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划 宴席(Banquet, Convivium)
    所谓筵席,即是在不平常的环境或机会之下,预备特别的饭菜而食之意,并且是除了养身护体的目的之外,还带有一种特别意义或目的的聚餐。《圣经》上的筵席亦然,比如庆祝儿子断乳或行割损礼的欢宴(创21:8;路1:68,59),国王之登极--阿彼默肋客(民9:27)、撒乌耳(撒上11:15)、阿多尼雅(列上1:25,41),生日(谷6:21),婚姻(民14:10,12;多7:8;8:19,20;若2:1;玛22:2),平安的归来(路15:23),门徒的召选(路5:29)。与以民不同的宗族,亦时有聚餐欢宴的习俗,以示种族血统的联系(撒上9:13)。「巴斯卦」羔羊原来也是一种家庭式的宴会,后来在以民历史上,却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

    筵席的基本象征性,却在于表示盟约的缔结。这是古今中外一成不变的习惯,也是由人的心理作用而来,盖食物本是为给人养生之用,如果大家同桌而食同样的美餐,很自然地在象征着大家彼此心同意合,彼此间的契盟,友谊;为此,依撒格同阿彼默肋客立约之后即大设筵席(创26:30),雅各伯同拉班亦然(创30:46,54),以民代表与上主结盟后,也有宴会(出24:9-11)。此种宴会在以民历史上,不断以祭祀的宴会方式举行,就如上主真在他们中间同席而食,故此《圣经》上有「在上主你们的天主面前宴会欢乐」的说法(申12:7;14:26;16:13,14等)。这种与天主同宴的观念,很早便同对默西亚时代的企望,及它的歌舞升平的欢乐相连起来,世界万民都要来参加上主的圣宴(依25:6;65:13)。这种万民的同欢赴筵的观念继续保存,并发展以至于《新约》(路14:16;见玛8:11;默19:9)。耶稣自己在他的比喻上(玛22:2;路14:16等)及他的最后晚餐中,亦提到了天国中的圣宴(路22:15)。由此,圣体圣事亦被称为「主的晚餐」,即筵席(格前11:20)。

    至于筵席的外表方式,《圣经》上亦有详尽的叙述:事前主人先下请帖,等宴席备好之后,再打发仆人去请客人前来赴宴(玛22:3等)。客人来到,主人行口亲礼以示欢迎(路7:45),倒水洗脚(路7:44;若13:4;弟前5:10),洗手(谷7:3),给客人头上傅油(路7:46),客人按尊卑就坐(创43:33;撒上9:22;路14:8),坐于地毡或枕靠皮垫之上(撒上20:25;友12:15)。饭食以肥肉为主(依22:13;路15:23),席上有酒(依22:13;德9:7;亚6:8),音乐,歌唱(依5:12;德32:5;亚6:4,5;路15:25),跳舞(玛14:6)。宴会间且有主席及其应有的态度(德32:1-13);过度的饮食却常是先知们攻击的对象(依28:7,8;亚6:6;参见格前6:13;斐3:19;罗13:13;迦5:21;伯前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