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洗证明及登记


最早的领洗记录,或许可追溯至二世纪末的慕道者名单。在十五世纪,一些地方的堂区保存领洗记录,以确保遵守近亲不可结婚的规定。到十六世纪,教会和国家当局注意到,该类登记可用来证明个人的身份[1]。

法典875条[2]

施行洗礼的人要设法,除非有代父或代母在场,否则至少要有一位证人,使洗礼获得证明。

圣洗也是一项法律行为,会有法律后果,所以至少应有两人在场,以便证明洗礼确实有举行。

法典876条[3]

为证明洗礼,如果不伤害任何人〔译者按:可译作:如果「没有利益冲突」〕,有一位完全可靠的证人声明已足够;但如果受洗人领洗时已届成年,其本人自己宣誓亦已足够证明。

如果没有公证的文件,即证明洗礼的领洗记录或证书,便须有证人确定其洗礼。若要以洗礼证实某人的婚姻无效,就该有两位证人证明其洗礼。这不过是应用「证据法」而已。

法典877条1项[4]

洗礼举行地的堂区主任,应立刻于领洗登记册上详细记载受洗人、施行人、受洗人父母、代父母的姓名,如果有证人,应一并记录;此外,尚应登记洗礼施行地点和日期、受洗者的出生日期和地点。

堂区主任的其中一项重要职责,是保存领洗登记册[5]。

法典877条2项[6]

对未婚母亲所生的子女,如生母已公开其身份,或以书面或在两位证人前自动申请登记,则应登记母亲的姓名。如有公证的文件证明某人为父,或生父本人在堂区主任和两位证人前述明者,亦应登记其父亲的姓名。在其它情形下,只登记受洗人的名字,不必提及其父亲或父母。

未婚父母须有公证文件证明其父母身份,或以适当的方法提出要求,他们的姓名才会登记在其子女的领洗记录中。

法典877条3项

对养子女,应登记养父母的姓名,至少应按该地民法惯例,循上述1、2项的规定,并参照主教团所定法规,登记生父母的姓名。

参考并遵守主教团所定的特别守则,是重要的。社会法律往往也有规定领养登记,以及生父母姓名登记等;毫无疑问地,这些规定也应该遵守[7]。

法典878条[8]

如果洗礼并非由堂区主任施行,或堂区主任并不在场,洗礼施行人应立即通知洗礼施行地的堂区主任,以便依877条1项登记。

施洗人应把洗礼之事,通知洗礼施行地的堂区主任,使他可负责在领洗登记册上登记该洗礼。现在法典不再规定要把洗礼之事,通知领洗者所属堂区的主任。

在特殊情况下,教区主教可准许非堂区性的圣堂,例如:为个别种族或团体而设的小堂或教堂,或附属堂区教堂的传教圣堂,保存自己的领洗登记册。

为军人来说,因为很多军事驻营都是暂时性质,而且军人又经常被调动,所以为军人而设的教区(military ordinariates)可订立特别的守则,规定把所有领洗记录送交其秘书处保管。

正如美国的军人总教区规定:

「领洗记录」——举行洗礼后,专职司铎应立刻把载有详尽数据的记录,送交军人总教区[9]。

〔译者按:法典535条2项说明在领洗登记册和领洗证明文件应注明的事项:

535条2项——在领洗登记册上,也应登记坚振,以及因结婚(但1133条有关秘密结婚的规定除外)、收养、领受圣秩、在修会发永愿,与所属礼式的改变,而产生的信徒法定身份,并加以注明;这些记录在领洗证明文件上应常常注明。〕





--------------------------------------------------------------------------------

[1]       P. TORQUEBIAU, “Baptême”, in DDC, vol. 2, col. 169.

[2]       参阅:CIC1, c. 779.

[3]       参阅:CIC1, c. 779.

[4]       参阅:CIC1, c. 777, § 1.

[5]       参阅:CIC, c. 535.

        如果代父母死去,或领洗者的父母对其代父母不满,父母可要求将代替代父母者的姓名加入领洗登记册内。明显地,若代父母在洗礼庆典中,曾在场引荐该受洗者,则他们作为代父母的名义,是不能取替的。不过,教区主教若认为合适,可准许提名另一人去替代履行代父母的职责(参阅:L. KADA, 圣事部秘书书信,1984年10月20日,prot. no. 1031/84)。

[6]       参阅:CIC1, c. 777, § 2.

[7]       加拿大主教团根据这项法典,公布下列法令:

        「根据法典877条3项的规定,加拿大主教团特此颁令在实际上领养了子女之前,不能合法地为他/她施行洗礼,除非:

1. 生父母特别要求为婴孩施洗,并有可靠理由相信婴孩将来会得到天主教的信仰培育;或

2. 该婴孩有死亡的危险。

        如果养父母知悉婴孩在被领养前已受洗,便应要求在领洗登记册上注明下列事项:

        『这婴孩合法被领养:

        被领养婴孩姓名:        

        日期:             

        地点:             

        养父母姓名:             』

        此后领洗证明书只载有婴孩被领养后所用的姓名,以及养父母的姓名。但是,有关领洗登记和签发证明书,应遵守社会法律的规定。

        此法令在1988年1月1日开始生效」

        (decree 19, approved on October 8, 1986, reviewed by the Congregation of Bishops on April 25, 1987, in Studia canonica, 22 [1988], pp. 208-211; Annotated Code, p. 1326)。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U.S.A.)authorized, until a study is completed, diocesan bishops to establish norms for recording baptisms of adopted children for their own dioceses(se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83 Code of Canon Law: Complementary Norms, p. 10).

        Cf. CLD, vol. 11, pp. 193-199 for the particular norms for Australia, Belgium, England and Wales, France, Ireland, Philippines, Scotland, and Switzerland; and José T. MARTÍN DE AGAR, Legislazione delle conferenze episcopali complementare al C.I.C., Milan, Guiffrè Editore, 1990.

[8]       参阅:CIC1, c. 778.

[9]       ARCHDIOCESE FOR THE MILITARY SERVICES U.S.A.(Ordinariatus Castrensis U.S.A.), Priest's Manual, Silver Spring, Md. 1987, p.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