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创造 第九章   医治与父母的关系
    经过胎儿期和出生的过程后,就开始他个人成长的过程。在世界上,与他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父母。不论在好或坏的方面,父母对子女影响之深,已是我们日常体会到的,心理学的研究也再三证实是如此,至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在他身上造成的影响,心理学家早有许多论着。只要我们随便去哪一个书店,就会发现这种书非常之多。所以,我在这里并不是要作学术性的探讨:仅由心灵的治愈这个角度,来分享如何治愈由父母关系而来的创伤。

    平常在作完治愈胎儿期和出生过程的伤害后,有些求祷者自然会看到他是个刚出生的婴儿。即使求祷者没有这种记忆,我也会说:「你现在看到自己是个刚生下来的婴孩。—通常,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求祷者,都很快回到这种记忆中。同时,我也会对他说:「你看到耶稣和玛利亚走近你旁,他们中有一人抱你起来。」

    起初,我只请耶稣进来,并请祂把婴孩抱起。后来,发现在某些缺乏母爱的个案中,玛利亚也很自然地出现,有时抱起婴孩的不是耶稣,而是圣母玛利亚。我很快地了解,玛利亚——耶稣的母亲,以她的爱来弥补求祷者所缺欠的母爱;而且,这是很恰当的。因此,后来我一开始作这样祈祷时,就请耶稣和玛利亚一起进来。当然,耶稣和玛利亚知道他在婴孩期具体的需要,就会按这人的需求来帮助他。

    这种经验对一位天主教信友来说,他一点也不会排斥,并懂得耶稣藉玛利亚来弥补他所缺乏的母爱;并且他会对玛利亚增加一份孺慕之情。但对一位基督教徒来说,却难以接受。有几次,我在对基督敦团契的演讲中,分享了我在这方面的经验,有时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反应。但也有人接受这种具体的经验。

    最近,我为一位基督敦女孩作心灵的治愈时,为她母亲从她由小时到大严重地伤害了她,在祈祷过程中,当这些记忆浮现时,她就感到痛苦。这时,我建议她:「你是否愿意让玛利亚来,弥补你所缺乏的母爱。』起初,她不肯;后来,她感到痛苦实在太大了,就跟我谈一下这个问题。我就向她解释:「我可为你祈祷,但耶稣的母亲更可为你祈祷。当我为你祈祷时,耶稣是借着我,把恩宠分施给你,耶稣也常借着玛利亚的祈祷,把恩宠给我们。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卜时,曾对所爱的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现在,你也是所爱的门徒,你也可站在十字架下,接受玛利亚作你的母亲,让她弥补你所缺乏的母爱。』如此解释后,

    她就愿意尝试一下。于是,我带她作如下的祈祷:

    耶稣,祢完全知道我母亲带给我的种种痛苦。现在,我愿意把我和母亲的关系,交在祢手裹。我愿因祢的名宽恕她在我身上所造成的一切伤害。耶稣,请让玛利亚进到我过去的记忆中,并抚慰我由母亲而来的创伤,弥补我所缺乏的母爱。祢知道我信仰的背景,这一点原来是我很不容易接受的。但是,现在我愿意把这件事情,完全交在祢手里,请按祢所愿意的方式,在我内心工作。耶稣,我感谢祢、赞美祢。

    在作完祈祷后,玛利亚出现在她的记忆中,带给她极大的平静。这使基督教的女孩感到十分惊讶。由于这是事实,她就很坦然接受了。

    当我们回到婴孩期的记忆时,他会看到这时期所出现的景象。实际上,他会和父母有很深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父母给他足够的爱,当他回到婴孩期时,自然会看到他躺在母亲身边,或父母都在。如果耶稣和玛利亚出现时,他们并不代替父母把婴孩抱起来,或为婴孩作什么。他们只是在旁观看,或欣赏婴孩的父母,怎样照顾他。如果求祷者看到这种景象,表示他实在有福。

    另有些人,回到自己是婴孩期的记忆,有时一个人在那里玩;也有时感到非常地寂寞,在那里大哭大闹,却没有人来理他。当一个人回到婴孩时期的记忆,婴孩时的感受,立刻就可浮现在他现在的心情中。当耶稣和玛利亚出现的时候,他体会到耶稣或玛利亚给他的爱,他现在的心情也立刻有所改变。一般来说,耶稣或玛利亚马上会给婴孩一些照顾。有的时候,只是抱着、拍拍他;有的时候,会把他放在膝上摇晃;有的时候,会给他洗澡;有的时候,会逗他玩。从我个人的经验中猜测,耶稣和玛利亚为这个婴孩所作的,正是这个婴孩在他具体经验中所缺乏的。当他在祈祷中,有了这个经验后,求祷者的内心立刻会有很大的平安、满足和舒畅;而且求祷者也会看到,他在耶稣和玛利亚的照顾下逐渐长大。

    但也有些较特殊的情形出现。有个女孩,她是家中第三个女儿,由于父母重男轻女,她从没有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过。我就请她回到婴孩期记忆时,她看到一间医院的育婴室,有许多刚出生的婴孩,一排排地摆在那里,她不知道哪一个是她。这种景象出现实在具有象征性。由于她从未得到父母的重视,所以,她也缺乏自我肯定。她认为自己只是许多人中的一个,对自我独特的价值很模糊。后来,我对她说:「没有关系,你看到耶稣走进这间育婴室,祂把许多婴孩中的一个抱起来,那就是你。」果然,在祈祷中,她就看到耶稣走进来,抱起其中的一个婴孩,同时,她心中体会她为耶稣所爱。但由于她所受的伤害和所缺乏的爱很大,因此,她的自我是经过两,三次祈祷后,才慢慢肯定的。

    另外,还有一个男孩,他母亲精神不正常,而他父亲是非常严厉的人,很少对他有任何情感上的表达。所以,他从小就没有父母爱他的记忆。当我让他回到婴孩的记忆中时,他看到自己独自在哭,我说:「现在你看到耶稣走进来,把你抱了起来。」他就说:「神父,耶稣把我抱起来了,祂的眼睛一直注视着我,耶稣没有说什么话,也没有告诉我任何的事。可是,我从祂眼神中,很深体会出祂在对我说:“你在我眼中是珍贵的……。”」他说完后,就开始哭泣。这个景象一直停留了十几分钟。以后,我让他读依撒意亚先知书四十三章第一至第四节,他大为感动。

    一般来讲,当一个人回到婴孩期记忆时,请耶稣或玛利亚来,如果没有特殊的问题和阻碍,他就会看到他在耶稣或玛利亚的照顾下逐渐成长,甚至很快长到进学校后的事。关于成长后期的许多问题,我将在下章中讨论。至于一般情况,我也不多加叙述。我只举几个特殊的例子,作处理有困难个案的参考。

    个案一

    有个廿多岁的基督教男青年来找我,他父亲是海员,可是,在他七岁时,他父亲在海中游水而死。他还清楚记得他父亲陈尸海滩,他跪在父亲旁边哭泣的情形……。

    起先,我请他回到他父亲去世前的记忆中,他所看到的大约是在他五岁的时候,他爬上自己家附近的一棵树上,我就对他说:「你看到耶稣走过来,一直走到树下。』他就把所看到的告诉了我:

    「我看到耶稣走到树下,祂要我爬下来。我不愿意,并对祂作鬼脸……我不知耶稣怎样把我抱下来的。现在我看到祂抱我向回家的路上走……到了家门口,祂敲门,妈妈把门打开,她看到耶稣走进来,感到很高兴,表示欢迎耶稣进去。然后,她和耶稣坐在一张桌旁聊天,我在旁边听他们讲话………(这时,我问他父亲到底在哪里?)我爸爸在睡午觉,我去叫醒他……爸爸出来一看到耶稣,感到非常高兴,也坐下来和祂一起谈天。这时,妈妈赶快预备晚餐,我们一起坐下来吃饭,爸爸把我抱在怀中,一面吃,一面和耶稣谈,全家都很高兴……吃完饭,耶稣站起来表示要离去。爸妈送耶稣到门口,祂就走了……现在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爱。」

    个案二

    有位女士把她接受内心治愈的经验写了下来,我把它抄录如下:

    在我九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记忆中似乎是从那时起,我就蓄意地要力争上游。然而,成长的过程却使我感到相当的吃力,也带给我不少的创伤……

    走向第三十五个年头的生命里,我居然患了乳癌。意外地发现、切除后的证实,使我一时难以承受,害怕与悲痛交织着,而我必须再一次痛苦地挣扎、拼命地挣扎!

    感谢天主,在几位神长和友好的关怀与鼓励下,我总算是勇敢、有信心地面对切除手术。能够及时发现、接着切除治疗,倒使我有了侥幸的感觉。

    住院期间,我幸运得到王敬弘神父领导我作三次『心灵治愈祈祷』,前两次我感到是治愈了过去片断的创伤,第三次的方式,的确使我感到很特殊和奇妙,竟然能使我体验得到从八、九岁的童年直到现在的我——与父亲之间的亲情,一切情境是那么栩栩如生、历历如画,祈祷的经过是这样的:

    神父指引我回到小时候的家里去:回到我的童年,那时父亲还没有过世。我们家的房舍简单,只是里屋和外屋两个房间,但是打扫得窗明几净。当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忽然听到有敲门的声音,我把门打开看到的客人却是主耶稣,祂来了,我好高兴,甚至我意识到自己的嘴角都在愉快地微笑……这时神父又指示我可以随意地与耶稣相处、谈话。事实上可爱的主耶稣,祂与我的关系似乎早已十分亲密、十分要好。我像小主人似地带着祂看这看那,我属于那种爱说话的小姑娘,和耶稣说个没完;甚至连早上我吃了几碗饭的琐碎事,也很乐意地告诉祂,因为我很清楚地(相信)知道祂关心我、爱护我。接着我又带祂去看书桌上,玻璃板下的照片,每张照片我都仔细地为祂介绍……耶稣很高兴,我也满足得无以复加。正在此时,王神父从旁又告诉我:「有人在敲门。』我再次去开门,没想到竟然是爸爸;而我的情绪在看到爸爸的同时,突然地低落下来,嘴角的笑容自然地收敛了起来。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他的来到,使我有些不愉快。然而站在一旁的耶稣知道我情绪的转变。王神父也在此时提醒我,要我听从耶稣的指示!耶稣示意叫我请爸爸坐下。那时家里有一张藤椅,是我们家最舒服的一把椅子。爸爸坐下后,我又一滑溜地坐在他腿上。爸爸告诉我说他吃不消,因为我是一个够胖的孩子。于是我下来,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爸爸旁边,我的手抓住爸爸的手。这时我看到耶稣和爸爸讲话,他们大人的话,我听不懂,也似乎对我并不重要。唯一让我听得懂的一句话,那是耶稣向爸爸交待似地口吻说:「她是我可爱的孩子,你要抚养她长大!」爸爸点头表示答应了。

    渐渐地我站了起来,身子斜靠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的手抚摸着我的背,偶尔也轻轻地拍着。我觉得很舒服。王神父从旁知道这情境,便提醒我是否觉得爸爸爱我?过了一会儿,我的确体验到爸爸爱我,并且就在这种被爱的情况中,我觉得在爸爸怀里从童年渐渐长大了。这个时候爸爸告诉我说:我为全家人(妈妈、大姊、二姊、弟弟、妹妹)操的心,他都知道!这一被了解,我激动得开始哭泣起来。边哭边想到今年我们姊弟一起上坟时。爸爸似乎告诉我:如今姊弟之中,他最珍视我的爱心。这会儿爸爸又说:「他知道我从小就苦苦地力争上游:……』没想到他继续又说:『这次的乳癌切除手术他也知道,我所受的苦他都知道,……。』这时我觉得哭得十分彻底,也十分有安慰,因为爸爸一直在抚慰。歇息时,爸爸告诉我:还是要依靠耶稣;并且要我投向站在一旁的耶稣,耶稣会帮助我。爸爸会为我祈祷。也许是王神父从旁看我已趋平静,提示我要让爸爸回去。虽然我有些不解,也欣然地遵从了!以上是祈祷的全部过程。

    王神父解释说:「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祈祷经验,必须要在耶稣基督内才能办得到。并且这不是什么想象,而是一个具体的经验,几乎每个细节你都不会忘记。耶稣用这样的方式弥补了你很缺欠的父爱。这次的相会,你会觉得很满足,甚至于你以后的信仰和祈祷,与天父的关系,也会有显着的不同。」

    被王神父教导后,我再走向圣堂,在耶稣圣体台前感恩。这一次祈祷,很清楚地知道,我离开圣堂后,应朝什么方向作什么事;不再有过去祈祷时,那样的依恋和舍不得离开圣堂的情绪,也许那就是八、九岁,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感情。我满怀欣喜和感谢地走出圣堂,连举起的脚步都觉得轻松多了,感谢天主!谢谢王神父!

    如果一个人对耶稣没有信心,或对心灵医治祈祷采取半信半疑的态度,看了以上两个个案,一定会想这简直是「神』话。实际上,它也是「神』话,是有关耶稣仁慈和大能的「神」话。耶稣是神,祂是天主子降生成人,祂的所作所为是具体而真实的「神」话。是祂这位「神」性的人物,进入我们的生命中,才使我们在困境和痛苦中有了希望。

    以上并非出自一些幻想,也不是以一种空虚的憧憬弥补自己内心的需要;而是耶稣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进到他的记忆中,把他从前的记忆加以新创造,代替从前受伤的记忆。在个案二中,这位女士写她的经历,已是接受祈祷一个多月后的事了。在治愈祈祷中,给她带来的恩宠,在她的生命中还继续发挥作用。在祈祷六个月后,她不再觉得自己缺乏父爱了。祈祷的效果,不断地在她具体的生命中延伸,使她在某些态度和行为上,有所改变。

    对以上两个个案,我愿再加一点说明。基督教男青年和个案二的女士,他们的父亲都是基督徒。这种祈祷与民间和死人通灵的经验,有很大的不同。在祈祷中,他们很清楚体会耶稣基督的临在。在耶稣指引之下,他们回到父亲去世前的记忆中,重温与父亲的来往。但他们在作了这样的祈祷后,并不继续保持与父亲的来往,也不觉得有再和父亲来往的需要。耶稣基督是生者和死者的主宰,祂可以祂的权柄,为信仰和爱祂的人作有益于人的事。而且这为天主教所相信的诸圣相通功,并没有什么不相合的地方。

    以上两人都是因父亲去世而缺乏父爱,所以,并没有因父亲的罪而受到创伤,医治起来比较容易。但,碰到一些比较困难而复杂的情形,医治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现在,也以两个具体例子,提供大家作参考。

    个案三

    有位廿多岁的女青年,她母亲在她十几岁时,因癌症过世了。但那时候,因她年纪小,不大耐烦去照顾自己病重的母亲。就连母亲逝世那天,她也在朋友家玩。去世前一个钟头,她曾回家,觉得母亲的状况没有变化,就到别的房间去了。后来,才发现她母亲已过世了。这个给她带来很大的罪恶感。我为她作完预备祈祷后,请她回到她母亲去世前的记忆中。以下就是她所看见的事:

    「我回到家里。(这时,我提醒她请耶稣来。)现在,耶稣来到我房中,我和祂的关系并不很密切,祂只以温和及爱的眼光注视着我;但我却和祂保有一段距离……现在,我觉得我和耶稣的情形比较缓和,我比较容易接受祂……(这时,我请她让母亲也进到这个记忆中。)现在,我母亲也走进房间,她一看见耶稣在房中,就跪下;耶稣用手抚摸她的头,表示很爱她。(我提醒她,向母亲道歉。)我走近母亲身旁,向她道歉。可是,母亲仍然跪在耶稣前,不理我……(我说:你也跪在耶稣面前,向祂认罪。)我觉得耶稣宽恕了我……(我提醒她,要她再一次向母亲道歉,)我再次向母亲道歉,可是母亲仍然不理我……(这时,她哭了,我祈求天主圣神来引导。突然,我有一个灵感,就说:你求耶稣帮助你宽恕自己。)我向耶稣祈祷,求祂帮助我相信祂已宽恕了我,也请祂帮助我宽恕自己……现在我心里感到比较平安……(这时,我建议她再转向她母亲,与她母亲和解。)我再次向我母亲道歉,求她宽恕我。我母亲把头转过来,开始拥抱我(她开始哭泣……)。」

    这是个较富有戏剧性的个案。其症结是她没有真正宽恕自己。但她也没有意识这一点。此时,最要紧的是依靠天主圣神的引导,祂常会给人指一条出路来的。

    个案四

    一位四十多岁已婚的妇女。她生下来时,家中子女众多。而她父母的朋友正好没有子女,所以,她父母就把她给了他们作养女。她的养父母用很大的爱心抚养她,视同己出,她很真实地体会这一点。

    她长大后,她父母认为把她给人领养的事,好像觉得亏欠了她,也有一种罪恶感。所以,每次她回到父母家裹时,她父母对她很好,也相当客气,从不指责她,或规劝和改正她的任何缺点。

    她读大学的时候,养父母之间出了问题。但,两人都十分地疼爱她,并没有把他们之间的问题加在她身上。她也意识到养父母的困难,但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养父母也怕她生气,甚至否认他们领养的关系。因而,两方面对她都非常好,对她从不加指责。

    在此情形下,虽然她没有受到伤害;但总觉得无论跟父母或养父母的关系都相当疏远。她受不到任何一方真正对她有所指责、规劝,反而大家在客气的方式下来往,感情不够亲密,这样维持很多年了。此外,她总觉得不能对养父母的关系有所帮助,好像亏欠了他们养育之恩。这种心境,在她心理上产生复杂的影响。

    在祈祷时,我请她回到养父母的家中,因为在那里,她保留了一间自己的房间。然后,请耶稣进来,要她完全让耶稣来处理。耶稣先安慰了她,带她去看她养父。她养父身体不好,躺在床上。耶稣对他说:「我会照顾你。』这时,她的负担减轻不少。耶稣又带她看养母。养母的心情有些困难。虽然,她不是个基督徒,耶稣还是表示,祂了解她的困难,并接纳她。此后,耶稣又让求祷者的记忆转到她父母家中,帮助她原谅父母把她给别人领养的事;于是,她体会她可以跟父母比较融洽的相处。在这样的情形下,前后历经四十分钟。她体会自己一些复杂的心情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耶稣给她的平安。然后,她作了一个祈祷,感谢耶稣对她的大爱。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父母使子女所受到的伤害,其变化层出不穷,也无法在这本书中讲得更多。因为每一个案,都有其特殊的地方。此时,祈祷者十分需要求圣神来引导,面对求祷者具体的问题,给他适当的帮助。这种藉圣神给的智慧,是靠人在祈祷和具体经验中,慢慢得到的。我们无法作一个知识性的传递。

    一般来说,缺乏父爱的人较多,缺乏母爱的人较少。一个婴孩降生于世,除了少数特殊的原因外,大半都被母亲带领,即使母亲再忙,也多少会给出生婴孩注意和爱护;但父亲则不然了。有许多原因可使父亲不在家,尤其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父亲的形象常被形容成严厉,不随便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因此,许多求祷者都说自己小的时候,因为父亲从来不抱他,从不跟他玩和谈天,常感到父亲不爱自己,一直到长大后,他们才慢慢体会出父亲的确很爱他们:只是由于父亲的家庭和数育的背景,根本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子女的爱。如果我们有了这种认识,会对父亲和子女的关系有所帮助。但在子女内心深处,仍感到缺乏父爱。对于这种求祷者,在心灵医治的过程中,常需要被人拥抱。因为耶稣对我们的爱,也需经过一个具体人的经验,传到他身上。刚出生的小孩,常需要被母亲拥抱,或父母亲为他洗澡、换衣、抚摸他,使他生理上产生快戚,而这种快感是他安全感基本的来源。其实,生长在中国的小孩子,很少人有被父亲拥抱的经验(尤其现在是三、四十岁或年龄更大的人)。在祈祷时,如果祈祷者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来拥抱,求祷者会加速和加深他们内心治愈的效果。

    当然对异性拥抱,要非常小心。平常我对异性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请她坐在一张普通椅子上,我站在旁边用双手覆在她头上,把她的头轻轻搁在我胸前;另一种是请她坐在较低的安乐椅上,然后我坐在一张较高的椅子上,如此,我让她的头歪过来,靠近我的肩膀,我再用手覆在她头上为她祈祷。至于同性来说,当然会比较放宽一点。我为男孩祈祷时,可以并排坐在一样高的椅子上,把对方的头搂在胸前,然后,用手按在他头上,为他作祈祷。

    一般来说,缺乏父爱较深的求祷者,如果一被拥抱,立刻放声大哭。这时,祈祷者应让求祷者发泄内心累积的伤感,不要强行压制他,或劝解他,平常最多十几,廿分钟,这种情形就会过去。这时,求祷者内心就会感到极深的平安,他心灵的空虚感也会为耶稣基督的爱所充满。但,有时候也有例外。有个大学男生,放声大哭为时四十分钟。我从未看过男生这样伤心地哭过,当时,我的眼泪也在眼睛内打转。在一个大团体的祈祷会中,我也碰到过一位五十几岁的妇人。她被别人祈祷时,我看见她轻声哭泣,就走过去搂住她,把她的头放在我胸前。于是,她放声大哭,数十分钟后才停止,在整个祈祷会结束后,她说:「神父,谢谢你。现在,我感到我父亲给我带来的伤害,已经完全被治愈了。」这时,神「父」这个称呼似乎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父母对子女性别的偏见,也带给子女极大的伤害。特别在中国社会里,重男轻女的观念非常普遍。令人惊讶的是,有些母亲重男轻女比父亲来得更厉害,可能由于中国传统要养家的是男性;所以,母亲最后的希望是建立在儿子身上。所以,养成这种不好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受害者当然是女性。

    我见过几位已婚的太太。她们对自己的性别都感到不满意,讨厌自己是个女人。这是多么令人惊讶和婉惜的事!我在《心灵的治愈》一书中,说静默覆手的方法,对这种困难的人,不能很深的医治。可是,祈祷者若采用本书内说明的方法,也许医治起来较易奏效。

    我可以举出一、两个个案,求祷者是已婚的母亲,可是,当我请她回到自己婴孩时期的记忆时,她所看到的是一个男孩;从她内心的感受,她明白那个男孩就是她。然后,我请耶稣进到她这种记忆中,让耶稣接受她、爱她,肯定她的性别,这会帮助她宽恕她父母对她性别上的偏见。这时,再次带她用弃绝和切断的祈祷,去除父母在这方面对她不好的牵连。后来,她在所看到的图像中,自己变成一个女孩。当然,这是发生在受伤较严重的个案上。在一般个案中,女性求祷者很少看到自己以一个男孩的方式出现。不过,祈祷者处理的过程,与上述大致相似。

    父母不和在子女身上是造成极大伤害之一,受这种伤害的人,比比皆是。不论男性或女性都不能逃避因父母不和所笼罩的阴影。如果父母长期不和,也会造成日后子女对婚姻的恐惧;即使以后结了婚,大半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下面就是个具体的例子:

    个案五

    「……我大约七、八岁,刚上小学,下午经常没有课。有一天下午,我看到自己和妈妈在厨房里。突然爸爸从外面回来,开始和她吵架……结果,爸爸动手打妈妈,把碟子、碗砸碎在地上,妈妈坐着哭,我躲在厨房的一个角落,看到了所发生的事,也受到很大的惊吓,一动也不敢动……,我看到耶稣走进厨房中,祂使爸爸退到一边;然后,把妈妈扶起来,擦干她的眼泪……。耶稣也走过来安慰我,使我觉得比较舒服……。」

    以上是这个男孩所述说浮现记忆的一部分。我为他作心灵的治愈,历经两小时,耶稣把他从小到大父母所经历重要的「战役」,都一一医治了,使他内心顿时如释重负。但由于他经历这种事情,前后有廿多年了。而第一次我为他所治愈的只是他父母实际打架的记忆,在以后几次祈祷中,耶稣更深去除由父母打架带给他性格、心理上其它许多不好的影响,使他整个的人慢慢恢复平稳。

    另一种受父母不良影响,也较难以治愈的就是,爸爸或妈妈的宝贝。父母过分保护子女,从不让子女遭受任何困难,并替他们解决问题,也代他们作一切决定。等他们成年后,没有应付社会复杂环境的能力,事事必听从父母。有些父母也继续不断使用他们可怕的权力,干预子女的生活。其中为害最大的,就是干预子女婚姻生活。像这样的个案,不是完全靠祈祷就可得到解决的。因为他主要的问题,不是受到创伤,而是在实际磨练自己应付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以及自己作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这一大半都是人格成长的问题。在治愈祈祷中,能带来的帮助并不大;而且进步缓慢。所以,在这里只顺便提及,不多加讨论。

    以上的经验分享,提供出来给有心为人服务者作参考。在具体环境中,祈祷者常有实际的需要,要随机应变帮助求祷者。所以,也不在此多占篇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