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路 24:13-35
    圣经:路24:13-35

    释经

    13-35节:概述

    本福音约在第一世纪末成书的。当时的教会主要由没有亲眼见过基督的基督徒组成。本故事把他们(和我们)与基督连系起来;基督仍透过阅读和解释圣经(27节)以及主的晚餐(30-31节)而启示。后来的门徒没有因为未能见过耶稣而处于劣势(Madsen,66)。

    本故事重复天使在玛默勒向亚巴郎和撒辣显现的故事(创18:1-15)。在两个故事里,主人都未能认出他们的客人是重要的,但仍殷勤款待。在两个故事里,殷勤款待导向启示──导向祝福。

    「路加福音把复活的叙述分为三个部分:坟墓、厄玛乌、相聚会的门徒。这编排尤其注意到路加的象征性地埋。第一个故事证实耶路撒冷是死亡和不信的地方(24:11)。然后,厄玛乌的故事──失望地离开耶路撒冷(24:17)──确立要把一句话带回耶路撒冷(24:33,35)……耶路撒冷所渴望已久的救赎(2:38)……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发生,是从耶路撒冷以外而来的,正如耶稣自己是从耶路撒冷以外而来的」(Lathrop)。

    本故事涉及很多礼仪语言,包括「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30节);「主真复活了」(34节);以及「分饼」(35节)。复活基督透过讲述故事、解释圣经,以及擘饼而启宗。

    13-16节:他们中有两个人往厄玛乌

    13就在那一天,他们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庄去,村名厄玛乌,离耶路撒冷约六十「斯塔狄(希腊文:stadioushexekonta)。」14他们彼此谈论所发生的一切事。15正谈话讨论的时候,耶稣亲自走近他们,与他们同行。16他们的眼睛却被阻止往了,以致认不出他来。

    「就在那一天」(13节)。「那一天」所指的是第一节所记载「一周的第一天」。这是复活节下午──刚是耶稣从死者中复活的几个时辰后。

    「他们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庄去,村名厄玛乌,离耶路撒冷约六十斯塔狄」(13节)。「他们中,有两个人」所指的是「那十一门徒及其余的众人」(9节)。宗徒的名单从没有提及克罗帕,所以,这两个人是在「其余的众人」中,而不是在十一宗徒中。Bergant认为,他们是夫妇,部分是因为他们正如夫妇一样,一起殷勤款待(Bergant,170)。

    我们对厄玛乌的认识不多,只知道它距离耶路撒冷约六十斯塔狄。耶稣的显现都是在耶路撒冷附近发生的。

    本故事没有告诉我们,这两人为什么前往厄玛乌,尽管他们殷勤款待耶稣──他们邀请耶稣同他们住下──那么,厄玛乌好像是他们的家。Beuchner说,「厄玛乌是我们前往,这两人曾经前往,企图忘记耶稣,忘记他一生最大失败的地方」(摘自TheMagnificentDefeat,quotedinVawterandCarl,34)。家提供那种庇护。

    「他们的眼睛却被阻止往了(ekratounto),以致认不出他来」(16节)。问题不在于耶稣的显现已改变,或者厄玛乌的门徒是否心烦意乱。这个动词是被动式,说明这两个门徒是被动的。天主正阻止他们看见那明显的事物。

    17-24节:独有你不知道吗?

    17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些什么事?」他们就站往,面带愁容。18一个名叫克罗帕的,回答他说:「独有你在耶路撒冷作客,不知道在那里这几天所发生的事吗?」19耶稣问他们说:「什么事?」他们回答说:「就是有关纳匝肋人耶稣的事。他本是一位先知,在天主及众百姓前,行事说话都权力。20我们的司祭长及首领竟解送了他,判了他死罪,钉他在十字架上。21我们原指望他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可是──此外还有:这些事发生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22我们中有几个妇女惊吓了我们;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23没有看见□的遗体,回来说她们见了天使显现,天使说他复活了。24我们中也有几个到过坟墓那里,所遇见的事,如同妇女们所说的一样,但是没有看见他。」

    「一个名叫克罗帕的,回答他说」(18节)。这是新约唯一提及克罗帕的地方。这段经文充满反语。克罗帕假设耶稣「独有在耶路撒冷作客,不知道在那里这几天所发生的事」(18节),但事实上,耶稣是唯一真正了解这些事件的人。克罗帕本身才是无知的。

    克罗帕简洁地以这几节来概述福音,说:

    ──耶稣是「一位先知,在天主及众百姓前,行事说话都权力」(19节)。这是真的,但又不是全部真相。耶稣是先知,在4:24和13:33也这样形容自己──但他也不只是先知。他是一位好像梅瑟的先知。宗7:22形容梅瑟是「行事说话都权力。」申34:12说,梅瑟「在全以色列眼前……行……大能作为。」现在,克罗帕形容耶稣是「一位先知,……行事说话都权力」(19节)。

    ──「司祭长及首领竟解送了他,判了他死罪,钉他在十字架上」(20节)。这里没有提及罗马当局或群众。路加坚持犹太人领袖要对耶稣的死负责。

    ──「我们原指望他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21节)。「我们原指望。」这是悲伤的话──希望变成了绝望。对这些门徒来说,「以色列的得救,其意思是以色列从他们的仇敌,即罗马人得以解放。然而,对路加来说,耶稣的确拯救了以色列,并带来天国。耶稣就是藉著他的死亡而完成救赎并为这新的盟约盖印(路22:20)」(Stein,611)。

    ──「这些事发生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21节)。讽刺的是,虽然每过一天都使他们越益失望,但路加的读者知道,耶稣曾预言自己在第三天复活(9:22;13:32;18:33;24:7)。对那些知道故事怎样结束的人而言,提及第三天,本身正是充满希望的。

    ──「我们中有几个妇女惊吓了我们,」说「她们见了天使显现,天使说他复活了」(23节)。Tannehill指出,「妇女的报告制造了惊吓,而不是信德」(Tannehill,354)。

    ──「我们中也有几个到过坟墓那里,所遇见的事,如同妇女们所说的一样,但是没有看见他」(24节)。

    我们必须羡慕这两个厄玛乌的门徒。犹太人领袖杀害了耶稣,而门徒因害怕自己变成下一个被杀害的人,所以躲藏起来。厄玛乌的门徒可能对于他们与耶稣之间的关系三缄其口──也许除非有信任的朋友在一起。然而,他们在这里,竟向一个他们认为是完全陌生的人公开地谈论耶稣。

    25-27节:从梅瑟及众先知开始

    25耶稣于是对他们说:「唉!无知的人哪!为信先知们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竟是这般迟钝!26默西亚不是必须(希腊文:dei)受这些苦难,才进入他的光荣吗?」27他于是从梅瑟及众先知开始,把全部经书论及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了。

    「唉!无知的人哪!为信先知们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竟是这般迟钝!」(25节)。训诫门徒未能相信先知的话(25节)。先知「同时指称耶稣的传教使命(14:16-30),也指称他的受苦、死亡复活(26-27,44-47节)。因此,路加认为圣经足以产生信德(参阅16:31)」(Craddock,Interpretation,286)。

    「默西亚不是必须(希腊文:dei)受这些苦难,才进入他的光荣吗?」(26节)。Dei一字使人想起天主的命令──天主所规定的事物。耶稣暗示天主规定默西亚要先受苦,然后才进入他的光荣。尽管这对于首批门徒并不是显然易见的,但厄玛乌的门徒视耶稣为先知,提醒我们,先知是遭受迫害(6:23-26)和被杀的(11:47-49;13:34)──耶稣亲自说的。天主的方法不是我们的方法。天主拣选十字架的愚妄,因为「天主的愚妄总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总比人强」(格前1:25)。我们不应惊讶天主──拣选年轻的达味以及基德红的小军队以及小小的以色列──也会选择十字架。

    「他于是从梅瑟及众先知开始,把全部经书论及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了」(27节)。路加没有告诉我们,耶稣用了那些经书来揭示自己。这可能包括申18:15;咏110:1;118:21-23以及达7:13-15。

    我们会怀疑,耶稣是否明显地把先知的受苦和死亡与自己的受苦和死亡相关连。先知当然充作钉十字架──也是天主期待我们的谦逊、牺牲的服务的模范。

    圣经是启示基督的有力媒介。基督徒受到圣经的指引和强化。非基督徒藉阅读圣经而得说服。基德红讲述人民的生活因阅读圣经而改变。读经在我们的礼仪中占显著的位置,因为它有力地见证基督。

    28-32节:他们的眼睛开了

    28当他们临近了他们要去的村庄时,耶稣装作还要前行。29他们强留他说:「请同我们一起住下吧!因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耶稣就进去,同他们住下。30当耶稣与他们坐下吃饭的时候,就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31他们的眼睛开了,这才认出耶稣来;但他却由他们眼前隐没了。32他们就彼此说:「当他在路上与我们谈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火热的吗?」

    「当他们临近了他们要去的村庄时」(28节)。这听来厄玛乌的门徒好像已抵达他们的家。耶稣继续前行,要离开他们。按照习俗,他们须邀请耶稣留下来吃晚餐,耶稣也要拒绝,除非他们坚持。正如上文指出,这故事提醒我们想起亚巴郎在玛默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招待天使(创18:1-15)。

    「当耶稣与他们坐下吃饭的时候,就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30节)。这些几乎是路加用来形容耶稣在最后晚餐的行动的说话(22:19)。要尤其注意四个动词:拿起、祝福、擘开、递给。耶稣在喂饱五千人时采取同样的行动(9:12-17)。按惯例,主人在家中履行这些行动,而主礼在崇拜礼仪中履行这些行动。耶稣是客人,但在这次吃饭时同时成为主人和主礼。

    「他们的眼睛开了,这才认出耶稣来」(31节)。较早前,「他们的眼睛却被阻止往了,以致认不出他来」(16节)。现在,他们的眼睛开了。展示圣经是预备他们认出他来,然后就是擘饼。这是天主遮蔽他们的眼睛,也是天主揭开他们的眼睛。同桌用膳「是路加的主要的主题。耶稣复活后的多次显现,路加以用膳来描述(24:41-43;宗1:4;10:41;也参阅若21:9-15)」(Bock,385)。他们一认出耶稣,他却隐没了。

    Culpepper说,这故事是对应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16:19-31)。在那个比喻中,拉匝禄躺卧在富翁的大门前,但富翁既不理会他,又不把饼分给他。他们在死后的情况逆转了,富翁乞求天主派遣拉匝禄给他一点水。其讽刺的是,富翁因未能帮助拉匝禄,自己也失掉了祝福。「我们幻想一刻。如果富翁与拉匝禄分享饼,那么,他们发现什么?」(Culpepper,482)。相反地,厄玛乌的门徒殷勤款待耶稣,其赏报就是得到复活的主私人接见。我们从不知道,藉著殷勤款待,我们会得到什么祝福,而相反地,我们会失去什么祝福。

    「他于是从梅瑟及众先知开始,把全部经书论及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了」(27节)。耶稣以透过圣经来揭示自己作开始(25-27节)。在一会儿,他将在感恩祭中完成他的启示(30-31节)。基督仍藉著圣言和圣事启示自己。

    「当他在路上与我们谈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火热的吗?」(32节)。当时,这两个门徒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耶稣准备他们接受那随著擘饼而来的启示。

    33-35节:他们遂即动身,返回耶路撒冷

    33他们遂即动身,返回耶路撒冷,遇见那十一门徒及同同他们一起的人,正聚在一起,34彼此谈论说:「主真复活了,并显现给西满了。」35二人就把在路上的事,及在分饼时,他们怎样认出了耶稣,述说了一遍。

    「他们遂即动身,返回耶路撒冷」(33节)。厄玛乌的门徒急于与耶路撒冷的门徒分享他们的故事。「要回到耶路撒冷,得要走七哩的路程,」而且时间已晚,但「他们实在不愿意只是自享好消息」(Barclay,310)。

    「主真复活了,并显现给西满了」(34节)。厄玛乌的门徒一抵达耶路撒冷,便遇见那十一门徒及同同他们一起的人,正聚在一起,彼此谈论耶稣向伯多禄显现。「我们必须……查究为什么路加特别叫人注意西满。无容置疑,这是说明西满已在否认耶稣及忏悔后得以完全复原(22:55-62),因而承认西满不仅真是『复活的见证人』(宗1:22),也是见证人团体的领袖(参阅22:31-34)」(Green,851)。

    「二人就把在路上的事,及在分饼时,他们怎样认出了耶稣,述说了一遍」(35节)。厄玛乌的门徒只跟其他门徒分享他们的见证。「唯有在稍后,他们将领受『自高天而来的能力』之后,便会在非信徒前作见证(47-48节;参阅宗1:8)」(Nickle,261)。

    参考书目

    Barclay,William,TheDailyStudyBible,TheGospelofLuke(Edinburgh:SaintAndrewPress,1953)

    Bergant,Dianne(withRichardFragomeni),PreachingtheNewLectionary,YearA(Collegeville:TheLiturgicalPress,2001)

    Bock,DarrellL.,TheIVPNewTestamentCommentarySeries:Luke,Vol.3(DownersGrove,Illinois,IntervarsityPress,1994)

    Brueggemann,Walter;Cousar,CharlesB.;Gaventa,BeverlyR.;andNewsome,JamesD.,TextsforPreaching:ALectionaryCommentaryBasedontheNRSV-YearA(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5)

    Craddock,FredB.,"Luke,"Interpretation(Louisville:JohnKnoxPress,(1990)

    Craddock,FredB.;Hayes,JohnH.;Holliday,CarlR.;andTucker,GeneM.,PreachingThroughtheChristianYear,A(ValleyForge:TrinityPress,1992)

    Culpepper,R.Alan,TheNewInterpreter'sBible,VolumeIX.(Nashville:Abingdon,1995)

    Gilmour,S.MacLeanandScherer,Paul,TheInterpreter'sBible,Volume8.(Nashville:Abingdon,1952)

    Green,JoelB.,TheNewInternationalCommentaryontheNewTestament:TheGospelofLuke(GrandRapids:WilliamB.EerdmansPublishingCompany,1997)

    Johnson,LukeTimothy,SacraPagina:TheGospelofLuke(Collegeville:LiturgicalPress,1991)

    Lathrop,Gordon,Proclamation6:Easter,SeriesA

    Madsen,GeorgeH.O.,LectionaryBibleStudies:TheYearofMatthew,Lent-Easter,StudyBook(Philadelphia:FortressPress,1977)

    Nickle,KeithF.,PreachingtheGospelofLuke(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2000)

    Ringe,SharonH.,WestminsterBibleCompanion,Luke(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

    Snow,JohnH.andFurnish,VictorP.,Proclamation:Easter,SeriesA(Philadelphia:FortressPress,1975)

    Soards,Marion;Dozeman,Thomas;andMcCabe,Kendall,PreachingtheRevisedCommonLectionary,YearC:AfterPentecost(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4)

    Stein,RobertH.,TheNewAmericanCommentary:Luke(Nashville:BroadmanPress,1992)

    Tannehill,RobertC.,AbingdonNewTestamentCommentaries:Luke(Nashville:Abingdon,1996)

    Vawter,Bruce,C.M.andCarl,WilliamJ.III,Proclamation2:Easter,SeriesA(Philadelphia:FortressPress,1981)

    Wilson,PaulScott,inVanHorn,RogerE.,TheLectionaryCommentary,TheThirdReadings:TheGospels(GrandRapids,Eerdman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