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划 马尔谷福音 [马尔谷](Gospel of Mark)
    马尔谷福音[马尔谷](GospelofMark,EvangeliumMarci[Mark,Marcus])

    《谷》是四《福音》中最短的一本(只有六七八节)。由于记载耶稣的言论不多(正式的言论只有两篇:4:1-32;13:1-37),在教会生活中不大受到注意和使用。十八世纪时,随着「《对观福音》问题」的兴起,《谷》在《圣经》学上才受到重视,并被列为四《福音》之首(见《对观福音》问题。)

    一、作者

    帕丕雅(Papias:卒于一二○~一三○年间)从他的老师「若望老人」(是圣若望宗徒?)得知「伯多禄的翻译员马尔谷就记忆力所及,将主的言行谨慎地写了下来,但没有按照次第而写……」。因此,圣犹斯定(约卒于一六四年)称《谷》为「伯多禄回忆录」。事实上,由第二世纪开始,《谷》的抄本已题名为「按照马尔谷的《福音》」(TheGospelaccordingtoMark);只是《谷》的最后部份(16:9-20),由于不见于最古的B和S抄本,而其他抄本则有三种不同的经文,尚且16:9-20的一段又与《谷》的其他经文的文笔不同,因此引起了疑问:这是否《谷》的原着?是否是马尔谷的作品?最初怀疑的,是欧色彼(Eusebius:265-340)。无疑的,这怀疑并不推翻这一段经文的正经性和默感性(DSn.1504;EBn.396)。按照近代学者的研究,很可能原着的结语失掉了,而第二世纪末才补上了这一段。从文字分析看去,这一段好像是《玛》、《路》和《若》论耶稣复活的记述的合编和撮要。今日《圣经》学的这个研究结果,相信并不相反宗座《圣经》委员会于一九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对这一段的「原着性」所颁布的指示(EBn.396),因为这纯粹是文学上的问题。

    马尔谷(字义不详)就是《宗》记载的若望马尔谷(宗12:12,25;15:37),有时简称若望(宗13:5,13)或马尔谷(宗15:39)。他是巴尔纳伯的表弟(哥4:10),大概也与他一样属于肋未支派(宗4:36),他的母亲名叫玛利亚(宗12:12),住在耶路撒冷;最后晚餐的大厅(谷14:15),以及初期教会共聚祈祷(宗12:12)和等待圣神降临的楼房(宗1:14),可能就是他的家。他不是宗徒,只是保禄和伯多禄的随员,很可能是伯多禄给他授洗的,因为伯多禄称他为「儿子」(伯前5:13)。他虽不是宗徒,却很可能见过耶稣(谷14:13-15,51,52)。约于公元四四年,巴尔纳伯和保禄从耶路撒冷带他到当时圣教会的一个中枢安提约基雅(宗12:25);次年,保禄第一次出外传教时,也领他同去(宗13:5),但不知何故,马尔谷半途折回了耶路撒冷(宗13:13),因此,保禄第二次出外传教时(五○~五二年),不愿再带他同去,酿成了与巴尔纳伯分手的不快事件(宗15:37-39)。但是,保禄首次在罗马被囚时(六一~六三年),马尔谷又在他左右襄助传教工作(费24),且同时也是伯多禄的随员(伯前5:13)。后来保禄派他到哥罗森人那里去(哥4:10)。公元六六年,保禄第二次在罗马被囚时,去信请弟茂德同他一起往罗马。此后,对马尔谷的生活,再没有什么记载。按较普遍的传说他去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传教,并在该城附近为主致命。

    二、《谷》的写作

    按照一致的口头传授,《谷》写于罗马,对象是归依基督的外教人,因为:一、很少引用《旧约》;二、省去(参阅玛10:5-6;15:24;《谷》则从略)或减轻(7:27+玛15:26)使外教人反感的话;三、特别指明往万民传教(13:10)及称圣殿为万民的祈祷所(11:17+玛21:13);四、提出基勒乃人西满的两个儿子的名字(15:21,其中一位,保禄在罗马书中也曾附笔致候:罗16:13);五、为了针对罗马准许妻子与丈夫离婚的法律,引伸耶稣论「不许离婚」的道理(10:12+玛19:9;路16:18);六、解释犹太礼节(7:3;14:12;15:42)及一些阿剌美文名词(3;17:22;5:41;7:11,34;9:43;14:36;15:22,34);七、简化(12:38-40+玛23:1-39)或略去一些与外教人无大关系的记述(8:12+玛16:4;13:18+玛24:20)。

    关于《谷》的写作时期,远自教会初期,教父的意见不一,圣依肋乃(St.Irenaeus)认为《谷》写于伯多禄致命(公元六七年)以后;而亚历山大里亚的圣克肋孟(St.ClementofAlexandria)则认为伯多禄尚健在时,马尔谷应罗马教友之请而写成的。今日学者则大多数认为《谷》书于六○~七○年间,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谷》写于五○~六四年间,因为《谷》书于《玛》之后和《路》之前(EBn.399),而《路》应在六三年或六三年前写成,因为《宗》是圣路加的第二部作品(宗1:1),而《宗》写成于六三~六四年间(宗28:30-31);至于阿剌美文的《玛》则写于五○~五五年间。因此,《谷》应写于五○~六四年间;说得狭窄一点,或许我们可以说,书于五五~六二年间。至于预言圣城毁灭及末世论的一章(谷13),今日许多学者,大概受唯理论的熏染(他们否认预言的可能),相反宗座《圣经》委员会颁布的指示(EBn-400),认为写于圣城毁灭(公元七○年)以后。

    《谷》的写作风格,着重平铺直叙,因此爱用「历史现在时」(Praesenshistoricum:用了一五○次)、叙事生动(2:1-13;5:1-20,21-43;7:31-37;9:14-29)、详细(1:13,29,32;3:9,34;4:36,38)和客观(3:31;6:5-6,52;8:17,21;9:32;10:18),屡屡点出主事人的心情(1:41,43;3:5;7:34;8:12;10:24,32),有时也有固定的形式(1:25-27=4:39-41;7:32-36=8:22-26)。文字方面,不尚雕琢,词句通俗,闪族(爱用并行体),拉丁文语风(如2:23;3:6)很浓厚,多用拉丁及阿剌美文名词(如3:17;7:11,34;5:41;12:15,42等处)。

    三、内容、分析与神学

    《谷》的主要资料,不外是伯多禄的教理讲授,因此,他也按照伯多禄拣选为基督作见证的新宗徒所要求的原则,「由若翰施洗起,直到耶稣从我们中间被接去的日子止」(宗1:22),将耶稣的生活分区地给读者介绍。因此,在前言记述了若翰的使命后,便记载耶稣在加里肋亚、在加里肋亚以外和在耶路撒冷的事迹。最后就是一个附录。这样,《谷》的内容可列表如下:

    前言(1:1-13):

    I. 耶稣在加里肋亚的传教工作(1:14-6:6a);

    II. 在加里肋亚以外的事迹(6:6b-10:52);

    III. 在耶路撒冷的事迹(11:1-16:8)。

    附录(16:9-20)。

    马尔谷所记录的,既然是伯多禄的教理讲授,他不只从历史方面介耶稣的生活,而且还将伯多禄对基督的信仰介绍出来:「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16:16)。因此,开头第一句便点出他所写的《福音》的中心思想:「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1:1)。事实上,只要我们细心披阅《谷》,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特别在耶稣传教生活的开始(1:11)、中途(9:7)和终点(15:39),清楚指明耶稣就是天主子,而在《福音》中也清楚说明他是默西亚(8:29)、是达味之子(10:47,12:35),而且更是达味之主(12:37),是因主名而来的(11:10),他的使命是以死亡救赎万民(10:45;14:24)。这默西亚与天主子的地位,并非门徒们加在他身上的,因为他自己也曾公开加以承认(14:61,62)和说明(12:6;13:32)。正是因为他是默西亚和天主子,他是安息日的主(2:28;3:1-5),他能赦人罪(2:10)。值得注意的,就是马尔谷为了介绍耶稣是「默西亚和天主子」所用的方法,也是圣伯多禄强调的方法:「用德能、奇迹和征兆」(宗2:22)。因此,马尔谷记述耶稣能行奇迹(2:9)、能说预言(8:31;10:39;13:1-27)、能透视人心(2:8;8:17;12:15)。他记载耶稣所行的奇迹,虽不比其他《对观福音》多(《谷》只记载18个,《玛》则记20个,《路》21个),但却记载得特别生动与详尽(1-6);而在奇迹中,他特别强调「驱鬼」的奇迹,因为耶稣是「更有力量的」(1:7-8),他能驱魔,也能授权驱魔(3:15;16:17)。四《福音》中,《谷》的驱魔记载最多,也最详细(集体的:1:34;6:13;个别的:1:23-28;3:11-12,22-30;5:1-20;9: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