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静第一天:入静
    避静第一天:入静

    一、教会传统的灵修活动

    避静又称退省,是教会传统的一项灵修活动。它来源于圣经,因为圣经中曾多次记载了旧约先知及新约中主耶稣及其门徒的退省祈祷活动。之所以叫避静,据说是始于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杨廷筠的说法,原意乃是避闹就静之意,为了省略就简称避静,一直沿用至今。在教会历史传统中,避静一直来都是神职人员及其它献身生活者必不可少的灵修活动,也深受教友们欢迎,尤其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友喜爱的灵命栽培活动。

    二、与天主谈心的活动

    避静是一种与天主谈心的内修生活。所谓内修生活的定义就是:人在自己的内在生命中,努力调节本性倾向,得好习惯,使判断事理、立身处事,全随福音之道,效法基督榜样。

    那么,为何要与天主谈心呢?这是为了加强交流、沟通并深化感情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父母子女或亲戚朋友之间,如果缺乏来自心灵的交流与沟通,那感情是无法深入地建立起来的。我们人是理智、意志与情感三合一的存在物,而我们所信的天主也是有情有义的有位格的存在,我们既信他,就应该跟他有发自心灵的生命交流。

    我们又该怎样与他进行谈心和交流呢?根据圣经的启发,我们要上高山、入旷野与天主谈心。旧约记载,梅瑟和厄里亚这两位旧约代表性的人物,都是被引领到山上与天主会晤,然后建立起更深的关系。(参考出三章及列上十九章)在欧二章十六节中则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上主要引我们进入旷野与我们谈心。在新约中也记载了主耶稣被神带领进入旷野,四十天斋戒祈祷。圣保禄宗徒归化后,为了准备更彻底地为主使用,也进入旷野隐修了很长一段时期。(参考迦一章十一节至二章一节)高山和旷野又在哪里呢?面对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中国古人的一首诗:

    道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过去曾有一位隐修士对一位虔诚的女子教友盖恩夫人也作了类似的指点。这位女教友孤心苦诣,仔仔追求属灵的生命,希望找到天主,她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不放过每一场布道、每次灵修活动的机会,可是总觉得自己与天主还是咫尺天涯,因此她非常苦恼。隐修士听了她的诉说后,很平静地对她说了一句话:可敬的女士,多年来您只是努力地在外面寻找天主,可事实上天主并不在您外面,而在您内。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以色列人四十年旷野流浪,实在就是我们每个人信仰与人生的心路历程的写照。我们到这里追求,到那里找寻,然而,“天主的道离你并不远,就在你口里,就在你心中。”耶稣也明明对我们说了:“真正的朝拜天主,并不一定在哪座山上或哪座圣殿,而是以心神以真诚来朝拜。”(若四章十三节)所以真正的高山、旷野乃是我们真诚的心,我们要在这里在与天主交谈,这里卓然屹立,这里四顾无人,这里最真实的自我将呈现在天地的主宰面前。在这里灵魂才能得到洗涤。

    三、谈心的目的

    我们上山不是为了自我满足,我们入旷野也不是为封闭式的自我陶醉。上山是为了更好地下山入世,宣传福音见证生命;入旷野是为了更好地探求生命真谛,以便走出旷野指点迷津。当耶稣基督带领伯多禄等三位门徒上高山祈祷时,在天主的光辉笼罩下,伯多禄陶醉了,乐不思蜀,不想回去了。他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让我们搭帐留下吧。”这是多少内修者在迢迢灵旅中挥之不去的心结啊。然而耶稣并没有答应留下,反而又一次和光同尘,带着门徒下山了,一到山下,立刻就接受了挑战。当厄里亚被天主之神带领到曷勒布圣山的时候,一开始,先知躲在山洞里。然而,这不是天主所希望的,因此,天主命令说:厄里亚,出来!因为只有出来,才能真正起到主要我们所起的盐和光的作用。只有出来,生命才不会被浪费,恩宠才会得以发挥。当然,“出来”的方式是不拘一格的,有身体力行的出来,有声音言语的出来,也是有思想精神的出来。但无论如何要出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因为我们的宗教是一个不断出来的宗教,而不是一个自闭的宗教。我们的主曾为我们的出来入世向天主这样祈祷说:父啊!我不求你把他们带出这个世界,但求你保护他们脱免险恶。(若十七章十五节)

    所以,这次我们参加这场避静,首先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好奇凑热闹?听听这次领避静者到底讲些什么?还是觉得生活太紧张,压力太大,让自己休息一下,松口气呢?如果是这样,那太可怜了。主说:“我来,是为给你们生命,且是更丰富的生命。”那我们来是为了什么呢?面对主的应许,我们如何回应呢?我们该向圣保禄、圣奥斯定学习。圣保禄说:原先我所看重的,如今为了基督的原故,都看作是尘埃粪土;我只以拥有基督为至宝。圣奥斯定说:主啊!我之所以受造,就是为了要得到你,若是得不到,我们的心便永远不会安宁。愿这次避静成为我们追求基督生命并获得基督生命的又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