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人贪财像他乐贫那样热切的”
    “……没有人贪财像他乐贫那样热切……”(FF1352)

    在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总部的档案里,在许多的信件之中,有一封信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封信是亚松达的母亲写的。信上说,她正为失去了自己的爱女而流尽了眼泪。人人都说她真有一个好女儿。现在做母亲的很希望至少能有一张亡女的照片。可是,她自叹连这几个钱也出不起。

    芭劳达(Pallotta)一家是穷人,而且很穷。

    亚松达(Assunta)是他们一家五个孩子之中的长女。

    她在故乡十字堡(CastelDiCroce),度过了她的幼年。这个村子,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比切诺(Piceno),一个名叫升天山(MonteAscensione)的山坡上。

    父亲是一个佃农,向人租种着两块小小的土地。不久,微薄的收入,很快就不足维持人口众多的全家生活。于是磊思(Luigi)和欧法辣西雅•芭劳达(EufrasiaPall-otta)带领全家重回福尔切外祖父家里住。亚松达就在1878年8月20日,出生于福尔切。

    福尔切是一个小镇,位于一个山冈上。

    镇中街道狭小,却面向着广阔的天际展开。

    这象征着亚松达修女:一个小小的生命,却正朝着无际的高空飞升。

    今天,如果我们看见在一个家庭里,命小孩子做粗重的活儿,就会高声批评,说这一家大人残暴不仁,贪图小利。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社会,至少在这方面,已有进步。可是,我们不可忘记,在某些社会里的小孩子,仍然背着几个世代遗留下来的贫穷重荷。

    亚松达亲身经历过:年纪还很小,就要做各种粗重的工作,为能给幼弟们吃一块玉米饼。她给那些在镇上整修道路的工人打杂,这决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挑一桶桶的水、石子、水泥,对一个像她那样的小女孩来说,却是沉重不堪。此外,她还要很早起床,在外出工作之前,先帮母亲做各种家务。这些都是艰苦的经验。一般的工人,当然不会谨慎择言,谈吐高雅;不过,那些粗汉如见亚松达在场,也会变得更和善,说话也更小心。

    后来亚松达改换了工作环境,到镇上一个老裁缝师傅家里去做缝纫的工作。

    他虽然穷,却慷慨济助那些比她更穷的人。屡次她要求母亲“在锅里多放一大瓢,而在个人的碗里少盛一勺子”,为救济一个名叫小玛利亚的女友,因为她家里一无所有(见证集,144页)。

    她工作后,已是精疲力竭,却自愿为一个无力汲水的老妇汲取用水,或帮助一个患病的邻居。

    我手头备有一切所需的物品,却忘记像乡村的农民们那样友爱互助;或许我们甚至于连想也没有想过,在与我们同屋居住的人中间,是否有人正需要我们的帮助。

    为使这个社会更富有人性,必须重新对某些价值予以重视;其中包括感恩和知足等观念。

    圣诞节到了,在芭劳达家里却什么也没有;向人借来了一些玉米粉,却没有丝毫调味品。亚松达的一个弟弟耐不住气,就抱怨说,天主忘记了他们一家人。亚松达听了,责问他说:“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难道你不看见上主赏赐我们个个身体健康美丽吗?这还不够吗?”

    她尽力工作,为每一个人辛劳。尤其是在父亲离家出外谋事、家里生活极端贫困的时期,她更是勤作不息,加倍努力牺牲,甚至连早点也不吃,为使饥饿的幼弟们能够果腹。

    这些小事,都显示出她对自己家里的人,怀着多大的爱心。

    但是,过不了几年,她却毫不犹豫地对他们说:“你们若到远方去,甚至写信来告诉我,要去向人求乞,这都没有关系……”

    难道她的心肠变硬了?

    不!这是因为她的爱德已经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渴望满足另一种更甚的饥饿。

    他们要是到远方去,甚至写信来告诉我,要去向人求乞,这都没有关系。

    只有一件事我无法容忍,就是知道他们得罪好天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要过去。我们在这里有什么用?要是我们爱天主,将来就能永远一起在天堂上。(1903年4月19日家书)

    你们不要以为,我远离你们,就不再爱你们了。相反,我现在比在家里的时候更爱你们。

    我爱救你们和全家人的灵魂。

    至于现世的幸福,常要承行天主的圣意,为使你们的灵魂得更大的利益。(1904年10月8日家书)

    她用字简单而有力,有如圣保禄致斐理伯人书的回响:

    “我在内心常怀念你们,……天主为我作证:我是怎样以基督耶稣的情怀爱你们众人……凡以前对我有利益的事,我如今为了基督,都看作是损失。不但如此,而且我将一切都看作损失,因为我只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为了他,我自愿损失一切,拿一切当废物,为赚得基督……弟兄们!你们要一同效法我……我们的家乡原是在天上,我们等待主耶稣基督我们的救主从那里降来,他必要……改变我们卑贱的身体,相似他光荣的身体。”(参阅斐一7-8;三7-8;17;20-21)

    她是在向我们这个奢侈享受,只求充腹盈囊,却让心灵空虚无福的社会挑战。

    时代的征兆之一,就是有些青年,想使用少量的东西,过简朴的生活。

    亚松达的一生,也有话要对他们说。

    对天主的信仰与爱,并不是能使人麻醉,不感觉生活需要的鸦片,而是奔向幸福的跳板。

    她是以贫穷的名义,而被收录在本会里的。她曾屡次说过:“我被收录,是为了救济我!”显然,她甘愿屈居人下,并不是由于她的处境所致,而是她愿意身居下位;她不仅自己身居最末一个,而且还像是修院里雇用的一个女佣人。

    在罗马的格罗达非辣达(Grottaferrata),当真福品案进行时,玛利亚•玛切利那修女(Sr.MariaMarcel-lina)在回忆往事说:

    当时我负责管理藏衣室。亚松达修女来见我,真像一个求乞的穷女人。由于那些在园子里工作和洗衣的修女们由她负责,所以我知道,她为什么来找我。

    她对我说:“修女,把我同伴的衣服给我好不好?”

    “你自己呢?什么也不需要吗?”我反问她。

    她去使我相信,她实在不需要什么。有时我发现她浑身湿透,就责备她说:“为什么你不换衣服?你要生病吗?”

    亚松达修女便谦逊地自圆说,她是一个无用的穷人,什么也没有带来给修会;又说,她已经穿惯了湿衣服;不过,她必须照顾她的同伴。由于我不喜欢她这样,就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我们都是姐妹。我就把她所需要的给她,她也高兴地收下了。(正式文件,74页)

    她的衣服和围裙,往往有许多补丁和不同的颜色。有时因为她担任的工作,修会便把最旧的或用剩的衣服给她。她不仅毫不犹豫地接受一切,而且还认为这些正是为她最适用的东西。她说:“你们要知道,我做工作的时候,要花费很多东西。”她还要求别人把本来要抛弃的物件为她留下,好像这是给了她什么恩惠似的。

    她在山西那所孤儿院的厨房工作时,据说所有的东西,由她经手,似乎就会多了。的确,她知道节省,就是剩下很少的饭菜,也都设法加以利用,绝无一点浪费。

    她在佛罗伦萨时,晚上休息的地方,不是一间舒适的房间,她就睡在修女们放工衣的那间小室里。可是她却很高兴,非常满意,因为那里一切都使她想起耶稣诞生的马棚。

    主历1900年,正是圣年,在罗马本会的修院里,住了五百余名葡国的朝圣者。应用的衣物,不足以供应一总来宾的需要。为此,向格罗达非辣达修院借用枕头、被单和毛毯等用具。亚松达当时正在那里初学。有一位修女作证说:“由于我不很克己,当我发现我的枕头被拿去时,就开始抱怨。亚松达修女发觉了,就低声对我说:‘修女,忍耐吧!我们的会祖圣方济各睡时把头放在一块硬石上,我们不能睡在一个草褥上吗?’”(正式文件,第三集,73页)

    她既是一位纯真的玛利亚方济各修会修女,当然不能不是这样。

    关于圣五伤方济各那位小穷人,曾有如是记载:“没有人贪财像他乐贫那样热切的。如果他遇见一个人,外面的衣着似乎显得比他穷,他就立刻自责,并勉励自己要像那个人,好像在与人比穷,只怕不如人……”(圣文德Leg•Min.FF1325)

    这是光。这是有味的盐。

    今天,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生活计划。

    “各位修女,你们每天都应该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人知道,在一切有关个人和团体的生活中,你们自己选择了简朴和贫穷做工具。”(若望保禄二世,1978年11月16日)

    我们遵循方济的道路

    来实践我们的圣召:

    简朴、安和而喜乐地

    追随谦逊、贫穷的耶稣,

    在人群中度福音生活。(会宪,5)

    我们一如圣方济各,

    为了更高的爱

    选择生活于贫穷中。

    贫穷使我们自由,完全向天主开放,

    甘居微末、友爱他人,能接受个人的极限。(会宪,50)

    团体及个人的贫穷生活

    必深烙着特有的苦行,

    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反映出来;

    它必包含舍弃及实际的匮乏,

    使我们安于缺乏必需品,

    和某些情况下无保障的生活。(会宪,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