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玛 13:44-52
    圣经:玛13:44-52

    释经

    44-52节:多个比喻

    这里有五或六个(视乎我们怎样计算51-52节)天国的比喻。这些比喻不是有系统地描述天国,而是给我们显示一连串不同角度的简单印象。每个比喻让我们一瞥天国,加深对它的了解。

    这些比喻是成对的:

    ──芥子的比喻和酵母的比喻,就是把微小的开始跟它们的大效果作对比,强调天主行动的德能。它们是向群众讲的。

    ──宝贝的比喻和珍珠的比喻与一些具有高价值并激发人为它投身的物件有关。它们是向群讲的。

    ──撒网的比喻和莠子的比喻(24-30节)强调天国现时是向众人开放,但当大审判来临时,坏人要与好人分开。

    44-46节:喜乐的比喻

    44「天国好像是藏在地里的宝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来,高兴地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45「天国又好像一个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46他一找到一颗宝贵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

    宝贝的比喻和珍珠的比喻,二者都是有关发现、喜乐与行动的比喻。比喻中的商人积极地寻找珍珠,而另一人则不过绊倒在田里的宝贝上。然而,他们二人都承认所发现的东西具有莫大的价值,所以卖掉了自己的一切,好能买到那东西。两个比喻都没有暗示牺牲,或者放弃珍贵的东西,或者作出很难的决定。即使卖掉一切都不是悲哀的,因为他们为所发现的喜乐和拥有这宝贝的前景而震撼。他们好像门徒和保禄一样;门徒舍弃了一切来跟随耶稣(4:18-22;19:27-30),保禄则「将一切都看作损失,因为只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斐3:8)。他们不像那富少年「忧闷的走了」,因为他不能忍受舍掉自己的财富(19:16-26)。

    在此可学得两个教训:

    ──第一,福音给我们的要求。恩宠不是免费的,却要求回应。我们不可犹豫不决──企图事奉两个主人(6:24)。拒绝付出代价的,就得不到宝贝。的确,本章以撒种的比喻作开始(13:1-9),其中种子在三种土地里都不能持久生长。耶稣说:「你们不要在地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在地上有虫蛀,有锈蚀,在地上也有贼挖洞偷窃;但该在天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那里没有虫蛀,没有锈蚀,那里也没有贼挖洞偷窃。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必在那里」(6:19-21)。

    ──第二,是喜乐,而不是责任,推动这些人行动。他们之所以卖掉一切来买那宝贝,不是因为他们应该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的内心要求。在表达福音时,我们也应强调喜乐──宣讲喜讯而不是恶耗。责备只会说服少数人。被召叫喜乐,总使我们乐于回应。

    44节:宝贝的比喻

    在耶稣时代,人们埋藏宝物是普遍的做法,因为当时没有银行来保管财物。细小的村落更不能防止强盗抢掠,而兵士也可以随时拿走他们需要的东西。把财物埋在地里是最安全的,但也没有保障。一个人会死去,把宝贝的秘密带到他的坟墓里。人们可能离开家园,并发觉自己不能再返回。犹太辣彼的法律指示:「这些找到的东西属于找著的人──如果一个人找到分散的水果,分散的金钱……这些都属于找到的人」(Barclay,94)。

    宝贝的比喻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指出天国具有极大的价值。

    45-46节:珍珠的比喻

    「在古代的世界中,珍珠在人的心目中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人们渴望拥有一粒可爱的珠子,不仅因为它在金钱上的价值,也是因为它的美丽」(Barclay,96)。「根据古代的记述,珍珠的价值可以相等于现时的数以千万元计」(Keener,246)。

    商人买东西是为了再把它卖掉,但是,在这个短短的比喻中,我们知道这个商人买了珍珠,是为了拥有它所带来的欢乐。

    47-50节:撒网的比喻

    47「天国又好像撒在海里的网,网罗各种的鱼。48网一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放在器皿里;坏的,扔在外面。49在今世的终结时,也将如此:天使要出去,把恶人由义人中分开,50把他们扔在火窑里;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号。

    这个比喻的要点基本上与莠子的比喻(24-30节)的要点是相同的:

    ──审判不是属于门徒,而是属于天主

    ──审判将要来到

    在这比喻中,拖网网罗了各种鱼,包括好的和坏的。肋11:9-12禁止吃没有鳍和鳞的鱼,所以渔夫会丢弃没有用的鱼。在加里肋亚海四周的村落,可以时常见到渔夫把他们的渔获分类,丢弃没有用的鱼。

    「网一满了」(48节)是「呼应……『在今世的终结时』(49节),因而暗示末世的圆满……邪恶的、假门徒,将接受末世的审判……玛窦不倦地警告他的读者要认识审判的事实,因而认识做真正门徒的重要性。这是世界和教会同时需要的告诫」(Hagner)。

    「要注意『坐下』这句话:区分是安静的、深思熟虑的事,不容出错」(Buttrick,422)。「比喻提及最后审判,是提醒听众和读者,做门徒不是『假装』的游戏,而是生死攸关的事」(Brueggemann,424)。

    「这个比喻再次鼓励教会在传扬福音时采纳开放和自由的手法」(Long,158)。这方法跟法利塞人的方法截然不同,因为他们充当为看门人和判官。开放的手法同时网罗了不合意的和合意的人,但本比喻是要告诉我们,这正是天主的方法。一些不合意的人会长大成为真正的天国子民,而一些看来是有前途的人却最终负卖天主。天主不是要我们负责拒绝乌合之众,却在今世终结时,把分隔邪恶的与正义的人的工作交托给天使。

    这比喻不是叫我们忽视罪恶。因此,在几章以后,耶稣会为那些未能改进的罪人,确立责备他们和逐出他们的程序(18:15-20)。

    51-52节:新与旧的宝贝

    51这一切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是的。」52他就对他们说:「为此,凡成为天国门徒的经师,就好像一个家主,从他的宝库里,提出新的和旧的东西。」

    在本福音,明白是重要的,而且在本章较早时已提出过(13:10-17)。「『明白』……是真正门徒的基本质素」(Senior,158)。门徒大胆地答说:「是的」,不禁使我们怀疑。耶稣所提出的问题,通常都得到肯定的答案。然而,门徒只明白一部分。唯有在复活后,他们的眼睛才真正张开。

    「凡成为天国门徒的经师」(52节)。耶稣把他的门徒与经师──那些合资格教授圣经的人──作比较。「玛窦可以认为耶稣的门徒好像其他经师一样,被赋予智慧、权威、对法律的正确认识,以及某程度上的先知默感」(Blomberg)。这些门徒「汲取古代以色列丰富的圣经传统(旧的)。但他们在天主藉耶稣的讯息和传教生活(新的)所作最后的自我揭示的光照下,解释这旧的话」(Gardner)。

    经师藉著研究圣经而成为天国门徒的经师。这是一个虔诚的和守纪律的人的形象,小心谨慎地留心天主的圣言。这是玛窦对门徒的期望。耶稣说,这样的人「好像一个家主,从他的宝库里,提出新的和旧的东西。」家主从宝库里提出新的和旧的东西──这是一个倒转的次序──强调新的东西的卓越。

    由于没有阐释旧的和新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旧的可能是希伯来圣经,而新的是基督的教训。「其实耶稣说的是:『你们能够明白,因为你们有一个好的传统……可是你接受了我的教导,你不但可以得到你原来已知道的,还可以得到你从来不知道的知识』」(Barclay,100)。「基督徒经师……必须能够一起运用旧的和新的东西,好能阐明和理解天国的讯息,并把它应用到现在。基督徒经师的旧的和新的东西,两者为福音是不可或缺的」(Hagner)。

    参考书目

    Barclay,William,GospelofMatthew,Vol.2(Edinburgh:TheSaintAndrewPress,1957)

    Bergant,DiannewithFragomeni,Richard,PreachingtheNewLectionary,YearA(Collegeville:TheLiturgicalPress,2001)

    Blomberg,CraigL.,NewAmericanCommentary:Matthew,Vol.22(Nashville:BroadmanPress,1992)

    Boring,M.Eugene,TheNewInterpreter'sBible,Vol.VIII(Nashville:Abingdon,1995)

    Brueggemann,Walter;Cousar,CharlesB.;Gaventa,BeverlyR.;andNewsome,JamesD.,TextsforPreaching:ALectionaryCommentaryBasedontheNRSV——YearA(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5)

    Bruner,FrederickDale,Matthew:Volume2,TheChurchbook,Matthew13-28(Dallas:Word,1990)

    Craddock,FredB.;Hayes,JohnH.;Holladay,CarlR.;Tucker,GeneM.,PreachingThroughtheChristianYear,A(ValleyForge: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1992)

    Gardner,RichardB.,BelieversChurchBibleCommentary:Matthew(Scottdale,Pennsylvania:HeraldPress,1990)

    Hagner,DonaldA.,WordBiblicalCommentary:Matthew1-13,Vol.33a(Dallas:Word,1993)

    Hanson,K.C.,Proclamation6:Pentecost1,SeriesA(Minneapolis:FortressPress,1995)

    Hare,DouglasR.A.,Interpretation:Matthew(Louisville:JohnKnoxPress,1993)

    Harrington,DanielJ.,S.J.,SacraPagina:TheGospelofMatthew(Collegeville:TheLiturgicalPress,1991)

    Hultgren,ArlandJ.inVanHarn,Roger(ed.),TheLectionaryCommentary:TheologicalExegesisforSunday'sText.TheThirdReadings:TheGospels(GrandRapids:Eerdmans,2001)

    Johnson,ShermanE.andButtrick,GeorgeA.,TheInterpreter'sBible,Vol.7(Nashville:Abingdon,1951)

    Keener,CraigS.,TheIVPNewTestamentCommentarySeries:Matthew,(DownersGrove,Illinois:InterVarsityPress,1997)

    Long,ThomasG.,WestminsterBibleCompanion:Matthew(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7)

    Morris,Leon,TheGospelAccordingtoMatthew(GrandRapids,Eerdmans,1992)

    Niedenthal,MorrisandLacocque,Andre,Proclamation,Pentecost1,SeriesA(Philadelphia:FortressPress,1975)

    Pfatteicher,PhilipH.,LectionaryBibleStudies:TheYearofMatthew,Pentecost1,StudyBook(Minneapolis:AugsburgPublishingHouse,1978)

    Read,DavidH.C.,"LifeUndertheRuleofGod:DiscoveringtheKingdom"(asermon)

    Senior,Donald,AbingdonNewTestamentCommentaries:Matthew(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8)

    Soards,Marion;Dozeman,Thomas;McCabe,Kendall,PreachingtheRevisedCommonLectionary,YearA(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3)

    Tiede,DavidL.andKavanagh,O.S.B.,Proclamation2:Pentecost1,SeriesA(Philadelphia:FortressPress,1981)

    Wallace,RonaldS.,ManyThingsinParables(Edinburgh:OliverandBoyd,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