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伦理再反省 6、感觉和情绪 (伦理要素之三)
    伦理再反省(6)

    感觉和情绪(伦理要素之三)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明白自己或别人的真实感觉和情绪,及引起这感觉和情绪的原因,为改善自己是很重妻的。

    爱心与感觉和情绪的关系

    如果我们要用具体的行动,去表现我们对别人的爱和关怀,我们必须能明白别人的感觉和情绪,而且也要知道,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别人时,他们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和感受。让我们再引用上一课的新同事做例子:我已具备关怀别人的爱心,也醒觉到有一位新同事在场,他在外表看来,似乎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他的需要是什么呢?这便要看我能不能明白他的感受了。他的感受可能是害羞、紧张、害怕;也可能是觉得旧同事不够热情和友善;或觉得自己若太过主动便会使人认为自己冒失;也可能是因为由于没有旧朋友在自己身边而觉得郁郁不乐我若越能明白他的感受,便越会倾向于帮助他;越能知道他有什么感受,便越会用「最适当」的方法去帮助他。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爱心是与明白别人的感觉和情绪紧紧相连的。不明白别人的感受,便不容易去关怀别人;而且若要关怀,也未必能恰到好处。

    我们若要真的认识别人的感觉和情绪,便必须有和别人「易地而处」或设身处地的能力。例如:如果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多数都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需要别人主动地来和我作友善的接触。因此,我会猜想到这位在我面前的新同事,也多半会有类似的感觉和需要,他需要别人——需要我——去关怀他和接触他。其实,这种易地而处、将心比心的能力,已经是」一种爱人、和愿意平等待人的标记。因为如果我不是用平等的态度去待人,我便只知重视自己,而不知重视别人,会觉得自己在孤独时,有人来关怀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别人在孤独时,则是否有人去关怀他都无关重要。

    认识和了解别人的感觉和情绪,是同情和关怀别人的第一步。在孟子梁惠、王章句里面有一则小故事说:齐宣王因不忍见到一只被牵去宰杀祭锺的牛的恐惧样子,而下令「杀免」了这只牛的死罪,改用羊去代替。老百姓们以为齐宣王是由于吝啬的缘故,才不肯用高价的牛去祭钟,而改用贱价的羊。齐宣王却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并非吝啬,只是不忍见到那头牛的可怜样子罢了。孟子随即反问他:「你不忍心见牛去受死,为什么叉忍心让羊去受呢?」这时齐宣王亦不禁哑然失笑:「这便难怪老百姓都说我吝啬了!」但孟子却指出,这正是齐宣王具有仁心的表现。他说:「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的意思,是说任何人都有同情和个恻隐之心,只要人能「见到」别人或禽兽的痛苦状态,他的同情心和恻隐心便会油然而生,在看到、听到或接触到别人的苦况,了解到别人的感受时,都会自然地泛起同情之心,而乐于在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们。

    潜意识的感觉和情绪

    认识感觉和情绪的其中一个困难,是由于它们在我们心中有时会出现得很快和很突然,我们往往在「未知」发生什么事情之前,已经有发怒、嫉妒、恐惧或紧张等情绪。有时更在一个情绪之后,紧接着发生一连串其他的情绪,使我们无法知道究竟什么是第一个情绪,或我们原先的感觉怎样,更不知道什么是引起这感觉和情绪的原因。

    举例来说,一个在三、四岁时曾经遇过溺的小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很怕游泳。每当他的朋友邀请他游泳时,他总推说是没有空,或不感到兴趣,或不喜欢等等。他绝不能容忍朋友们笑他胆子小;他有时甚至会讨厌那些邀他游泳的朋友。因为他自己相信:也愿意别人相信他不去游泳完全与胆小无关,而是他自己不喜欢的缘故;他认为自己只是「不愿去」,而不是「不敢去」游泳。

    明白自己或别人的真实感觉和情绪是很重要的,否则我们无法帮助自己,更无法帮助别人去面对自我和突破困境——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要突破什么?面对一个口里说不喜欢游泳、心里里怕水的朋友,你不可能单用「说话」去和他讨论游泳的益处和乐趣,这是不会令他回心转意的;因为他并非不知道游泳的益处和乐趣。你也不要奇怪,为什么当你每次邀请他去游泳时,他都回避你,甚至会发脾气,因为你正刺中了他的要害。也许只有一位慈祥的、善于体察人的心意和能够了解别人感受的长者,才能成功地帮助这位曾被水吓破了胆的朋友,去重新面对「水」的挑战。

    我们也很容易会歪曲别人的形象,把真的当假,假的当真。例如:一个男孩子如果有一个很严厉的父亲,他会觉得一切男人都是严厉的;一个女孩子如果有一个很爱管束她的母亲,她也会觉得自己的女上司时常都在针对着自己,因此便时常都想反叛这个上司,故意和她作对。这些可能都是极端的例子。要普遍的情况是:我们根本不去留心观察别人,也无心去反省和分析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我们不单不设法明白自己或别人的感觉,反而完全跟随自己的感觉(或冲动!)去行事,或把别人表面所流露出来的表情,当作是他内心的感觉和情绪。不少人把朋友误作仇人,把别人好意的提醒当作是尖酸的讽刺,都是因为没有用心去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认识感觉和情绪的方法

    认识自己或别人,正如任何知识和技能一样,都可以藉努力学习和实践而获得。下面便是一些简单的可行方法:

    1. 阅读——多读一些有关心理学和有关人行为的书籍,我们便可对感觉和情绪有基本和正确的认识,也可以知道感觉和情绪对人的影响。

    2. 角色扮演——例如:你可以在一齣话剧,或在一个小组动力中扮演一个角色,然后留心体味你自己在不同情况下「演出」不同的角色时,究竟有什么感受。

    3. 观察——如果你要观察别人,是颇为容易的。只要你能作「近距离」的观察,注意他的面部表情和变化,留心倾听他的说话的内容和声调的转变等等,你多半可以猜到他的感觉和情绪。但要观察自己,便没有那么容易了。你必须刻意去观察自己,留心细听自己究竟在说什么,注意自己的心脏是否在加速跳动,自己的面部是否在转热或变冷等等。换句话说,你必须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和身体的变化,才可以更易确定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把自己的声音用录音机录起来,再听听自己说话的速度和声调的变化,也有助于探索自己的感觉和情绪。

    4. 利用艺术作品——有些刻划人性、能深度地反映生活的文学着作,如小说、诗歌等,或一些精心拍摄的优良电影,通常都能有效地带读者或观众进到书中人或剧中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生活和情绪虽然并非按着一定的「公式」而演变,但古往今来的人性还是彼此相当接近的。成功的文艺作品,通常都能「捕捉」到生命中某些不变的规律,或人情中的共通地方。我们在其中不单可以看到别人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那些和自己生活相似的地方,因而更能意会到别人或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

    5. 研究个案——这是指研究或接触某些在心理上有问题的人的生活事迹。我们惯常认为有些人患上「精神病」,称他们为疯子;其实,「正常人」和「不正常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十分明确,我们大部份人,都或多或少有精神上或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扰。经常在疯子身上出现的情况,有时也会间中在我们身上出现;「疯子」的「不正常」行为、思想和情绪,也不过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情绪的夸张和扩大。所以研究某些精神不健全者的个案,有时也会使我们不期然、地看到自己的样貌,使我们能更认识自己、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多加警惕。

    6. 交谈——以上各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我们的或别人的感觉和情绪,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交谈。当我们与人交谈或分享时,我们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情绪,这时,我们不单可以有机会「看清楚」别人,也可以透过坦诚的交往,从别人的口中,和在别人的态度与反应中看到自己。事实上,当一个人能用语言去描述自己的内心时,他已努力去认识自己;当一个人敢于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时,他已经具备了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和改变自己的勇气。

    圣言生活

    那时,经师和法利塞人带来了一个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叫她站在中间,便向耶稣说:「师傅!这妇人是正在犯奸时被捉住的,在法律上,梅瑟命令我们该用石头砸死这样的妇人;可是,你说什么呢?」他们说这话,是要试探耶稣,好能控告他;耶稣却弯下身去,用指头在地上画字。因为他不断地追问,他便直起身来,向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罢!」他又弯下身去,在地上写字。他们一听这话,就从年老的开始到年幼的,一个一个地溜走了,只留下耶稣一人和站在那里的妇人。耶稣遂直起身来向她说:「妇人!他们在那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没有人。」耶稣向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若.8:3-11).

    耶稣曾经宣讲慈悲,又劝人谨守法律。他的敌人于是利用这两者间的矛盾关系,迫他走进一个「两难」的困境中;如果他定这个妇人的罪,他便不是慈悲的;如果他赦免这个妇人,他便有教人蔑视法律的嫌疑。耶稣没有被他的敌人难倒,他根本没有进入这个「两难」的圈套中。因为他没有以「法律」为中心,也并非纯以「慈悲」为重点。他选择了以这个「人」为中心,他要人正视的,是一个犯了罪、满脸羞惭、但仍然是值得同情、可以获救的「人」。他当然要维护法律尊严,但他也要那些执行法律的人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其实也与这个犯法的人在同一的水平上。这些人后来都没有执行向妇人「掷石头」的法律,耶稣当然也没有。但耶稣并不是对罪恶姑息,他对妇人的忠告是:「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这样,他不单救了这个妇人的肉身,也救了她的灵魂。这段插曲的中心不是在讨论法律与人情孰重,耶稣愿意突出的,是「人」本身的重要。他认为人人都有自新的权利,人人都有获得同情和宽恕的机会。耶稣明白这个妇人的感觉和情绪,也知道这妇人最真实的需要;因为他由始至终,都是在用「心」去处理这个妇人的问题。

    参考资料:探索(第十二章),徐锦尧着

    伦理再反省(6)

    感觉和情绪习作

    反省﹒判断﹒分享

    (一)用肉体的眼睛,只能看到别人的外貌;只有用心灵的眼睛,才能;透视别人内里的感受。你能由下列的「外貌」,去指出当事人可能有的三种感受吗?(例如脸红,可能的感受是:害羞、愤怒、发烧)

    A.面青唇白: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B.手脚颤动: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C.垂头丧气: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D.默不作声: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E.手舞足蹈: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F.激烈辩驳: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G.左顾右盼: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H.窃窃私语: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I.高声唱歌: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J.手足无措: 1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二)如果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遇到下列情况或有下列感觉时,你会怎样做?(例如忧愁时:安慰)

    (1) 害怕时:__________;

    (2) 失望时:__________;

    (3) 伤心时:__________;

    (4) 不知如何是好:__________;

    (5) 愤怒时:__________;

    (6) 做错事时:__________;

    (7) 知过不改时:_________;

    (8) 高兴时:__________;

    (9) 考试名列前茅时:

    (10) 考试失败时:__________;

    (11) 选了他做会长他又在推辞时:__________。

    (三)你试过在情绪上对人判断错误吗?(例如:你以为他忧愁,其实他在沉思)请你举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例子。

    (四)情绪能够支配我们,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或未意识到自己正在闹情绪。例来说,许多人在发怒时,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发怒。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