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一) 狄斯耐乐园的启示
    抵达洛城的第二天下午,陈神父领我们去举世闻名的「狄斯耐乐园」参观。此乐园乍听之下,很容易以为只是专为儿童们而设的;而实际上来此游玩的成人们的人数,恐怕远远超过儿童好几倍罢。

    这个乐园颇具教育价值。除了可以玩以外,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科学知识。玩是差不多人人喜欢的,所以如果能在休闲之外,还给予一些教育的话,那么真可说是一举两得了。纯教条式的教育比较呆板乏味,所以较难获得预期的效果,如能寓教于玩,则效果自然较佳。

    我们去乐园的一天虽非周末,但是仍然人山人海。听说周末或假日人潮更为拥挤。每张票价高达美金六元五角,但人们仍趋之若鹜。可见此一乐园受欢迎的程度是多么的大。可幸有教友送我们一些票,否则我们大概只能做蜻蜓点水式的重点参观,而无法尽情观赏了。

    园内的花样繁多,有态国、印第安人村、火车、单轨火车、太空漫游、潜水、跑马场等……美不胜收。我们曾在室内观赏熊的表演,有音乐演奏等等节目。虽然表演的都是由电动控制的假熊,但是那份逼真神态,几可乱真。我们也曾进入潜水艇,在人造的海中观赏海底奇景。我生平从未过过骑马的瘾,但是在这里因为有人护驾,所以也跃上马背,绕场一周,并且还在马背上故作姿态,留下一帧马上雄姿的纪念照。

    曾在卡通片里看过许多卡通人物与动物,深觉喜爱,而今天能在乐园内看到庐山真面目,更觉高兴。每天这些著名的卡通人物会敲锣打鼓地列队在园内游行,供游客们观赏逗趣。当他们出现在街道上的片刻,在人潮中实时掀起了一阵骚乱。在欢呼声中,人潮拥向街道中央,莫不以能一睹这些带给世人欢笑的卡通人物的庐山真面目为快。

    据说担任扮演卡通人物的人,都是经过严格甄选出来的。并不是人人都可扮演的。固然,卡通角色的造型都已定了型,但是躲在里面扮演的人的动作却需要表现的恰如其分,否则会显得格格不入。而如果想要表演生动逼真的话,那么就得尽力揣摩所扮演的角色,把自己溶入其内。否则就无法传神了。

    我相当佩服这些隐藏在卡通造型里的人们,因为借着他们的表演,那些原只是无生命的道具,却能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无限的欢笑与喜乐。他们就如同那些马戏班里的小丑一样。小丑们的主要职责仍在于做出一些滑稽而夸张的动作,逗观众们发笑,以博取他们的欢心。可是,当我们笑得前躬后仰,或是笑出眼泪来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是谁带给我们这么大的兴奋与欢乐呢?也许我们会说,这是我付出门票的代价。我既然付了钱,当然我就应当获取代价。不错,我们是以金钱换取欢笑。但是我们是否也想到,金钱只不过是一张白纸印上图样,花纹与数字的纸而已。金钱是没有生命的。它本身不会带给我们欢笑,它只是我们获取欢笑的一种工具而已。因为让我们尽情欢笑的,是那些真我被脸上涂满了的油彩所淹没了的小丑们呀!

    如果在逗趣的小丑与当观众之间让我们做一个选择的话,我深信大家都会选择当观众吧?毕竟,脸上涂满了油彩,还要做出夸大的动作,在群众前献丑,并非人的本性所喜欢的。被欣赏、被高捧、被欢迎、被赞美的,往往是那些主角们,而小丑的地位,只不过是换场时为避免冷场而穿插的一些默缀而已,实无关轻重。

    殊不知,真正能带给人欢笑与喜泪的,却往往是马戏团里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丑们呀!如果他们能有选择的话,相信他们大部分会跟你我一样的,宁愿坐在观众席上欣赏别人的表演。但是为了生活,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与自由。他们生下来似乎就注定了要扮演这种逗笑的角色。

    所以,当我们欣赏小丑们逗趣的动作而尽情欢笑时,我们是否也应当学习着在笑声的背后看出他们的泪与痛苦,因而对他们怀着一份感恩之心。

    在我们的周遭,无时无刻都有我们不相识,也从未曾注意到的小人物在为我们默默地服务与牺牲。我们是否对他们怀有一份的敬意与感恩呢?当我们每天听着由远而近的那曲抑扬幽美的「少女的祈祷」的乐声时,我们唯一关心的事只是怎样能快一点儿把脏兮兮的垃圾拋上垃圾车而已,而对于那位坐在车前,每日单调而近乎机械式地操作驾驶盘的司机先生,与那几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清洁队员却视若无睹,甚至于有时候会投以卑视的眼光,掩鼻而过。

    但是,我们是否曾经想过,如果没有这些小人物的牺牲、服务与贡献的话。我们的家里大概早就成了垃圾堆,而街道上早就没有我们立锥之地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太容易把一切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常会说:「本来就应当是这样的么!」我常想:如果我们每人能够常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别人的话,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比现在更可爱、更美好。圣保禄宗徒不是曾说过吗:「在你们的身上,有那一样事情不是领受的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记起了好几年前在中副所读到的一篇短文。它给我的印象深刻,因为它实在非常有启发性。

    该文的作者可能是一位年龄不大的女孩。她说,有多少次她是多么希望向母亲说声:「妈!我爱您!」或「妈!谢谢您!」可是,也许是由于中国人含蓄的民族性在作祟吧?她竟然未能说出内心要表达的爱情与谢意。等到她的母亲有一天突然谢世之后,她因未能说出那句话而引为无限的内疚。

    不错,父母爱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身为子女的如果能常常向他们表达爱意与感恩的话,那不但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更能够增加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

    相信读者中有不少人曾经看过「屋上提琴手」这部电影吧?这部电影给人的感受颇深,我也不例外。但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片中一个可能不甚为一般人注意的镜头。那就是有一天晚上,当剧中的那对老夫妇躺在床上要就寝时,那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忽然间转向老头子问说:「你还爱我吗?」老头经太太这么一问,反而迷惑起来了。他心想:我们已是结婚多年的夫妻,已经是老夫老妻了,难道还需要用言语表达彼此的爱情吗?言外之意,彼此相爱就够了,何必再多此一举呢?

    在我看来,这位老太太的问话不但不多余,而且还表现得非常的有人情味。我深信她之所以问老丈夫是否还爱她,并不是在怀疑自己丈夫对她的爱,她这样做,只是希望爱她的丈夫能够用听得见的言语向她肯定那深埋在他内心深处对她的爱意。殊不知一句感恩的话,即便是短短的一句「谢谢!」或一个表示赞美或鼓励的手势,都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或更和谐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太多的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了。即便是我们与天主的关系,也往往如此。

    圣经上曾记载说,有一次有十位患有痲疯病的人,来要求耶稣治好他们的病。我们从旧约的记载,知道患此病的人的遭遇是非常可怜的。他们被隔离在城外,不可与常人生活在一起。在路上行走时,必须披头散发,撕裂衣裳,并且还应用手摀着嘴高喊:「不洁!不洁!」以警告他们远避。也因此,能够被治好的,实在是蒙受再造之恩。可是被治好的十个人中,回来感谢主的,却只有一个,怪不得耶稣会以略带抱怨的口气,感叹地说:「唉!不是有十个人被治好了么?而为什么回来感谢我的,却只有一位,而且还是一个外邦的撒玛黎雅人呢?」

    犹太人是天主的选民,也因此他们从天主手中所承受的祝福与恩惠比谁都多;也因此他们应比别人更应有感恩之心才对。可是事实上并不如此,怪不得耶稣会心里难过起来而甚至于抱怨了。

    当我们读到这段记载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去判断别人的忘恩负义呢?或是我们也能反躬自问:「我是属于那会感恩的撒玛黎雅人?或是属于那九位忘恩负义的犹太选民呢?」我想,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诚实的话,无可否认的,我们多半时间是跟那九位忘恩负义的犹太人一样。

    耶稣曾向我们保证说:「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因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给他开。」既然有了这样肯定的保证,所以我们就一天到晚向天主求个没完。而在蒙天主垂允之后,却掉头而去,摆出一付债权人的面孔,好象天主所赐的恩惠是欠我们的一样。

    曾经有一位教友在避静中听完了论祈祷的道理之后,很激动地跑来告诉我说:「神父,我平时祈祷的内容,是不折不扣的百分之百为自己向天主求!」如果我们跟天主的关系只限于光向祂伸手而已的话,那么就未免太可怜了一些。因为天主为我们只不过是一位能满足我个人需求的供应者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天主跟一架自动贩卖机或一间超级市场又有多大的差别呢?说的厉害一点的话,我们只不过是在「利用」天主而已,称不上是理想的父子关系。因为理想的父子关系不只限于有需要时才去向父亲要;而是两个活生生的生命在爱中完全的投入。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的神恩运动,在他们的祈祷中,除了求恩外,他们更强调对天主的赞美与感恩。这原是我们教会祈祷中所不够强调的。在天主经中,耶稣并不叫我们先求个人的恩惠,而是要求我们要朝拜赞美说:「我们的天父,愿的名受显扬,愿的国来临,愿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因为祂要求我们要首先寻求天国以及其一切义德,然后才求个人的所需。

    所以,祈祷首在赞美与感恩。有位著名的神修家说过:「感恩之心乃承蒙天主更多降福的先决条件。」这句名言,实有让我们咀嚼回味的必要。

    由狄斯耐乐园的卡通人物而扯到小丑、屋上提琴手以至于感恩的祈祷,也许读者们会觉得扯得太远了。那么,就让我们掉过头来,把乐园逛完吧!

    乐园中的种种构想与设备,实在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但是最叫我感到兴趣的,却是穿梭其间的各式各样的人种。虽然我没有做过统计调查,但是仍然可以肯定的,是到这里来游玩参观的,要以从各国来的观光客为多。无形间,整个的乐园就变成了世界人种展览会一样,五彩缤纷,热闹非凡。临别前,我们还特地站在花团锦簇般的花丛里摄影留念。乐园里绝大多数的玩具都是假的,但是万万也没有想到连我们置身其中的花朵,也有的是假的。原来他们把假花与真花植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疑真似假的感觉。如果不加细辨,往往就被蒙骗了。从这小小的构思,也可以约略看出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