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契合与群体  5、神学院里的抑郁症 信仰群体
    我们已从“治疗”的角度考虑过“架构”这钥词,现在终于要引入群体这个名词。也许,在近期有关信仰生活的讨论中,群体这个名词是最常用的,可以同时引发兴奋雀跃和极度沉闷的感受。在上述的讨论中,为了要批判地了解问题隐藏的互动因素,我们尽量回避这个概念,但在总结之前,我们必须回到这个重要的字眼,并尝试在神学院抑郁症这个处境中考虑群体是什么意思。

    信仰群体原文是ecclesia(译按:中译多作“教会”),意思是被呼召走出为奴之地,进入自由之地,这名词意味着不断离开目前四平八稳的状况、稳固的地位、寻索超越此时此地的东西。群体一旦安逸固定下来,它就会受试探丧失信仰,崇拜家中之神,而不去崇拜在火柱中领航的惟一真神。

    在我们谈及人生使命之前,我们要首先问整个群体有没有一个使命,意思是经验到脱离埃及、抑郁之地,进入一个新的、尚有待发掘的国土。似乎有些群体丧失了他们的魄力,对途中寻见的绿洲着了迷,安定下来,忘了他们真正的呼召。

    我想整个群体的使命可以是每个神学生的使命,这些日子以来,许多学生都离开神学院,很可能是由于他们无法找到可以参与的使命,反而,在神学院里,他们遇见一群人全神贯注于内心的冲突,为了礼仪、法则、权威,纠缠在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辩论中,无视整个世界的濒临自杀边缘,却浪费精力去对付琐碎小事。这些自我中心的群体使学生们投靠自己,鼓励他们变得十分内省,暗示使命是靠内心灵感带引的,除非无止境地自我检讨,否则无法发现。于是,神学院学生对自己过分认真,并要求前辈不断关心他们最高人的需要和愿望。我想问题通常不在学生,学生们都想付出他们最好的;问题亦不在学院,学院愿意为学生做任何事情;问题大多数在于整个大群体,她失去了最基本的信念:整个群体是由天主呼召,去成就独一无二的使命。

    慷慨情怀从来不缺,倘若人人都发挥和疏导这慷慨情怀,可以移山倒海。我十分确信的是,若然一个群体认定自己是被呼召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伟大的牺牲和伟大的自我否定,去完成天主明显和自证的善工,我肯定要找人去参与具挑战性的事工是没有困难的。那标榜长时间、艰巨工作和需要很多牺牲的,最后会吸引到坚强、慷慨的人;但那标榜保障、成功,以及富裕社会的一切设施的,至终会吸引到软弱、懒惰和宠坏了的人。一件很悲哀的事是,那些决定离开神学院的通常不是那些软弱和懒惰的人,而是那些坚强和慷慨的人,不甘在安逸的环境下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

    信仰群体的任务是不断离开舒适的环境,去寻求可以献身的道路。这任务可以是任何一种事业:教育、医务工作、宣教工作;等等,但任何这些事工一旦趋于成功和有利可图,我们就应该知道进入了一个试探和挑战的境地,我们要狠下心肠跟建立好的事业割断,再向新的领域进发。上文讨论过的抑郁症,我们在诊断中发现,到头来可以分析为一个记号,显示整个群体正在受试探,不再成为会众(ecclesia),并与火柱失去接触,一个信仰群体必须与这火柱保持接触才能够生存,这火焰也是五旬节新群体的象征。在火焰降临后,门徒不再在战栗中拥抱、瑟缩,反而打开大门,踏进这个世界,往不同的方向前奔,他们知道不是单凭同情和友谊的心理经验,以支持和带引他们继续前奔的。

    这正是耶稣向头脑固执的伯多禄三次询问“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的意义,主耶稣所指的爱是神爱(aģape),而不是友爱(phileia)。伯多禄需要一段时间才理解到二者的分别。但耶稣的意思是说惟有这神爱,才能令他完成他的召唤。因为这召唤的意思是,他不再自己束上腰带,随意行走,而是伸出他的双手,让别人为他束腰,并牵带他行走,甚至到他不愿去的地方(若21:18)。伯多禄日渐年老时才能达到这个境界。神学院的生命训练就是想令人成熟成长,并神爱坚固,得以了解十字架不再是抑郁沮丧的记号,而是盼望的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