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1992-93年) 德日进神父的进化论与神观
作者:刘赛眉

引言

德氏被列入我们研讨之范围,我想不仅由于他是一位现代先知,更因为这位先知与中国有一段很深厚的因缘。德氏在中国居住二十二年,对我国地质学界及古生物学界之研究颇有贡献,他本人亦是一位杰出之地质学及古生物学者。

德氏生前曾因从事打破科学与宗教之间的隔闳而遭受流徙放逐之苦,他曾经被猛烈攻击后来又被崇敬的人物。1957年天主教教理审核部曾禁止他的书出版,而他的思想亦受到他的上人所怀疑。因此而被流放到中国来工作。1932年他和几位中国和国际学人发现了周口店的北京智人。可是,当德氏死后,他的思想竟然影响普世,其智慧不仅影响天主教的神学,而且影响到世界的科学及哲学的思潮。他已出版的十部书,总销量达到一百万册。而且各地纷纷成立研究德氏思想的组织。

在古生物学方面,德氏曾协同发现了「北京猿人」--最早类似人形的动物。

一.人物描写

德氏死时享年七十三岁,出身于贵族家庭,内心虽怀有深沉的痛苦,但却常带着光辉的微笑。

他有一颗热爱人类和大自然的心,他常说,「地球是椭圆的,所以友情可以环绕起它来」。

接触过他的人描写他说,这位神父充满幽默,机智,具有温暖的性格,和吸引人的谦诚态度。只是有人以为由于他的工作范围和所接触的人物,均大部份为学者,故虽在中国二十多年,而似未学会中文。此外,由于地出身的背景和他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放在他身上常流露出一种高贵的气质,使人感到他有贵族之气派,其实,德氏为人甚为谦厚朴实。

二.德氏的进化论与神观

德氏的进化论是典型的有神进化论。他以为凡进化都是由简而繁的,而进化是一切事物的基本原则,一切都在进化中。就在这进化的思想中,德氏综合了科学与宗教,教会与世界。

世界不断在进化,宇宙不断在进化,而教会就是在这进化的洪流中存在,教会是一个不断地进化的奥体。「进步」成为了教会的使命。

德日进感悟到神是在大自然和宇宙中,因此,有人怀疑他是泛神论者,其实不然。

德氏的神学是以「科学言语」来表达的神学。他的「神」基本上是在宇宙中又超越宇宙的,祂既在宇宙中推动宇宙的演进又超越宇宙,吸引着宇宙的进化,由此,在宇宙的进化中,基督内的天主是「始点」又是「终点」(是α及Ω)。

1. 德氏的进化观

影响德氏的是几位生物学家的思想:

1809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Lamarck)及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其中指出物种可以改变,种类之界可以跨越,而后来魏斯曼(Weissman) 的「突变」则与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淘汰说相结合,成立了稳健的「生物进化论」。

德氏就是应用了这「突变」的思想来解释他的进化论,简言之,德氏视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不断地创生的有机体。它的进化步骤,可以用下列图表显示之:

无生物(物质) → 生物 → 有意识的生物 → 有心智的人(人化) → 精神化(人文化)

德氏配合了基督信仰的反省,凭人类的过去,来了解现在,而展望未来,给人类指出一个乐观的远景。

人是灵肉的整体,且正在「人化」的过程中。现在具有心智的人,应该运用其思想和爱心去人化,去孕育更优秀的存在,而人是现阶段演化的轴心。而演化的矢头是指着「终点」(Ω) 的圆满。

德氏思想的综合

(1)宇宙是一整体。

(2)宇宙是动态的。

(3)「表」与「里」的演化:「质」与「量」的互相影响。

(4)物质--生命--意识--心智的节节演进。利用突变的原理。

所谓突变,就是物件演化到某阶段就会有一转捩点,在此点上突变,大跳跃,而进入另一阶段,当进入一阶段时,前一阶段的特征便逐渐消失。例如,婴儿进入成人,成人身上失去了一切婴儿的因素。(物的「表」「里」一起进化)。

(5)物质内有一股内在冲力,使一切由基层而上冲;但亦可以说有一超物质在外吸引走向更完美。

(6)演化的轴心显然在人身上通过,指向奥美茄点。

(7)演化的完成需要人的自由合作。

2. 德氏的物观

德氏以为每一物内有一个「里层」。在「物里」不断地产生细微的改变,在达到一定界限时,才突然暴露。这「里层」德氏称之为「意识」。物质的「里层」与「表层」在进化过程中是互相消长的。「表」「里」是同一演化现象的两个层面。

物质与思想(精神) 不是属于同一层面的,然而两者并非对立,人则是物质能与精神能合一的最好例证,所谓「人化」都是以物质为起点的。

物质能 -- 切线能 ﹨  
                     基本能
意识能 -- 轴心能 ∕  

两者只是由于结构的程度不同而产生两者的差别。

德氏以为物质不一定是拉扯人向下的东西,在我们对物质采取立场之前,作抉择之前,它只是一个坡路,可以踏着它上升,也可以往下降。

可是,由于圣子降生成人,物质便含有一种朝向「更成全」的内在向力。

由于我们是插足于宇宙之中,我们各自站在各个层面上,或者说是站在坡路各个基点上,而且,从这一点开始,因着环境与教育的不同,各人的任务是不断超升而走向天主。赐予给我们的一连串受造物,它们都不必是障碍,反而应是被利用的中介物,是使我们和睦共处及锻炼人的东西。

为德氏看来,信徒的神修是不能脱离此物质世界的,反而人是踏着这物质世界而上升。

3. 德氏对十字架的看法

德氏对十字架的看法也非常乐观。一般而言,我们常常视十字架是一种悲痛,限制和压抑的象征。是达到崇高目标途中的苦痛和压力。

可是,德氏以为这样的神修观是不配合基督的信仰的,他以为「十字架」不是「非人道」的事,而是超乎人道的事,其实,在人类开始存在的那一刻,十字架已竖立在导向受造物可以到达的最高人之路的前面。因看启示之光愈来愈大,原先人只看到的是两条秃木,后来则看见了上面的耶稣基督。

「十字架」也真有与世界一刀两断的意义,十字架是在祂邀请人攀登的上升之路上,强迫人跳过临界的绝壁。因此,人的脚不断脱离,跨越,而演进成长。

换言之,十字架是必须的,是人自我跨越,走向成全的关键与标记。

4. 德氏的基督

德氏视基督为「潜入物质之中,成为物质之一部份」的上主。

基督在物质之中,指导进化。祂用「融合」和「升华」方式,把大地的精华吸向自己,当这工程完成之时便达到保禄所说的,「上主在万有之中作万有」,万物同归于上主。

5. 德氏的新视野

A. 对教会的影响

德日进将「创造」视为是末日才完成的工程,创造并不限于开天辟地的一剎那。

现在教会亦受到德氏的影响,对宇宙,教会本身和其他问题,皆由「动态」及「演进」的角度去看。

B. 德日进亦影响了教会对「原罪」的看法

虽然,德日进因「进化论」及「原罪」的文字,而惹起教会方面的一时焦急。因为他从「缺陷」方面来谈原罪。

到底,今日在原罪神学上,神学家所谓的「世界之罪」(Piet Schoonenberg) 和「集体位格」之罪等,不能说不是受到了德氏的影响。

C. 对「爱」的新强调

在现代所重视的「通过爱人而爱天主」的口号里,实在充满了德日进的精神。

自从人达到人化之后,爱有了新的意义,它是建设人的品格的。

在进化的过程,特别是在人化中,爱是很大的原动力。

德氏的着作,教宗若望廿三世不仅阅读过,而且在他的「地上和平」通谕中用了德氏的用语。

6. 德氏的两大着作:--「神的氛围」及「人的现象」

这两本书可以称为德氏的代表作,前者是信者的心声,后者是科学家的表白。

A. 神的氛围

背景

这本书除了受到若望和保禄的书信影响之外,骨子里是奥古斯丁的神学。

(1)注重的是以「心灵」去接触神;强调以「爱」为中心。

(2)个人的修养方面,则采取「由外而内,由内而上」的途径。

(3)强调「基督奥体」和「上主之城」两个观念的内容。

 (德氏重视在耶稣基督内人类的一体,宇宙不断地进化,通过「融合」和「上升」而凝为一个「大位格」,而使到一切达至融合和上升的力量就是爱)。

B. 人的现象

除了是进化论的科学观之外,这本书内的哲学背景是受到柏格森的影响,亦同时是受到多玛斯的感染。(他的物之「里」就是由他士林哲学的「元型」蜕变而来)。

德氏以为天堂与大地不是对立的,从建立大地而达到天堂。

7. 德氏与圣体圣事

圣体是耶稣圣化物质最具体的标志。当司铎说:「这是我的身体」时,他不但祝圣了面饼,而同时圣化了整个宇宙。

人类转化了物质世界,而圣体转化了人类,圣体是延伸了耶稣的降孕,经过人的努力与奉献,使宇宙基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