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炼狱与大赦 E6 小小综合--浅谈天主教成义与圣事与炼狱的关系
    1.基督死而复活,赐下救赎,人透过「信「(而受洗)接受这恩典,得救。信徒从此在本质上有变(虽然仍有人性软弱),即由罪人重生成为天主的子女(若/约1:12及3:4-6)丶圣神的宫殿(格前/林前6:19)丶基督奥体中的肢体(格前/林前12:13)丶新的受造物(格後/林後5:17)。如果小弟没记错的话,上述圣经所说的成义效果,在中世纪的士林神哲学中就以「圣化的恩宠或超自然能力的灌输,可以帮助人在上帝面前客观地成义,和讨上帝喜悦」这类方式表达。

    2.人在信主之後,他就是个得救的人,他行事为人应按信仰来生活,即是度一个基督徒圣洁的生活,信主之後若不度圣洁生活(没有善行),那麽,他的「信」其实与「不信」无异;当然,善行不是赚取救恩的条件,可是若没有它,那就反映出你的(所谓)「信」其实都不是真的,你的(所谓)「信」都化为乌有啦,这就正如圣经所说:「没有善行的信德是死的」(雅2:14-26),此句大家耳熟能详,保禄/保罗亦明言「没有爱德的信德也不算甚麽」(迦/加5:6)。「信德」与「爱德」(善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以先後来说,「信」居先「爱」居後。

    3.人在信主之前和信主之後都有自由(指自由意志),一样可以犯罪。犯罪是背叛天主的行径,若望/约翰就对信了主的人说罪有轻重--有不至於死的,也有至於死的(若/约一5:16)。犯(大)罪正表示人自行选择远离天主,抛弃已有的救恩,即使是信了主的人,若在大事情上明知故犯天主的诫命,又不肯悔改,的确能导致丧亡,在罗马书和迦拉达书/加拉太书讲「因信成/称义」的保禄/保罗在列举「本性私欲作为」後也清楚地对那些已「因信成/称义」的基督徒们说:「我以前劝戒过你们,如今再说一次:做这种事的人,决不能承受天主的国。」(迦/加5:21)

    4.讲「因信成/称义」的保禄/保罗,在格/林後5:10也讲天主在审判之时,将按每个人的善行和恶行给予相当的报应。类似的教导遍及新旧约,例如:玛/太16:27,罗2:6,罗14:12,伯/彼前1:17,默/启2:23,默/启14:12-14,默/启20:12-13,默/启22:12,耶17:10,耶32:19,咏/诗62:13,箴24:12等。在这个角度之下,可谓「信徒也靠善行得救」,当然这是片面和不完整的讲法,所谓「信徒也靠善行得救」是要在上述「信与爱密不可分,信先爱後」的大前题下去讲和了解的,而一个人之所以「会/愿意」和「能够」行善(甚至明认耶稣是主),他一定是先有天主的恩典推动和助佑才成。基督信仰内容丰富,每一端道理能与其他道理互有关联,并能形成一个系统,若不看「信先爱後」及其密不可分的关系,便说天主教主张「靠善行/行为得救」,只会失诸片面,并且显出他不清楚天主教的教义。

    5.犯罪既是「背叛和远离天主,抛弃救恩」,使人重堕罪人的境况,当然是失去「圣化的恩宠」了,所以士林神哲学会说出类似「如果这恩宠能够持续到人死的那一天,他就得以获取资格进入天堂」云云的说话。

    6.人性相当软弱,天主教相信基督建立了七件圣事,天主透过圣事赐予恩宠,扶助祂的子女善度基督徒生活。

    7.天主是真善美和幸福的根源,与天主永远在一起就是「天国(上天堂)」,而「不要天主,永远与这个美善幸福的根源分开」就当然痛苦,这就是「地狱」。今日我们「信了主」,已经是选择了天主,但却未曾达至圆满--我们并非那麽完全地百分百归向祂,与祂在一起,有时基督徒都会贪恋一些不应有的福乐而犯罪远离天主的(当然未必次次都是犯了乃至於死的「大罪」),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净化自己。

    8.一个信徒若在生前未能百分百完全归向天主,仍需「炼净/净化」(purification),那麽,他死後(虽然已选择了天主)也应未能立即完全投身於天主的怀抱中,仍需一个「炼净/净化」的过程,这过程就是天主教所讲的「炼狱」。

    9.既是「炼净/净化」,按理会是有点辛苦的,我们(在世时)作禁食祈祷的操练,也会挨受一点饥饿之苦哩。从罪和「炼净之苦」的角度来说,就是「为他的罪承受最後的刑罚」云云。

    10.圣经的语言与士林的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表达方式,《天主教的真相》中的一篇「天主教怎样教导称义的教义?」只述说士林神哲学的观点,而略去有关的圣经,的确容易令人以为天主教「捏造一些东西出来」,而引起误会。

    11.天主教在中文方面说因信「成」义,基督教(尤指马丁路德/信义宗)说因信「称」义,当中已包含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但其实天主教和马丁路德/信义宗各自的看法,能互相丰富;经过多年的交谈,世界信义宗就与天主教在「因信成/称义」这课题上达成共识,他们在31/10/1999共同签署了「因信成义」联合声明,并撇除了在宗教改革时代互相加诸对方身上的谴责。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00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