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划 革责玛尼(Gethsemani)
    革责玛尼之名是由两个不同的希伯来名词组合而成「榨压机」、「油」,故有「榨油机」之意。《圣经》上称它是一个庄园(玛26:36;谷24:32)、或园子(若18:1),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而知它是一座简陋的庄园住宅,用为临时操作居住之用,周围有墙以防盗贼,其主要的工作便是收集这个庄园中的橄榄,就地榨油,可能也开有临时卖橄榄或橄榄油的小店铺。它位于克德龙溪之对面橄榄山脚下,是一座美丽的庄园。它可能是耶稣某位门徒的私产,故此耶稣和他的门徒能以自由出入(路22:39;若18:2)。

    耶稣在受难前夕,和宗徒们吃过逾越节晚餐后,出来向晚餐厅东北的革责玛尼进发(玛26:36;谷14:26;路22:39)。约有一公里半之遥,在穿过圣殿广场之后,就可沿石级而下,过克德龙溪,就是革责玛尼庄园。或绕圣殿南面及东面的城墙而下,亦可达到这庄园。既达庄园,耶稣先将八位门徒留在该处的一个山洞中,自己同三位曾在大博尔山上作见证的门徒-伯多禄、若望、雅各伯-稍为离开。进入园中,自己更稍离三位门徒有拋石之远(路22:41),开始了他的山园祈祷。第三次祈祷后,同三位门徒去与另八位会合,就在那一剎那,在山洞之侧时,逮捕耶稣的人群到了,耶稣上前,自愿落入敌手。

    (A)、革责玛尼之苦难大殿:耶稣最后一次祈祷被捕的地方,自古以来被教友们视为圣地,是朝圣的去处。自第四世纪,亦就是在教难过后不久,就有许多朝圣者的文件为此作证。三八五年已建立了「一座美丽的小圣堂」,且称之为「革责玛尼」。此殿于六一四年毁于波斯人之手。十二世纪东征的十字军于原处修盖了一座更大的圣殿。十四世纪中叶,此第二座大殿已不复存在,至数个世纪之后,才再由方济会士,几经艰辛及数次被迫停工之后,终于一九二四年,在原来的地基之上,建立了目前的这座富丽堂皇的大殿,供人瞻仰朝拜。

    (B)、山洞:就是上边所说的八位门徒留待耶稣的山洞。一九五六年,由多年来主管全革责玛尼区的方济会士挖掘考察,发现此洞,全长有十七公尺,宽九公尺,高三公尺半,地下有原来圣堂的镶嵌地板数处,有古墓,最主要的是发现有榨油机及水井,这一切都在在证实革责玛尼名字的由来。

    (C)、古橄榄树:是在苦难大殿及山洞中间的一片园地,为方济会士于一六六六年买下,内有八株古橄榄树,按科学家的考究,至少树根仍属耶稣时代的植物,故被珍贵地照顾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