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划 希腊主义(Hellenism, Hellenismus)
    希腊主义与《圣经》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所以凡愿对《圣经》作进一步研究的人,必须认清希腊主义与《圣经》的关系。今分别概论如后。

    (一)名称和范围:

    自十九世纪中叶(一八三六~一八四三),德国历史家J.G.Droysen出版了他的希腊主义历史(GeschichtedesHellenismus)一书后,「希腊主义」一词,虽然不专用来,却是特别用来指亚历山大大帝远征胜利后,在各方面努力推行的希腊文化运动。希腊文化随他的武功深入近东和中东一带,使原不属于希腊血统和希腊文化传统的民族,接受了希腊文化的思想和生活。同时希腊文化,在与东方古老文化密切接触后,自身为适应东方文化,也起了显着的变化。这一运动使东西文化互相交流,而形成了古今文化的总汇,对当时和后世文化的贡献,实难以估计。罗马帝国继承了希腊帝国,也继承了希腊文化。希腊文化藉罗马的武力遂更为确定广传,使希腊文化主义时代延至公元后三世纪甚或五世纪。但在公元前二世纪,自斯多噶派巴比伦人狄奥革乃(Diogenes公元前二四○?~一五○?)以来,就已用Hellenismus一字,指示纯希腊文体语调的采用和希腊风俗宗教的适应(加下4:10-15);最后也用此字指当时流行的普通希腊语言「Koine」,以别于不大流行的纯粹古典Attica语。

    (二)发展和性质:

    此种运动,实际上并不是亚历山大开创的,远在他出生以前,希腊文化就已由通商和殖民的关系,渗透了近东沿海一带,只不过没有发生多大的作用,因当时的希腊文化并不甚发达,殆到了亚历山大时代,群杰辈出,希腊文化纔登峰造极,随着他的武功深入亚洲中部,远及印度,近东中东一带尽入希腊文化版图。亚历山大的建国政策之一是在东方推行希腊文化和语言,使希腊文化成为他占领区域内的主要文化。他为推行这一政策,在他占领的区域内,迅速择地建立希腊化城市,作为推行希腊文化的中心;据说他在各地建立了七十座这样的城市,其中最大而又出名的,是公元前三三二至三三一年,在埃及(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立的亚历山大里亚城。

    这一广大的文化推行运动,自然不能骤然成功,也不能在各处一律照例推行,以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亚历山大在位不过十三、四年,死后无嗣,部下大将遂瓜分了他的土地,各据一方,称帝为王(加上1:5-9)。安提哥诺(Antigonus)大将,虽曾一时企图维持帝统,但在依仆稣斯(Ipsus)为其他四大将所击败而阵亡以后,帝国终于瓦解,分裂为三,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占领东部各省和一部分小亚细亚的是色娄苛;占领埃及的是拉哥之子仆托肋米;希腊本土仍归Antigonus后代统治。仆托肋米在埃及创立了拉哥王朝,色娄苛在叙利亚创立了色娄苛王朝。色娄苛王朝仍继承亚历山大遗志,推行希腊文化,除将旧有城市希腊化以外,又兴建了一些新希腊化城市,其中最着名的是在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拉哥王朝以亚历山大里亚为首都,色娄苛王朝以安提约基雅为首都,这两座城市不但是政治,而且也是文化中心。在亚城兴起了一种新文学:除哲学外,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机械学和医学,都甚发达。安城虽不如亚城,但因与东方灿烂的亚述、巴比伦和波斯文化相接触后,也有了辉煌的成就,对附近的地区,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亚历山大和他的部属将领,只在东方推行了希腊文化运动,他们的武力既达不到西方,也就无法在西方推行希腊文化运动。在西方希腊文化得以流传拓展,实出于罗马帝国之赐。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文化势力渐渐由意大利南部向北伸展,侵入了CampaniaLatium和Etruria,给罗马随从希腊文化开辟了先路。公元前三世纪,罗马人占领了意大利南部西西里以后,希腊文化在罗马就有了迅速的发展。自此以后,罗马人皆以不谙希腊语言,不接受希腊文化教育为耻;为此,一般贵族和青年,都负笈留学雅典,接受希腊高等教育,参加文学和技艺的学术比赛。罗马人既这样崇尚希腊文化,所以在他们重建的城市,和占领的地区,如厄弗所、格林多、凯撒勒雅和卡帕多细雅内,极力推行希腊文化,使希腊文化在东方和西方更为普及;成了帝国内的主流文化。这一文化后世称之为希腊罗马文化。固然,希腊文化的推行,只限于各地大都市和知识阶层,普通人民大多数仍奉行祖传文化的信仰和习惯;不过,城市常是人民荟萃的中心,知识分子又常能影响,甚或左右人民的生活思想和习惯,所以希腊文化对当时的人民生活,在各方面都起了广泛的作用,打破了种族和地域的藩篱,渐渐趋向大同,而有了普及的大众语言和文化。

    文化的统一有赖语言的统一,虽然离希腊文化中心的城市不远的乡村地区内,大部分人民仍不谙希腊语言,但因帝国内一般士大夫和商贾的使用,希腊语言终于成了希腊文化世界的「普通语言」,即希腊文所谓的「Koine」。这种语言是代替希腊古典方言,而兴起的一种希腊古典方言的混合方言,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Attica和Ionica两种方言;但因使用较广,交通日繁,为适应环境需要,便不能不简化,而采用一些外来语言,以补不足。这原是沟通人类思想的语言和文化的自然演变趋势。发音上虽有所不同,但说起来,人人却都明瞭。这一种语言是起自亚历山大时代,至公元三世纪或五世纪,整个希腊文化时代所适用的语言。《旧约》经典的译文和《旧约》经典的一些着作,如玛加伯下和智慧篇;《新约》经典,除玛窦《福音》原着为阿剌美文外,全是采用这种语言翻译或编写的,所以这一语言又有「《圣经》语言」之称,藉这一语言,「天主圣言」和「天主圣言」讲的《福音》,以及由这《福音》而产生出来的「基督文化」,得以迅速广传于当时和后世。

    (三)哲学和宗教:

    希腊文化因与外族文化接触,自身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昔日所有古希腊文语干的特征,多姿多采的纯粹古典文体,和富有创造性的高深艺术情感,以及属于纯粹理论的哲学思想,都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大众化的百科学术、自然科学、数学、语言学、文学批评和伦理哲学。以往的柏拉图(公元前四二七~三四七),和他的弟子亚理斯多德(公元前三八四~三二二),以及他们两人所宗的苏格拉底(公元前四五九~三九九)的纯理论的抽象哲学,渐渐变为实用哲学。亚氏学派关注的是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方法;柏氏学派注重的是知识和伦理的问题,已不再重视昔日柏拉图的教学制度。影响当时人生最大的哲学派别还是怀疑论,伊壁鸠鲁派和斯多噶派:

    怀疑论分两派:

    比罗(公元前三六五~二七五)主张极端怀疑论;亚瑟西雷厄(Arcesilaus公元前三一六~二四一)主张盖然怀疑论;两说都使人生失去了真实的意义。

    伊壁鸠鲁承袭德谟颉利图(公元前四六○~三七○)的原子论,而主张泛原子论,以为一切皆是原子现象,连心灵现象也是原子运动。一切精神现象既然都不外是物质现象,所以人类的无上幸福,是在于享受自然界能供给的一切乐趣。他这一主张原是指合乎人性,令人心满意足的出于自然的享受。他的人生原则是要人自知享乐,切莫错过大好时光,自然送来的合理享受;但后日一般信奉他的学说的人,尤其罗马人,以为他主张的是放任情欲,尽情享受观感的娱乐,那就完全误解了伊氏主张的原意。

    斯多噶派的始祖是芝诺(公元前三四○?~二六五?)。依这一派的主张,宇宙是一以理性活动的原理为灵魂的无限生活物体。这个为宇宙灵魂的理性生动的原理,具有火的本质,名为「罗格斯」(Logos理智)。「罗格斯」是神。神既是宇宙的灵魂,由此而出生了宇宙泛神论。宇宙是在不断继续发展,发展到尽头即为一场大火。宇宙为大火消灭后,再从新开始发展,循环不息,周而复始。

    至于这一派的生活原则,则主张理智的见识和行动,远超过感觉的见识和行动:实在有智慧的人,决不让自己心烦意乱(Ataraxia),也决不让自己受到情欲的侵袭(Apatheia)。人,不论是人或是奴隶,不论是文明人或是野蛮人,都同样分享「宇宙的理智」,完全一律平等,同属一宇宙大家庭。

    这些哲学思想,实际上代替了宗教,而成了人生原则;思想改变,人生原则也随之而改变;学说之间又没有显明的界线,同时亦可信奉两种学说。大体说来,伊壁鸠鲁派提倡享受,终于失于淫逸;斯多噶派虽主人类平等,崇尚智识,但由于无情,而终流为傲慢;怀疑论派由于优柔寡断,无可无不可,生活终归没有节操。这些学说的流弊,都可由《圣经》上见到,参见智2;宗17:15-34。

    当时一般希腊哲学家和知识分子,虽然不再相信位格神的存在,或不以为神再值得人去注意,企图以哲学和玄学来解决神灵和人生的问题,但普通一般平民,不论是在希腊本土或其他地区内,仍信奉习行他们祖传的信仰,所以一切古代宗教的仪式和法规,仍在各地社会上大行其道,一般倡导无神主义的哲学家和知识分子,也不得不有时有点宗教的表现,或求神问卜,或置身庙堂,咏赞神明。又因当时个人主义甚为发达,宗教已成为个人的事,可以自由选奉神明,外来神祇可与本地神祇一并共享祭祀,久而久之,遂与本地神祇相混,而视为同一神祇,则乌斯(Zeus)成了罗马的犹丕特(Jupiter),埃及的色辣丕斯(Serapis)或阿孟(Amon),和叙利亚的巴耳霞孟(BaalShamen);女神阿尔特米(Artemis)成了阿尔塔加提斯(Atargatis),阿市塔特(Astarte),依市塔尔(Ishtar),狄雅纳(Diana)。亚述、巴比伦和波斯的宗教神明已够混杂,希腊主义更是尽量吸收,大有「求过于供」之势。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神明之多,叹为奇观,真是无事无物不被奉为神明,甚至设有空位祭坛,以敬无名神祇(宗17:23)。

    虽然如此,希腊主义时代的人仍感到精神痛苦,冀求解脱,遂寄望于一些「神秘宗派」(Mysteria),想赖这些神秘宗教信奉的神秘和敬神的仪式,来解脱尘世的烦恼,获得长生不死的幸福。于是MysteriaEleusina和Orphica应运而生,与外来的神秘宗派,如小亚细亚的Cybele和Attis,叙利亚的Adonis,埃及的Isis-Osiris和Serapis,波斯的Mittra等神秘宗派,混合流行于民间,而造成极混杂的「混合宗教主义」(Syncretismus)。这样,东方民族接受了西方民族的希腊文化,西方民族接受了东方民族的宗教思想;平民想藉神秘宗教的敬神礼仪、斋戒、洗涤,来获得心灵向往的「救恩」;知识分子想赖神秘宗教的教义,来与神明相通,而获得神明的「智慧」,以自求解脱,弃暗投明,获得「救恩」。但由这些神秘宗派上下各阶级人士最后所得,也不过只是生活的放荡和淫乱(参见罗6:21-22;哥2:16-23)。

    此外,在各种新兴的敬礼中,最堪注意的是对同时代的英雄豪杰,尤其是帝王的如神崇拜。这一风气是出于Euhemerus(300B.C.)的学说,所不同的只是Euhemerus所谓神话中的神明,是后人所神化的已死的英雄,而当时的人所神化的,却是同时代尚在人间生活的英雄和帝王。亚历山大自公元前三三一年到Libya沙漠中的绿洲Siwah求神问卜,得Amon神谕后,就推行这一崇拜,但他这一政策却受到了本国人民的反对。他死后,直接继位的人在生时都未曾受到这样的崇拜。到了仆托肋米第二非拉德尔腓(公元前二八五~二四六)时代,王和后纔开始享受这样的崇拜。到了罗马帝国时代,就明文规定,罗马帝国人民应奉帝王为神明,顶礼膜拜。

    (四)与《旧约》的关系:

    在亚历山大推行希腊主义以前,犹太人由于通商已与希腊文化发生了接触。波斯帝国建国初年,就占领了希腊在亚洲的殖民地,和一部分希腊本土。属于波斯帝国一行省的犹太民族,自然更比以前与希腊文化发生接触。近来一些学者以为公元前三世纪着的训道篇,其中即含有希腊哲学思想。这固然尚非定论,但当时的犹太人已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自不待言。

    在巴力斯坦沿海一带的城市,如迦萨、阿市刻隆和多辣(加上15:11),以及革乃撒勒湖东南一带的城市,如Pella,Dion,Abila和Gadara等,先后都成了希腊化城市;继而在约但河东岸也有了希腊化的十城区;耶路撒冷因特殊关系虽没有希腊化,但为这些希腊化城市所包围,人民互相往来,一些犹太人见了他们豪华气象的生活,就不免油然心生羡慕,嫌恶「法律」生活过于约束,礼规过于陈腐,遂奋起提倡宗教和社会改革,力主废除「法律」,以便适合希腊文化生活。玛加伯上下记述的就是这一运动的前因后果。

    耶京提倡希腊文化的激进分子,内有雅松、里息玛苛、和默乃劳三位大司祭为领导(加下4),外有安提约古四世厄丕法乃(公元前一七五~一六三或一六四)作后盾,就在耶京极力推行希腊文化,建设体育馆、运动场,不但废除割损,而且以割损为可耻,设法尽力掩盖刻在肉体上的盟约记号(创17:13;加上1:10-15;格前7:18)。厄丕法乃见犹太人推行希腊文化还不够彻底,仍有所顾忌,遂亲自出马来铁腕推行。公元前一六五年,自埃及归来,顺道挥兵北上,直逼耶路撒冷,洗劫圣殿,肆虐屠杀,扬长而去。后二年,再遣大将洗劫耶京,蹂躏人民,勒令放弃旧日习俗,不准遵守安息日,禁行割损,烧毁经籍,拆毁城墙,在圣殿内,安置邪神偶像,举行不洁祭礼(加上1:10-64)。

    人民忍无可忍,遂于公元前一六六年,在玛塔提雅父子号召下起义,兴起了如火如荼的护教、救国、保家运动(加上2)。不数月,玛塔提雅逝世,葬于摩丁故乡祖坟。五子继父遗志,以骁勇善战的老三玛加伯为统率,再接再厉,与异族相对抗,卫护祖传信仰,确保家国,终于在公元前一六四年,「基色娄」月二十五日,在耶京圣殿内,依仪合法恢复了对上主的祭祀,人民再遵祖法,如仪施行割损(加上3;4)。

    翌年安提约古欧帕托尔继位(公元前一六三~一六一),亲率大军前来声讨犹太,贝特匝加黎雅一役,未克全胜,因国内乱,不得已派里息雅与犹大玛加伯言和,准许犹太获享宗教自由(加上6);废除其父加诸犹太的禁令,承认其祖父安提约古三世(公元前二二三~一八七)于公元前一九八年,恩准耶京和犹太民族所享的特权(加下11)。公元前一六二年,阿耳基慕依赖德默特琉(公元前一九二~一五○)的势力,在犹太兴兵作乱,勾结外族,残杀同胞,亦终为玛加伯所击溃(加上7;加下14;15)。玛加伯家族誓师起义,武力卫护祖传信仰法律,是出于热诚,并不是出于热狂(加上2:19-22)。阿斯摩乃人(玛加伯族)得势后,自然不能采取孤立政策,所以仍照常与外人往还,只要他们的风俗习惯,不与自己的宗教信仰相抵触,就毫不犹豫从善采纳,以求适应,和平共存(加上12:1-23;14-16)。

    玛加伯期间,枭雄大黑落德(公元前七三?六二?~四)乘势弄权,渐渐消除异己,而夺得了阿斯摩乃人的天下。他依血统原是厄东人,但依尔卡诺一世于公元前一二五年征服依杜默雅后,迫使厄东人接受割损,奉行犹太信仰,为此,名义上他也算得是个犹太人。他的父亲安提帕特其时供职于依尔卡诺二世(公元前六四~四○)朝廷,因此,他得在朝廷中长大成人。这人善于随机应变,仰赖罗马人,终于在公元前三七年作了犹太王,在位期间,荒淫无度,残忍无情,好大喜功,擅自专权,废立大司祭,崇尚希腊文化,在朝廷养有希腊专门人才,从事筹划建设,在巴力斯坦改建或兴建了一些希腊化城市。他虽极力推行希腊文化,却不愿开罪犹太人,常顾及人民祖传的习惯和党派的意见,并为讨好犹太人重建了圣殿;实在是一个极精明的大滑头,在政治和事业上,都有了相当的成就。

    当时在犹太兴起了一些党派,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利塞党和撒杜塞党。此外,尚有厄色尼党。厄色尼党是遁世派,对于时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所以对于当时政教关系较大的,还是法利塞党和撒杜塞党。依尔卡诺一世为王时,身兼大司祭职务,只求政治势力扩展,不卫护祖传信仰法律,为法利塞党所不容,遂与法利塞党分裂,而与撒杜塞党联合;从此这两党的趋势就已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