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契合与祈祷  3、学生的祷文 学生的祷文 ——在混乱与盼望之间
    当我们询问今天大专学生的祈祷生活时,等于要进入一个人最深入亲密的世界。在这世界里,学生面对他生存的终极意义,并常识与那超越生死界限的事物相交,只有被邀请的方能进入这个世界,任何强行闯进的形式,只会伤害这生命最敏感的地方,甚至损毁了我们想了解的现实。

    但到底为何要进入这个世界?难道这个最私隐的地方不值得我们不惜代价地维持它的私隐吗?可是,这听来好象保护和尊重人的个体性的论调,其实可能只是代表害怕经验人类最深入层面的沟通。一个想分享祈祷内容的人,正想分享他的生命,而不是分享连串发生的事件、感情和思想这么简单,他其实想分享他提问生存意义的一刹那。也许,正正是一个人在分享祈祷内容时,他才能向同胞启示天主。

    基于以上的信念,有些大学生要求他们的同学写一篇祷文。没有抽样调查,没有系统地选材,亦没有按家庭背景、级别年龄小心分类,我们只是问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是否愿意写一篇祷文?”我们意外发现学生的回答很爽快:“可以。可以的,我愿意尝试,以前从未有人向我作出这样的要求,但我很想写下我的祷文,我也会邀请朋友写下他们的祷文。”就这样的朋友邀请朋友,两个月内,我们搜集得41篇祷文,撰者有男有女,代表了广泛不同的人生态度及人生观。有些学生习惯祈祷,有些是从不祈祷的;有些人在天主家里轻松自如地过活,有些人甚至怀疑“天主”这个名词到底有没有意思;有些人看生命为一连串选取的快乐事物,有些人看人生为密不透风、虐待人的酷刑室;有些人恒常参与教会聚会,有些人则因为沉闷或不信,而从不上教会或已经停止聚会。然而,这些人都各自写了一篇祷文,也很希望能与人分享。当搜集得来的祷文由人手相传时,所引发的反应各有不同,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阅读一本祷文集、一本在今日大专校园里与别不同的书籍。

    在这章,我想陈述这些祷文,用意不在于为学生的信仰生活引伸出任何总体结论,只是想作为人类对意义追寻的其中一个见证。有一个学生曾经用心地、敏锐地读遍所有祷文,他写道:“我想私祷文是介乎操练和定义之间,在私祷文字里行间隐伏了一些东西,太私人、太难以捉摸了,以致任何严谨透彻的分析系统都掌握不来。纵然有这个困难,读者仍然能够了解和形容在某祷文中所反映的内容,再加上一点成熟、敏感和注意力,读者可能可以了解许多串连整个祷文句语的背后的思想。”我持着同样的态度,希望能够藉着这一些收集得来的祷文,描述一下祈祷的世界。

    对于这么广泛多样的个人表达,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理解呢?当我仔细阅读这些祷文之后,我发现它们触及两个极端的经验:一方面是陷于完全混乱和寻求自我理解;另一方面,某些祷文反映出一种强烈、肯定,充满盼望的经验,那祈祷的学生有很高的自我醒觉、自我接纳,且期待着伟大的事情来临。我发现校园里的学生大部分处于这混乱与盼望的极端经验之间。因此,我们同时可以试图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些迥异的祷文。把这些祷文仔细并列,我们不难察觉一种流向,从自我怀疑的囚牢去到自我肯定的自由。在这两极之间探索之际,我们遇见许多天主,有着不同的面孔和戴着不同的面具。在这批收集得来的祷文中,下列的天主最为明显:

    1、“那位澄清困惑的天主”

    2、“那位下禁令的天主”

    3、“那位好好朋友天主”

    4、“那位有情的天主”

    5、“那位美善的天主”

    6、“那位付出的天主”

    7、“那位将要再来的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