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静第八天:祈祷
    避静第八天:祈祷

    一、引言

    圣热罗尼莫曾说过:祈祷是一个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呼吸。可见,祈祷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但是祈祷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未必每个人都能说清楚。还是听听教会训导怎么说的吧。新要理上用一句十分概括的话对祈祷作了一番描述:祈祷是心灵的目光向上天的投注与凝视。因此,我们可以说,祈祷乃是人作为一个有限的、脆弱的存在,向一个无限的、强有力的存在的敬畏、感恩、依靠的表达,是人的一种自我谦卑的信仰行为。具体地说,祈祷就是我们或以言语,或以身体,或以心神与天主的交流沟通。

    其实,要了解祈祷到底是什么?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不断地去做祈祷,并让自己深入到祈祷的境界中去。关于这番体会,就让我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吧:

    千言万语难说尽,一朝证得理始清。

    劝君莫停知解处,自家道路自家行。

    话既然说到这里,本来下面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然而,既然话题拉开了,就请容忍我婆婆妈妈一回吧,也许这对一些还徘徊在祈祷之门外的兄弟姐妹,多少能起一点帮助作用;另外,对一些已深入祈祷堂奥的兄弟姐妹,更冀望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扎根于圣经的信仰表白

    祈祷是一种信仰的表白,它应该深深地扎根于圣经之中,从圣经里获取它灵感的泉源。因为只有圣经才是我们真正的导师,能教导我们学习内心的智慧。“这圣经能使你凭着那在基督耶稣内的信德,获得得救的智慧。凡受天主默感所写的圣经,为教训,为督责,为矫正,为教导人学习正义,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适于行各种善工。”(弟后三章十五至十七节)

    圣经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祈祷方面的见证。比如先知们在祈祷中,为了加强祈祷的力度,就常常引用天主自己所说过的话,紧紧地抓住天主的许诺不放。我们可以去看出谷记三十二章七至十四节及达尼尔先知书九章一至十九节,就可略知一二了。主耶稣自己也是扎根于圣经而祈祷的最好榜样,在他生命处于极痛苦的境界时,他曾用圣咏来作祈祷(谷十五章三十四节,参阅咏二十二篇)。的确,困苦中的祈祷是圣经的提供给我们的信仰宝藏,而这些祈祷就象缕缕馨香,上升天际,深获天主垂怜。圣咏三十四章十八至十九节这样述说:“贫困的人一呼求,上主立刻俯允;上主亲近破碎的心灵,他必救助精神痛苦的人。”在艾斯德尔传第四章中,记载了身为犹太人后裔的艾斯德尔王后,在民族遭受空前危机时,向天主所作的发自肺腑的哀祷,可以说是困苦中的祈祷的典范。如果要一一举出圣经上有关祈祷的例子,那实在是不胜枚举,凡热爱圣经的有心人,自可去查考品味。

    三、一种至诚的行为

    古人说:诚则通灵。中庸上有一句话:不诚无物。真正的祈祷本身就是一种全人的投入,是一种精神的祭献,所以是一种至诚的行为。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就是说,祭祀的时候要主敬、存诚,否则就会变成一种没有意义的空洞形式,没有实质内容的游戏。

    祈祷上至诚的表现首先该是谦卑,那为求得主耶稣为其女儿驱魔治病的客纳罕妇人,在耶稣几乎侮辱其人格的拒绝中,依然乞求,甘心自比小狗,这是一种何等的谦卑下(谷七章二十四至三十节)那为了一个仆人的病,而亲自向主祈求,并自觉当不起主到他家中的百夫长,又是一种何等谦卑呢!(玛八章五至十节)而福音中所提的那位和一个税吏一起在圣殿祈祷法利塞人,之所以祈祷不蒙垂听,令主反感,根本的原因就是虚伪骄傲,自以为义。(路十八章九至十四节)至诚的表现其次则是坚忍与恒心。主曾说过:那坚持到底的,必要得救(参阅谷十三章十三节)。在出谷记中,曾记载以色列人与阿玛肋克人的一场交战,梅瑟在山上观战,并双手举着棍杖为以民祝福。经上这样说:“他的手举着不动,直到日落的时候。”(出十七章十二节)在这里,梅瑟高举的双手就表示坚持不懈的祈祷。正因为坚持不懈,所以以民才获得胜利。我们如果能坚持不懈地祈祷,那么灵性里的争战也必能得胜。在福音中,主耶稣也借着一个不义判官和寡妇的比喻,论及人应当信德来恒必祈祷,不可灰心(路十八章一至八节)。福音中有这么一句话:“但是人子来临时,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吗?”细细品味这句话,意蕴无穷。这话里面有忧伤的责备、也有深情的期待。

    四、生命之光

    祈祷实际上也是一种等待与盼望。等待基督在我生命中的临现,或者更确切地说,祈祷的真谛就在于培养一种醒寤的心态,以恭候天主及其圣意的到来。耶稣基督的到来是不可预知的,只是醒寤着的人才能及时地迎接他。玛二十四章四十二至四十四节这样说:“所以,你们要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在哪一天你们的主人要来——为此,你们应该准备,因为你们不料想的时辰,人子就来了。”在路加福音的十二章里,耶稣所讲的十个童女的比喻,就更充分也更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圣经上所说的醒寤,相当于我们中国文化中所讲的“觉”这个字。觉与悟常连在一起,可是,没有觉,就不可能有悟。觉是一种意识清明的生命状态,是一种属于内在心灵层次的警醒状态。古代的一些灵修大德们,认为这是一种念念分明,自己在任何时候,心灵对自己的身体,甚至意识都作了主的那种状态,包括在睡梦之中也可作得了主。其实,圣经上对这种状态有过描写。比如,圣咏上就说:“我身虽睡,我灵却醒,连我的肉躯也无忧安眠。”

    那么,如何能做到这种觉的状态呢?简单地说,就是八字:意念专注,制心一处。然而实行起来,却是非常、非常不容易。有许多人穷毕生之力去做这样的训练,却仍然达不到这种境界,还是意念纷飞,不断分心走意。所以,必须要善于借鉴圣贤们的修心方法,探索并总结自己的灵修经验,找到切合自身境况的方式、方法,去达到这种意念专注、制心一处的“觉”境。

    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若想真正让心灵持续地保持那种醒寤的状态,有三个字是不能不做到的,那说是:信、望、爱。在我们祈祷过程中,这三个字要始终贯穿其中,绵绵不绝。这里所说的信,就是指不管发生什么,永不动摇的信心。信心能产生奇迹。信心是基础,让我们能有持久的盼望,不懈的的忍耐。我这里所说的信心包括对主的信赖和对自己的信心。完全的信靠主与充分的自信心,不但不相排斥,而是一种有机的整合,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主的爱里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有了这样的信,那我们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中,都能随遇而安,无往不利了。我也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悟:

    信到深时任天涯,心安之处即我家。

    莫道人间荆棘多,春暖遍地可观花。

    所谓的望,这里特别是指一种深切的愿望,即无论如何,要让自己获得基督生命和迫切渴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切望。这种愿望,能在生命中产生一股永不涸竭的动力。这股力量,会帮助我们在灵修追求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即使千万次跌到了,仍有毅力站起来,继续追求。

    所谓的爱,在此并不指一种理念而已,这里所说的爱,本身也是指一种心灵的状态,也就是爱的状态,在这状态中进行祈祷,才是至诚的行动,才有活力去持守那种觉的境界。唯有真诚不欺的受害者才能巩固持久的信心与愿望,因为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让人不知疲倦、不顾辛苦、不怕牺牲、不计得失。这里所说的信,就是指不管发生什么,永不动摇的信心。信心能产生奇迹。信心是基础,让我们能有持久的盼望,不懈的的忍耐。我这里所说的信心包括对主的信赖和对自己的信心。完全的信靠主与充分的自信心,不但不相排斥,而是一种有机的整合,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主的爱里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有了这样的信,那我们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中,都能随遇而安,无往不利了。我也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悟:信到深时任天涯,心安之处即我家。莫道人间荆棘多,春暖遍地可观花。所谓的望,这里特别是指一种深切的愿望,即无论如何,要让自己获得基督生命和迫切渴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切望。这种愿望,能在生命中产生一股永不涸竭的动力。这股力量,会帮助我们在灵修追求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即使千万次跌到了,仍有毅力站起来,继续追求。所谓的爱,在此并不指一种理念而已,这里所说的爱,本身也是指一种心灵的状态,也就是爱的状态,在这状态中进行祈祷,才是至诚的行动,才有活力去持守那种觉的境界。唯有真诚不欺的受害者才能巩固持久的信心与愿望,因为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让人不知疲倦、不顾辛苦、不怕牺牲、不计得失。真爱是专注的,又是无我的。我们跟主的这种爱的培养,就像男女之间的爱情一样,先是认识,然后了解,继续深入了解到彼此理解、接纳、欣赏,再到心心相印,最后到非他莫属,没有了他,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再活下去的热情也没有了。一个信徒,如果能在自己的信仰与灵修经验中,有了对耶稣基督这样深沉的爱,就一定能对保禄宗徒在罗八章三十五节中说的话有很深的共鸣:“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隔绝呢?是困苦吗?是窘迫吗?是迫害吗?是饥饿吗?是赤贫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有了上面所说的这种有爱的体验之后,在祈祷中还会不专注吗?不投入吗?一定能奋不顾身地投入了。在这样的投入中,肉体的存在可能就被遗忘了,或更好说是被超越了;那么,那些依附肉体而存在的种种感觉,还能扰乱我们的心神吗?可以说,沉浸在忘我的爱里,灵魂从肉体里面超越而出了,整个生命的存在成为一种灵的状态的存在而非肉的状态的存在。这就是生命之觉的祈祷。真爱是专注的,又是无我的。我们跟主的这种爱的培养,就像男女之间的爱情一样,先是认识,然后了解,继续深入了解到彼此理解、接纳、欣赏,再到心心相印,最后到非他莫属,没有了他,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再活下去的热情也没有了。一个信徒,如果能在自己的信仰与灵修经验中,有了对耶稣基督这样深沉的爱,就一定能对保禄宗徒在罗八章三十五节中说的话有很深的共鸣:“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隔绝呢?是困苦吗?是窘迫吗?是迫害吗?是饥饿吗?是赤贫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有了上面所说的这种有爱的体验之后,在祈祷中还会不专注吗?不投入吗?一定能奋不顾身地投入了。在这样的投入中,肉体的存在可能就被遗忘了,或更好说是被超越了;那么,那些依附肉体而存在的种种感觉,还能扰乱我们的心神吗?可以说,沉浸在忘我的爱里,灵魂从肉体里面超越而出了,整个生命的存在成为一种灵的状态的存在而非肉的状态的存在。这就是生命之觉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