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斯德拉上 引言
    历史背景

    《撒慕尔纪》和《列王纪》叙述了从达味时代到流放至巴比伦这五百年的以色列历史,中间没有间断。

    接下来便是七十年的沦陷,或者说是流放。但是并非所有百姓都遭到流放。留在国土上的大部分是小农,他们没有领导者,也没有精神上的领袖,因此对于光复国家无所作为。

    公元前538年,加色丁的征服者居鲁士发了一道谕令,让流放到巴比伦的所有以色列人返回他们的家园。居鲁士的这一姿态,首先是出于政治目的,圣经将此视为天主对先知们(尤其是耶肋米亚和厄则克耳)的许诺的应验。居鲁士的谕令标志着流放者回归的开始:他们将要复兴国家。首先启程回家的人是和国王的后裔则鲁巴贝耳一起走的。历经了艰难的开头之后,犹太人终于在下一个世纪,在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的引导下得到了重组。

    厄斯德拉的改革

    居鲁士的谕令并未缓和已成为波斯帝国一个省份的巴勒斯坦的政治局势。耶路撒冷仍然处于撒玛利亚人的管辖之下,撒玛利亚贵族不想让经过五十年的流放之后重返家园的犹太贵族后来居上。这便引发了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并非所有的犹太人都回到了故土。许多人在流放之前就已移居他国,并继续留在他们的居住国,如埃及、亚述、波斯等地。有些被流放到巴比伦的犹太人没有回来,因为借助互相帮助,他们已成功地克服了困难,在当地享有不错的地位。而那些以整个家族或以有组织的团体形式迁回的,是最能认同先知信息的犹太人,这促成他们重建一个纯洁神圣的以色列。

    对他们来说,第一项危机就是如何定居在由外方人充斥的家园,犹太人并没有完全认知他们的使命,这可能使他们失去热情。这就是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促成犹太人本身团结,不和其他民族混在一起工作的重要性所在。请特别参阅异族通婚的问题(厄上9-10;厄下9:2和13:10-30)。

    后来,在圣经工作中,对于收集书卷并首次将这些作品编纂在一起,使圣典形成宗教基础这方面,厄斯德拉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此之前,圣经都是被收藏在宫殿里或把持于司祭的手中,对民众来说,只要参加传统的圣殿仪式就足够了。

    厄斯德拉开创了新的礼拜形式,使共同阅读圣经成为民众宗教生活的基础,从而使他们的信仰更加稳固。见厄下9:2。加下2:13-14追忆了厄斯德拉在编纂圣经成书上的地位。

    厄斯德拉的改革使经过巴比伦流放之后的犹太团体有了其独特性。天主的子民成为一神圣的民族,献身于天主,并以许多律法屏障和其他民族相隔离。他们生存就是要维持对唯一天主的敬拜,而且因为他们并非独立国家,司祭便以天主之名掌握了世俗和宗教的权力。

    《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

    最早,这两卷书是不分的。即使现在,我们也称前者为厄斯德拉上卷,后者为厄斯德拉下卷。这些书卷提供了有关这两个人所完成的工作资料。以下是犹太团体光复的步骤:

    -从公元前538年居鲁士颁布谕令开始,好些被流放的团体和则鲁巴贝耳返回故土,重建圣殿(厄上1:1-4:5;4:24-6:2)。

    -而后,犹太人的敌众想要阻止圣城的重建(厄上4:7-23)。

    -大约在公元前458年,厄斯德拉开始组织团体,将梅瑟律法强制成规则(厄上7-10)。

    -公元前445年,乃赫米雅从波斯归来,重筑城墙,而后治理耶路撒冷长达十二年(厄下1-7)。

    -最后则是乃赫米雅在公元前425年的第二项使命(厄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