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静第七天:奉献
    避静第七天:奉献

    今天我们选用玛窦福音十四章十三至二十一节的经文来默想。这次讲道跟上篇一样,还是采用对经文节节贯串的方式来分享讲解。

    一、十三节

    “耶稣……私下退到荒野地方,群众……就从各城里步行跟了他去。”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耶稣退避三舍了呢?是施洗若翰的被害让耶稣害怕了吗?不!对一个已决定完全度奉献生活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但是,如果不是天主的圣意,也不必去作无谓的牺牲。这里告诉我们,宗教固然需要热忱,但也不能缺乏理智和冷静,要让自己保持意识的清明,这样判断行事才不致失度,才能做到进退自如。有一首禅诗这样写道:

    手把青秧插下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在人生的境遇中,一个不懂得如何退步的人,一定也是一个并不真正知道该如何前进的人。

    知道如何进退固然是一种智慧,但如果在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面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要是道义上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则又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壮举了。耶稣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壮举。在很多时候,面对群众的需要,耶稣总是不能遂意身退的。如果他在群众的声音里,听出了父的旨意,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实践。对一个度奉献生活的人来说,这是一份不可抗拒的要求,耶稣是一个为众人而生活的人。

    二、十四节

    “便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

    面对群众的拥挤、跟随,耶稣不但没有厌烦,反而大发慈悲,动了怜悯之心。他把别人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得失更重要,他的心中装的都是别人。为了别人,可以毫不顾忌地牺牲自己。圣保禄宗徒在这方面也是我们的榜样。如果我们仔细去阅读格林多前九章十一至十九节;我们说能领略到圣保禄的精神风范了。保禄宗徒还说到,他一方面渴望脱离肉身与主结合,可另一方面,只要是为了教会大众的需要,他也愿意存留在肉身内继续工作,继续劳苦(参阅斐一章二十一至二十五节)。

    在弥撒感恩经第四式中,有这么一段话:“他为我们为死而复活,是要我们不再为自己生活,却要为他而生活。”这就是奉献生活的全部精神和要求。

    三、十五节

    “夜临了”,也表示一个困境要来了,一个要以信心、以智慧、以勇气去面对的时刻来临了。在我们的奉献生活中,这样的时刻常会出现,这是每一个度奉献生活的人必须要面对的时刻。逃避、推卸责任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只会使心灵的黑暗更加深,夜的阴影更加浓重。

    “请你遣散群众吧!叫他们各自到村庄去购买食物。”门徒们就是这样,他们不想面对,也不敢面对;他们的心中有一种怕麻烦的惰性和一种怕负责任担风险的怯懦。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强调困难,放大困难,想把问题抛给群众,让他们自行去解决。

    四、十六节

    “他们不必去,你们给他们吃的吧。”在这关头,耶稣立刻将了他们一军,把他们的退路给堵死,逼着他们重新面对困难。为什么主耶稣要把问题重新抛给门徒呢?因为主不允许我们在问题面前一味强调客观困难,他要我们接受挑战,并在挑战中培养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也在提醒我们,不要一碰到问题就被问题压死了,要努力地去寻求解决之道;因为天助自助者。

    五、十七节

    “我们这里什么也没有。”门徒明白了主的提示吗?没有!他们依然强调客观困难。他们的心被眼前的困难困住了,突破不出来,故忽略了主的临在,主的能力。他们的信心被眼前的困难吓住了,也被自己的贫乏困住了,以至爱心也发不出来了。

    觉得自己贫穷困乏,一无所有,以至怯于奉献,羞于奉献,这也正是我们现实中经常在发生的问题。古人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如果我们有心意,物质或才能的匮乏又算什么?

    六、十八节

    “你们给我拿到这里来!”这句话是一个命令,一个要求,也是一份提醒,但更是一份恩赐。我们能把什么东西拿给主?无非是我们人生的难题,生命中的种种无奈和苦恼。我们又是什么时候拿给主呢?往往都是在走投无路、无计可施的时候。所以,这的确是鼓舞人,给人信心的一句话,在我们的整个信仰与灵修生活中,尤其在奉献生活中,这是对我们十分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属灵意义相当深,是对我们作基督徒,尤其度奉献生活的基督徒,跟随主、信靠主的信仰生活的一个充分肯定,也是主对我们的生命与信仰追求中,一声充满希望的答复。

    七、十九节

    主言出必行,恩宠的行动随之而来。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微不足道的奉献;重要的不在于奉献的量,而在于奉献的心。只要是全心全意的投入,主一定祝福。

    五饼二鱼如果不拿出来,就只是五饼二鱼,拿出来,拿到了主面前,奇迹就出现了。列上十七章二至十六节与谷十二章四十一至四十四节所记载的两个穷寡妇的奉献,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主说:“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死了之后,才结出许多子粒来。”(若十二章二十四节)

    印度德兰修女如果在开始的时候,不勇敢地迈出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第一步,就决不能成就今天轰动全世界的慈善事业。德兰修女及一切圣人的事业告诉我们:一切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奉献,如果是以真诚的爱心去做的,其背后都有主的祝福与圣化。八、二十至二十一节

    众人不单吃饱,还有剩余,不是几个或十几个人而已,乃是成千上万的人。主的手今天还在祝福,五饼二鱼的奇迹今天仍然在发生。他把他的精神和能力放在那与他心意相通的信徒弟子身上,放在他们的生命之中,通过这些人,在世界各地行施他的奇迹异能。不单使成千上万人身体的饥渴得到解决,更使亿万人的精神、心灵上的饥渴得到满足。

    这真是一位在每一个时代都与我们同在、都给我们恩赐的主。若我们愿意更深地与他同在,那我们就必能“从他的满盈中,领受恩宠,而且是恩宠上加恩宠。”(若一章十六节)这是主亲自对我们的恩许。他说:“我来,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而且是更丰富的生命。”(若十章十节)主愿把自己作为生命的食粮,生命的活水赐给我们,所以他又说:“我就是生命之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若六章三十五节)

    如果说到奉献的彻底,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与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主相比的,我们的奉献是有限的,他却是无限的,我们的奉献是暂时的,他却是永恒的。我们的奉献即使最彻底也只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的奉献却是死而不已,绵绵不绝,恩泽流长。在这样的主面前,我们即使竭尽全力,奋不顾身地奉献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呢?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然而慈悲的主却是那么地看为宝贵,看为大,以这样的奉献给我们永生的报答,这怎叫我们不惭愧万分又感恩不尽呢?因为连我今天的生命都是主给的。“是天主的恩宠,使我成为今天的我。”我还要说什么呢?愿以一首每次都能感动我的歌,向主咏唱我的感恩:

    主啊!你救了我的命

    免了死亡

    救了我的眼

    免了流泪

    救了我的脚

    免了跌倒

    我拿什么报答主耶稣

    给我赏赐一切的厚恩

    我要举起救恩的杯

    赞扬主耶稣的名

    直到永远

    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