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庭 浦东
    我出生在上海,但受家庭的影响,说话仍是浦东口音,我一开口,人们都知道我是浦东人。这里讲一讲浦东,上海因黄浦江的分割自然形成两个地区,黄浦江东面叫浦东,黄浦江的西面叫浦西。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外国人来了,有了租界,因租界都在浦西,故浦西发展得很快。浦东一直是农田,浦东人都是农民,种的是水稻与棉花。一江之隔天壤之别,浦西成为东方巴黎,浦东一直是落后的农村。我小时候正月十五灯节,提着灯(就是外面是纸糊的,里面是蜡烛)在弄堂里跑来跑去,妈妈教给我的歌是,希望一年花也好,稻也好。稻指水稻,花指棉花,希望种出来的稻好,种出来的棉花也好。这反映出农民的气息。20年代初,浦东只有陆家嘴一块地方,紧靠黄浦江。有英美的烟草公司(就是制烟厂),还有纱厂,此外啥也没有。我们小时候过江没有轮渡,要回老家去,只有小舢板,20来人挤在一只小船中,人摇橹过江。到了那边,没有大路,只有很狭小的土路,可谓羊肠小道,当然没有汽车,也没有马车,也没有人力车(就是人拉的黄包车),只有一个人推的独轮车。独轮车的每边可以各坐三个人,车工一个人推着这个车子发出咿呀咿呀之声慢慢往前走。

    金家巷离黄浦江大约6公里,整个村子是农民,80%姓金,还有20%姓唐,连个商店也没有。要买东西,如日常用品,还要靠被称作货郎的人担(就是一个人挑个担子,有油盐酱醋还有针线等日常用品)。货郎来了以后手晃一个铃摇,大声吆喝,大家就出来买东西。有的人用鸡蛋换东西。真正要买东西,还要跑好几里以外的洋泾镇上去买,可见老家很落后。老百姓白天种田,晚上有的纺纱、纺麻,有的织布(用土的织布机),织的布很结实牢靠。后来外国人来了,有了所谓的洋布,土布便没了销路。

    照明当然没有电灯,也没有煤油灯,而点菜籽油灯,灯草放在一个圆盘上点着,灯草有一点点光线。《儒林外史》里讲,一个守财奴,死前还伸出两个手指头来,他的妻子明白,他认为点两个灯草太浪费了,只要一根就可以了。浦东的物质文明较为落后,可天主教的教务却比较发达,每三里或四里就有一座教堂,旁有神父楼,称为洋房。我们浦东金家巷这个堂曾是主教座堂,旁边的一个小堂我们也叫老堂,老堂就是主教座堂,以后盖了一个大教堂,主教曾住在金家巷。几次被毁后总是教友筹资再造。浦东的圣堂都由贞女即守贞姑娘管理。那时候还没有中国修女会,贞女发守贞愿为教会服务。神父要管好几个堂口,像金家巷本堂神父有将近10个小堂口,杨思桥、严家桥、界沟湾、唐家衖、南黄等,神父巡视堂口,事务由贞女管理。贞女一心一意为教会服务,不拿工资,义务劳动,做手工活儿养活自己。一生奉献给教会。她们曾为上海教区做出巨大的贡献,教会不应忘记她们。

    当时浦东教友以身为浦东教友而自豪。浦东出身的神父很多。我回想一下,在我青年时代,上海教区有将近50名神父是浦东人。修女更多了。浦东教友在20年代认为可以成立一个教区,成立一个国籍教区。他们联名上书到罗马,请求教宗成立一个浦东教区,由浦东的神父来当主教。这个事情触犯了当时在上海的法国籍主教,罗马收到此信后没有答应,反而把这封信转发给在上海的法国籍主教。该主教看信后很生气,把几个领头签字写信到罗马去的人叫来大加训斥,并叫他们做公堂补赎,说他们犯了罪,不然要开除他们的教籍。

    天主安排得如此奇妙,解放后的第一位上海教区主教是浦东川沙人龚品梅。龚品梅失去自由后代理主教张士琅,是浦东张家楼人。以后的张家树主教也是浦东人,张家树去世后来了一个名叫金鲁贤的也是浦东人。所以浦东人希望由浦东人做主教来管理教会的愿望,天主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做出了安排。可惜,现在浦东的教会不发达,修道的人很少。现在浦东神父只留下几个老人,年轻的只有一人,名黄正平,我祈求天主使浦东的教会、浦东天主教能够复兴起来。改变现在这样进堂的人老年人多青壮年人少,小孩子也不多的状况。

    我小的时候浦东不但经济不发达,浦东人的文化程度也不高,文盲很多。在20年代政府做过一个调查,中国人文盲最多的县,第二名就是浦东南汇县。全中国文盲最少的却是江苏苏北盐城。浦东人除了种田以外还有做手工艺的,多数都是裁缝,还有厨师、木工,知识分子很少。浦东也没有什么名人,最有名的一位是张闻天,曾是共产党的总书记,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他从不争权夺利,是很伟大的革命家,值得后世钦仰。

    我出生在上海,我父亲、我外祖父都在外商公司任职,殖民主义的影响颇深厚。当时满清刚被推翻,辛亥革命才成功,又被袁世凯取得了政权,封建势力基本上还统治着人民的思想,广播呀、电视呀都未发明。家里有一两份杂志和一份申报,教会学校内没有政治课,没有爱国主义教育,人们的思想很闭塞。我的儿童时期对于国内外形势的知识大抵来自晚上父亲与亲友来家吃饭时偶然听到的只言片语,我似懂非懂的记在脑中。当时正值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们茶余饭后谈论这些督军,带着贬义,认为他们实际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他们只推崇吴佩孚将军,说他廉洁,没有多少私产,说他爱国,别的政客、军阀都在天津租界内买有房子,一旦下台就躲到租界里去求帝国主义庇护,独他吴佩孚始终不入租界。他们不喜欢冯玉祥,说,要不是冯倒戈,吴就能统一中国,后来事实证明吴爱国,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占领华北后许多政客跳出来做汉奸,日本人多次请吴出面组织伪政权,被吴严辞拒绝并要求日寇撤出中国,包括东北三省,终被日本人害死。小时候听到的话一直记住,不禁想起家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