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玛 14:13-21
    圣经:玛14:13-21

    释经

    13-21节:增饼奇迹

    这是唯一四部福音都有记录的奇迹(参阅谷6:35-44;路9:12-17;若6:1-14),可见它对初期教会是何等重要。至于喂饱四千人的奇迹,则记录在玛15:32-39和谷8:1-10。这六个叙述「看来是源自同一传统,但有不同的形式」(Johnson,429)。

    这些奇迹使人想起厄里叟在列下4:42-44的增饼奇迹。在那个故事里,厄里叟只有二十个大麦饼,但喂饱了一百人。当他命令仆人把饼分给众人吃时,仆人抗议,说:「我怎能将这一点东西摆在一百人面前呢?」厄里叟再次命令他,并许诺:「众人吃了,还有剩余。」仆人于是把饼分给众人;众人都吃了,并且还有剩余,全应验了上主的话。这两个故事之间的连系,因若6:9所提及大麦饼而更形紧密。我们值得注意,厄里叟和耶稣都需要其他人(厄里叟的仆人和耶稣的门徒)来完成他们的奇迹。

    这些增饼的故事也使人想起旷野中的玛纳(出16;户11)。好像梅瑟一样,耶稣渡过水面而来到荒野地方。好像梅瑟一样,他被饥饿的群众围绕著。「玛窦显然想把耶稣描述为与梅瑟极相似的人物,但超越梅瑟,因为他带来新的时代」(Pfatteicher,79-80)。在若望福音里,耶稣更明显地作出这个连系,在增饼奇迹后的「生命之粮言论」中提及玛纳(若6:31,49)。

    增饼奇迹是一个怜悯的故事。耶稣看见一大夥群众,便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治好了他们的病人(4节)。这也是有关圣体的故事。「圣体的主要意义见于第四部福音,但在对观福音也是显而易见的」(Craddock,391)。

    13-14节:耶稣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

    13耶稣一听说这消息,就从那里上船,私下退到荒野地方;群众听说了,就从各城里步行跟了他去。14他一下船,看见一大夥群众,便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治好了他们的病人。

    玛窦详细说明耶稣退到荒野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恐惧。黑落德以为耶稣是由死者中复活的洗者若翰,并说:「为此,这些奇能才在他身上运行」(14:1-2)。黑落德可能因此推断,必须连耶稣也要杀掉。「退到」(希腊文:anechoresen)一词在先前的章节出现过五次,而每次都是为了回应危险的处境。贤士由另一条路返回自己的地方(2:12);耶稣避到埃及去(2:14);若瑟退避到加里肋亚(2:22);耶稣听到若翰被监禁以后,就退避了(4:12),以及当法利塞人密谋杀害他时,他也退避(12:14)(VanHarn,82-83)。但是,尽管耶稣有感到恐惧的理由,但我们看不见他在别处表现得成惶成恐,所以没理由相信他是因为恐惧而退到荒野。

    ──可能是因为时间的选择。在另一个场合上,耶稣选择不去耶路撒冷,因为「时候还没有成熟」(若7:8)。耶稣来接受死亡,但这仍未是耶稣死亡的时候。

    ──可能因洗者若翰的死而悲伤。若翰是耶稣的亲属,甚至超越亲属的身份。他来是为耶稣预备道路,并且在耶稣的要求下,给耶稣施洗。即使耶稣可以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若翰的死亡,但黑落德提到若翰的死,肯定会使他感到悲伤。如果他对群众动了怜悯的心(14节),他也可以为朋友的死去而哀伤。耶稣在家乡纳匝肋遭拒绝后(13:54-58),又有黑落德提到他──一个消极的处境强调另一个消极的处境。耶稣当然需要时间独处──需要哀伤的时间──治愈的时间──准备的时间。

    本来耶稣有充分的理由对前来打扰他独处的群众发怒。他反而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并治好了他们的病人。

    15-17节:我们这里什么也没有

    15到了傍晚,门徒到他跟前说:「这地方是荒野,时候已不早了,请你遣散群众罢!叫他们各自到村庄去买食物。」16耶稣却对他们说:「他们不必去,你们给他们吃的罢!」17门徒对他说:「我们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

    正如耶稣在14节对群众动了怜悯的心,门徒也在15节动了怜悯的心。他们本身也肯定是饥饿的,并可以想像群众所面对的困境,除非有人采取行动。他们与耶稣对话的态度是不寻常的。他们没有称耶稣为主,却解释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地方是荒野,时候已不早了,」──并发出命令:「请你遣散群众罢!」他们假设耶稣太专注于传教,所以未能察觉到天色渐暗。他们觉得有责任把他带回现实──促请他作出合理的行动。

    门徒关心群众,但也关心耶稣。如果处理不当,群众会很快变成暴民。即使事情没有过头,但是,倘若群众饿著离去的话,对耶稣所产生的善意也会消失。门徒也关心自己。在危机中,耶稣想他们做点事,而他们不能想像能做什么。

    当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的罢,」的时候,「你们」一词在希腊文中是强调的。「基督没有在不要人性工具的情况下行增饼奇迹。饼不是好像玛纳般从天而降,而是透过某些人的工作和仁慈」(Buttrick,431)。门徒的服从对于这奇迹是重要的,正如我们的服从对于现今的天国是重要的。基督采纳我们的贡献,不管是微不足道的,但已足够的了。

    「耶稣时常采纳我们带给他的东西,并使之增加……当梅瑟坚持需要标记来取得支持,天主问他手里拿著什么,然后改变了那东西(出4:1-3),甚至利用牧人的棍杖来把海水分开(出14:16)。当一个寡妇需要金钱时,厄里叟问她家里有什么;她回答只有一点油,所以,厄里叟命她借来一些器皿,把油倒在器皿里和增加,直至所有器皿都装满了油(列下4:1-7)。虽然天主从无中创造了宇宙,但他通常拿我们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并为了他的荣耀而改变它们」(Keener,254)。

    门徒回答说:「我们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他们不是强调有什么,而是没有什么。他们看不见机会,却只看到问题。门徒有五个饼和两条鱼──足够一个家庭享用──但群众很多。他们不但正确地评估了食物的供应,对于耶稣的评价也有他们的道理──要使他面对现实。「请你遣散群众罢!叫他们各自到村庄去买食物。」在情况变得恶劣之前,行动吧!

    「门徒们怀疑耶稣的能力……这使他们危险地接近旷野的那一代的罪恶;昔日,他们曾问:『难道天主能够在旷野设宴吗?』」(Bruner,531)。

    18-21节:众人吃了,也都饱了

    18耶稣说:「你们给我拿到这里来!」19遂又吩咐群众坐在草地上,然后拿起那五个饼和两条鱼,望天祝福了;把饼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再分给群众。20众人吃了,也都饱了;然后他们把剩余的碎块收了满满十二筐。21吃的人数,除了妇女和小孩外,约有五千。

    「你们给我拿到这里来!」在门徒的手里,五个饼和两条鱼并不是很多,但那里耶稣的双手。如果耶稣能够触摸癞病人并治愈了他,那么,他也许能够使这不多的食粮成为有用的东西。门徒把五个饼和两条鱼加起来就是七。他们必须学习数到八。他们必须把耶稣包括在他们的方程式里(Bruner,528)。

    「拿起那五个饼和两条鱼,望天祝福了;把饼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再分给群众」(19节)。门徒带来那五个饼和两条鱼后,耶稣立刻行动。他所做的事,超乎分担群众的痛苦;他甚至给他们食粮。首先,他命令他们坐在草地上。然后,他望天祝福了;把饼擘开。然后把饼递给门徒(没有鱼)。到此为止,都没有显示发生任何奇迹。

    当耶稣把饼祝和分送的时候,他所做的,就是一个犹太男人在饭前,定会为家庭所作的行动。

    门徒把饼分给群众,而「众人吃了,也都饱了」(20节)。这是首次指明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了。「奇迹的陈述的确见于……观察到……『众人吃了,也都饱了。』最后的动词(xortazein)的意义,跟完全满足有细微差别;在5:6,它的使用经已跟末世意义相连系。在这意义上,奇迹就是预见默西亚时代;在那时候,饥饿的人要得饱饫(路1:53;6:21)。默西亚祝福也见于食物的充裕」(Hagner)。

    「众人吃了,也都饱了;然后他们把剩余的碎块收了满满十二筐」(20节)。「十二筐剩余的碎块,好像十二门徒本身一样,也可能象征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使人想起赐予全体以色列民的眷顾」(Gardner)。在玛纳的奇迹里,以色列民不准留下碎屑,但是,比梅瑟更伟大的耶稣,却在众人吃饱后,让门徒收集十二筐碎块。

    经文没有提及群众感到惊讶。也许他们不知道发生了奇迹。此外,也没有提到门徒感到惊讶──况且,他们确实知道耶稣把他们带来的一点点食物增加。

    从动词中显然见到具有感恩祭的特色。耶稣拿起、祝福、把饼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再分给群众。「显然只有饼(而不是鱼)特别交给门徒来分给群众(14:19)。群众有秩序的安排、呼求和祝福、擘饼的礼仪行动、整件事件与洗者若翰的死平行──这一切都是明白的暗示,指向主的晚餐」(Brueggemann,433)。

    Boring描述玛窦有关增饼奇迹和26章最后晚餐两个叙述之间相似的地方:

    14:15「到了傍晚」

    26:20「到了晚上」

    14:19「坐在」(希腊文:anaklithenai)

    26:20「坐席」(希腊文:anekeito,与anaklithenai有同一字根)

    14:19「拿起那五个饼」

    26:26「拿起饼来」

    14:19「祝福了」

    26:26「祝福了」

    14:19「把饼擘开,递给门徒」

    26:26「擘开递给门徒」

    14:20「吃了」

    26:26「吃」

    14:20「众人」

    26:28「大众」

    即使在众人吃饱后,感恩祭的主题仍继续。门徒不但把饼分给众人,还收集剩下的碎块。有些学者视此举为看管珍贵的食物,但是,认为此举是尊重(如果是预期的)耶稣的身体,则更为合理。

    这个故事有若干解释:

    ──这是一个丰裕的奇迹。耶稣拿了小量食物,并因天主的德能而增加了很多倍。

    ──它与以色列民在旷野获赐玛纳的故事的相似之处是重要的。「犹太人传统相信默西亚会重复这个赐予充裕食物的奇迹,而规模则更加伟大……我们再次看到耶稣正从那些将要跟随他的人当中,创造一个新的以色列,并预示默西亚宴席(参阅22:1-13;26:29)。因此,他必定是默西亚」(Blomberg)。

    ──有些学者认为,故事的感恩祭语调使人想记这是感恩祭圣餐,只涉及一部分象征性的食物。然而,这见解很难符合「众人吃了,也都饱了」,因为后者似乎是强调食物的充裕。

    ──有些学者指出,若6:9包括了一个男孩,认为他慷慨的行动感动其他群众把自己带来的食物分享──以致众人都吃饱了。在这计划中,那里根本有食物,只是需要一点火花来激励众人慷慨分施。然而,这个解释有几个问题。首先,在四部福音中,只有一部提及那个男孩。如果他的行动是理解这故事的关键,那么,对观福音的叙述肯定会包括他。第二,这个解释似乎是出于对超性事物感到不安。如果我们通过解释而消除圣经中的超性事物,便会所余无几。第三,玛窦的叙述显然是强调很多群众,所以需要大量食物,而这伟大的奇迹正好满足他们的需要。

    参考书目

    Barclay,William,GospelofMatthew,Vol.2(Edinburgh:TheSaintAndrewPress,1957)

    Blomberg,CraigL.,NewAmericanCommentary:Matthew,Vol.22(Nashville:BroadmanPress,1992)

    Boring,M.Eugene,TheNewInterpreter'sBible,Vol.VIII(Nashville:Abingdon,1995)

    Brueggemann,Walter;Cousar,CharlesB.;Gaventa,BeverlyR.;andNewsome,JamesD.,TextsforPreaching:ALectionaryCommentaryBasedontheNRSV——YearA(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5)

    Bruner,FrederickDale,Matthew:Volume2,TheChurchbook,Matthew13-28(Dallas:Word,1990)

    Craddock,FredB.;Hayes,JohnH.;Holladay,CarlR.;Tucker,GeneM.,PreachingThroughtheChristianYear,A(ValleyForge: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1992)

    Gardner,RichardB.,BelieversChurchBibleCommentary:Matthew(Scottdale,Pennsylvania:HeraldPress,1990)

    Hagner,DonaldA.,WordBiblicalCommentary:Matthew14-28,Vol.33b(Dallas:Word,1995)

    Hare,DouglasR.A.,Interpretation:Matthew(Louisville:JohnKnoxPress,1993)

    Johnson,ShermanE.andButtrick,GeorgeA.,TheInterpreter'sBible,Vol.7(Nashville:Abingdon,1951)

    Keener,CraigS.,TheIVPNewTestamentCommentarySeries:Matthew,(DownersGrove,Illinois:InterVarsityPress,1997)

    Long,ThomasG.,WestminsterBibleCompanion:Matthew(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7)

    Martin,ClariceJ.,Proclamation6:Pentecost1,SeriesA(Minneapolis:FortressPress,1995)

    Morris,Leon,TheGospelAccordingtoMatthew(GrandRapids,Eerdmans,1992)

    Pfatteicher,PhilipH.,LectionaryBibleStudies:TheYearofMatthew,Pentecost1,StudyBook(Minneapolis:AugsburgPublishingHouse,1978)

    Senior,Donald,AbingdonNewTestamentCommentaries:Matthew(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8)

    Soards,Marion;Dozeman,Thomas;McCabe,Kendall,PreachingtheRevisedCommonLectionary,YearA(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3)

    VanHarn,RogerinVanHarn,Roger(ed.),TheLectionaryCommentary:TheologicalExegesisforSunday'sText.TheThirdReadings:TheGospels(GrandRapids:Eerdman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