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之旅(一) 罗马钟声
    在罗马,参加每主日中午在圣伯多禄广场的公念「三钟经」,的确是一种很特殊,而又很深刻的宗教经验。我们甚至于可以称它为一种「心灵的享受」。

    十月六日接近中午时分,我独自一人从住宿会院,步行到圣伯多禄广场去,我原是计划打电话邀请倪院长同行,但是又怕他太忙,不便打扰而作罢。可是没想到当我抵达广场时,他却早已在那儿了。据他告诉我说,他每主日中午一定来参加祈祷,并且提早来,先到宗徒之长耶稣基督的第一位接棒人圣伯多禄的墓前,恭念「宗徒信经」,接着到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坟前默祷致敬片刻,最后才去广场参加念三钟经。

    圣伯多禄广场平日来来往往的行人及车辆已相当的多了,但是每逢主日,更是人潮涌,挤得水泄不通。不但广场上站满了人,就连两旁长廊里的圆

    形石柱上也有人攀上去,好能瞻仰教宗保禄六世的丰采。

    愈逼近正午时分,人也愈来愈多,谈话声与笑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真是热闹非凡,煞是好看。此时的我已无心欣赏,只管忙着挤到一个好地方,以便找好角度,对准镜头。这样,当教宗出现的剎那,我就可以拍最好的镜头,留作永久的纪念。

    十二点终于在大家焦急的期盼中来临了!当罗马清脆的钟声在空际回荡时,原是嘈杂的场面,顿时变成鸦雀无声。大地立刻陷入了极端的沉寂之中;静得那样的叫人肃然起敬;但是也给人带来一种窒息的压迫感。几万只眼睛不约而同地投向教廷办事处,凝聚在顶楼右边倒数第二个窗口那里。

    没过多久,保禄六世在随从人员的陪同下,翩然地出现在窗口。当他习惯性地举起双手,作V字形向群众打招呼的时候,雷动的掌声与欢呼声,像决了堤似地,划破了静寂的长空。死一般的广场,又恢复了生气。只见万头钻动,有的拉长脖子,有的垫着脚尖,莫不以能一睹教宗的庐山真面目为快。而静候在一角的我,说时迟那时快「卡擦」一声,已把教宗的容貌尽收入「魔盒」之内,准备把他给带回国来。

    掌声与欢呼声就这样地持续了数分钟之久。当教宗以手势要求大家安静下来的时候,广场立时又再度陷入一片空前的沉寂之中。透过扩音器,教宗先习惯性地发表了简短的谈话。

    普通教宗谈话的内容,往往与当时的时局或教会内的大事多少有关。那天由于正逢全球主教代表们在罗马召开大会期间,所以他就以此为题,跟大家谈及传播福音的问题。他说:有的地区传播福音的工作受到无理的阻挠;有的地区教会及教友们遭受到残酷的宗教迫害,希望大家都为这些地区祈祷。

    接着,教宗以教会的共同语言?拉丁文,带领大家恭念三钟经。那真是感人至深的场面!

    这是我平生首次参与这种场合。是否也是今生仅有的一次,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不管如何,这次的经验将使我毕生难忘。

    无可否认的,今日世界上并没有大战,但是地域性的战争却连绵不断。我们每日在新闻上所读到的,都是战乱的消息,耳朵所听到的似乎是来自远方隆隆的炮火声,与无辜百姓惨遭杀戮的哀号声。联合国以及一些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虽然派出代表一直在努力奔走,希望能谋求世界的和平,使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化干戈为玉帛。但是各种人世的努力,似乎都未能奏效。即使是偶有和平的迹象出现,也只是片面的和短暂的,甚至是一种「假象」而已。

    殊不如真正和彻底的解决之道,乃是藉助宗教信仰。因为战争多起因于仇恨或侵略,而宗教信仰却要求我们要以「爱」待人。但这种「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的具体。在圣方济那篇名垂千古的「和平祷词」里,已有非常美妙而感人的描写。圣人这样向天主祈祷说:

    主啊!求使我成为和平的工具;

    那里有仇恨,使我带去爱心;

    那里有罪恶,使我带去宽恕;

    那里有纠纷,使我带去团结;

    那里有颓废,使我带去希望;

    那里有黑暗,使我带去光明;

    那里有痛苦,使我带去快乐。

    圣善的主啊!

    使我不寻求他人的慰藉,而去安慰他人;

    不寻求他人的谅解,而去谅解他人;

    不寻求他人的爱戴,而去爱护他人。

    因为我们施予,才能有所收获;

    我们谅解,才能得到宽恕;

    我们死亡,才能获得永生。

    在玛窦福音第五章第四十三节的地方,记载了耶稣要求我们「以德报怨」的命令说:「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了!』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祂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还有什么赏报呢?税吏不是也这样作吗?」

    人与人、国与国,或民族与民族之间,如果以怨报怨,仇恨必然会增多,距确也会加大和拉长;如果能以德报怨,以爱对恨的话,势必能化干戈为玉帛无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宗教信仰,是指真正的宗教信仰,跟假藉宗教之名,以达到侵略屠杀目的者是截然不同的。

    那天在广场的经验,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站在那儿的人,是来自世界各个不同角落和不同国度的人。他们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背景,身上流的也是不同民族的血液;在他们当中,甚至有正在交战中的两国百姓。但是,当他们以同一种语言、同一颗跳跃的心,在向同一造物主祈祷时,人世的一切隔阂、障碍与仇恨,在霎那间似乎都已不复存在。因为在信仰里只有和谐、只有爱,而没有仇恨的存在。也就在这同一霎那,我深深地了解了圣保禄宗徒在格林多前书第十一章第十二节里,论「教会犹如一身」话的深意。他说:「就如身体只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体所有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样。因为我们众人,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希腊人,或是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个圣神受了洗,成为一个身体,又都为一个圣神所滋润。原来身体不只有一个肢体,而是有许多。」

    是的,从人性的层面看,我们的确有这个人或那个人的区分。可是从信仰的层面看,这种区别就显得不很重要了。因为我们都属于同一个身体;我们都称天主为「我们的父」。所以,我们是同一身体上的不同肢体;是在天大父的子女。既然如此,如果在我们中间还存在着仇恨与战争的话,那就是自相残杀了。这已经严重地违背了信仰要求我们合一的理想。那天祈祷完毕之后,教宗照例给群众降福,只见大家忙着把皮包或口袋中的圣物掏出来,以便让教宗祝圣。站在一旁的倪神父问我说,带了圣物没有,我答说没有,但是却又不愿错失良机,所以就把全球教会和全中国的教胞一一托付于教宗,并代表他们领受他老人家的遐福。

    那是一次极其美好的经验。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这样神圣庄严的场合里,竟有人还抽烟或高声喧嚷,殊属不当。

    结束后,有一位单身的旅客要我替他拍一张照片留念。由于是最后的一张,所以我格外小心地拍照。不知道冲洗的结果如何?但愿那是一帧能够给他带来一生中最美好回忆的纪念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