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的心 展开使命
    一切都改变了。生命中的种种失落不再令人意气消沉,家也不再是个空洞虚幻的地方,在旅途开始时垂头丧气的两个旅人,现在看着彼此,眼里满是新的光彩。那成了朋友的陌生人,已经将他的生命活力通通传给他们——那是喜乐、平安、勇气、希望,以及爱的神圣活力。他们心中再无疑虑,他复活了!复活了,但与以往的他不同,不再是那来自纳匝肋富有吸引力的讲道者,而是成为在他们内活着的一股新气息。克罗帕与他的同伴已经成了新人,他们接获崭新的心境、更新的士气。对于彼此而言,他们也成了新的朋友——不再是哀悼失落之际相互支持、彼此安慰的朋友,而成了共负新使命的伙伴。他们有话要说,更重要的消息,非常急迫,不能再隐瞒,他们必须向世人宣报。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可彼此为证!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向世人宣报此事,一定没有人会相信,但当他们一起讲述时,别人或会平心静听。

    其他的人也应当知道这消息,因为众人也曾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耶稣身上。那十一位在耶稣被钉死前同他共餐的宗徒仍在那里;还有许多门徒,男男女女,都曾经年累月地跟随过耶稣。这些人应当知道发生在他们俩身上的事,他们应当知道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他们应当知道耶稣已复活,而且他们俩在耶稣把饼传递过来时认出了他。不该浪费任何一刻,“我们赶紧走吧!”他们对彼此说。匆匆套上鞋子,一把抓起他们的外套与手杖,便上了路,回到他们的朋友那里去。那些人可能还不知道妇女们听到天使说他已复活的消息是千真万确的,故事中仅用简短的几个字总结了这一切:“他们立即动身,返回耶路撒冷。”

    在他们“回家”与返回耶京之前,有多大的不同啊!前后代不同是从满腹疑惑到满怀信心,从绝望到希望,从恐惧到爱。原先两个无精打采的人拖着脚步走在路上,现在这两个朋友却走得飞快,有时候甚至跑了起来,因着他们要告诉朋友们的消息而满心喜悦。

    返回耶路撒冷并非没有危险。耶稣遭到处决之后,他的门徒们都怕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但在认出他们的主之后,他们的恐惧消失了,他们自由地成了复活的见证人,尽管可能会因此付出代价。他们了解仇视耶稣的那批人也可能仇视他们,杀害耶稣的同一批人也可能杀害他们。他们返回耶路撒冷确有可能因此丧命。他们可能不仅需要以言语作见证,更得以自身的血为基督作证。但是他们不再害怕殉道,临在于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复活主,已经用比死更强的爱充满了他们。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挡他们回“家”,纵使这“家”不再意味着一个“安全”的地方。

    感恩祭以使命作为总结。“去吧,告诉他们!”主礼神父通常用来总结弥撒的话“弥撒礼成”,在拉丁文(IteMissaest)字面上的意思便是“去吧,这是你的命令。”

    共融并不是结束,使命才是。共融——与天主建立神圣而亲密的关系,并非在感恩祭内生活的最终一刻。我们认出了耶稣,但是那番体认并非只为让我们私下保留当作个人的秘密慢慢品位而已。正如玛利亚-玛达肋纳,这两个朋友也听到在他们内心深处的这句话:“去吧,告诉他们!”那是感恩祭的总结;那也是在感恩祭内生活的最后呼唤。“去吧,告诉他们!你所听到的和看见的不只是为你自己,也是为了你的弟兄姐妹以及所有准备好接受这讯息的人。去吧,被流连不舍,别等待,别迟疑,现在就去,回到你的故乡,让那些还躲藏在暗处的人知道,没什么可惧怕的,祂已复活,确确实实复活了。”

    重要的是,要了解到这使命首先是为我们的近人。他们认识我们,并且,如同我们一样他们也听过关于耶稣耶稣的事,但是他们已变得消沉气馁。这使命总是首先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人、朋友,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一部分。然而,我们的内心并不因这番领悟而稍感宽慰。因为我发现,对身旁的近人讲耶稣,总是比对那些从来不须与我“特殊的生活方式”打交道的人来得困难。然而,这里有着极大的挑战。藉由日常生活的互动,我们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这些对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正考验着我们经验到复活基督的真实性。

    有许多次我们会听到:“好了,他又来了。好了,她有来了。我们知道这一套,我们以前也看过这股兴奋狂热。它会过去的……就象从前一样。”通常这些话确有几分真实性。当我们兴奋不已,一路跑回家向他们宣告这好消息时,他们为何要相信我们呢?他们为什么该拿我们的话当真呢?我们不见得那般值得信任;我们与其他的家人和朋友并没有多大不同。更何况,这世上故事满天飞,谣言遍地是,传道者和福音家到处有。怀疑论调之存在可说其来有自。那些不跟我们去参加感恩祭的人不比我们好,也不比我们查。他们听过耶稣的故事,有些人领过洗,有些人还去过教会一阵子,甚至参与过教会活动好些时日。但是渐渐地,耶稣的故事变成了只是一则故事而已。参与教会成了义务,感恩祭只是常规礼仪。不知打哪儿开始,这全都成了甜美或苦涩的回忆;不只打哪儿开始,在这一切中有些什么消逝了。那么,认识我们的人凭什么要突然相信参与了感恩祭后回家来的我们呢?

    因此,光停留在感恩祭里还不够,更必须度一个在感恩祭内的生活。每一天,的确,无时无刻,我们都得面对失落的痛苦,然而,同时也有机会聆听那邀请我们选择去生活,将失落转化为光荣之路的声音。同样地,每一天,我们也有机会邀请陌生人进到家里来,让他为我们擘饼。感恩祭虽领我们沉浸在信仰生活的精髓里,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回家,充分而持久地活出这感恩祭的精神。这是很困难的,因为家里的每个人都熟悉我们:我们会不耐烦、嫉妒、怨恨,还有我们会耍一些小把戏。除此之外,还加上我们与人之间破裂的关系、没有兑现的诺言、答应承担却没做到的事,诸如此类,我们真能够说自己在路上遇见了耶稣,领受了他的圣体和圣血,而让基督在我们内生活吗?家里的每个人都等着考验我们。

    但是,还有别的。那两个兴奋的同伴急着跑到朋友们群聚的地方,一心想告诉朋友们这个消息,但等着他们的却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些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到头来,他们带来的好消息已经不是新闻了。他们还没机会讲自己的故事,十一位门徒跟其他的同伴就开口说:“主真的复活了,而且显现给西满了。”这还真幽默。他们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兴奋得不得了,却发现留在城里的人已经听到这消息了,虽然这些人并没有在半路上遇到耶稣,也没有与他同桌进餐。耶稣显现给西满了,而西满的经验比起这两个原本没跟他们一起留下却跑回家,以为一切完了的门徒所经验的可靠多了。当然,他们俩也很高兴并渴望听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但是他们带来的只是再一次的确认:确实,祂复活了。

    耶稣以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显现,也以许多途径让我们知道他复活了。我们在感恩祭中所庆祝的事,也以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耶稣把饼递给我们,但是在早在他在路上遇见我们之前,他已经触动别人的心。耶稣呼唤一位妇女的名字,她立刻认出了他。耶稣把伤痕显示给另一个人,而他们便认出他来。我们有我们的故事要说,而且这诉说为我们也是重要的,但是我们的故事不是唯一的故事,我们有使命要完成,而满怀兴奋,这是好的。但是我们首先必须听听别人有什么要说,然后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故事,为大家带来喜乐。

    这一切都指向团体。总算得以“心火炽热”为题,而彼此热络交谈着的这两位朋友,正展开一种新的关系,这关系是建立在他们同时经验到的共融关系上的。他们与耶稣的共融确实是团体的开始,但这只是开始而已。他们还需要与其他也相信耶稣复活了的人相遇,这些人或是见到了耶稣,或是听说耶稣复活了。他们俩需要听听其他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各不相同,这样他们才能发现耶稣和他的圣神如何在属于耶稣的人们中间工作。

    因着个人和复活的基督相遇、共融的经验,我们很容易会把耶稣局限成我们的耶稣,我们被他所爱的经验,我们认识他的方式。但是耶稣离开我们是为了派遣他的圣神来,而他的圣神愿意吹向何处便吹向何处。信仰团体是个开放的地方,让人们可以讲述许多关于耶稣所作所为的故事。这些故事彼此间可能很不一样,甚至显得有点矛盾。但是只要我们专注聆听藉着许多人的经验而临在人间的的圣神——圣神的临在既透过言语也透过静默,或藉由正面相遇也藉着他人邀请,或以温和的方式也以坚定的方式,既在泪水中也在微笑中——我们就能逐渐发现我们彼此相属,有如一个身体,经由耶稣的圣神而交织连结在一起。

    最后在感恩祭中,耶稣邀请我们离开坐席到朋友那里去,好能和他们一起发现耶稣确确实实活着,而且耶稣召唤着我们共同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由属于复活新生的人们所形成的民族。

    至此,克罗帕和他的朋友的故事结束了,结尾是这两个朋友将他们的故事告诉了十一位门徒以及他们的同伴。但是使命并没有就此结束,它几乎还没开始呢!讲述在路上以及在餐桌旁所发生的故事,只是使命生活的开始,我们将以一生的时间继续这样生活下去,直到我们面对面再见到他那一天为止。

    与家人、朋友形成团体,建立一个爱的共同体,塑造出复活的新人新民——这一切不只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度着受保护的生活,而不受宰制了这个世界的黑暗势力影响;更是为了让我们能一起向所有的人,不分老少、种族、贫富宣告这事实:死亡并未获得最终的权杖,希望是真实的,天主仍然活在世上。

    感恩祭始终具有使命的幅度。感恩祭使我们从失落感带来的瘫痪中重获自由,并使我们明白耶稣的圣神已生活在我们内,好让我们得着力量走出自我进入这世界,将喜讯带给贫穷的日呢,使盲者复明,使俘虏得释放,宣告上主已再次将他的恩慈显示给所有的人。然而我们并非单独地接受这派遣;我们是与弟兄姐妹一同受派遣,因为他们明白耶稣生活在他们内。

    由感恩祭所流溢出的动向,是由共融走向团体,继而走向服务。我们所体验到的共融经验首先遣发我们到弟兄姐妹那里,去与他们分享我们的故事,并与他们一起建立爱的共同体。成为团体之后,我们便能走向四面八方,接触所有的人。

    我深深意识到自己有强烈的意图想要从共融直接走向服务,而略去形成团体这一步。个人主义以及对个人成就的渴望,一再诱惑我独自努力,将服务工作一肩扛起。但是耶稣自己并没有单独进行宣讲真理和医治病人的事迹。福音的作者之一路加告诉我们,耶稣如何彻夜与天主共融,隔天早晨与十二宗徒形成了团体,到了下午便与他们出去为群众服务。耶稣也以同样的顺序召唤我们:从共融到团体到服务。耶稣并不要我们单独地接受派遣,他派遣我们俩俩偕行出去服务众人,耶稣从未派遣我们独自而行。因此,我们能以同属于一个信仰团体的人的身份作见证。我们被派遣去教导、去医治、去启发、去带给世界希望——不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我们个人独特的能力,而是为了表达我们的信仰,而这信仰是:我们所给予的一切都来自于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的那一位。

    感恩祭内的生活永远是使命性的生活。我们所处的世界笼罩于种种失落中而痛苦呻吟着:残酷的战争摧毁人们的生命和家园;饥饿所带来的死难使得许多族群人口急剧减少;犯罪和暴力使得上百万的男女甚至孩童陷入恐惧。癌症与艾滋病、霍乱与疟疾,以及其他种种疾病侵袭着无数人们的身体。地震、洪水、交通事故……这是遍布于报纸和电视荧幕上每天发生的故事。无尽的失落在这世界上发生,即使不能说大多数人,也有许多人垂头丧气地走在这地球行星的表面上,而他们是与我们一样的人类,他们以某种方式述说着:“我们原本指望……但是我们失去了希望。”

    这便是我们接受派遣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我们要在其中生活出感恩祭的精神。也就是说,带着炽热的心、开放的双耳与雪亮的双眼生活。这似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这一小群曾在路上、在花园里,或者在湖边遇见耶稣的人,在这个阴森黑暗和充满暴力的世界上能做什么呢?天主之爱的奥秘是,藉由炽热的心和灵敏的耳目我们将要发现,我们在自家的亲密气氛中遇见的那一位,也一直临在于穷人、病患、饥饿者、囚犯、难民,以及所有在恐惧中生活的人们中间。

    我们在此了解到,使命不只是去告诉别人关于复活主的事,也是从那些我们被派遣到他们那里去的人们身上接受相同的见证。我们往往认为使命与给予是同义词,但是真正的使命不只是给予,同时也是接受。如果耶稣的圣神真的随意地望祂想去的地方吹送,那么人人都能将自己所领受的圣神通传给别人。长远说来,唯有当接受和给予得一样多,被关怀与关怀得一样多,使命才得以细水长流、永续不断。我们被派遣到患病的人、濒死者、残障者、囚徒、难民那里,去传报主复活的好消息。但是,若我们不能从这些我们被派遣其中的人那里接受圣神,我们很快就会陷入油尽灯枯的窘境。

    圣神,爱的圣神,隐藏在他们的贫穷、破碎与悲痛中。正因如此,耶稣才说:“贫穷的人、被迫害的人、哀恸的人是有福的”。每次当我们伸出手触碰他们时,无论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他们也同样以耶稣的圣神祝福了我们,并因此成为我们的牧者。若缺乏这样相互的给予和接受,使命与服务很容易变成操控性或暗含暴力的。当只有一方给予,其他人光是接受,给予者很快会变成压迫者,而接受者则沦为牺牲品。但是当给予者也能接受,接受者也能给予,从门徒的团体开始的爱之圆,将能成长扩展到全世界。

    以感恩祭的精神而生活的本质之一,就是使这爱之圆成长。与耶稣建立了共融的关系,并与那些知道耶稣活着的人们一起开创团体之后,我们现在可以前去陪伴许多苦闷的旅途中人,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也有爱的礼物可以与人分享。我们不再害怕他们的悲伤和痛苦,却能简单地问他们:“你们一路上,彼此谈论的是些什么事?”我们将听到无边的孤寂、恐惧、遗弃,以及悲伤的故事。我们必须聆听,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也有机会向他们说,或者以简单的姿态表达:“你不知道你所抱怨的事,也可能成为带领你走向新生活的道路吗?或许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已经不可能改变,但是你仍是自由的,可以选择要以怎样的方式来继续生活。”

    不是每个人都听得进我们的话,只有一个人会邀请我们进入他们的生命,与他们同桌并坐。能够赋予生命的饼与他们分享,真正治愈一颗破碎的心,这样的机缘就更少了。耶稣自己并没有医治每个人,也没有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多数人就是不相信彻底的改变是可能的,因此当他们遇见陌生人时,自然无法信任对方。但是每一个真正的相遇引领人由绝望走向希望,从怨恨走向感恩,我们将看到部分的黑暗被驱散了,而生命再次冲破了死亡的藩篱。

    这是那些以感恩祭的精神而生活的人曾有过的经验,而这样的经验也将继续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他们将这看成自己的使命——持续不断地向同行旅人提出挑战:选择以感恩代替怨恨,以希望代替绝望。虽然人们会接受挑战的机会不多,不过,那仅有的几次就足以让他们不虚此生了。看到在泪水中绽露的一丝微笑,就见证了一个奇迹——喜乐的奇迹。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实在不怎么令人感兴趣。对于那些询问:“你们碰到了多少人?带来多少改变?治好了多少种疾病?创造了多少喜乐?”的人,他们所得到的往往是令人气馁的答案。耶稣和他的跟随者并没有缔造傲人的佳迹。世界仍然是个黑暗的世界,充斥着暴力、腐化、压迫和剥削。很可能它会一直这样下去!问题不在于“多久和多少?”而在于“何时,何地?”也就是,感恩祭在哪里举行?人们齐来聚会,一起环绕着餐桌擘饼的地点在哪里?以及这事何时发生?这世界是在那邪恶者的势力之下。世界并不认识那在黑暗中照耀的光,它从来就不认识,未来也不会认识。但是,有些在世界中生活的人们,知道耶稣活着并住在我们内,也知道他战胜了死亡的势力,开启了光荣之路。是否有人不断地告诉彼此充满希望的故事,并一起去关怀近人,不求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求能将微笑带给一个垂死的人,或是给一个寂寞的孩子带来一点希望?

    在感恩祭内生活,实在微不足道,一点也不起眼,是的,甚至好隐蔽。但是它有如酵母,像一颗芥菜籽,也像婴孩脸上的微笑。它是使信、望、爱在这常处于自我毁灭边缘的世界里得以继续存活下去的力量。

    有时候,人们是以盛大的典礼庆祝感恩祭,在辉煌的大教堂及殿宇举行此礼仪。但是更多时候感恩祭只是个“小”事件,鲜为人知。可能是在一间客厅、监狱里的斗室,或在阁楼上举行——全然在世界重大活动的视野之外。有时它秘密地进行,没有祭衣、蜡烛或馨香。它以如此简单的姿态进行,以致外人甚至不知道它曾发生。但无论是盛大或隐微,是欢欣庆祝或者暗地进行,它都是同一事件,揭示了生命比死亡更强,爱胜过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