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之旅 另一种奉献生活
    在过去,当我们一提起修道奉献的生活时,我们往往只会联想到当神父、修女,或所谓终身不嫁的「守贞女」(俗称「姑婆」)这些人。而今天,在教会内已有了一种介乎这两者之间的新的团体出现,统称为「在俗的修道团体」。像在本省已存在多年的「鸣远女子服务团」及「德兰服务团」等都是。她们的团员虽也发神贫、贞

    洁、服从三圣愿,但是她们并不是传统上所称的修女。如果你以修女称呼她们,她们也往往会马上纠正你说:「我不是修女,我是小姐。」有时候会把对方给弄迷糊了,觉得有点儿奇怪。

    这种团体直接属于教区管辖。她们或度群体生活,或因工作的性质及需要而散居各处,视情况而定。我数年前到菲律宾各地巡回演讲时,就曾应邀到马尼拉给「德兰服务团」的小姐们做过弥撒及演讲。她们或三、五成群,或散居各处,但是她们仍有类似修会的团体生活。我那次给她们演讲,就在她们的总部。这个团体现在吸引了许多就读各大专的女青年,加入她们的团体,前途被看好。

    「在俗修道团体」在今日颇让一般青年们向往。当然,这一方面表示,在今日的世界里,客观的环境实在有这种需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假定,这种需要也是来自一些愿意奉献,但是却又不愿受传统修会生活束缚的人的「创意」呢?加入这种团体的成员,固然比较容易打入社会,因为她们并不穿修女的会衣,外表一见如常人。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修道团体生活,所以在神修生活上,有时候反而缺乏保障。他们既不是神父,又不是修女,但却要以修道的精神从事入世的工作,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今天去参观的这个训练中心,就是专门为训练来自世界各地,愿意度这种奉献生活的女孩子们而创设的。这个中心分英文部与法文部两部分。在那儿受训的女孩子则来自不同的国家。也有来自我们亚洲的韩国、日本、越南、香港等地的女青年。

    中心的所在地,选得非常得好,既清静,又幽美。从它的背后,可以透过枫树远眺天际间的群山。那真是一幅天然的美丽风光。令人向往与流连。

    由于在他乡遇到国人,又同是度奉献生活的同道,所以我们并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参观,就找个地方畅聊起来了。一直聊到午餐时,还是津津有味。就如同多年阔别的老友,有诉不完的离情似的。

    从她们的言谈中,让我深深地了解,凡全心依靠上主的人,就会蒙受祂特别的照顾。该中心管出纳的一位外国小姐告诉我,中心本身并没有任何基金,完全靠别人的济助过活。她说,曾有多次,明明知道明天就有断炊之虞,但是她们还是坚信上主必会设法照顾。因此,她们仍然照旧工作,当然,也格外地热心祈求天主的降福。说也奇怪,第二天大清早,自然就有人送钱去给她们,解决她们的困境。听了她的话,让我更懂悟了耶稣在福音上所提的有关信德的真实性了。祂说过:如果你们有芥菜子般的信德,那么你们就可以移山倒海了。

    在玛窦福音第六章的地方,曾有一段耶稣教训我们应该依恃天主照顾的美丽的言辞。祂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为你们的生命忧虑吃什么,或喝什么;也不要为你们的身体忧虑穿什么。难道生命不是贵于食物,身体不是贵于衣服吗?你们仰观天空的飞鸟,牠们不播种,也不收获,也不在粮仓里屯积,你们的天父还是养活牠们;你们不比牠们更贵重吗?你们中谁能运用思虑,使自己的寿数增加一肘呢?关于衣服,你们又忧虑什么?你们观察一下田间的百合花怎样生长:它们既不劳作,也不纺织;可是我告诉你们:连撒罗满在他极盛的荣华时代所披戴的,也不如这些花中的一朵。田地里的野草今天还在,明天就投在炉中,天主尚且这样装饰,信德薄弱的人哪,何况你们呢?所以,你们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寻求的;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祂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25-34)

    耶稣所要求于基督徒的信德,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那种不负责的信德。不是盲目的,是因为我们相信祂是慈父,因此必会照顾我们的所需;不是不负责任的,是因为信德并不拿走我们「尽人事」的责任。那种无所事事的依靠,并不是真正的信德。

    我想,训练中心的小姐们应该是最能体会这些道理才对罢。

    今天的午餐,吃得真是愉快。我说愉快,并不是因为它「免费供应」的关系,而更是因为在肉体获得食粮之余,精神也同时得到了饱饫。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过去在修院里用餐时,常有人给大家「念饭书」(圣书)的目的了。如果在肉体获得饱饫之时,精神也得到滋养的话,那真是双重的享受。

    午后,她们几位自愿做我的导游,领我去参观圣女伯尔纳德一家生前居住过的「囚牢」。

    那是一间极小的屋子。屋中除了放着三个床铺和两把椅子等简单的家俱外,就只有挂在墙上的那个十字架和一串大念珠了。

    在另一间屋子里,我们见到圣女当日见到圣母显现时所戴的头巾和她亲笔所写的一些信件,字迹非常娟秀可爱。从她的笔迹中,不难想见圣女的外表和她的心灵,一定也是秀丽文雅才对。果然,当我们见到她的遗像时,这一个想法马上就得到印证了。真如俗语所说:「字如其人」。我曾看过圣女肉体不朽的照片。她面庞纯洁美丽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见了,顿感一股清新之气吹袭而来。深深地挑动了目睹者的心弦。据说圣女逝世一百周年时,曾打开过棺盖一次。由于遗体遇到空气,脸部马上就变了颜色。后来只好在脸上打上一层薄薄的脂,仍可以看出它的光泽来。

    我们再往前去,到了一间不很大的房间,据说这是她当日初领圣礼的地方。在这间房子里,摆设了一个祭台,一个当日她常跪着祈祷用的跪凳。还有她用过的一条围巾。

    后来,我们跑去她的本堂,因为听说她就在那里的圣洗池受的洗。旁边还放着当日的领洗登记簿。

    面对着这一切,叫人真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圣女出身确是比一般穷人更卑微,但是她由于蒙受天主圣母特别的垂怜与钟爱,终于成为全球教友热心敬礼的对象之一。

    看到了她,我马上就联想到少女时代的圣母玛利亚。她不是也一样,由卑微的人被提拔到天主之母,亦为世人之母的崇高地位吗?但是圣母在获得殊恩之后却仍称自己是「上主的婢女!」她把特蒙宠幸视为「因为祂垂顾了祂婢女的卑微,今后万世万代都要称我有福。」(路一48)我想,圣女伯尔纳德当日的心境,应该也跟圣母一样才对罢。

    去圣堂参观的时候,我顺便在那儿买了一些比较便宜的圣牌,准备回国后分赠亲友,做为纪念。

    然后,我在大堂后面的祭台上做弥撒。望弥撒的教友,除了三位中国小姐外,还有一对外籍的中年夫妇及另一位女教友。不如是由于对神父地位的尊敬,或纯粹出于好奇之故,他们除了参加弥撒外,还拿了一串念珠,要我在弥撒后给予祝圣。

    当然,做弥撒时我还是不忘为多难的祖国教会祈祷,也为所有的亲友呈上我默默的祝福。

    下午五点半钟,有神父及修士们在堂里公念晚课,我一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不请就擅自加入他们的行列,跟他们异囗同声地高歌,赞颂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