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喜乐篇 弥撒太滥了!(中)
    八月四日,下午安抵泰泽。何修士受罗哲兄弟所托,邀请我在晚上的弥撒共祭。原来当晚有一位来自印度的修士发永愿,罗哲兄弟特别邀请了一位枢机和两位主教来主礼。当知道香港来了一个朝圣团,就立刻托何修士提出共祭的邀请。

    共祭弥撒中,除枢机和两位主教外,就只有一位来自海地的神父和本人。有人曾看作是香港朝圣团的光荣,因为在众多身处泰泽的神父中,罗哲兄弟只邀请两位,一位是他们的朋友,另一位就是香港的华籍神父。

    其实,被请或不被请,是身外之事,有与无并不重要。但这令人感受到罗哲兄弟落实的大公精神。他本身是基督教循道会的会友,却特别为永愿典礼请来主教举祭,共祭团由来自不同地域的神职人员组成,在六千余各地各派的信徒共融下,一起为这位来自印度的兄弟祈祷,这份超越障碍、肤色、语言、种族、文化和宗派的共融,在礼仪中到达高峰。

    八月八日,十一小时的长途夜车,在露德早上八时半停下来。团友们大多疲倦不堪:一个个拖着沉重浮肿的双腿进入这间全球最宏伟的圣庇护十世地下圣殿。地下圣殿的主日弥撒是出了名壮观的,有团友认为这是最「劲」的弥撤。先说「排场」,差不多每主日都由十数位主教和数百位神父共祭,歌咏团通常由数百人分四部合唱。读经分别从不同朝圣团派出代表,以本国语言宣读。单看「福音游行」和「预备礼品」的两幕已「值回票价」。福音游行时,除巨形蜡烛外,辅祭团从祭台四角举起火把,浩荡地跟着福音游行,火舌盛吐,象征圣言之光,普照万邦。预备礼品时,由各朝圣团派出阵容强盛的代表,从圣殿每一角落列队,手捧饼酒,朝着圣殿中央的祭台游行而来,象征万众归一。但是,在这二万信徒聚会的圣殿内,最令人难忘的,并非这些「排场」,而是病人们活泼的信德!

    成千病人,或躺于轮车,或坐在轮椅,面容流露出坚强的信念,和望德的喜乐,这是渴望基督的强烈表现,因为,身体残缺或恶疾缠身,从床到椅的数秒移动,为他们已是艰巨旅程,更何况长途跋涉远道而来朝圣?他们被安排围绕祭台四周,再加上一比一的义工们细心照顾,使病人们感到没有被遗弃,借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活出人性的尊严和高贵。疾病可能没有因朝圣而治愈;但在疾病痛苦中,他们仍没有放弃天主、世界和自己,这份心灵的治疗,更形可贵。他们的活见证,为健康的人实是一支强心针。

    弥撒后,团友们带着平安喜乐的心步出圣殿,继续人生的旅程。

    八月九日,能在圣母显现的露德山洞举行中文弥撒,不是「奉旨」的恩宠。当年圣母被天主差遣来显现的山洞,不是仙境,而是垃圾焚化区。但在天主的讯息光照下,已转化为奇迹最多的圣地。

    因此,在山洞举行弥撒,给人一个强烈的反思:我们的生活,如何能够诚意地接受天主的讯息,从罪恶中转化为圣神的宫殿,使心灵成为一块圣地?小镇中一个藉藉无闻的山洞,成为全世界朝圣及祈祷中心之一。

    因为,许多人在这里除了得到身体的康复外,更重要的,是获得心灵的平安。那么,我们可否成为他人心灵平安的原因呢?

    在弥撒中所祝圣的「特大」圣体,当时又有谁能预料,这位「大」耶稣,竟然是翌日圣体游行时,引领我们成为唯一进入圣殿平台的朝圣团呢?

    弥撒后,尚有时间,我们便在山洞囗拍团体照,接着列队参观泉水出囗处,这道曾使无数人惊讶的水泉,现仍继续它的使命,洁净每一个朝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