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干卿何事——信仰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我的记忆里,以前在会里讨论到本地化的议题,通常的反应都是:「我们又不是学文史哲学的,这样理论的东西,跟我有什么相干?」

    真的是这样吗?信仰本地化真的是理论的东西?是学术性的研究?绝对不是的!

    远藤周作形容我们的信仰,就像是西装穿在东方人身上(注四)。或许我们这一套西装穿久了,不只习惯了,恐怕还觉得贴身得很,一直等到要向教外人介绍基督的福音时,才觉察到自己原来穿着西装的事实。的确,我们这些东方基督徒,信仰的绝大部分,不都是欧洲希腊拉丁文化的产物?

    这样的观察,并不是只限于远藤周作,就连台湾主教团在2000年的千禧年牧函里也这么说:

    「《「教会在亚洲」劝谕》促使我们对于本地文化、习俗,

    以及传统宗教更加开放、更加接近、更大胆地尝试接纳其中

    蕴含的积极圣善美好的成份,渐渐将基督之西方面貌及服饰

    除掉,给祂换上东方人的面貌及服饰,使国人易于接受祂的

    福音。」

    教友生活周刊在2000年1月9日的社论(注五)说:

    「劝谕要亚洲的教会,用一种开放的、新的,甚至震惊的途

    径,大胆地,期把东方耶稣的面貌,还给东方人。」

    「如何着手呢?简单地说,便是福传本土化。」

    但是在福传本土化之前,要先能够「把基督福音用东方人的方式活出来」。因爲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把基督的福音用东方的方式「活出来」,那么如何能够把基督的福音用东方的方式「传出去」给国人?

    当然,要把基督的福音用「东方的方式」活出来之前,我们先要能够,不管用什么方式,先把基督的福音活出来再説,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先要有信仰生活化的决心和实践。

    因此在讨论「福传本土化」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把信仰真正的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来。如果信仰只是一种知识,如果信仰只是主日的弥撒,如果信仰只是玫瑰经的念珠,如果信仰只是圣母军等善会的义工,如果信仰只是遇到困难中的虔诚祈祷,如果在每天别的时间里头,我仍然我行我素:开车的时候不礼让,开会的时候迟到早退,在办公室里争权夺力,在朋友背后説长论短,在家里嫌东怨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信仰对我们的待人处世没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么我们的基督徒真的是白做了,更不需要谈什么东方人或是西方人的方式了。

    把信仰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来,是要把基督的精神,把天主的价值观,融会贯通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大大小小的决定,表达在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里头。从换工作,买房子等等的大决定,到选看晚间电视节目,或是给朋友写给电函等等的小事,事事都能反映出天主的价值观。一个基督的门徒,我们可以预期他的生活是简单不奢侈的,是从容不慌乱的,是喜乐满怀希望的,是爱好大自然的,是健康有活力的,…。

    所以如果信仰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融会贯通的,很自然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东方习俗思想也会反映在信仰里头,那么信仰本地化的议题,就应该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反过来说,如果信仰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脱序,那么就像南唐中主所问的:「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注四:DavidSwain,“Theanguishofanalien:confessionsofaJapaneseChristian-authorShusakuEndo”,ChristianCentury,Nov.22,1995。

    注五:「迎禧年、思福传还我基督东方人的面貌」,教友生活周刊,第2340期,2000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