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若 11:1-45
    圣经:若11:1-45

    释经

    1-6节:他看见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

    1有一个病人,名叫拉匝禄,住在伯达尼,即玛利亚和她姊姊玛尔大所住的村庄。2玛利亚就是那曾用香液傅抹过主,并用自己的头发擦干过他脚的妇人,患病的拉匝禄是他的兄弟。3他们姊妹二人便派人到耶稣那里说:「主啊!你所爱的病了!」4耶稣听了便说:「这病不致于死,只是为彰显天主的光荣,并为叫天主子因此受到光荣。」5耶稣素爱玛尔大及她的妹妹和拉匝禄。6当他听说拉匝禄病了,仍在原地逗留了两天。

    「有一个病人,名叫拉匝禄,住在伯达尼」(1节)。拉匝禄是厄肋阿匝尔的一种形式,解作「天主助佑了。」我们不应把这个拉匝禄跟路16的拉匝禄混淆。

    「住在伯达尼,即玛利亚和她姊姊玛尔大所住的村庄」(1节)。玛利亚与玛尔大也见于路10:38-42。耶稣在那次场合正在他们的家里,并将在若12:1-8再次来到他们的家里。在那次场合中,玛利亚将用珍贵的油来傅抹他,并用自己的头发来擦干他的脚──耶稣把这次傅油解作预备他的安葬(12:8)。

    福音提及超过一个伯达尼。这是犹大的伯达尼,位于距离耶路撒冷两哩。

    「他们姊妹二人便派人到耶稣那里说:『主啊!你所爱的病了!』」(3节)。玛利亚和玛尔大派人告诉耶稣拉匝禄病了,但没有清楚要求他要来伯达尼。也许他们的通知已暗示她们的要求。也许她们相信耶稣可治愈远方的拉匝禄。然而,她们知道耶稣是关心的,也希望他会治愈他所爱的拉匝禄。

    「这病不致于死,只是为彰显天主的光荣,并为叫天主子因此受到光荣」(4节)。拉匝禄的病是为彰显天主的光荣,这里有两个意义:

    ──首先,当耶稣复活拉匝禄,人们会因奇迹而光荣天主。

    ──其次,在本福音,耶稣的光荣包括十字架。45-53节清楚显示,拉匝禄的复活导致耶稣的死亡,换句话说,是导向他的光荣的另一个说法。

    耶稣表示,拉匝禄的病不致于死。拉匝禄将会死亡,但耶稣会复活他。讽刺的是,拉匝禄的治愈/复活将导致耶稣的死亡(46-53节)。

    「耶稣素爱玛尔大及她的妹妹和拉匝禄。当他听说拉匝禄病了,仍在原地逗留了两天」(5-6节)。耶稣不但爱拉匝禄,也爱玛尔大和玛利亚。这样,我们感到惊讶,他却延迟了两天才起程。即使他有力量使拉匝禄从死者中复活,但是,如果拉匝禄死亡,玛利亚和玛尔大将是悲伤。但是,为什么耶稣没有立即去到她们那里?这里有两个理由:

    ──第一,耶稣不能及时阻止拉匝禄的死亡。他只是延迟了两天才前往伯达尼(6节),但他抵达伯达尼的时候,拉匝禄已死了四天(39节)。如果耶稣立即起程──早两天──拉匝禄已在抵达伯达尼前已去世了两天。

    拉匝禄可能在传信者来到耶稣那里之前已去世。耶稣「到约旦河对岸,若翰先前施洗的地方去了」(10:40)──从伯达尼是一天的旅程。假设传信者要花一天的时间来耶稣那里──耶稣也延迟了两天──而耶稣也花一天的时间来伯达尼──看来拉匝禄刚在开始前往耶稣那里时已去世。

    ──第二,耶稣同样爱玛尔大、玛利亚和拉匝禄,这个疾病有一个来自天主的目的。这「是为彰显天主的光荣,并为叫天主子因此受到光荣」(4节)。耶稣的迟延,是为突显光荣,剔除拉匝禄不过是昏迷这可能性。当耶稣最后来到伯达尼的时候,拉匝禄的死亡、耶稣的奇迹,抑或天主的参与等不会显得含糊不清。

    7-16节:我要去叫醒他

    7此后,才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罢!」8门徒向他说:「辣彼,近来犹太人图谋砸死你,你又要往那里去么?」9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个时辰么?人若在白日行路,不会碰跌,因为看得见这世界的光;10人若在黑夜行路,就要碰跌,因为他没有光。」11耶稣说了这些话,又给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匝禄睡著了(希腊文:kekoimetai),我要去叫醒(希腊文:exupniso)他。」12门徒便对他说:「主,若是他睡著了,必定好了(希腊文:sothesetai)。」13耶稣原是指他的死说的,他们却以为他是指安眠睡觉说的。14然后,耶稣就明明地向他们说:「拉匝禄死了。15为了你们,我喜欢我不在那里,好叫你们相信;我们到他那里去罢!」16号称狄狄摩(希腊文:Didumos)的多默便向其他的同伴说:「我们也去,同他一起死罢!」

    「我们再往犹太去罢」(7节)。耶稣「说:『往犹太去』,而不是『往伯达尼去』,因为这是前往那不信、且要把他钉十字架的犹太的入口,所以那是重要的事」

    (Morris,480)。门徒抗议耶稣的决定。最近在耶路撒冷,犹太人企图用石头砸死他,但他走脱了(10:31-39)。门徒不想他(和他们)再陷于危险之中。

    「白日不是有十二个时辰么?」(9节)。犹太人和罗马人把白日分为十二个时辰──所以冬天的时辰会比夏天的时辰短。尽管可以靠灯光来行动,但晚间总是为休息的,而不是为工作或旅游的。人们早睡早起,好能完全善用日光。耶稣要工作,而且必须趁白日时工作。

    在此推论我们要在有限的时期内与基督、世界的光建立关系。如果我们坚持一生在黑暗中行走,便会被判永远的黑暗。所以耶稣说:「赶紧做那最重要的事;趁还有世界的光,赶紧与天主和好;因为黑夜一到,一切就都太迟了」(Barclay,99)。

    「人若在白日行路,不会碰跌,因为看得见这世界的光」(9节)。在本福音,耶稣对光的评论有更深的意义。他就是光。那些看见光的人不会并跌,但那些在黑夜行路的人就要碰跌,因为他没有光。

    「我们的朋友拉匝禄睡著了,我要去叫醒他」(11节)。这是本福音的第三个例子,耶稣提出一个声明,但被人误解,然后再澄清那个声明为一项属灵的真理(参阅3:1-21;4:1-42)。耶稣在此告诉门徒,拉匝禄禄睡著了(kekoimetai),而耶稣要去叫醒(exupniso)他。Kekoimetai和exupniso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前者解作睡著了,但也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后者解作叫醒,但亦可解作拯救(O'Day,687)。

    「主,若是他睡著了,必定好了」(12节)。这是若望的反语。门徒认为,如果拉匝禄只是睡著了,他就必定好了(sothesetai)。Sothesetai可解作治愈,但也可解作得救。拉匝禄可以被治愈,但他也可以得救。

    「拉匝禄死了。为了你们,我喜欢我不在那里,好叫你们相信;我们到他那里去罢」(14-15节)。我们很惊讶听到耶稣说拉匝禄已死亡,而他感到喜欢。耶稣喜欢,不是因为他的朋友死了,而是拉匝禄的死亡将引导门徒相信。他叫门徒往拉匝禄那里。他们的目的地是个人的──拉匝禄──不只是达伯尼。

    「号称狄狄摩(希腊文:Didumos)的多默便向其他的同伴说:『我们也去,同他一起死罢』」(16节)。我们知道多默是一个多疑的人,因为他不相信门徒有关复活基督的报导(20:25),但他在此向耶稣展示莫大的忠诚,虽然是无知的忠诚。犹太人领袖企图在耶路撒冷杀害耶稣(10:31-39),而门徒尝试劝阻耶稣回耶路撒冷(8节)。由于耶稣坚持往伯达尼,多默害怕耶稣会被杀──门徒也可能被杀的。多默在信德方面得到低分,但在勇气方面得到高分。

    17-27节: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

    17耶稣一到伯达尼,得知拉匝禄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18伯达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约十五「斯塔狄」(希腊文:stadiondekapente),19因而有许多犹太人来到玛尔大和玛利亚那里,为她们兄弟的死安慰她们。20玛尔大一听说耶稣来了,便去迎接他;玛利亚仍坐在家里。21玛尔大对耶稣说:「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22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天主求什么,天主必要赐给你。」23耶稣对她说:「你的兄弟必定要复活。」24玛尔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时,他必要复活。」25耶稣对她说:「我就是(希腊文:egoeimi)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26凡活著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么?」27她回答说:「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亚,天主子,要来到世界上的那一位。」

    「耶稣一到伯达尼,得知拉匝禄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17节)。犹太人相信,灵魂会留在肉身附近三天,希望与身体重新结合。在第四天,灵魂最终要面对现实,于是离去。拉匝禄在坟墓里已经四天这事实,意味著他的灵魂不可能与肉身重新结合。第四天表示「没有希望。」

    「伯达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约十五『斯塔狄』(18节)。十五斯塔狄约相等于2.77公里。圣城看来已迫近。

    「有许多犹太人来到玛尔大和玛利亚那里,为她们兄弟的死安慰她们」(19节)。本福音采用「犹太人」来指称犹太人领袖。这些人的临在构成另一个预兆。耶稣不久将在耶路撒冷死在他们的手里。

    「玛尔大一听说耶稣来了,便去迎接他;玛利亚仍坐在家里」(20节)。她们其中一人必定与哀悼者一起。玛尔大迎接耶稣,这正好配合她在路10章的主动角色以及玛利亚的被动角色。

    「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21节)。玛尔大是否责备耶稣在听到拉匝禄病倒时立即起程?抑或她对于拉匝禄病倒时耶稣不在而感到遗憾?可能是后者。玛尔大没有说:「若是你来」(好像指称他延迟了两天),而是「若是你在这里」(表示遗憾)。如果,正如上文所指,拉匝禄在传信者起程往通知耶稣时去世,玛尔大知道耶稣不可能及时来阻止拉匝禄死亡。

    「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天主求什么,天主必要赐给你」(22节)。玛尔大表示相信不论耶稣求什么,天主都会赐给他的,但在39节,她会抗议把石头挪开,因为尸体已臭了。她好像我们一样,既相信又未能相信。

    「你的兄弟必定要复活」(23节)。耶稣告诉玛尔大,拉匝禄将要复活,而玛尔大把这话当作陈词滥调。拉匝禄已死了,这是残酷的现实。

    「我就是(希腊文:egoeimi)复活,就是生命」(25节)。这是本福音课的中心。尽管我们称这故事为拉匝禄的复活,但更重要的是,它启示耶稣就是复活和生命。「复活与生命的应许不是在遥远的事件,而经已在耶稣身上成为可能的」(O'Day,694)。这事实给我们保证,或生或死,死亡已不再向我们施予权势。

    这是耶稣在本福音中数度讲「我就是」(egoeimi)的其中一次──这些声明揭示耶稣的真正身份。耶稣是生命的食粮(6:35),也是世界的光(9:5)。他声明自己是复活和生命,就是这些「我是」陈述的顶点。「我是」当然是天主的名字──即天主在焚烧的荆棘丛中向梅瑟启示的名字(出3:14)。耶稣透过这些「我就是」的声明,用天主的名字来形容自己。

    「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么?」(25-26节)。这当然不是应许信者不会在肉身上死亡。耶稣所应许的,是肉身的死亡是附属于属灵生命──我们肉身的死亡是我们复活的前奏。

    「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亚,天主子,要来到世界上的那一位」(27节)。当耶稣问玛尔是否相信,她以三重的信德声明来回答。耶稣是(1)默西亚;(2)天主子,以及(3)要来到世界上的那一位。这是本福音中第五次和最完整的信德宣认(参阅1:49;4:42;6:69;9:35-38)。「『要来到世界上的那一位』是奇特的短语,但这不是我们在本福音中首次看到应用在耶稣身上的(参阅1:9;6:14;并参阅3:19;12:46;16:28;18:37;以及玛11:3;谷11:9)」(Smith,223)。

    28-37节:若是你在这里

    28她说了这话,就去叫她的妹妹玛利亚,偷偷地说:「师傅来了,他叫你。」29玛利亚一听说,立时起身到耶稣那里去了。30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庄,仍在玛尔大迎接他的地方。31那些同玛利亚在家,安慰他的犹太人,见她急忙起身出去,便跟著她,以为她往坟墓上去哭泣。32当玛利亚来到耶稣所在的地方,一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向他说:「主!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33耶稣看见她哭泣,还有同他一起来的犹太人也哭泣,便心神感伤(希腊文:enebrimesato),难过起来(希腊文:etaraxen),34遂说:「你们把他安放在那里?」他们回答说:「主,你来,看罢!」35耶稣流泪了。36于是犹太人说:「看,他多么爱他啊!」37其中有些人说:「这个开了瞎子眼睛的,岂不能使这人也不死么?」

    「师傅来了,他叫你」(28节)。玛尔大私下向玛利亚宣告耶稣的临在,所以,与她在一起的哀悼者误会她离开家里的理由。她称耶稣为「师傅」──定冠词区别耶稣为大师傅。

    「主!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32节)。玛利亚对耶稣的问候很像玛尔大的问候。

    「耶稣看见她哭泣,还有同他一起来的犹太人也哭泣,便心神感伤(enebrimesato),难过起来(etaraxen)」(33节)。这是艰深的经文。第一个动词enebrimesato暗示愤怒。为什么耶稣会愤怒?

    ──也许他因遇到如此缺乏信德而感到愤怒。他毕竟在耶路撒冷附近,即他要死去的地方,以及这是他的传教生活的后期。尽管他行了奇迹,最接近他的人仍不明白。

    ──也许他因犹太人领袖──局外人──可能甚至快将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的人──闯入这私人时刻而愤怒。

    ──也许他之所以愤怒,「因为他发现自己面对撒旦的领域,而在这情况下,就是死亡所代表的」(Brown,435)。

    ──也许他感到愤怒,是因为拉匝禄的死亡和复活是预尝他本人快将经验的死亡和复活。也许这对话令耶稣对将要发生的事感到恐惧。

    ──也许耶稣不过是「分享他的朋友和邻居的悲伤」(Smith,225)。

    直至目前,本福音很少叙述耶稣的情绪。然而,在本课里,他爱拉匝禄、玛尔大和玛利亚。他心神感伤,难过起来。他流泪了。

    情绪不是有条理的。耶稣在此与一位好朋友、玛利亚交往,她正在痛苦地挣扎。她的「这种哭泣不是斯斯文文的哭,而是歇斯底里地,极其悲痛的哭泣,因为犹太人认为越是尽情的哭,越是对死者表示尊敬」(Barclay,112)。在面对如此可怕悲痛,自然的人性反应是涌出不同的情绪──痛苦、恐惧、愤怒和挫折。玛利亚的悲痛显然勾起耶稣内心一些深刻和敏感的东西。

    「主,你来,看罢」(34节)。在本福音别处,「你们来看看罢」是邀请做门徒(1:39;1:46;4:29)。「在此,这句话是指向耶稣自己」(Craddock,178)。

    「耶稣流泪了。于是犹太人说:『看,他多么爱他啊!』」(35-36节)。犹太人把耶稣的流泪解释为哀悼的朋友,但我们不应把这话当作具有权威的。尽管这节经文较福音其他地方更好意地看待「犹太人,」他们毕竟是局外人,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在本福音,大多数重要的事刚在表面之下发生。

    「这个开了瞎子眼睛的,岂不能使这人也不死么?」(37节)。有些犹太人怀疑为什么耶稣开了瞎子的眼睛,却未能帮助他的朋友。耶稣在第4节答覆了我们,但玛尔大、玛利亚和她们的朋友没有意识到。

    38-44节:拉匝禄!出来罢!

    38耶稣心中又感伤(希腊文:embrimomenos)起来,来到坟墓前。这坟墓是个洞穴,前面有一块石头堵著。39耶稣说:「挪开这块石头!」死者的姊姊玛尔大向他说:「主!已经臭了,因为已有四天了。」40耶稣对她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如果你信,会看到天主的光荣吗?」41他们便挪开了石头;耶稣举目向上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俯听了我。42我本来知道你常常俯听我,但是我说这话,是为了四周站立的群众,好叫他们信是你派遣了我。」43说完这话,便大声喊说:「拉匝禄!出来罢!」44死者便出来了,脚和手都缠著布条,面上还蒙著汗巾。耶稣向他们说:「解开他,让他行走罢。」

    「耶稣心中又感伤起来,来到坟墓前」(38节)。正如在33节,耶稣感伤──愤怒(embrimomenos)。坟墓是一个山洞,前面有石头堵著,这是本故事跟耶稣的死而复活的故事其中的平行文。

    「主!已经臭了,因为已有四天了」(39节)。玛尔大抗议耶稣命令把石头挪开,因为拉匝禄的尸体经过四天之后会开始腐烂。她与玛利亚已受够了苦──难道耶稣要她们受更多苦?玛尔大的不愿意相对于她在27节所展示的信德。

    「我不是告诉过你:如果你信,会看到天主的光荣吗?」(40节)。耶稣再次提到天主的光荣──这次事件的目的。

    「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俯听了我」(41节)。耶稣的祈祷没有包括要求拉匝禄复活,但这是感恩的祈祷,因为父已俯听了他心里的祈求。耶稣满怀信心,因为他的意愿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4:34)──而他与父是一体(17:11,21)。我们被鼓励拥有同一的勇敢,因为「我们无论求什么,必由他获得,因为我们遵守了他的命令,行了他所喜悦的事」(若一3:22)。

    「我说这话,是为了四周站立的群众,好叫他们信是你派遣了我」(42节)。耶稣的祈祷是向群众的公开见证,好使他们也可能相信。

    「拉匝禄!出来罢!」(43节)。拉匝禄按照耶稣的命令,从坟墓中走出来,身上仍缠著布条。

    我们很容把这奇迹误解为耶稣纯粹为他朋友做事──看见耶稣只是行奇迹者──但这标记有更大的目的。这是「为彰显天主的光荣,并为叫天主子因此受到光荣」(4节)。这证实耶稣是「复活和生命」(25节),亦肯定「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25-26节)的应许。

    「解开他,让他行走罢」(44节)。虽然那些缠著拉匝禄的布条没有妨碍他走出坟墓,但会限制他的行动。此外,裸尸布条不再适合于拉匝禄,因为他不再死亡,所以耶稣命令解开他。

    拉匝禄的死亡变成暂时的,但他的生命也是暂时的。「复活不是个人免除死亡,而这不是事件的终结」(Gomes)。犹太人将密谋杀害拉匝禄(12:10),但我们没理由想信他们这样做。然而,玛尔大与玛利亚可能会在几年后,发觉必须准备再一次埋葬拉匝禄的遗体。耶稣给予拉匝禄的肉体的生命只是暂缓,但他要赐予永生。

    45节:有许多人信了他

    45那些来到玛利亚那里的犹太人,一看到耶稣所行的事,就有许多人信了他。

    我们期望本福音报导玛尔大和玛利亚感到莫大的感恩。但福音没有报导。这并不意味著没有欢欣。本福音关注天主的光荣以及信徒的信德。

    「那些……犹太人……,就有许多人信了他。」本福音在提及「犹太人」时,大多数是不喜欢他们的,但拉匝禄的复活却产生这有利的指称。

    拉匝禄的治愈/复活是促成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件。接著本故事以后的事件包括公议会的密谋,玛利亚的傅油,议决杀害拉匝禄,以及荣进耶路撒冷。

    参考书目

    Barclay,William,TheDailyStudyBible,"TheGospelofJohn,"Vol.2(Edinburgh:TheSaintAndrewPress,1955)

    Bergent,DianneandFragomeni,Richard,PreachingtheNewLectionary,YearA(Collegeville:LiturgicalPress,2001)

    Brown,Raymond,TheAnchorBible:TheGospelAccordingtoJohnI-XII(GardenCity:Doubleday,1966)

    Brueggemann,Walter;Cousar,CharlesB.;Gaventa,BeverlyR.andNewsome,JamesD.,TextsforPreaching:ALectionaryCommentaryBasedontheNRSV——YearA(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5)

    Carson,D.A.,ThePillarNewTestamentCommentary:TheGospelAccordingtoJohn(GrandRapids:WilliamB.EerdmansPublishingCo.,1991)

    Craddock,FredR.;Hayes,JohnH.;Holladay,CarlR.;andTucker,GeneM.,PreachingThroughtheChristianYearA(ValleyForge: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1992)

    Gomes,PeterJ.,Proclamation6:Lent,SeriesA(Minneapolis:FortressPress,)

    Gossip,ArthurJohnandHoward,WilbertF.,TheInterpreter'sBible,Volume8(Nashville:Abingdon,1952)

    Kingsbury,JackDeanandPennington,Chester,Proclamation2:Lent,SeriesA(Philadelphia:FortressPress)

    Morris,Leon,TheNewInternationalCommentaryontheNewTestament:TheGospelAccordingtoJohn(Revised)(GrandRapids:WilliamB.EerdmansPublishingCo.,1995)

    O'Day,GailR.,TheNewInterpreter'sBible,VolumeIX(Nashville:Abingdon,1995)

    Padzan,MaryMargaret,inVanHarn,Roger(ed.),TheLectionaryCommentary:TheologicalExegesisforSunday'sText.TheThirdReadings:TheGospels(GrandRapids:Eerdmans,2001)

    Sloyan,Gerald,"John,"Interpretation(Atlanta:JohnKnoxPress,1988)

    Smith,CharlesW.F.andKoester,Helmut,Proclamation:LentSeriesA(Philadelphia:FortressPress,1974)

    Smith,D.Moody,Jr.,AbingdonNewTestamentCommentaries:John(Nashville:Abingdo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