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划以上 撒玛黎雅 [撒玛黎雅人](Samaria)
    撒玛黎雅[撒玛黎雅人](Samaria[Samaritans,Samaritani])

    一、城名:

    原是一座海拔约四百公尺高,名叫芍默龙的山头,因此山的主人舍默尔而得名(列上16:24),在耶京之北约六十公里处,距地中海约有三十公里。北国以色列王敖默黎(八八五~八七四)在这山头上建筑了自己的新京都。由于它的地位适中,交通便利,地势险要,堪称为理想的商业及军事重地。是以能抵抗阿兰王本哈达得的围困(列下6:24-7:1-8),即在日后亚述大军压境,将撒玛黎雅重重包围时,它仍能抵抗三年之久,才被攻破,足证敖默黎选择此地为京都实有军事眼光。西元前七二一年撒玛黎雅被亚述人攻陷后,约有三万居民被掳往亚述,另将数个外方民族迁来定居于此(列下17:24)。这些外方民族与本地尚存的以民混居杂处,因而为生了后来历史上所称的「撒玛黎雅人」。他们为日后自巴比伦充军回来的犹太人,视为不纯的杂种民族,而加以仇恨歧视,直至今日。

    西元前三三一年撒玛黎雅被大亚历山大占领后,他更将一批马其顿人迁来此地居住,以达到大力推行希腊文化的目的,直至西元前一○七年,撒玛黎雅被犹太人首领若望依尔卡诺所攻陷。基于过去数世纪以来的仇恨,犹太人将此城尽行破坏无余,使之成为不可居住的荒地,达数十年之久,直至西元前六三年罗马人将撒玛黎雅划归叙利亚罗马行省,重新修建此城,使之再成为有人烟之地。大黑落德更将之扩充美化,而成为当时的名城之一,改其名为色巴斯特,以记念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对他表示尊敬诚服,更在此地修建一座罗马神祇的大殿,大概建于阿哈布王所建的巴耳大庙原址上。教会初期,执事斐理伯曾传教于此,伯多禄及若望也曾来此地视察教务(宗8:5-17)。

    考古学者,先后两次挖掘及考察撒玛黎雅古城,证实了《圣经》及其它古文件关于此城的记载是正确的。可惜,因为在这座古城上早已满布农田及橄榄园,而致挖掘工作的进行困难重重,是以至今仍未能从事全面的挖掘。但仅凭该两次考察的结果,亦已令人相当满意。考古学者已确定它所占的原来面积,东西有一百七十五公尺,南北有五十公尺,祇够容纳国王宫殿及其随员家属及士兵们居住之用,而一般平民百姓则居于城外之附近各处。城之四面,围有坚固的城墙。敖默黎为建筑这座北国京都,曾利用了大批的腓尼基匠人,这由所发现的许多象牙雕刻的零件足以证明(见列上22:39;亚3:15)。其后的国王如阿哈布及雅洛贝罕二世,更将此城充建及美化(列上20:43;列下1:2),使它成为商业及税务的中心。由许多在此出土的「陶片文件」,可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西元前七二一年亚述王撒尔贡二世,将此城攻陷之后,并没有将它完全破坏,相反地,它在亚述、巴比伦、波斯甚至希腊帝国时代,仍相继有人居住,并且是圣地北部的行政中心。中间祇有在犹太首领若望依尔卡诺占领期间,约数十年之久,曾被荒废,但不久即被罗马人所重建。西元三二五年的尼切亚大公会议时,且有此处的一位主教代表参加。相传洗者若翰的葬身之地就在此处。

    二、人民:

    广义地说,撒玛黎雅人当然是指撒玛黎雅城的居民而言,但是严格地说来,却是指那些于西元前七二一年之后,杂居于撒玛黎雅混合民族而言。撒尔贡将大约为数三万人的北国以民,充军亚述之后,将一批批的巴比伦人、雇特人、阿瓦人,哈玛特及色法瓦因等外族人民,迁来撒玛黎雅以补充空缺(列下17:24-41)。这些民族彼此通婚杂居,所生的后代,被犹太人以轻视的口吻称为「撒玛黎雅人」,有时亦称为「雇特人」,可能是由于在迁来的异民中,雇特人占大多数之故。撒玛黎雅人自己却自称为「保守派」或「正宗」人士,因为他们强调,自己遵守天主的命令,在革黎斤山上,为上主修盖了圣殿(申11:20;12:5;见若4:20)。

    其实以民自进入许地之始,南北即已不睦,这在南北朝分裂时更清楚表现了出来;充军之后,则成为势不两立的局势。充军回来的犹太人,对他们更加倍的歧视,拒绝他们参与重建耶京圣殿的工作,且称之为「敌人」(厄上4:1,2),这样更激起了他们的反感,使他们大为愤怒(厄下3:33,34;4:1;6:1,2,5),于是撒玛黎雅的执政长官桑巴拉特企图用诡计渗入犹太人的团体,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司祭厄肋雅史布的一个孙子为妻,但结果事未得逞,且被乃赫米亚以驱逐的处分,惩罚了大司祭的这一后裔(厄下13:28)。桑巴拉特当然心有不甘,于是在革黎斤山顶上修建了上主的大殿,并召集了被驱逐的亚郎家族的司祭举行祝圣典礼,及尽职殿中,以对抗耶京的敬礼,并且获得了色娄苛王朝的保护及重视。终于西元前一○七年,这座大殿毁于犹太人首领若望依尔卡诺之手,这一行为激起了撒玛黎雅人的不共戴天之仇。罗马大将庞培却对他们表示了友好的态度,大黑落德也向来未给他们任何干扰。

    比拉多为圣地总督时,撒玛黎雅人因非法集会于革黎斤山,而有抗拒罗马之嫌,遂有一千六百人被罗马士兵所杀。此事发生于西元六七年七月十五日。犹太人敌视撒玛黎雅人的态度仍明显地见于《新约》(若4:20;玛10:5),路加的态度则比较温和(路10:30-37),耶稣自己对他们也向来表示友谊(若4:4-48)。斐理伯是第一位来此传教的人,宗徒伯多禄及若望亦曾来此视察教务(宗8:5-17)。目前在革黎斤山下的纳布鲁斯村庄,仍有为数二百左右的撒玛黎雅人的家庭,居住在他们的会堂四周,每年在革黎斤山顶庆祝他们的巴斯卦羔羊节(即「逾越节」),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三、宗教:

    基本上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信仰雅威的宗教,并且也前往耶京朝拜以民的天主(编下30:1;34:9;35:10;列下23:15,19;耶41:4)。但是因为那些迁来居住的外邦人,亦将他们的神祇,比如稣苛特、贝诺特、乃尔加耳、阿史玛、尼贝哈次、塔尔塔克等(列下17:30,31),带来撒玛黎雅,这些相当复杂的民族,混合杂居,通婚成亲,其结果则造成了一种非祇人种上的混合,而亦出现了宗教上的混合状态。他们所承认的惟一属于「正经」的《圣经》祇有「梅瑟五书」,亦称为「撒玛黎雅梅瑟五书」。他们仍然在等待申18:15-10所预许的默西亚。这位默西亚将是和梅瑟相同的一位先知,是一位「复兴者」,而不被视为「救赎者」,亦不是「达味之子」,他将使一切民族回头,而信奉以民的宗教。他们仍然严格地遵守安息日及割损礼,举行敬礼的圣地是革黎斤山。见亚述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