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1981年) 香港华南总修院参考书目录(一九三一至一九六四年)
施惠淳著 Shield, Bernard J. 林瑞琪译 年份:1981

今年我们正庆祝一九三一年成立的华南总修院开办五十周年。自一九五六年即任教于修院的骆显慈神父(FR. MICHAEL McLOUGHLIN S. J.),已于去年在本刊上为修院写了一段小史(注一)

本文现尝试罗列自一九三一年以来所有谈及修院的印刷册,并对这些读物的资料来源加以注释。在有关的已出版的书籍、文章、印刷图片之外,尚有数量相当的未被印行的文件,包括有官方或非官方的要件和书信,未经刊印的图片,种种其他资料等(注二),以及特别那些可幸地仍与我们在一起的朋友,自一九三一至六四年间与修院有关的一些回忆(注三)。但由于主题所限,本文只谈论已印行的读物而已。

作者执笔为文的原意,可用若望福音第六章第十二节的那句话「把剩余的收集起来,免得糟蹋了。」来解释,亦一如中国成语所说:「饮水思源。」

为求方便起见,本文谨分为书籍及文章两部份:

甲、书籍

介绍修院最详细的单行本要算是「银禧纪盛」(THE SILVER JUBILEE RECORD)。该特刊是一九五七年修院二十五周年院庆时,同时以中英文混合版本发行(注四)。其中辑录了一系列对三十、四十及五十年代初期修院活动有颇详尽描述的文章,并具备所有从修院领受铎品的神职人员的照片,兼附中英文姓名(注五)。这份有纪念价值的专辑只是印行了极少数目,早已绝版,而且事实亦极难以觅得。

赖诒恩神父(FR.THOMAS RYAN S. J.) 的三部有关香港天主教的着作,可以补充很多关于香港仔修院的资料。他所写着名的「百年故事」(STORY OF A HUNDRED YEARS) 差不多等量于截至一九五八年为止的香港教区发展史,叙述了修院的成立情形,同时备有三帧修院的照片(注六)。他的「水深火热中的耶稣会士」(JESUITS UNDER FIRE) (注七),为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侵略者对修院建筑物戏剧性轰击的目击叙述。赖诒恩神父一九六二年的着作「香港天主教指南」(CATHOLIC GUIDE TO HONGKONG)用了整整三页纸谈论修院,包括一九五七年修院小圣堂开放,及修生的牧民训练等(注八)。

一份由巴黎外方任教会纳匝肋印书馆印制的拉丁文本修院手则,目前仍存放在教区档案处(注九)。

一九五八年梁作禄神父(Fr. A Lazzarotto P. I. M. E.) 为纪念宗座外方传教会往香港传教百周年所编写的「香港天主教」(Catholic Hong Kong),对修院亦有详尽的描绘。

为纪念耶稣会到达本港及广州传教二十五周年而编写的「爱尔兰耶稣会士在华南」(Irish Jesuits in South China),用了两页的篇幅介绍了修院,包括了一座巨型的望远镜的图片,这座望远镜是首任修院院长,一位有专业水准的机械师,耶稣会会士古宁神父(FR. THOMAS COONEY S. J.) 协助下所设置的(注十一)。

乙、文章

从一九三一年以来的众多天主教期刊中,我们至少可以找到六种能为我们的主题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刊物。

战前香港,「盘石」月刊(The Rock) 就是个中的表表者。盘石月刊一九二○年十月由一位教友鲍文中校(LT. COL. FRANCIS J. BOWEN) (注十二) 创立。在他主编下「盘石」月刊维持了差不多五年,直至一九二五年五月才告停刊。一年多之后,恩理觉主教(BISHOP VALTORTA) 邀请爱尔兰籍耶稣会士到港并负责重新发行「盘石」月刊。这份杂志于是在一九二八年一月复刊,并持续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一个香港的灾难性月份为止。复刊后的「盘石」起码有十期曾刊载有关修院首十年生活的文章及图片(注十三)。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盘石」所收录的那些图片,包括建筑中的修院大楼,大楼奠基,以及宫殿式大楼矗立在草木不生的光秃山头之上等。还有一早年修院教职及修生合照的历史性照片。具有多方面精湛学问的范达理神父(FR. DANIEL FINN S. J.) (注十四),为介绍修院大楼的建筑特色所写的一篇文章亦刊载在内。

日后成为耶稣会华南传教区及爱尔兰省区省会长的潘多默神父(FR. THOMAS BYRNE S. J.) 曾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号的「盘石」上,发表一篇描述那新置的十三吋口径巨型望远镜及其百年历史的文章。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号(刚赶及在日军侵入前出版)之前,仍有其他很多的文章描绘十周年院庆。由于时局不靖,庆祝活动相当低调,但最后院庆气氛却因首次咏唱修院院歌而大为增加。院歌系由中国文学教授黎正甫先生(注十五) 填词,由一位未具名的神学一年级学生谱乐。

更多战前修院生活的资料,相信可在一九二八年创刊的中文天主教期刊(公教报)内找到。战后的修院活动资料可在复刊的公教报或其一九四六年创刊的姊妹报「英文公教报」(SUNDAY EXAMINER) 内寻找。最起码每年的晋铎典礼的照片也得以在那里保留(注十六)。

修院修生曾自力出版一份每月通讯达十二年之久,并寄发住在本港、国内及海外各院友。这份名为「院声」(VOX ALMAE)(注十七) 的刊物,内容包括修院新闻、院友消息,每月退省主题、伦理神学个案、新书评介等。虽然其中的神学比重有限,但仍堪当视为目前「神学年刊」的前身。

与修院有直接关系的刊物并不只「院声」一份。四十年代末期及五十年代一份报导更详尽的刊物曾有一段时期由修院负责编写。这份刊物在一九四八年创刊时称「中国传教事业」(CHINA MISSIONARY),但随后数年又屡易其名为「中国传教士简报」(CHINA MISSIONARY BULLETIN)及「传教汇报」(MISSION BULLETIN),而至一九六○年发行期最后一年,再改称为「亚洲」(ASIA)。它的内容主要是动荡的五十年代中国天主教会的重要纪事(在一定程度上亦包罗了基督教会的纪事),是五十年代一项不可多得并且难以取代的直接资料。作为编辑之一,在修院生活及工作多年的耶稣会会士保拉撒神父(FR. LEO PAUL BOURASSA S. J.),不时写下修院校园生活琐事,留下了宁静的学府风光的图片(注十八)。

「中国传教事业」的前身「主教会议文摘」(DIGEST OF THE SYNODAL COMMISSION ),似乎并未能为香港仔修 院的过后历史提供一些较重要的资料(注十九)。

但对于矗立在香港仔渔港守望着无数大小渔船的修院大楼,基于其中国式建筑常使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经常现身于一般普通的报章上。最备受注意的英文报章「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曾详细地记载修院一九三一年成立的情况,并刊登了大楼壮丽外貌的图片(注二十)。停刊已久的新闻报「香港电讯」(The Hong Kong Telegraph) 在一九三六年修院的巨型望远镜从欧洲运抵时,也作了一次精彩动人的报导(注二十一)。

最后,我们必须一提一份并不多为人所知,但却从一九三一年起即定期刊载香港教区及修院纪事的年刊,这份名为「爱尔兰籍耶稣会士手册」(The Irish Jesuit Directory)目前每年仍在都柏林印行(注二十二)。它可靠地提供了一九三一至六四年间在修院服务的会士名录。举例说,一九三五年号会收集了一束日记,按月记载过去一个学年所发生的事情。一九六四年号之内,收录了一篇作者未署名的文章,详细报导「街边小学」的生活实况,并加上一辑学校照片,这间露天的学校是由修士们为当地渔民子弟开办的。

           

前文是收集及整存三十年来所有有关香港华南总修院文字记载的初次尝试。无疑必定有挂一漏万之处,笔者衷心欢迎各方面详加指正及补充本文之不足。

香港仔修院在华南天主教发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的总观,仍有得进一步的发掘及记载,同时我们应感谢上主,使修院在其牧民领域内及领域外,都能宣扬基督福音。



  注释及书目

1.骆显慈神父著「华南总修院回忆录」(「神学年刊」第四期一九八0年号) 八十三至九十九页。

2.主要记存于罗马万民福音传播部,香港教区档案处,及香港耶稣会副会省办事处。

3.可喜的自一九三一年起至今约六位院长,目前仍全部和我们一起健在,他们是: Fr. Thomas Cooney, Fr. John O'Meara, Fr. Richand Harris, Fr. Joseph Garland, Fr. John Wood及Fr. John Foley。

4.骆显慈神父(Fr. Michael McLoughlin S. J.) 一九五七年编「香港鸭巴甸华南总修院银禧纪念特刊(一九三一至五六)第一O八页,中英文混合版。

5.有部份修生的名字相信与照片中人不符。

6.赖诒恩神父著「百年故事:一八五八年至一九五八年宗座外方传教会在香港」(The Story of a Hundred Years: The PIME in Hong Kong 1858-1958) (香港真理学会一九五九年出版),第一九四至一九五页;图片第一九五、一九九、二二七页。

7.赖诒恩神父著「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时期水深火热中的耶稣会士」(JESUITS UNDER FIRE IN THE SIEGE OF HONG KONG 1941) (LONDON:BURNS OATES AND WASHBOIRNE, 1944)文第一五九至一六0页,图第四,第一O五,第一二0页。

8.赖诒恩神父著「香港天主教指南」(CATHOLIC GUIDE TO HONG KONG)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一九六二年出版) 文第八十三至八十五页,图第八十七页。

9.潘格神父(G. Byrne) 编「香港华南总修院院规」(REGULAE SEMINARII REGIONALIS HONG KONG ENSIS) (香港纳匝肋印书馆,一九三二年) 第十一页。

10.梁作禄神父编「香港天主教:百年传教活动(Catholic Hong Kong:A Hundred years of Missionary Activity) (香港天主教刊物出版处一九五八年出版。) 书中艾巧智神父作「本地神职界的修院」文第三十页,图三十一至三十二页。

11.「爱尔兰耶稣会士在华南」:二十五年的回顾(IRISH JESUITS IN SOUTH CHINA: A RECORD OF 25YEARS) (香港版一九五二年) 文第六至七页(附插图)另有图片在第十四、二十四页。

12.「盘石」第三期(THE ROCK 3):一九三0年六月)有其照片。在第一九五页。

13.「盘石」卷三(THE ROCK 3):一九三O年十一月号 「华南总修院」(The Regional Seminary)第三六七至三六八页,另有两帧插图在第三六五页。卷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号(From a Hong Kong Armchair) 总第三二四至三二五页,四帧插图在三二四及三二六页。卷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号「香港仔没有圣诞」(No Christmas in Aberdeen) 总第三九O至九四页,图片在三九三页。 

卷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号「华南总修院」(REGIONAL SEMINARY) 四0八至四0九页,图见四0九页。 

卷五:一九三二年一月五帧图,见二十四页。 

卷八:一九三五年四月号「访客」(The Visitor) 

「小香港大事件」(Big Things in Little Hong Kong)见一一九至一二二页。 

卷九:一九三六年七月潘力神父(Fr. T. Byrue S. J.) 著「修院天文学」:如何及为什么(ASTRONOMY IN A SEMINARY:HOW AND WHY) 三一五至三一八页。 

卷十:一九三七年五月号「在港晋铎典礼:五位国籍新铎」(Ordinations in Hong Kong:Five New Chinese Priests) 第一五二页。 

卷十二:一九三九年五月号刚恒毅总主教著「传教的艺术:一九四二年梵蒂冈展览会」(Art in the Missions:The Vatican Exhibition of 1942) 页二二五至二二八,修院照片见第二二五、二二八页。

卷十四: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号「香港华南总修院:创立十周年院庆」(The Regional Seminary Hong Kong: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第四九七页。

香港华仁书院差不多拥有全部「盘石」(The Rock)。

14.梅雅颂(William Mencham) 所著「建筑学在香港」一文,曾特别介绍范达理神父(Fr. Daniel Finn S. J.) 的建筑学成就,见该书(Hong Kong:Heineman, 1980) 第十一至十六页。

15.黎正甫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曾著有不少中国文学书籍。

16.公教报办事处存有整套的中文公教报及其姊妹刊物 “Sunday Examiner”。

17.目前仍未能发现这份通讯的印本。

18.保力齐(Richard C. Bush Jr.) 在他的「共产中国下的宗教」"Religion in Communist China" Nashville:Abingdon Press, 1970) 首先运用了CMRA这个缩写代替了这份杂志的所有四个名字。 

下述的五期CMBA刊有总修院的资料: 

卷六:一九五四年十月号第七三九页刊有修院及香港仔渔民的图片。 

卷六: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号「香港仔华南总修院」(Aberdeen Regional Seminary) 第八九三至八九四页。 

卷八:一九五六年一月号伦若瑟神父(Fr. J. Garland S. J.) 着 「香港仔华南总修院一九三O至一九五五」(The Regional Seminary Aberdeen, Hong Kong 1930-1955) 第三十三至三十五页,另附四帧照片在二十九至三十二页。 

卷五:一九五三年二月号「史皮曼枢机主教访港」(Cardinal Spellman visits Hong Kong) 第一八六页。 

卷五:一九五三年九月号「修生晋铎」第七一O至七一一页。

19.香港大学利玛窦宿舍,差不多完全保存起这份稀有的杂志,包括一九二八至三O年及一九三三至四O年所出版的。

20.南华日报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香港仔新标致:规模庞大的总修院建筑完成,全部中国式设计」,香港教区有剪存这篇文章。

21.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一日星期六「香港电讯」(The Hong Kong Telegraph) 所有的标题如下: 「香港的巨型望远镜」,具有历史价值的仪器,矗立在港岛上,全中国第三大望远镜, 天文学的冲击,一度是全球最大的。

22.除了每年的修院教职员名单,该期刊所载与修院有关的文章尚包括:

卷六:一九三三年力理(J. Neary) 「爱尔兰耶稣会士在中国」(The Irish Jesuits in China) 一文,有关修院部份见一五四至一五六页,图片见第一六O页。 

卷七:一九三四年「华南总修院摘要」(Notes on the Regional Seminary) 见第一四0至一四一页。 

卷八:一九三五年「华南总修院:一年插要」(Regional Seminary:Notes of the Year) 页一二二至一二七。插图片见第一七八、一八八页。 

卷九:一九三六年「华南总修院:一年摘要」(Regional Seminary:Notes of the Year) 第一一六至一二二页。 

卷十:一九三七年「华南总修院:一年摘要」(Regional Seminary:Notes of the Year)。 

卷三十一:一九五八年刊载有修院照片在第一一四页。 

卷三十七:一九六四年「香港的修院」(The Seminary, Hong Kong) 见第十一至二十六页,照片第十二、十五、十六、十八、二十三页。

卷三十八:一九六五年「街边小学」的照片见第八十三页。

请注意,差不多上述所有资料的影印本,均可在华南总修院的后继者:香港仔圣神修院的资料室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