容可分为法律、历史、智慧、预言四大类,共四十六卷。

(1)法律类五卷,记载了犹太民族的来源,以及关于宗教、行政、民俗的种种法律;其中重要资料,是由摩西而来,因为他是犹太教的缔造者,故也称摩西五书。

(2)历史类十六卷,记载了犹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以及几位名人的事迹。有的严格说来与其说是史书,倒不如说是以史事编写的文学作品,像《卢德传》。但是因为卢德与大卫圣王有血亲关系,此书在犹太人中非常富有影响。

(3)智慧类七卷,包括在宗教仪式中采用的圣咏(诗篇),以及犹太圣人哲士指导人生的哲理和智慧的箴言。

(4)预言类十八卷,其中包括大先知四人,小先知十二人,预言犹太民族的遭遇和救世主(弥塞亚亦译默西亚)的来临。

    旧约中数卷晚出的书(公元前一、二世纪),因不是用希伯来文写的,而是用希腊文写的,犹太教和耶稣教没有把它们列入圣经数目;但是天主教经过大公会议认定这些希腊文本的所谓“次经”,也是圣经。
旧约的历史价值,比同时代其他的书籍,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关于宗教、行政、民俗的法律,自然都随着犹太教的废弃而废弃了,可是有关宗教信仰和人生道德的教训,尤其关于救主的预言,常是耶稣启示的参证。

2、新约全书

    圣经的后半部分称之为新约。是耶稣的宗徒和弟子在天主圣神的默感与引导之下,所写成的经典汇集。耶稣的门徒亲身受到耶稣的栽培,在宣讲耶稣的启示时,自然更有权威。他们的著作就是新约。
新约共二十七卷,内容包括历史、训诲、先知三大类

(1)        历史书五卷:其中包括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四福音是两位宗徒和两位门徒先后将耶稣的言行汇集出版的,他们记述了耶稣传教生活的重大事迹。不但包含了有关信仰绝对重要的道理,而且也给世人提示了诸德的完美模范,基督徒成全的最高理想:即为我们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宗徒大事录》,记载了初期教会的生活,见证教会在圣神指引下蓬勃的发展。因此,本书卷又被称之为“圣神的福音”。

(2)        训诲书二十一卷:它包括圣保禄宗徒书信十四封,若望宗徒书信三封,伯铎宗徒书信两封,雅格和犹大书信各一封。
    
    凡读过保禄宗徒书信的,无不感到宗徒思想的卓越,对基督的赤诚,以及对拯救人灵的满腔热火。

    其他宗徒的书信,又被称之为“公函”。公函的内容极富浓厚的训导意味;除有几点涉及教义外,几乎全属有关伦理道德的书。从历史观点来看,公函的内容有极大的价值,从中可以窥见宗徒时代信友生活的状况,当时发生了什么异端邪说,宗徒们又怎样以他们锐敏的眼光作及时的遏止,以保全基督教义的纯洁完整。

(3)        先知书一卷:即若望《默示录》又称之为《启示录》。是新约书中唯一的先知书。历来讲解本书的人都感觉十分困难,所载预言是可信而真实的,但在未实现之前,定难明了。虽然如此,本书既是为了信友的神益,当然人人要读,只是阅读时应怀着信德和诚心敬意,如此其中的奥义方可彰明显著。

    新约全书就宗教方面来说,远远超过旧约全书,因为上帝在旧约时代只是“多次并以多种方式,借着先知对祖先说过话”;然而在新约时代却是“借着子对我们说了话”(希?一?1)。如此,旧约的启示在新约内才得以圆满;旧约的预许在新约内才得以实现。所以,吾人除非认识新约,决不能完全明了旧约。为此,可以说新约全书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宝贵的作品。
第二节、天主教的信仰

      天主教的信仰来源于教会的传承和圣经,最主要的信条就是“信经”。天主教的信条是不可改变的,是信德的道理,是绝对的真理。但是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形成了“宗徒信经”、“尼西信经”、“天主子民信经”。

1、        宗徒信经

      宗徒信经,顾名思义,是宗徒时代产生和表达的教会信仰真理,它完全来源于耶稣的训诲。因此是不会错误的,也是不可更改的。即使后来产生的尼西信经和天主子民信经,也是来源于宗徒信经,并且天主教的教理也都在围绕宗徒信经给予阐述,也就是说,“天主教信理永远是不可改变的,但它在各个时代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宗徒信经又被称为“十二信经”,即:“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我信父的唯一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信他因圣神降孕,由童贞玛利亚诞生;我信他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蒙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我信他下降阴府,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我信他升了天,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边;我信他要从天降来,审判生者死者;我信圣神;我信圣而公教会,诸圣的相通;我信罪过的赦免;我信肉身的复活;我信永恒的生命。”

     谁愿意加入天主教会便该信仰这些真理,皈依基督在于相信天主启示的真理。启示的真理有时会超出我们人的理智,但它不相反理智。任何宗教之中都有属于神秘的真理,那是属于玄奥的真理,是有限的人性无法透彻了解的。老子在论“道”时,曾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章)因此,教会的大师们也给我们说:“相信吧!然后你自会明白!”

2、        尼西信经(尼西亚信经)

      天主教信仰的真理,它不是一下子就是象我们今天这个样子的。有现成的信理神学,伦理神学,牧灵神学,圣经神学等等。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自然会有人涉足探究宗教内属于奥秘的真理,甚至有的人特别有兴趣。于是,在教会内自然就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辩,教会的最高牧者,因为从耶稣那里领受了“天国的钥匙”,为了捍卫真理,匡扶正义,也是为了信仰的统一,所以,一旦教会内出现“异端”,或者无休止的争辩,就要召开大公会议,以教会牧者的权威,遏止“异端”的扩散,制定当信之端。“尼西信经”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

      当时,在亚历山大里亚有位神父,名叫亚略。在一个堂区任本堂,他已有相当年纪,品行端方,且有一副庄严的外表,聪明敏捷,能言善辩,具有吸引人的各种优点,听众都趋之若骛。可是他也有自己的本性,骄傲自负,而且固执己见。然而他所讲的道理和教会的传统信仰是不符合的。

亚略所倡导的异端道理可撮要如下:

      天主是唯一的,他是唯一不受生的,唯一永远的,唯一真天主。降孕在耶稣基督内的圣言,是由圣父从无中造的。以前圣言并不存在,是由永远的天主自由造的。圣言创造了世界;天主预先见到他将来的功劳,就收他为义子。所以他不是和圣父平等的,也非和圣父有同一的性体。

      结论是相当严重的。假如基督不是真天主,而只是一个受造物,无论他怎么伟大,整个天主教便要坍台了。因为既然天主从来就没有降生,基督的救赎也就没有无限的价值了。
虽然亚略的理论不合天主教的传统教义,可是亚略有本领使民众对他的道理发生兴趣。他把他的学说谱入歌曲中,这样使水手、旅客、商人,在甲板上、路上,反复歌唱,至于家喻户晓。使教友几乎有一半的人拥护他,这给教会的信仰带来挑战,也使得教友之间的争论演变成分裂。于是教会在公元325年,召开了大公会议,地点即小亚细亚的尼西城。与会的主教达318位之多。他们中有些在大教难中,为信仰受过刑,人们惊讶地瞻仰他们的伤痕。有些主教来自罗马帝国以外的地域,如波斯、亚美尼亚和哥德人的地方。教宗圣西尔物斯德肋因年事已高,未能前来,乃派两位代表出席。

      亚略虽尽力施展他的辩才,但终属徒劳,因为他的那些学说显然与天主教的教义相抵触;所以终于被屏弃。为确定教会的道理,大会的教长们编辑了一篇信经,就是直到现在仍在主日的感恩祭中所常诵念的信经,清楚地确定了关于耶稣基督的信条。
我们称之为“尼西信经“,也称”尼西亚信经“。

尼西信经

      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圣父,天地万物,无论有形无形,都是他所创造的。
      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他在万世之前,由圣父所生。他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他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与圣父同性同体,万物是借着他而造成的。他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救,从天降下。他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他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被埋葬。他正如圣经所载,第三日复活了。他升了天,坐在圣父的右边。他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他的神国万世无疆。
      我信圣神,他是主及赋予生命者,由圣父圣子所共发。他和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他曾借先知们发言。
      我信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我承认赦罪的圣洗,只有一个。
      我期待死人的复活,及来世的生命。阿们!

3、        天主子民的信经

      教宗保录六世于梵蒂冈二次大公会议结束以后的第三年,一九六八年六月三十日信德年的闭幕中,宣布了“天主子民的信经”。历代教会所流传的“信经”不多,保录六世教宗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推移,毅然在梵二大会议以后,编撰了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的“信经”,意义的不寻常,不言可喻。

天主子民的信经

      一个天主—万物的造物主
      我们信唯一的天主,父、子及圣神,有形事物——如我们现世生活的这个世界——和无形之物——如纯精神体,我们也称之为天使——的造物主,他也是我们每个人内精神和不死的灵魂的造物主。

      我们信这唯一的天主,在他至圣的性体和其完美性中:在他的全能、无穷知识、上智、意志和爱德上是绝对的一个。他是梅瑟所启示的“自有者”(出:三:14),若望使徒所告诉我们他是“爱”(若:一四:8)。因此“自有”与“爱”两个名称都可用来表示天主性的同一真理;他把自己显示给我们,他居住在难能到达的光明中(参阅弟前:六:16),他超越一切的名字及一切受造的事物和智能。只有天主能给我们对他的正确,而完整的知识。他启示自己是父、子及圣神,我们借圣宠被召,今世在信德的隐晦中,死后在永光中分享他永恒的生命。三位所组成的互相关系都永恒具有同一的天主性,成了至圣天主荣福的内在生命,他无限地超越我们人所能了解的。因此我们感谢天主的善心,因为许多信者虽则不认识至圣圣三的奥义,却能与我们一起作证有一个天主。

天主圣三

      所以我们信天主在永恒生子;我们信子,天主的圣言,在永恒受生;我们信圣神,是发自父及子的永恒之爱,而非受造的一位,因此在彼此永恒而相同的天主三位中,充满唯一天主的生命和真福,自有而非受造者所特有的尊敬和光荣。为此必须“在三位中钦崇唯一的天主,在天主唯一的性体中,钦崇天主的三位。”

      我们信我主耶稣基督,他是天主子。他是永恒的圣言,在万世之前由父所生,与父同性体,万物是借他而造成的。他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依天主性与父相等,依人性则小于父,不是因天主性和人性的混合(那是不可能的),乃是因“位”的唯一而成一个。

      他居住在我们中间,充满恩宠和真理。他宣扬并建立了天主的国,为使我们由他而认识父。他给了我们新的诫命,要我们彼此相爱,像他爱了我们一样。他教给我们福音真福的道路:要我们神贫、温良、忍受痛苦、渴慕正义、怜悯他人、心地清洁、缔造和平、为义而受迫害。他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受苦受难,成为承担世罪的天主羔羊,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借救赎的血带给了我们救恩。在被埋葬之后,第三日他靠自己的能力而复活了,因他的复活,我们能分享天主的生命,就是圣宠的生命。他升了天,还要光荣地降来,依各人的功过审判生者死者:凡答复了天主的爱和仁慈的人,去享永生,凡至死拒绝者,将入永不熄灭的火中。
而他的王国万世无疆。

      我们信圣神,主及赋予生命者,他和父及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他曾借先知们发言;他是由基督在复活和升到父那里以后,派遣给我们的;他光照、圣化、保护并管理教会,只要教会的成员不远离圣宠,他净化他们。他深入内心的工作,使人能适合回答基督的召唤:“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
(玛?五?48)

玛利亚天主之母

      我们信终身童贞的真福玛利亚,她是降生的圣言,天主,我们的救世者,耶稣基督的母亲,因她的子的功劳而蒙特选,她卓越地受到救援,她不染原罪的任何污点,因圣宠的特恩,她远远高出其他所有的受造物。无玷而极有福的童贞玛利亚,与降生救赎的奥迹有密切而不可分的关系,她在结束了世上的生命后,灵魂和肉身被举享天上的光荣,她和从死者中复活的子一样,预先领受了所有义人们的命运;我们信天主的至圣之母,新的厄娃,教会的母亲,在天仍继续对基督的肢体尽母亲的职务,在被救的人心灵中,产生和发展天主生命的工作。

原罪

      我们信众人都因亚当而犯罪;就是,众人都共有的人性,因他所犯的原罪,遭到承担原罪后果的境地。不再是我们的始祖先前有圣德和义德,而且不知罪恶和死亡的境地。所以,堕落后的人性,也就失去了先前备有宠恩,本性的能力也受到损伤并受死亡统治的人性,传给了众人。在这种意义下,众人都生在罪恶中。
因此我们与特利腾公会议确认,原罪是和人性一起,“由传生不是由仿效”传下的,因此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罪。

      我们信我等主耶稣基督,借十字架的祭献,把我们自原罪和每一个人所犯的一切本罪中救赎出来,为此保录使徒的话确是真的:罪恶在那里越多,恩宠在那里格外丰富(罗:五:20)

      我们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赦免罪过而制定了一个洗礼。对还没有能犯本罪的婴孩也该授洗,使他们在生来缺乏超性的恩宠,得以“因水及圣神”在耶稣基督的生命中再生。

基督奥体

      我们信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而由耶稣基督建立在伯多禄即磐石上的教会。它是基督的奥体,可见的社团,由圣统所组成,又是精神的团体。它是人间的教会,在此世旅行的天主子民,也是富有天上恩宠的教会。天主国的幼苗和开始,通过救赎的工程和痛苦在人类历史中延续,在时间的过程中,主耶稣以自己丰富的恩宠所流传的圣事来巩固他的教会。用这些圣事,在有生命和活力的圣神恩宠中,使教会内部虽然有罪人,教会还是圣的。因为它除了圣宠的生命以外,不享有其他的生命。假如培养这一生命,它的成员就成圣,如果脱离这一生命,心灵就招致罪恶和污秽,阻止教会圣德的照耀。教会为这些罪恶受苦作补赎,因基督的血和圣神的恩宠,教会也有赦免自己子女们的权利。-

教会是启示的保存者

      教会是天主许诺的继承者,也是亚巴郎精神上的儿女,热诚维护以色列人保存的圣经并尊敬圣祖和先知们。它建立在使徒们的基础上,世世代代用口传或由伯铎的继承者和与之相联的主教们的权能忠信地传授下来。教会常在圣神的助佑之下,有维护、训导、解释和宣扬真理的职务,就是天主借先知们隐约所指示,由主耶稣完善地启示给人们的真理。我们信在写下的或传授下来的天主圣言中所包含的,并由教会隆重断定,或以普通而一般的训导所指出的,是天主所启示而该信的真理。我们信伯铎的继承者,在讲座上以所有基督徒牧者和导师的名义发言时,享有不能错误的权利,主教团与伯铎继承者一齐执行最高训导权时,也享有同样的权利。
教会的合一和大公主义

      我们信基督所创立并亲自为它祈祷的教会,在信仰、礼仪和圣统相通的关系上是必然至一的。在这个教会内部,无论是各种礼节不同,或是神学和神修祖业或特殊制度的异点,并不阻碍,反而显示它的至一性。

      同时我们承认在基督的教会组织以外,也有许多圣化和真理的成分,既然这些成分是基督自己教会的本有恩惠,因此趋向于公教的团结;我们相信圣神的行动,他在所有基督的弟子内,激起了这个合一的愿望,所以我们希望尚未享有唯一教会完全相通的基督徒,得联合成一个羊群,属于一个牧人。

得救的途径

      我们信教会是为得救所必需的。唯有基督是中保和救恩的途径,他借他的身体—教会,临在我们之间。
可是天主的救恩计划包括普世的人:那些无辜而不认识基督的福音和他的教会的人,只要诚心追求天主,并在圣宠的影响之下努力实行借良知所得知的他的旨意,他们也以不可见的方法,属于天主的子民,并能获得永生的救恩,他们的数目也唯有天主知道。

耶稣实在圣体内

      我们信司铎因圣秩圣事所领受的权利,代表基督而举行的圣祭,同时也是以基督和他奥体的成员们的名义所奉献的圣祭真正是加尔瓦略山上的祭献,这是我们祭坛上以圣事方式所完成的祭献。我们信犹如主在最后晚餐中所祝圣的饼和酒成了他的体和血,就是随即在十字架上为我们作了奉献的体和血,同样由司铎所祝圣的饼和酒,也成了光荣地在天上为王的基督的体和血。我们也信,在那继续如祝圣之前一般出现于我们感官之前的外形之下,主的奥秘临在是真的,实在而本质的。

      为此基督不能以别的方式临在这件圣事中,除非是整个饼的本质成了他的体,整个酒的本质成了他的血,而我们感官所觉察的饼和酒的特征还是保留着。圣教会以“变质”一词适当地称呼这种奥秘的变化。任何一种,想以某种方式了解这一奥秘的神学家的解释,如要符合公教信仰,必须坚持在祝圣后,不管我们的想法如何根据客观的事实,饼和酒已不存在;于是从这一时刻起,已是主耶稣可敬的体和血,在饼酒外形下,实在在我们之间,如主所愿一般,为将自己给我们的食物,并使我们集合在他的奥体中。

      主耶稣在天上光荣中存在的唯一个体,并不增多,而借圣事在全球各地举行圣体祭献的地方临在。在举行了祭献以后,还存留在圣体圣事内,他在圣龛中,成了我们每一个圣堂的活的中心。因此我们有愉快的本分,借着我们肉眼所见的圣饼,钦崇并朝拜肉眼所不能见的降生成人的圣言,他确实在我们中间,却又不离开天庭。

教会关心人类的需要

      我们也信,在人世基督教会中已经开始的天主之国,它不属于即将消逝的世界;教会的真正成长,不能与人类文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相混,而在于日渐深刻地认识基督不可探测的富藏,恒久地将希望寄托在永恒的事物上,更热烈地反应天主的爱,最后能在人间更丰富地传播圣宠和圣德,也是这同一的爱,使教会不断地关心人们现在的真正利益。虽然教会不断敦劝她的子女,在今世没有久留的城市,却也鼓励他们,依自己的生活条件和方法,协助自己城市的发展,推动人间的公义、和平与友爱,并给予贫穷和不幸的弟兄们适当的帮助。

      所以基督的净配—教会—热诚的关切人们的需要:他们的欢乐和期望,痛苦和辛劳,就是极愿以基督的光照耀他们,使普世的人都在他们的唯一救主耶稣内,集合在一起。但教会的这种关心,总不可当作教会把自己去适合这个世界的事物,而削弱她等待主及永恒王国的热诚。

诸圣的相通

      我们信永生。我们信凡在基督的恩宠内死亡的灵魂—无论是至今还在炼狱的火中作净化的,或在与肉体脱离后,立刻象善盗一样,被耶稣接到乐园中去的人员—死后,也成为天主的子民,在复活的日子,死亡将被消灭,那时这些人灵将和他们的肉身结合起来。

      我们信无数与耶稣和玛利亚集合在天堂的人灵,组成天上的教会,在那里他们享受着永恒的真福,看到天主的本来面目。同时,虽然等级和方式不同,他们和圣天使一起执行天主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属于光荣后的基督的,他们为我们转求,并且以他们手足般的关切援助我们的软弱。

      我们信所有基督信徒的相通,就是凡是在今世作客的,已死而尚在净化自己的,以及在天上享受真福的,共同组成唯一的教会;我们也信在这个相通中,为我们妥备天主和他的圣人们的慈爱,常倾听我们的祈祷,一如耶稣向我们所保证的:你们求就会得到。 我们明认这种信仰并在这种希望中,期待死人们的复活和来世的生命。

      愿天主受称扬,圣,圣,圣,阿门!
第三节天主教的规诫

      天主教的规诫有来源于犹太教的摩西(梅瑟)法律,有来源于圣教会的制定。前者被称为“天主十诫”,后者被称为“圣教五规”。

1天主十诫

      耶稣在传教时经常提出天主的诫命,这天主的诫命就是在圣山上,天主给自己的子民所启示的“十句话”。天主教将天主的诫命归纳成十条,称之为“天主十诫”。归纳后的天主十诫是这样的:

一、        当钦崇天主,不可敬拜邪神。

二、        不可妄呼天主的圣名以发虚誓。

三、        当遵守敬拜天主的圣日和庆节。

四、        当孝敬父母。

五、        不可杀人。

六、        不可行邪淫。

七、        不可偷盗。

八、        不可妄证人,做假见证。

九、        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女。

十、        不可图谋他人的财物。

以上十诫总归为二,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爱人如己。首三条针对爱天主,后七条针对爱近人。

(1)        第一诫召唤人信天主,寄望于他并爱他在万有之上。“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玛?四?10)。朝拜天主,祈求天主,对天主行应有的敬礼,持守向他所作的许诺和誓愿,都是实践虔敬之德的行为,以及对第一条诫命的服从。第一条诫命禁止迷信,禁止多神崇拜及无神主义。迷信是敬礼神明的一种偏差,多神使人脱离万物的根源,无神主义使人否认上帝的存在,这些都是违反第一诫的罪过。

(2)        第二诫规定我们要尊重上主的名。上主的名是圣的。对上主名字的尊敬表达对天主本身的奥秘,以及他所唤起的整个神圣事实应有的尊敬。
第二诫禁止妄用天主的名字,就是不相宜地运用天主、耶稣基督、童贞玛利亚及众圣人的名字。第二诫亦禁止发虚誓。发虚誓是呼号天主为一个谎言作证。发虚誓是对常忠于自己许诺的上主,严重的失敬。“若非本于真理,急需及尊敬,不要指着造物主,或受造物宣誓。”(圣依纳爵《神操》38)

(3)        第三诫要求信徒当遵守敬拜天主的圣日和庆节。庆祝主的日子和举行主的感恩祭是教会生活的中心。“根据宗教的传统,庆祝逾越奥迹的主日,在整个教会内,应奉为当守的主要法定庆节。”在主日及当守的法定节日里,信徒有责任参与感恩祭。主日及当守的法定庆节,信友应停止那些阻碍敬礼天主,妨碍主日应有的享乐,或身心该有的休闲的工作和业务。

      主日的建立是为了使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享有足够的休息和余暇,以培养其家庭、文化、社会及宗教生活。”每位基督徒如无必要,应避免强求他人作阻碍遵守主的日子的事。(天主教教理2195)

(4)        第四诫明确指出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因为这关系是最普遍的。它也涉及家庭团体成员间的亲属关系。它要求对先人和祖宗表示孝敬、亲情和知恩。最后也引申至学生对老师,雇员对雇主,属下对上司,国民对国家,对管理国家者或执政者的义务。

      按照第四诫,天主愿意我们在他以后,孝敬我们的父母,并尊敬那些为了我们的好处而赋予权威的人。

      第四诫提醒身为子女的,应对他们的父母表示尊敬、感谢、合理的服从和帮助。孝敬父母能够促进整个家庭生活的和谐。父母也有责任,在一切可能的范围内,供应子女们的圣召,他们应提醒自己并教导子女,基督徒首要的召叫是跟随耶稣。

      第四诫也要求公民拥护执政者,公民的义务是同zheng_fu合作,在真理、正义、连带责任和自由的气氛下,致力于社会的建设。如果执政当局的命令违背道德的要求,公民凭良心有责任不去顺从。“听天主的命胜过听人的命。”(宗?五?29)

(5)        第五诫禁止直接和蓄意的杀人,视之为严重的罪行。杀人者以及那些自愿的同谋杀人者,都犯了触怒天谴的罪行。不许堕胎或杀害胚胎,不可致新生婴儿于死地。“凡设法堕胎而既遂者,应受自科绝罚。”(天主教法典1398条)不许自杀,不许实行安乐死。无论是属于何种形式或何种动机,都构成犯罪,这种行为严重地违反人的尊严,是对天主、造物主的不敬,严重地违反义德、望德和爱德。

      第五诫禁止发动不正义的战争。任何故意地违背人权及其普遍原则的行动,以及指挥此行动的命令,均是罪行。盲目的服从不足使那些顺从者得以免罪。因此对歼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少数民族的行为,应加以谴责,视为大罪。人们有道德义务反抗种族灭绝的命令。

(6)        第六诫禁止行邪淫。邪淫是错乱的欲念,或放荡不羁的取乐。每当人们排除生育和结合的目的,而只寻求肉性的快感,在道德上是错乱的。第六诫禁止行淫、手淫、卖淫、强奸、通奸、同性恋、兽奸、鸡奸以及制造或演示色情产品。

      第六诫同时也禁止借配偶以外的第三者介入(精子或卵子的赠予,子宫借用),而引发的父母与所生子女的关系不确定。诸如使用避孕套、戴环、作绝育手术、人工受精、买卖精子、借用子宫等,所谓的现代科技在伦理道德上都是不能接受的。计划生育只有在使用节欲和安全期才被教会所接受,否则都是教会不能接受的。执政当局的强权推行,公民的意识不应给予认同。

(7)        第七诫禁止偷盗、抢劫,以及不义地拿走或扣留他人的财物,给他人造成财物上的损失。第七诫命令人,以正义和爱德管理地上的财物及劳苦的成果。第七诫为了公益,要求尊重财物的普遍的用途及私有权。基督徒的生活应努力使这世界的财物,导向天主及弟兄的友爱。
第七诫也禁止故意保留借来的财物或他人遗失的财物;禁止买卖不公、欺行霸市、偷工减料、逃避税收、伪造发票、过度浪费、投机倒把、哄抬物价、收受贿赂、窝藏赃物等等。凡以不义的方法拿走或运用他人的财物,都是违反第七诫。违反正义,就要赔偿。违反交换正义,需要偿还偷窃的东西。

(8)        第八诫禁止在对别人的关系上歪曲真理。“不可作假见证,害你的近人”(出?二十?16)这项规定来自神圣子民的圣召,要作天主的见证,而天主是真理,天主要真理。违反真理的罪,就是以言语、以行动表示拒绝致力于道德的正直:是对天主根本的不忠,因此破坏盟约的基础。
第八诫禁止诽谤人、诬蔑人或破坏人的名誉和声望。因为每人都有权利享有自己的名誉、声望与尊重,所以,诽谤及诬蔑伤害正义与爱德。
第八诫禁止撒谎、谄媚、奉承。要求人诚实,保守秘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真理或诚实是一种德行,在于表示是就说是,非就说非,避免口是心非、假装与伪善。

(9)第九诫禁止贪恋邪淫的念头及思想。作为基督徒不仅外在的邪淫或奸淫应该禁止,甚至内心的贪恋也在禁止之列。只有这样才能够净化人心,得道成圣。基督在山中圣训中亦明确地说:“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五?8)因此,身为基督徒不仅克服内心对邪淫的贪恋,也要净化社会风气。反对色情影视的传播,摆脱一切纵欲思想,排除所有引人堕落的表演。

      第九诫教人提防贪恋及自身的贪欲。抗拒肉身贪欲的战斗,涉及心灵的净化及节德的实践。(教理2530)

(10)第十诫禁止贪他人财物,是第七诫所禁止的偷窃、抢夺、欺诈之根。

      第十诫禁止贪心及对地上财富过度的占有欲;禁止对财富及其权势的无节制的贪婪。此诫命还禁止人有行不义的欲望,以致损害近人的世间财物。

      第十诫要求人不要专注于现世的财物,应该常常举心向上,渴慕正义。基督曾说:“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必在那里。”(玛?六?21)

      耶稣吩咐他的门徒,要爱他胜过任何事物及任何人,并要门徒们为了福音,要勇于舍弃世间的一切事物。

      基督的所有信徒,“每人都要正确地诱导自己的情感,以免违反福音的贫穷精神,去享用世物及依恋财富,而阻止其追求完全的爱德。”(教理2544)

      这十条诫命,无一不与中国的道德理念息息相关。第一条是中国人的“敬天”意识;第二条不许假借上帝之名作伪,正如中国人对盗匪假装“替天行道”的不齿;第三条和中国人的“斋戒沐浴以祀上帝”的观点等同。

      前三条是事天,后七条是在讲事人,事人先要“孝敬父母”,第四条孝敬父母,正是中国人所说的“百善孝为先”;第五条不可杀人,正是中国人视杀人为罪大恶极的观念相同;第六条“不可行邪淫”,与中国人的“万恶淫为首”的思想完全相同;第七条“不可偷盗、抢劫”,正是中国人嫉视盗贼行为为不义;第八条“不可妄证人,做假见证”,正是中国人的诚信观念,不诚不信则为奸小之人;第九条“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女”,正是中国人的“正心”理念;第十条“不可图谋他人的财物”,正像儒家思想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十诫总纲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就是儒家的“敬天”与“行仁”。行仁是为了达天德以敬天;正如爱人如己,也是为了遵行天主要人彼此相爱的圣意,以表敬拜天主之虔诚。

2、圣教五规

      教会的规条列于道德生活的范围,与礼仪生活相连,并自礼仪生活取得滋养,由牧职当局所颁布的成文法,有强制性,乃是为了给基督信徒,确保在祈祷的精神,伦理的努力,爱天主爱近人的成长中,一个最低而必要的限度。(天主教教理2041)

第一规条:主日及当守的法定庆节应参与圣祭。

      要求信徒参与感恩祭,这是基督徒团体在纪念主复活的日子上的聚会。(天主教教理2042条)主日及当守的法定节日,信徒有责任参与感恩庆典;并且要停止一切有碍敬礼天主,主的日子的喜乐,或心灵和肉体休闲的工作及业务。(天主教法典1247条)无论在庆节本日或前一日晚上,参与任何地方的天主教感恩祭者,即满全参与圣祭的诫命。如因缺乏圣职人员或其他重大原因,不能参与感恩祭时,恳切希望参加在本堂区或在其他圣所,依教区主教规定所举行的圣道礼仪,或个人以相当的时间做祈祷,或在家祈祷,或斟酌情形,几个家庭团聚做祈祷。(天主教法典1248条)

第二规条:应至少每年一次告明你的罪。

      凡达到辨别能力年龄的信徒,皆有责任至少一年一次诚实地告明自己的重罪。(天主教法典989条)
  
      借着领受和好圣事,继续圣洗圣事的皈依和赦免的工程,为领受圣体妥作准备。(天主教教理2042)

      第三规条:应谦卑地至少在逾越庆节时领受感恩(圣体)圣事。

      保证最低限度的领受主的圣体圣血,要在逾越节期中领受,这是基督徒礼仪的原始和中心。

      所有信徒,在初领圣体后,有责任每年至少领圣体一次。(天主教法典920条)

第四规条:应圣化法定的庆节。

      借着参与主、童贞玛利亚及诸圣的主要礼仪节日,补充守主日的规条。(天主教教理2043条)

      庆祝逾越奥迹的主日,根据宗徒的传统,应在整个教会内,首先当守的法定庆节,同样当守者有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圣诞节、主显节、耶稣升天节、基督圣体圣血节、天主之母节、圣母始胎无原罪节、圣母升天节、圣若瑟节、圣伯铎圣保禄节、诸圣节。(天主教法典1246条)

第五规条:应遵守法定的大斋和小斋。

      确保灵修功夫和補赎的时期,为准备礼仪的节日,这些斋戒有助于我们获得控制本能的力量和心灵的自由。(天主教教理2043)
基督徒都应依神律,照每人的方式作补赎,但为使大家联合起来遵守共同补赎,遂规定补赎日期,在此期间基督信徒应以特别方式作补赎。实践虔诚、慈善和爱德的工作,并借更忠心的尽本身的义务,特别借遵守所规定的大小斋而弃绝自己。(天主教法典1249条)

      在普世教会内,补赎日期和时间为全年的每周星期五和四旬期。(教理1250)
全年每周五应守小斋,不食肉类,但星期五遇到节日不在此限,圣灰礼仪星期三,及吾主耶稣基督受难日星期五应守大斋及小斋。(教理1251条)

      凡满十四岁者应遵守小斋法;凡成年人而未满六十岁者应遵守大斋法,但因年龄幼小而不受大小斋法约束者,人灵的牧者及父母应设法培养他们補赎的真精神。(天主教法典1252条)

      中国教会大小斋如遇到春节(除夕至元宵)、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均获得圣部宽免。

      信徒尚有义务,各尽自己的能力。支援教会物质的需要。以使教会具备对敬礼天主、传教和慈善事业,以及职员的合理的生活费用。(天主教法典222条)
第五章 敬礼圣母玛利亚
《认识基督宗教》第五章 敬礼圣母玛利亚
作者:彭鉴道神父  


     “玛利亚,因为是天主的母亲,参与了基督的奥迹,由于天主圣宠的举拔,她只在圣子之下,高出一切天使、世人以上,所以理当受到教会特别的崇敬。从很古老的时代,荣福童贞已被尊为‘天主之母’的荣衔,信友们在一切危难急需中,都呼求投奔她的护佑。”(教会宪章66)

      天主教会无论传到哪里,对圣母玛利亚的敬礼都会随之而来。因为“自厄弗所会议以来,天主子民对玛利亚的敬礼,在敬爱、呼求及效法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教会宪章66)可是因着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博士的改革,致使对玛利亚的敬礼在新教中消失。天主教与新教的分离,在长达四个世纪的过程中,产生了太多的误解。许多新教徒认为天主教是玛利亚教,有些媒体和刊物也以讹传讹,致使教外人也以为天主教是信仰圣母玛利亚的,而新教才是信仰耶稣基督的。所以,我们天主教人有必要对自己所相信的真理,进一步加深认识。神圣大公会议对荣福童贞玛利亚的敬礼,有非常清晰的表述:“这项在教会内经常存在的敬礼,虽具有绝无仅有的特征,但对降生的圣言,对圣父及对圣神的钦崇礼,仍然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特别能促进这项钦崇礼。”(教会宪章66)

      每一个天主教徒内心都非常明白,惟有天主是神。圣母玛利亚及所有的圣人、圣女都是教会历史上的英雄和楷模,对他们的敬礼就是要纪念他们的德表,效法他们的榜样。也就是说,我们天主教人对天主——神——用的是钦崇礼;对圣母玛利亚用的是超级尊敬礼;对其他圣人圣女用的是一般尊敬礼。神圣大公会议“同时还劝勉教会所有的子女都要努力推行圣母敬礼,尤其属于礼仪性质的敬礼,并要重视多世纪以来教会训道当局所推崇的敬礼圣母的方法和善工,并要遵守教会在以往对崇奉基督,圣母及圣人们的圣像所有的规定。”(教会宪章67)“教会更叮嘱神学家与宣讲圣道的人,在论及天主之母的特殊地位时,应该用心避免一切虚妄的夸大与心地的狭隘,在教会训道当局领导之下研究圣经、教父、圣师以及教会礼仪的人,应当正确地阐述荣福童贞的职责与特恩,这些职责与特恩都归宗于一切真理、圣善和虔敬的源头基督。在言语行动上,凡可能导致分离的弟兄们或其他人等误解教会真理的事情,尤须谨避。信友们应当记得,真正的热心既不在于一时的、空虚的感情冲动,也不在于一种毫无根据的轻信妄念,而是来自真纯的信仰,由此信仰引领我们体认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并激励我们以儿女的孝心敬爱我们的母亲,效法她的德表。”(教会宪章67)故此,我们天主教人应该在敬礼圣母玛利亚的表述上,一定要厘清钦崇天主与尊敬圣母及圣人圣女的概念。新教的基督徒所继承的信仰理念与天主教所保持的信仰理念必定有一定的差别。在普世基督信徒的合一进程中,天主教人与新教弟兄有很多可以交谈的信仰理念,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来寻找共同的语言,避免一切无谓的争辩和不必要的伤害。

      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母以子贵”。圣母玛利亚的尊贵与殊荣,正是来源于耶稣基督。我们天主教会崇敬耶稣基督——人类的救主,但我们并不因此疏忽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因为玛利亚服膺了天父的召唤,承担了救主之母的职责,她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她的圣德是惊人的。她的谦卑和服从,是永远值得我们历代基督徒去效法和学习的。玛利亚被称之为“襄助救世主者”,她在救赎工程上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角色是别人无法取代的,狭义地讲“没有玛利亚的服膺,就没有基督的降生”,因此,天主教无论传到哪里,对玛利亚的敬礼就传到哪里。对玛利亚的敬礼,不单单是对她的赞美和崇敬,更重要的是效法圣母玛利亚的圣德和芳表。“玛利亚在天使报喜时以信德表示同意,并好不犹豫地保持着此同意,直到十字架下;此后,她的慈母身份便延续到她圣子尚在人生旅途上被危险和困难所包围的兄弟姊妹们身上。”(教理2674)“童贞玛利亚与圣神行动的合作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会喜爱与她联合,共同祈祷,好能与她一起赞扬天主在她身上所行的大事,并将祈求与赞美交托在她手中。”(教理2682)

      在初期教会信徒们就开始纪念圣母的节日,随着教会的发展以及圣母玛利亚在世界各地的显现,更表明圣母玛利亚时刻与教会同在。天主教会向来依照传承,特别敬礼圣母玛利亚。在分离的姊妹教会中,也有教会对天主及救主之母表示应有的尊敬,尤其是东正教会人士,对终身童贞天主之母,更以热忱和虔诚竟相表示敬意。我们切“希望所有基督信徒都向天主之母,人类之母倾诉急切的祷告,她曾经以其虔祷协助了初生的教会,如今在天堂,位居诸天使圣人之上,在诸圣的共融中,仍向其圣子转祷,使各民族家庭,无论其佩有基督的名号,抑或尚未认识其救主者,在和平与孰睦中快乐地集合为天主的唯一子民,以光荣至圣不可分离的天主圣三。”(教会宪章69)

     “有关玛利亚的公教信仰,是基于有关基督的公教信仰,但有关玛利亚的公教教导,却阐明了有关基督的公教信仰。”(教理487)玛利亚确实是“天主之母”,因为她是降生成人的永远天主子的母亲,而圣子本身就是天主。童贞玛利亚以自由的信德和服从,与天主救人的计划合作。她以整个人类的名义说了“愿你的旨意承行。”因了她的服从,她成了新的厄娃,众生之母。因此,我们基督信徒理当敬礼她。

敬礼圣母玛利亚,从传统的“圣母经”中突出地表达出来:

     “万福玛利亚”:这是当初天使传播向玛利亚问安的开场白,天主透过天使作媒介,向玛利亚问安,表示天主如何尊重玛利亚。教会大胆地向玛利亚作同样的问安,并以天主在她身上所找到的喜乐而欢欣。

     “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天使的这两句请安的话彼此互相解释。玛利亚充满圣宠,因为上主与她同在。玛利亚充满的圣宠是神的临在,神是所有圣宠的泉源。
玛利亚充满圣宠,完全将自己给予要来住在她内的那一位,并准备将圣子给予世界。

     “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子耶稣同受赞颂”:在天使的请安后,教会采用了丽莎的请安。“充满了圣神”(路?一?41)的丽莎,是万世万代中第一个称玛利亚为有福的人:

     “你在女人中是有福的,你怀的胎儿也是有福的!”(路?一?42)“你坚信上主的话必会实现,你是多么有福啊!”(路?一?45)玛利亚在女人中蒙受祝福,是因她信了上主传于她的话必要完成。因着信德,玛利亚成了信众之母,地上万民都借着她而获得本身就是天主的祝福的那一位——耶稣基督——人类的救主。

     “天主圣母玛利亚”:我们偕同丽莎大感惊奇:“吾主的母亲驾临我这里,这是我那里得来的呢?”(路?一?43)由于玛利亚将自己的儿子耶稣赏给我们,她就成为天主之母和我们的母亲,我们就能将我们的忧虑和祈求托付给她,她为我们祈求,正如她为自己祈求一样“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吧!”(路?一?38)

     “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借着呼求玛利亚为我们祈祷,我们自认是可怜的罪人,来投奔完全圣洁的“仁慈之母”。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今天”,我们将“现在”交托给她。我们也扩大我们的信赖,将“我们死亡的时刻”现在就交托在她手中。愿她在我们临终时在我们身旁,如她曾站在她圣子的十字架下;愿她在我们出生入死时,一如我们的母亲迎接我们,引领我们到她圣子耶稣基督跟前,永聚乐园。

     “玛利亚是完美的祈祷者,教会的典范。当我们向她祈祷时,我们便与她一起依附天父派遣圣子拯救世人的计划。就如那一位爱徒一样,我们也接待那成为众生之母的耶稣的母亲,到我们家中。我们可以与她一起祈祷,并向她祈祷。教会的祈祷可说是由玛利亚的祈祷带动,并在望德中与玛利亚的祈祷连结在一起。”(教理2679)

     “通过圣母,达到基督!”是所有天主教徒走向与基督合而为一的灵修方式,这方式成全了教会历史上的圣人圣女;这方式也是在天主圣父的启示中成就和发展的,因此,天主教会将一如既往地训导所有信众,坚定不移地敬礼圣母玛利亚。[/td][/tr]
[/table]

第六章 基督宗教本地化的思考
《认识基督宗教》第六章 基督宗教本地化的思考
作者:彭鉴道神父


      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啦!首次传入始自中国唐代,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及敦煌莫高窟的景教藏经记载: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是景教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从波斯来到唐朝都城长安,译经传教。景教是基督宗教历史中的一支,属聂斯托利教派,在公元五世纪初形成,流行于叙利亚和波斯一带。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唐太宗很重视景教,曾派大臣房玄龄到郊外迎接阿罗本。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下诏在义宁建大秦寺一所(即景教寺)。唐高宗时又下令在各地建立景教寺院,并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当时景教盛级一时,正如景教碑文所载“法流十道”,“寺满百城”。可是非常不幸,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令灭佛,景教也受到牵连,寺院被废弃,教士2000余人被逐。此后景教虽然仍流行中国边远地带,但在内地却销声匿迹,若不是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周至县发掘出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恐怕我们谁也不知道基督宗教在中国唐朝有过辉煌的历史。

      景教因传自罗马帝国,我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所以在景教之前常常冠以“大秦”二字,有时甚至称之为“大秦教”,其寺院称之为“大秦寺”。又因景教在波斯深深地扎根,大部分传教士来自波斯,因此寺院亦有称之为“波斯寺”。以往的公教会成员常常视景教为异端,这是历史的不幸,自1994年11月11日,教宗若望保录二世与东方叙利亚教会牧首马尔定四世在罗马签署了《共同声明》以后,对公元431年及449年两次厄弗所会议裁定聂斯托利及其学派为异端和处以绝罚的决定,提出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决定共同为基督的信仰作见证。至此,基督教会内的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宿案终于和解,双方“误解”冰释。一千五百多年前厄弗所会议给予聂斯托利主教的革职、绝罚和流放等不公正的处分,终于得到改正。这项《共同声明》不仅是天主教会与东方叙利亚教会的握手言和,更是我们中国天主教会的喜讯,因为我们中国教友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公元635年正式传入唐朝长安的景教,不是异端,而是纯正的基督教信仰。聂斯托利主教虽然在流放中去世,他的追随者仍然步伐他的芳踪,将基督信仰传向广袤的远东大地,实在是可歌可泣。

      景教在中国成功地达到了“法流十道”,“寺满百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倍受尊崇,即使在唐武宗的灭佛教难中,佛教胜地的敦煌莫高窟还保存着部分景教圣典。由此看出,不同的宗教在苦难中学会宽容。在陕西周至发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不仅用佛教的词汇,甚至也用道教的词汇,来表达基督教信仰。譬如用“元宗”一词来表达“天主”;用“娑殚”来表达“魔鬼”。景教的宗教活动场所均被称之为寺院,这一切都表示当时的景教信仰与中国文化的适应。景教之所以在中国内地绝迹,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本地教士或僧侣,未能完全达到本地化的宗教态式。因为适应是外籍传教士的工作,而本地化则是生活在当地文化中的人的工作,两者虽然都是文化接触的后果,但将这两个主要动力之间的环节强调出来,是很重要的。唐武宗下令灭佛,景教受到波及,教士被驱逐,尽管有些经典被藏了起来,可是后来佛教重新复兴时,景教却销声匿迹。直到13世纪下半叶,蒙古族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原来流行于蒙古、中亚一带的景教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活动。罗马教宗也派遣传教士东来,把天主教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把在华的景教和天主教统称为“也里可温教”。“也里可温”是希伯来文“上帝”(Elohim雅威)的转音,意为“信奉上帝的人”(《元也里可温考》陈垣著)。由于两教都尊崇十字架,所以当时人们又称也里可温教为“十字教”,称其教堂为“十字寺”。元朝zheng_fu在礼部之下专设崇福寺管理景教事务,也里可温教徒受到善待。由于也里可温教信徒大多是蒙古人和迁居内地的中亚人,在内地居民中没有牢固的根基,所以,随着元朝政权的灭亡,景教和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也随之销声匿迹。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两次绝迹,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基督信仰要想使中国归化,本地化的进程是不可回避的课题,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82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神父来华,才开始了基督信仰本地化的进程。最初,利玛窦和罗明坚神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明朝地方官赐予的袈裟,以为这样就可以与中国的“本地教士”(僧侣)打成一片。可是后来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敏锐观察,发现儒家思想才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中流砥柱,于是又改换儒服。利玛窦神父经过刻苦勤读儒学经典,积极与士大夫结交,争取士大夫的同情,这便是他所确立的合儒斥佛、走上层路线的传教策略,又以西方科学作为传教手段,终于使天主教在中国深深地扎了根。公元1601年,利玛窦神父千方百计抵达北京,并因一座上贡给万历皇帝的常需修理的自鸣钟等而获准在北京居留之后,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好学的名公巨卿,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人,奠定了天主教在中国的基础。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大批传教士的涌入,欧洲繁杂的神学思想,给中国教会带来了“礼仪之争”,使中国天主教变成了一个带有侵略文化色彩的“洋教”,给中华民族的皈依设置了新的障碍。长达二百多年的“礼仪之争”使得一个初具雏形的中国教会遍体鳞伤,要想恢复元气,需以历史的教训中深刻反思。基督宗教必须中国化,基督信仰应该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利玛窦神父的成功关键就在于他使中国人能以自己的方式,活出基督徒的生活。西方的基督宗教,也经历了好几个世纪,才获得了一整套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天主圣三和教会圣事。本世纪的哲学思潮也有了新的趋向,因此好些表达辞又要重组了,在不一定采用相同的哲学概念或表达文化里,也有类似的需求。在探索天主教本地化的进程中,应设法从神学本地化来深入研究、发掘,使之成为中国大众能够接受的中国天主教神学。

      中国人的文化和思想,是重事实,而西方的文化和思想是重概念,其实中国的文化思想与基督的宗教和思想是很吻合的。老子的《道德经》与以色列人的《圣经》;孔子《论语》中的“仁义”与基督《福音》中的“仁爱”,都有许多一致的思想。拉丁教会的哲学及神学思想,受希腊哲学的影响,在欧洲甚至全世界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中华民族,必须进行扬弃性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天主教会自己的东西。基督宗教在一千三百多年归化中国的历史中,曾有过两次被灭绝的惨痛教训,直至今日天主教徒在中国仍是一个很小的族群。中华民族皈依基督的理念,应该由我们中国基督徒自己去实现。因此,中国天主教会应该脱掉“洋教”的外衣,穿上中国文化的“服装”。我们中国基督徒应努力促进中国天主教本地化进程,创造天主教在中国的黄金时代,使中国人都能认识基督,进而皈依基督的教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