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境  1、从魔幻到信心 青春期:十二至十八岁
    谈到青春期,我们进入了成长中崭新而又关键性的阶段,我们有部分人也许经验过突然而又戏剧化的改变,有些人却渐渐改变,甚至不察觉自己已进入新阶段。

    突然也好、渐进也要,我们面临一个事实,原来不单我们人生的外在现实异常繁复,我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阶段以前,我们对周遭事物都十分好奇,常为所见所闻感到兴奋;可是,在青春期,感到心底有一种很深邃、很多时又很奇怪的困扰情绪。一种新鲜而黑暗的冲动似乎不由自主地驱赶着我们,我们甚至不能理解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又轻易被强烈的喜乐和愉快的感受所笼罩,我们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时,我们亦受制于一种求死、杀害、伤人、毁灭等愿望,有时,我们觉得快要被冲突矛盾的感情意念撕裂:爱与恨、杀害与拥抱的欲望、付出与占有的欲望。

    也许,在这里,我们触及信仰成长的最重要十字路口:我们可否接纳和了解我们的内在冲突,以致经过适当的澄清和了解后,这些冲突变成我们信仰情感成熟的源头?很多时候,我们失败了;许多时候,信仰等同了清洁、纯洁、完美的人生——任何好像要在白纸上印上黑点的感受,都会被视为反信仰。因此,我们不能容许自己有强烈的性欲冲动、残酷的幻想和侵略性的欲望。信条说:“不!”不可诅咒、不可偷盗、不可杀人、不可手淫、不可讲闲话,不可、不可、不可……然后,老师叫我们要乖、要听话、要可爱,这些啰嗦就如此没完没了。似乎无人能够真正明白青年人内心感受的奇妙新世界,这内心感受使我们庄严地感到独一无二,同时,却又感到无比寂寞。

    我们许多人都记得,我们曾经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了解,感到要表达自己内心感觉是多么困难的事,又感到真正能够亲近自己的人又那么寥寥可数。羞惭和罪疚感使我们感到无比孤单,我们觉得自己虚伪,若然其他人知道我们的感受,就没有人会爱我们了。在这个阶段,许多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们也许感到信仰是如此压逼性,又如此令人抑郁,与人生经验非常脱节,又是这么独裁,又这么负面,以致我们以为惟一可以解决内心冲突的就是脱离信仰。有些人对讲坛上大声疾呼的讲道感到厌烦,有些人觉得从来没有人能够明白他内心困扰的感受,又或者再无法容忍许多返教会的人的明显虚伪。于是,许多人自动流失——有些人慢慢流失,有些人公然反叛。

    然而,尚有另一种反应,也许是更有害的反应。这就是企图压抑和极度否认人心的另一面、黑暗的欲望和讨厌的阴影。然后,我们对自己说:“始终,我们多么清洁、纯洁、无罪,我们希望能够保持自己一尘不染。”我们希望自己完全受控,永远没有邪恶念头,永不诅咒,永不醉酒,永不失败,永远保持完美无瑕和神圣,在某方面来看,我们变得如此自满自足,根本没有什么需要天主的拯救。我们走过生命之旅,有如吞噬了一支复活节的蜡烛,既刻板而紧张,经常害怕事情会失控。

    这种反应与公然反叛一样有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种态度妨碍了个人信仰的成熟。要迈向成熟之路,我们得敢说:“确实,我有许多弱点,但那并不代表我是软弱的;我拥有许多丑恶思想,但那并不是说我这个人是丑恶的。”我们敢于这样承认是基于一个醒悟,要得着良好的麦子必定要容忍杂草。若然我们定要把所有杂草铲除,可能会同时拔掉了好麦。一个人倘若永不为任何事情激愤、发怒,他亦一定不会激情地钟于任何事物;一个人若永不会丧失自制,大发脾气的话,他亦不会觉得有什么东西大有价值,不容有失;一个人从未经验过消沉落寞,亦很少会真正经历喜乐的;那永不冒险的人可能永不会失败,但亦永不会成功。

    我们很难相信基督的话语:“我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或许,只有心理学家容格(CarlJung)极力强调,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才能迈向自我实现之路。对容格来说,自我实现的意思,就是结合人格中的阴暗面。自我实现就是一种成长的能力,可以容忍性格中的黑暗面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以免单单向世人呈现自己美好的一面,而假装这就是全部的真我。人为要能达致内里的统一、整全及圆满,人必须接纳及结合人内心的每一部分。基督代表我们内心的真光;基督也是在两个强盗之间被钉的,我们不能否定他们,也肯定不能否认我们内心的强盗。

    这个自我的结合是人生的学习,但在青年时期,我们在这方面得着一个真正的机会测试自己的信仰情操。当中的矛盾冲突是明显的,答案不在反叛,也不在压抑,而在于整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