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1990-91年) 乾坤揭主荣.碧空布化工
作者:周景勋

乾坤揭主荣.碧空布化工?

纪尔松从「天主的荣耀」谈中世纪哲学的精神




一.引子

在阿波罗十一号太空船登陆月球时,其中有一位太空人居然背诵出圣咏第八首最精彩的诗句来:

诸天现光彩,妙手运阴阳。

瑞景灿中天,星光耀灵光。

人类处其中,碌碌无所长。

乃蒙主拔擢,圣眷迥异常。

(引自吴经熊圣咏初稿译--(1))

在一个晨烯初露的早上,天边一道带有睡意的橙红光芒,引领我安祥宁静地坐在上主的圣殿中默祷,光芒射透了圣殿彩色的玻璃窗,照着殿中的圣经--光的祝福;我的心灵被圣经中的三圣童颂摄吸着,无言却是一默如雷般的将我震撼,使我感悟这三位站在死亡烈焰中的圣童--那一份超越生死的赞词:

上主,我们祖先的天主.你是可赞美的,应交称赞,应受颂扬,直到永远!

你光荣的圣名,是可赞美的,应极受称赞,极受颂扬,直到永远!……

上主的一切化工,请赞美上主,歌颂称扬他,直到永远﹗……

愿大地赞美上主,歌颂称扬他,直到永远!……

普世人类,请赞美上主,歌颂称扬他,直到永远!……

因为他由阴府中救出了我们,

从火焰中拯救了我们。

你们要称谢上主,因为他是美善的

因为他的仁慈,永远常存!

(引自思高圣经:达尼尔先知书三:52-90)

实在的,给我揭开了生命悦乐的奉献,犹似庄子「不悦生、不恶死」的逍遥心境,使我--无我地唱出心底的赞颂:

干坤揭主荣,碧空布化工。

朝朝宣宏旨,夜夜传微衷。

(咏十九:2,3吴经熊译)

 

  *****************************



当我们谈论「天主的荣耀」时,我们不期然地会想到这是信仰的问题:神学中的讨论课题或灵修学中生命历程的礼赞。然而,我们在研究中世纪哲学时,我们不能忽略「基督徒哲学」(Christian Philosophy) 的存在;反之,我们肯定「基督徒哲学」从圣奥斯定的思想开始,清楚地表达了「哲学是通往神的道理」,他将「神学」和「哲学」联系起来,相辅相承地互相补充,故有「你明白,好使你相信」的哲学言语,以及「你相信,好使你明白」的神学言语的体验。其后,「基督徒哲学」发展到圣多玛斯而发扬光大,当时更有「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之说,故多玛斯从经验常识开始,经过理智的抽象作用而得到的知识,到达形上学境界,更以类比的方式肯定「人」的生命是分享天主的存在。(2)

由是,「基督徒哲学」的探讨虽从「信仰」开始,然而其内有着一个理解的知识型态,即「启示」与「理性」产生着一个内在的关系;其后,就是「人」能面对面地瞻仰天主;因此,圣文德(St. Bonaventura) 在「心灵迈向天主的旅程」(Opusculum Doctoris Seraphici : Itinerarium Mentisin Deum) 一书中强调人生命的终向乃一个心灵的旅程,在这旅程中,人透过:「天主的痕迹」、「天主的肖像」瞻仰天主;且由「存有」瞻仰天主的「至一性」,以及在「美善」内瞻仰天主。又在「神学乃万学之宗」一文中提出:「为使心灵因了天主在内心所讲的言语而认识祂,心灵必须与『是天主光荣的反映,是天主本体的真正肖像,并以自己大能的言支撑万有』的祂(希一:3),结合为一。……依循这样的路线亦可对自然哲学做出同样的思考。」(3) 这实在是一种「自然与理性皆向超性开放」的观念的哲学。然而,纪尔松(Etienne Gilson) 更清楚地说:「我所谓的基督徒哲学,是一方面保持理性与启示在形式上之差异,但另一方面,亦视基督徒的启示是『理性无可或缺的助力』的任何一种哲学。」(4) 所以,纪尔松在「中世纪哲学精神」一书中,将「天主的荣耀」(造化宣主荣) 列为哲学精神的探讨的内容或课题。而在谈论「天主的荣耀」时,我们不能骤然地讨论,必须先了解内容的来拢去脉。



1.吴经熊著,《内心悦乐之源泉》,东大图书公司 民74年7月4版 一.中国哲学之悦乐精神 25,26。

2.邬昆如编著,《西洋哲学史》,正中书局 民60年,参阅《教父哲学中的奥古斯丁》 227-269,《士林哲学全盛期:圣多玛》 309-327。

3.文德圣师著(韩山城译),《心灵迈向天主的旅程》,安道杜会学杜出版 民63年,参阅(1)「旷野中微贱者的沉思」8-66,(2)「神学乃万学之宗」69-88。

4.Etienne Gilson, Translated by A.H.C. Downes : The Spirit of Mediaeval Philosophy (New York :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40) 36-37双叶书店发行,参阅沉清松译,《中世纪哲学精神》 第2章「天主教哲学」概念的澄清,国立编译馆 30-31。

二.来龙去脉谈「天主的荣耀」

在哲学的探讨中,当讨论到最后的终极问题时,哲学家们不期然便会提出「绝对」与「无限」的思想领域,这实在有别于人的有限与相对的世界;于是,在哲学的领域中,自然地产生两种论说:「有神论」和「无神论」。

倘若我们从历史中仔细地审察一下,便会清楚地了解,历来的哲学家都对「有神」与「无神」的问题有所争论,但却不否认有绝对或无限的思想终极的存在,好像「绝对」或「无限」是与「有神」与「无神」无关一样。然而哲学史上有名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丁、奥斯定、多玛斯、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以及怀德海等,都确切地承认有「神」(上帝、天主) 的存在。至于今日的辩证唯物论者:共产主义哲学,他们虽然极力否认有基督宗教的天主(上帝) 存在,但却满怀热情地主张此世界是无限的、永恒的、无穷的、和绝对的;更甚者,他们表现的态度,就某种观点言之?心灵投向「主义」的高下深浅的拥护和固执?其实正是一种典型的宗教。(5)

因此,在谈论「天主的荣耀」之先,我们必须肯定且相信「天主」(神、上帝) 的存在,而「天主」是绝对者和无限者,更是创造者。而「基督徒哲学」(Christian Philosophy)从下列所谈的意涵和原由来显扬「天主的荣耀」:

1.天主的创造

天主创造了世界.和世界中一切的万物,特别创造了「人」,并宣布:一切都是善的?「天主看了认为善(好)」(创世纪第一章)。

因此,基督徒哲学肯定:每一本性皆来自天主,且本性皆是「善」的?乃存在内在善性的原则。所以,如果受造物失去本性的「善」,就是离开创造的行动,必定会步向消亡。既然一切万物皆藉创造行动而完成,故必须有着持续创造而继续存在的适然性,便万物在变化中避免堕入消亡;故,这存在上的适然性,可视为万物变化的根源。

2.恶的产生

恶可分为「物理恶」和「道德恶」两种。(6)「物理恶」乃指事物的存在当是完整的或完善的,但其有所缺失,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是一种较差或不完整的「善」,其适然性不足够。然而这种较差的善,总还是一种善,因有所缺失的事物也是一种「存有」。

「道德恶」乃理性存在的「人」在觉察到自己的命运,而为此受苦,也因着行为与伦理道德的法则不相合所形成的缺失,使之必须面对悲惨的命运。在哲学上乃指人滥用了意志的自由。在基督徒哲学的系统中,第一个道德恶乃人误用了自由?事实上,自由意志是善的?反抗了自由意志,故有其特殊的名称?「罪」,且扩而充之亦用在其余出自第一个道德恶的其它罪恶上。基督徒使用「罪」这个字时,所要传逢的是他所瞭解的一种道德上的恶,透过自由意志的行动,而进入受造物的宇宙中,直接损及受造物对于天主的基本依赖关系。故圣经上有言:「因一个人,罪恶进入了世界;因着罪恶,死亡进入了世界。」(罗五:12) 道德恶所做成的「罪」带来了「死亡」,但天主赐下了恩宠,透过救赎以弥补罪恶。

****************

基督徒哲学所强调的「罪」乃属「道德恶」的层面,不是「物理恶」的层面,而「道德恶」所涉及的乃伦理学的问题;故圣奥斯定(St. Augustine) 肯定一切罪恶都从意志而来,意志并非被创造为恶,相反的,意志被造为善的,这善的意志只要能继续行善,便可以获致圆满的福乐;但意志若是软弱,便会使人离开善而进入腐化中,于是便产生了恶。然而圣奥斯定确信人的本性是善的,罪恶没有能力毁灭本性,但圣奥斯定却没有清楚地说明。圣多玛斯(St. Thomas Aquinas) 却从三个可能性的解释中清楚说明了罪恶不能抹杀和削减人性的善:

1.「人性的善」可以意指被组成因素所限定,并且被定义为「有理性的生命体」的人性本身,就是说「本性」是人的本质,罪恶不能抹杀和消减的。

2.「人性的善」可以意指人向善之自然倾向,若无此种自然倾向,人甚至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因为一般的「善」,其中还包括人自己的善。即是说人性中的善只是人性的一部份,罪恶只能削减,不能抹杀。

3.「人性的善」可以意指人原始的正直,此一正直乃天主造他时所赐,也是他所领受的恩宠。故,人本性中的善不是属于本性的部份,是从外加的;所以,罪恶可以摧毁。

圣多玛斯的立场很清楚是赞成第一点,即人性的善乃人的本质,罪恶无法抹杀或削减的,因为否认这点就等于假定人可以同时是人又不再是人,陷入矛盾中。(7)

另一方面说,基督徒哲学强调: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体,灵魂使肉体成为实体,肉体使灵魂生存。(8) 故圣奥斯定以肉体为一个宝贵的所在,因以照料灵魂,并由灵魂来带给秩序,统一和美丽。因此,基督徒不会逃避肉体,基督徒也不会轻视自然。诸天传述天主的光荣,穹苍宣扬天主的化工,人怎能轻视天主无限智慧和慈善的创造呢?在圣咏中,基督徒特别可以感受到天主的伟大和慈悲,且在三圣童颂(达尼尔先知书三:52-90)中,更体验三圣童在燃烧的热炉内所唱的赞颂歌?「你们要称谢上主,因为他是美善的;因为他的仁慈,永远常存。」这种赞美天主荣耀的歌声,一直在基督徒的心中,从古至今不间断,即使天地陷于罪恶中,依然赞美主荣;即使天地要过去,赞颂上主荣耀的歌声是不会过去的。



5.J. M. Bochenski 著(王弘五译),《哲学讲话》 第10讲「绝对」,鹅湖出版杜 民75年5版 101-102。

6.张振东著,《士林哲学的基本概念(二)》,辅仁大学出版 民70年 220。

7.参阅同(4) 第6章「乐观的人生」 123-138。

8.参阅同(4) 第9章「人类学」 202。

三.「天主的荣耀」的反省

若我们从形上学的角度作反省,我们可以说:一切存有物皆由天主所创造,也为天主而存在。故天主是万物的因果,我们所做所为都是出于天主的创造;因此,在基督徒哲学所言的受造的宇宙中,每一个存在者的存在对于天主都有一种彻底的「存有学上的依赖」(Ontological relation of dependence);于是,受造物由于天主而存在,也因天主而得以继续存在;因为受造物的本质出自天主,万物的存在与实体性都是天主所造的善。同样地,只有在天主内,我们才有生命,运动和存在,也就是在天主内,我们才真正拥有这一切;假若我们忘记了我们是出自天主,就等于「罪」又重现于我们内心,即是我们离开了「善」的本性,也离开了天主。「罪恶」本是虚无的,但为人来说,就是人离开了天主--善的本源,与自我在被创造时分受天主所赋予的「善」本性,因而有所欠缺。基督徒哲学就在「创造论」,与「善」的德性上反省「天主的荣耀」。

纪尔松(Etienne Gilson) 在谈「天主的荣耀」时,提出了圣奥斯定和圣多玛斯两哲士的学说,他们思想上的符合正是「天主的荣耀」这个观念的历史的两个关键性的要点。本文也就根据纪尔松所提出的内容与意见,从圣奥斯定和圣多玛斯的思想中,对「天主的荣耀」作反省与综合说明。

1.圣奥斯定哲学的反思

圣奥斯定的哲学充满一股自我生命超越的力量,从生命的软弱和堕落里,跳入坚强和觉醒中,藉以把握生命终极的天主,尤其从他的「归依的宗教经验」里,导出「皈依的形上学」(Metaphysic of Conversion),这可以从他所写的「忏悔录」中清楚地了解:如何从自我生命的堕落中,寻觅了上主;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感悟上主的恩宠,以致在「忏悔录」的最后目标指向,就是「赞美和光荣天主的伟大」说:

哦,主啊!永恒之君,你对我说的,是一无所知呢,或者你在时间里面看见时间中所发生的一切?那么我为何还向你倾诉这一切?当然并非为了叫你知道,而只是为了使我的心和读书的心提升到你的跟前,使我们全体称颂:『伟大上主,至可赞美』。(9)

对圣奥斯定来说,承认天主就是承认天主的伟大,并赞美一切彰显天主之伟大的美妙化工;因为在「归依的经验」中,圣奥斯定体验到:万物是多么的无能!多么的有欠缺!于是人若无天主的恩宠,便什么都不能做;故受造物(人) 在超性生活上和本性生活上都有赖天主的恩宠,诚如纪尔松(E. Gilson) 所说:「从奥斯定开始,基督徒才致力于指出本性的一种虚空(emptiness),唯有天主才能填满。这虚空出现在我们身上,证明我们需要天主,我们自己越是不足,便越需要天主。……人类的可怜比人类的伟大,更能证明天主的荣耀。因为后者表示我们的自足,前者却催迫我们寻求天主。」(10)

由于人在空虚中需要天主,也在体验到自我的可怜中必须寻求天主,圣奥斯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认为宇宙依赖天主创造的行动,且引用斯多亚学派的古老的理性种子学说,将之与创造观连起来:

-天主在创造每一「存有」时,也创造了万物的种子,以及数字的原则,在时间中统治万物种子的发展。这在新的存有产生时,创造这个事实便彰显出来,也就是说在可见的受造物身上,显示出天主在其内的工作:「我父到现在一直工作,我也工作。」(若五:17)

-万物是分受天主的恩宠而存在,故必努力模仿天主。因此圣奥斯定认为每一个真理的判断都预设了:心灵从天主赋予的恩宠中得到「本性的光照」(natural illumination),天主更透过祂的「圣言」来丰渥我们的思想,即天主的话如同生活的种子,进入思想的胎中,与之结合,使怀孕而产生真理。

-天主丰育人的灵魂,不单使之产生真理,更重要的是产生「德性」。因为「德性」乃奠基在理性的真实判断之上,使能知道且明白:「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更好说,人应选择「善」,逆守秩序,爱正义,这便是真理,故「德性」是行善的定习。

其实,圣奥斯定所要肯定的,乃说明天主亲密地临在我人的心中,因智慧之光照耀我们;由于,天主在我们内丰渥我们心灵,故我们心灵的一切空虚即可证明天主的满盈,我们的可怜与伟大一起称扬天主的荣耀。这种深刻的生命感受,实在表现于「恩宠」的层序中,既真实而必然的。但是,若在本性的层序中,则是否必然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纪尔松认为有另一方面的说法(expression),也是对「天主的荣耀」的意义的另一个说法--多玛斯的思想反思。(11)

2.圣多玛斯思想的反思

圣多玛斯用「自然因」(natural causality) 的观念来判断:「理性种子、光照(真理)、与德行」三个论题;因为天主无限的慈爱,绝不会只以赐给万物存在便不管,祂一定会赐给万物由存在而来的因果力量,所以圣多玛斯根据:「第一因根据其至高美善,不只赐给其它万物以存在,而使其成为原因」这一原则,逐一修正圣奥斯定派有关「理性种子说和真理与德性的光照说」的三个论题。

 

-圣多玛斯承认理性种子,乃以「潜能」(potency) 方式存在物质中;因此,必须有一个第二因(second cause) 使之实现出来;而第二因不会创造,只能使潜在的事物变成实在的事物。

-圣多玛斯修改了圣奥斯定派简约的光照说,而赋予它一种新的意义,却仍然保存光照说的基本论点: 

圣多玛斯和奥斯定派都相信--人只能在理相(即神性的观念) 中,透过圣言(道) 所给我们的光照,才能认识真理。 

圣多玛斯认为:光照是天主创造人时所赋予的恩典;奥斯定派则认为:理智的能力足以产生真理。 

于是,圣多玛斯提出:人拥有一种本性的光明,即主动理智(active intellect) 的光明。这主动理智之光,在接触到感性经验之后,产生几个第一原理,透过第一原理之助,可以逐步建立知识的体系,然主动理智只有分受真理本身之时,才能产生自己的各种真理。所以说,主动理智是一个生而具有真理之光的理智,这理智本身乃用类比的方式,分受之途径,变成了真理之光。

-有关「德性」之探讨,圣多玛斯清楚地肯定:

「德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德性」是来自天主。

因此,我们是透过理智作媒介抵达天主的观念,且分受天主性的肖像,其意义乃说:

当有人问:「谁向我们显示美善?」

圣咏作者答说:「上主,你在我们身上显示了你圣容的光辉。」

圣多玛斯要说的是:「藉着神性之光在我们内心所铭刻之印记,我们得以认识一切。」(12)

3.综合谈「天主的荣耀」

诸天称述上主的荣耀,穹苍宣扬祂手的化工,日与日互递消息,夜与夜知识相传。(咏十九)

这美丽的心灵表达乃出自圣咏作者的信仰感受。对于圣奥斯定和圣多玛斯来说,在信仰的体验中都是一样的。「诸天称述上主的荣耀」,其乃因为诸天带有天主的肖像。圣多玛斯更以工匠与作品来比喻创造者和受造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透过作品的伟大,得以认识工匠的伟大。我们若以「物似主人型」的形容比拟,则作品往往是按着工匠的心意塑造的,故作品是工匠的心意的流露,其必定与工匠有密切亲近的关系。我们若回到因果的原则上言,创造性因果的适当效能,在于赋予存有;存有实际上是最共同的第一个效果,必然较任何一切都更为亲近创造者,故受造物?效果常肖似原因--创造者,故万物只有藉着「存有」才得与天主类比,即万物在「本性」上相似天主,故万物越有本性,便越相似天主。还有,万物不但在存有上,本性上肖似天主,而且在因果行动上亦肖似天主。按照圣多玛斯的思想:「任何物朝向自己的完美,便朝向与天主相似。」万物的运动都是为了获得存有的满盈,因此把自己的本性带到完美的地步,就是使自己更完美地肖似天主。同时,因为天主是至高的善,祂所造的一切也一定尽善尽美;天主也把自己的善传达给万物,使每一物皆有能力把从天主那里禀受的善,再传布给其它物;这也是将天主的肖像--「善」传达,而使天主的名在普世受颂扬。所以,我们可以说是成为天主的造化工具:「参赞天地的化育」,做天主的合作者,圣保禄说得好:「我们是天主的助手。」从圣多玛斯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强调受造物的美好与效能,不但不损害天主的光荣,反而,抬高受造物是在举扬天主的光荣。(13)



9.参阅同(4) 第7章「造化宣主荣」 146-147。

10.同上

11.同上 147-151

12.同上 151-153

13.同上 153-157

四.结语

纪尔松在讲论哲学思潮的演变中,有一段动人的叙述:「亚里斯多德的纯粹思想已经过时,代之而起的是一位天父,祂的创造力的照耀,一直普及到田里的野草最微小的叶子。在柏拉图的世界里,正义之律自行把善人同善人聚在一起,恶人同恶人聚在一起,历经持续存在之无限循环,现在,却变成一种慈父般的惦念,从无中创造万物,以显示神的荣耀,并使万物同自己结合。」(14)

纪尔松的思想实在代表了「基督徒哲学」的一个新路向,他着重人的地位与价值,强调人本性的善,是天主的肖像,分受天主的至善,故将「基督徒哲学」的路向汇合起来以「宣扬天主的荣耀」:

-天主创造万物,皆是为了祂自己的光荣,也将这份光荣分受给万物。

-受造物以天主的荣耀为乐,基于以自己的光荣为乐。

-天主的光荣真正是万有的目的,正如同天主的光荣亦是它们的起始一般。而且,假如宇宙的目的在于达到一种光荣的地位,这都是为了肖似至高的善而被造。

-受造物为要获得这种福境,实现这种荣耀,不但要求存在,而且要求行动。但一切行动,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无论好坏,都有贡献于天主的光荣,因为我们的行为虽可以不善,但没有一件事会泯除天主的光荣。(15)

若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天主的荣耀,那就是「天意」的思想,纪尔松认为由「天主的荣耀」的观念结果产生了「天意」的观念,以及其中圆满丰富的意义,而肯定人类的卓越在于能够分享天主的美善,得到天主的眷顾。因此,引伸出:

-天主创造,安排万物,有一目的:这目的就是天主自己。

-我们说天主的眷顾照管世界,就等于是说天主藉着自己的知识和爱情,安排万物朝向天主自己。

-一切万物,无论任何一个,都是被天意所安排,朝向天主。因为,天主既是万物的原始,也就是万物的终向。(16)

由此可见,纪尔松的哲学思想将「基督徒哲学」,更好说是将「士林哲学」展示于一个辽阔无尽的天空中,只见蔚蓝清澈的晴天,「万里无云万里晴」,再将这美丽的意境投入人心,使人感悟创造的伟大,以及天主的光荣,亦以「千江有水千江月」地反映人之分享天主的创造、肖像、和光荣,好能做天主的助手:「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因此,人的存在必须扩展天主所赋予人的善--人有爱德的生命,故必须「亲亲仁民,仁民爱物」,使人人能结合于天主的爱中,以提升人的杜会与文化,不断更新、不断超越,以迈向真、善、美的根源--天主。



14.沉清松著,《存有与人性?祁尔松论中世纪哲学精义》第15卷第9期 哲学与文化月刊172,民77年9月1日 30-31。(亦可参阅《中世纪哲学精神》一书 第8章「天意观」,同(4) 168)。

15.同(9) 157

16.同(4) 第8章「天意观」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