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玛 20:1-16
    圣经:玛20:1-16

    释经

    1-16节:雇工的比喻

    这个比喻「纠正那支配先前的经文的奖赏概念。这比喻令我们感到不快;它挑战我们的正义感」(Hare,231)。「在一个活泼生动,甚至是招人讨厌的故事里,所描写的恩宠的性质,无可避免地让读者质疑:那个主人真是公平吗?难道工作了整天的佣工的怨言不合理吗?」(Brueggemann,494)。

    这个比喻相似荡子/长兄的比喻(路15)。在两个比喻中,给那不堪当的人显示恩宠,触怒了那些以为自己是堪当的人。然而,比喻中的荡子是那么讨人喜欢。当我们读那个比喻时,我们很高兴荡子获得仁慈的对待,而长兄的愤怒则令我们感到讨厌。

    但是,雇工的比喻并非如此。当我分担那整天工作的工人的愤怒。「天主的恩宠是如此一视同仁,取消了先前假设的特权,使所有领受者变成平等的」(Brueggemann,495)。我们不想平等!我们想成为首位!我们不想仁慈(天主所白白施予的),而是正义(我们赚取得来的)加上仁慈。如果天主平均地分施仁慈,那么,整天工作的我们将走在那些迟来的人的前面。我们将获得所赚取的一份,还要加上可观的奖金。然而,讽刺的是,相比天主的恩宠,我们所赚取得来的,却是微不足道的。

    1-7节:天国好像……

    1「天国好像一个家主,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工人。2他与工人议定一天一个『德纳』(希腊文:denarioutenhemeran),就派他们到葡萄园里去了。3约在第三时辰(希腊文:tritenhoran),又出去,看见另有些人在街市上闲立著,4就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罢!凡照公义该给的,我必给你们。5他们就去了。约在第六和第九时辰(希腊文:hektenkaienatenhoran),他又出去,也照样作了。6约在十一时辰(希腊文:tenhendekaten),他又出去,看见还有些人站在那里,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站在这里整天闲著?7他们对他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给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罢!

    这个比喻开始得非常好。一个家主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工(1节)。即使他有管事人(8节),但仍亲自往街市去。他与可工作的人议定了合理的工资(一个德纳)之后,便聘请他们,而他们也前去工作(2节)。

    随著时间过去,家主还额外前往街市四次,并雇用工人。他约在第三时辰(希腊文:peritritenhoran)又出去(3节)。按照犹太人的计算,每一天是在日落开始的,而工作的日子由日出开始,并分为十二个时候,至于每个时辰的长短,则随著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第三时辰大概相等于现今的早上九时。他在第六和第九时辰(中午和下午三时)再出去,而他的最后一次行程,是在第十一时辰(下午五时)开始的。

    家庭似乎集中于工人的需要多于葡萄园的收成。他最后一次出去的时候,他问没有工作的工人:「为什么你们站在这里整天闲著?」(6节)。当他们回答,是因为没有人雇他们,他便派他们到自己葡萄园里去(7节)。有些认为家人是企图赶快收割,但经文没有提及这一点。

    那些较主动的工人大概很早便前往街市找工作,而那些较迟去的工人,则可能是较不进取。大多数雇主避免聘用迟来的人,除非他们极之需要。然而,这位家主雇用他看到的每一个人──充满恩宠的时刻。

    那些在早前获聘用的人都有清晰的契约。他们将获得一个德纳,即一天的工资(2节)。至于那些在第三、第六和第九时辰雇用的工作,家主答应照公义给予工资(4节)。至于在第十一时辰雇用的工人,则没有提及金钱(7节)。

    8-12节:那些最先雇的前来,心想自己必会多领

    8到了晚上,葡萄园的主人对他的管事人说:你叫工人来,分给他们工资,由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9那些约在第十一时辰来的人,每人领了一个『德纳』。10那些最先雇的前来,心想自己必会多领;但他们也只领了一个『德纳』。11他们一领了,就抱怨家主,12说:这些最后雇的人,不过工作了一个时辰,而你竟把他们与我们这整天受苦受热的同等看待。

    「到了晚上」(8节)。梅瑟法律(肋19:13及申24:15)要求在一天结束的时候给予工资。

    「你叫工人来,分给他们工资,由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8节)。耶稣曾说,在后的要成为在先的(19:30),并会再说一次(20:16)。我们将在这个比喻中看到的。

    「那些约在第十一时辰来的人」(9节)。最后来的工人,即使只工作了一个时辰,却得到一个德纳,即一整天的工资。「这些『最后』的人……相似被耶稣邀请进入天国的税吏和娼妓(参阅21:31)」(Hagner)。

    我们听不到其他工人抱怨。他们察觉到家主的慷慨,急不及待想看看自己有多少工资。耶稣没有提及那些在第三、第六和第九时辰雇用的人得到多少工资,但大概是一个德纳吧。如果是这样,他们众人都享有红利,但随著管事人召来较早聘用的人,红利也变得越来越少。

    「那些最先雇的前来」(10节)。这些工作了整天的工人也获得一个德纳,正是他们议定的工资,没有额外的奖金。就在那时刻,他们抱怨了(11-12节)。他们不是抱怨应领受更多钱,而是「你竟把他们(后来的人)与我们这整天受苦受热的同等看待」(12节)。这些早起的人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努力工作,期望最终能领先那些没有早起的人。他们一早列队,整天在炎热的天气下工作,却发现自己与这些在第十一时辰才来的无赖在一起,不禁感到生气。

    「这个比喻是令人不安的,因为它的目的是要挑战和推翻传统的价值观,包括玛窦的宗教读者所怀有的正义感和公平感,因此,玛窦选择保存它并在这里加插它」(Boring,393)。宗教精英(包括伯多禄和十二宗徒──参阅19:27)必须知道,即使平凡的门徒,亦会领受完全的恩宠。他们也必须明白到,他们本身是恩宠的领受者,而不是为赚取奖金的工人。「人预期要毫无保留地献身于天主的旨意,而在天主这方面,则慷慨地赐予人恩宠,以致不能是应得的」(Johnson,493)。但是,「功绩的道理是多么顽固!我们多么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骄傲!我们是如何盲目地提出自己合法性,来抗议天主白白施予的恩宠!我们对罪人是多么没有爱心!」(Buttrick,493)。

    但是,耶稣的故事也许比乍看来是更公正的。「难道迟受雇比早受雇──把一天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毫无结果的等待之上──真是大成功?难道整天在炎热中辛劳工作,或忍受一阵阵的热风……真的比随著太阳下山而没有希望吃饭来得更坏?」(Shuster,114)。

    所以,我们必须问:难道在没有基督,没有信德,没有祈祷,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度大部分的生命,并只在最后的日子付出作门徒的代价是更好的吗?想像那些在临终时找到基督的人受到更好的「待遇」,都反映出我们没有真正重视我们与基督之间的关系──我们重视彩虹尽头下的一缸金子,而不是认识耶稣所带来的喜乐。这样的门徒就好像只按照价格标而重视伟大的艺术,未能欣赏艺术使生命更加丰富。

    耶稣刚才说:「凡为我的名,舍弃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父亲、或母亲、或妻子、或儿女、或田地的,必要领取百倍的赏报,并承受永生」(19:29)。做忠信的门徒,其最终的赏报就是永生,而且没有匮乏。天国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当耶稣赐给那些较不堪当的人永生,他也没有从较堪当的人身上取走任何东西。正如一首古老的歌曲说,在天主的国里,我们所有的一切,就是「山顶上的一座房子。」我们无须作灵性的竞争,因为我们的赏报,就如能够得到的那么好。对于好竞争的人来说,这是很难学习的教训。

    13-15节: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

    13他答覆其中的一个说:朋友!我并没有亏负你,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个『德纳』吗?14拿你的走罢!我愿意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15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希腊文:hoophthalmossouponerosestinhotiegoagathoseimi)

    「朋友!我并没有亏负你」(13节)。家主称抱怨的人为「朋友。」尽管他们是不领情的,但他没有称他们为忘恩负义的人。他向后来的人显示恩惠,现在也给早来的人显示恩惠。

    「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个『德纳』吗?」(13节)。他们议定了惯常的工资,也获得该数目的金钱。家人没有欺骗他们,却完全按他们之间的协议支付他们。

    「拿你的走罢!我愿意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14节)。这里没有严厉的审判,唯有恩宠。家主没有因早来的工人抱怨而惩罚他们,但承认他们所接受的德纳是他们的财物。他们可自由拿走。他们所不能够做的,就是要求家主如何处理余下的金钱。如果家主选择尤其慷慨对待在第十一时辰前来的工人,他会这样做──而且他确实这样做。

    然后,家主说:「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15节)。这两个问题构成本比喻的中心。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家主可按自己的意愿处理自己的金钱。第二,整天工作的工人是眼红的。他们为了领先而付出代价。他们在清早起来,在热日下工作了一整天,但是,家主拒绝认承他们的勤奋,提升他们在后来的人之上。他们是按照世界的规则,但家主是按照天国的规则。

    「我们突然清楚看到这些最先来的工人的贫乏。在比喻中的每个人都获得天国的财富……(但是)站在那里的最先来到的工人,虽然浸淫在天主的仁慈里,却坚持抓住他们小小的契约,并抱怨应该得到更多雨水」(Long,226)。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也会在那批不高兴的群众身上看到自己的面孔。

    16节:最先的将会成为最后的

    16这样,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最先的将会成为最后的。」

    这比喻的结束跟开始是一样的(19:30)。这是大逆转。「藉著恩宠,最后的成为最先的;由于傲慢,最先的要成为最后的」(Bruner,726)。

    参考书目

    Barclay,William,GospelofMatthew,Vol.2(Edinburgh:TheSaintAndrewPress,1957)

    Bergant,DiannewithFragomeni,Richard,PreachingtheNewLectionary,YearA(Collegeville:TheLiturgicalPress,2001)

    Blomberg,CraigL.,NewAmericanCommentary:Matthew,Vol.22(Nashville:BroadmanPress,1992)

    Boring,M.Eugene,TheNewInterpreter'sBible,Vol.VIII(Nashville:Abingdon,1995)

    Brueggemann,Walter;Cousar,CharlesB.;Gaventa,BeverlyR.;andNewsome,JamesD.,TextsforPreaching:ALectionaryCommentaryBasedontheNRSV——YearA(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5)

    Bruner,FrederickDale,Matthew:Volume2,TheChurchbook,Matthew13-28(Dallas:Word,1990)

    Craddock,FredB.;Hayes,JohnH.;Holladay,CarlR.;Tucker,GeneM.,PreachingThroughtheChristianYear,A(ValleyForge: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1992)

    Gardner,RichardB.,BelieversChurchBibleCommentary:Matthew(Scottdale,Pennsylvania:HeraldPress,1990)

    Hagner,DonaldA.,WordBiblicalCommentary:Matthew14-28,Vol.33b(Dallas:Word,1995)

    Hare,DouglasR.A.,Interpretation:Matthew(Louisville:JohnKnoxPress,1993)

    Johnson,ShermanE.andButtrick,GeorgeA.,TheInterpreter'sBible,Vol.7(Nashville:Abingdon,1951)

    Keener,CraigS.,TheIVPNewTestamentCommentarySeries:Matthew,(DownersGrove,Illinois:InterVarsityPress,1997)

    Long,ThomasG.,WestminsterBibleCompanion:Matthew(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7)

    Morris,Leon,TheGospelAccordingtoMatthew(GrandRapids,Eerdmans,1992)

    Senior,Donald,AbingdonNewTestamentCommentaries:Matthew(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8)

    Shuster,MargueriteinVanHarn,Roger(ed.),TheLectionaryCommentary:TheologicalExegesisforSunday'sText.TheThirdReadings:TheGospels(GrandRapids:Eerdmans,2001)

    Soards,Marion;Dozeman,Thomas;McCabe,Kendall,PreachingtheRevisedCommonLectionary,YearA(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3)

    Thayer,JosephHenry,AGreek-EnglishLexiconoftheNewTestament(NY:AmericanBookCompany,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