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基督教弟兄姊妹的分享 I4 我对天主教之认识
    (本文原载於香港大学基督徒团契刊物「榄榄」1983,作者是余创豪博士,Chong-ho(Alex)Yu,Ph.D.,MCSE,CNE,CCNA,AcademicResearchProfessional/Manager,EducationalDataCommunication,Assessment,ResearchandEvaluation,Farmer418,ArizonaStateUniversity,TempeAZ85287-0611。承蒙允许刊载此文,特此鸣谢!)

    引言

    一般基督新教徒都视天主教为异端,而现今有不少更正教护教书籍亦是持此观点,但我认为这些书的资料许多都已过时,而且当中包含了不少误解。

    救恩观的误解

    首先是关於救恩问题,更正教批评天主教并非因信称义,而是信德加上行为丶再加上圣礼。今年为天主教之救赎圣年,天主教在「救赎圣年」特刊上宣称:「自己〔信徒〕的卓越地位并非个人功劳所获,而应归功於基督的特殊恩宠。」(1)又脱利腾〔天特Trent1545-1563〕大公会议之信条宣称:「基督藉着十字架上祭祀的死亡,救赎了我们使我们与天主和好。非有信心,成人之称义是不可能的。」(2)发行港台两地之『圣经双月刊』,在一九八三年三月号中有许多篇文章都论及「救赎丶十字架丶主之死亡与复活」,其论点与更正教完全相同。(3)

    那麽关於行为与圣礼又如何去解释呢?上面引用的「救赎圣年」还有下文:「如果不以思言行为去报效〔恩典〕,不惟不能得救,且要招致更严厉之审判。」(4)脱利腾信条亦补充说:「善工能邀至更丰富的恩宠。」(5)换言之,行为是得救之後的,而非得救之条件。我与天主教合一委员会的扬祖媛女士谈论过这个问题,她认为信心与行为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因信主而罪得赦免,但人性仍是软弱的,所以教会才强调行为与圣礼,来扶持信友奔走天路。

    脱利腾信条有云:「新约的圣事对人的得救是必要的。」(6)圣礼问题无疑是两教之分歧点,但我觉得并不是双方之观点完全背道而驰。就圣礼问题,我请教过大角咀堂司铎恩宝德神甫,他认为圣事虽有圣化信友之能力,但圣事并非消炎片,一服便有效,要它产生效果,必须要有信友心灵上之应和。这与更正教强调圣餐前要悔罪并无两样。至於复和圣事〔告解〕,敷油圣事,杨祖媛认为教会是为体恤罪人及病人而立的,表示教会对罪人的接纳,对病人的支持。

    对教皇问题的误解

    第二个误解是关於教皇问题,首先谈谈教皇无误,我们不要以为教皇一人所宣告之一切东西都完全没有错误,其实「教皇所颁布之决议必须由公会会议所研讨通过及联名签署,否则无效。」(7)梵谛冈初次公教会议(VaticanI1869-1870)宣布:「全主教或在举行大公会议时集合,或分散在全球各地,共同宣布一项有关信仰或道德应为一切信友所接受的教训时,不会错误。」(8)

    换言之,「教皇无误」实在应是「教会无误」,但教会宣告的一切是否都在无误之列呢?恩宝德神甫表示非也,无误之范围,只限制在有关福音的教义上,并不包括教会组织丶礼仪之类的事。事实上天主教的组织丶礼仪是经常在变的。教宗并非一个握有无上权力的独裁者,例如若望二十三世出任教宗後,马上觉察到弥漫於罗马教廷内一般自我封闭的气氛,而对这种情形,他只感叹无能为力而叹道:「在这里,我只不过是个教宗。」(9)

    有关拜圣母问题

    第三点误解是关於圣母玛利亚,更正教以为天主教拜圣母根本是大错特错。玛利亚之地位,最先在公元四三一年之厄弗所(以弗所)会议讨论,会中决定称她为「天主的母亲」,为什麽神有母亲?不是这个意思!大会其实是为了肯定耶稣基督是神,所以才叫玛利亚为「天主的母亲」。天主教中不少神学家主张「淡出」圣母的地位,天主教现在只对圣母敬礼,而非敬拜。〔当然会有部份教友不知情而拜圣母。〕现在西方之合一运动,已不再太争论圣母问题了。不过圣母教义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如圣母卒世童贞丶无原罪丶带肉身升天丶为人代求等,永援圣母九日敬礼之祷词,甚至直接向圣母求救!(10)

    无可讳言,天主教在历史上犯有不少错误,即使至今亦不能完全改正过来,所以当提出一些尖锐的质询时,公教报总编辑夏其龙神甫说:「父亲错了,儿子要怎麽办呢?」恩宝德说:「你可质问当时有没有宣布那些信条之必要,但事实上已经宣告了。」

    梵谛岗二次公教会议前後的变化要真正认识天主教,我想必须要留意一九六二至六五年的梵谛岗第二次公教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甚多天主教之改变,我尝试提及几点,但难免会挂一漏万:

    梵二精神部份是受到神学家德日进(Chardin)影响的。在此之前,天主教相当出世丶保守丶和排他。德日进参考了达尔文进化论,着有『人的现象』(Thephenomenonofman〕一书,他认为世界不是静止丶而是动态的,世界向着亚美茄终点(Omegapoint)迈进。(11)他说自己的书是写给爱神所爱的世界的人看的。德氏曾被教廷视为异端,後来又对他追认接纳,德氏之论调,令天主教醒觉到人类之历史与救赎之历史的关切。简言之,梵二使教会关怀世界,教宗保禄六世说:「大公会议之教会看这个世界有点像天主一般,〔在创世後〕说祂所造的一切都好。今日教会希望在世界各范畴中注意它:宇宙丶人性丶历史丶文化及社会,以更大的爱心关怀它。」(12)教宗在1965年曾亲赴联合国向全球代表呼喊「不要再有战争!」(13)在1967年又发表『民族发展通论』,当中说:「天主创造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人类,所以人应当运用天赋之智慧,努力使这个世界完全属於每个人。」(14)「基督徒应该勇敢面对现实,铲除一切不正义之措施。」(15)时代徵兆(Signofgeneration)在梵二後是天主教通行之名词,LeonBedrune有一篇文章被收录在『时代徵兆』一书,他在文中写道:「教会既不脱离世界亦不超越世界,她就处在世界之中,她的使命就在世界之内。」(16)我们讲福音,不是拿起圣经照字读字,而是看看时代之需要丶世界之处境,而重新了解上主对吾人的要求,向人讲出他们在特别处境下最需要的福音。而天主教之独断丶排他精神亦随着世界的开放而消退,开始尊重其他社会文化丶异教及更正教。至於教会组织丶礼仪等改革,此处暂且不提。

    当然,梵二之改革并未得到所有人同意,高等批判学家华德(bruceVauter)说:「梵二所带来的後果是,我们似乎完全被教会结构和行政组织问题所羁绊。」(17)他认定梵二重视教会,而忽视了教会之创始者基督,以致基督(Christology)之研究受到压制,教会「从来不准人的思想自然发展……在权力之层次上反开放主义。」(18)但据我所知,天主教已由罗马下放了许多权力至各区主教,而其自由精神亦有进步,如1981年『示』编委出版之『基督』,因内容问题引起了争论,但胡振中主教始终容许讨论,没有以权力去压制任何一面。讨论,没有以权力去压制任何一面。

    新神学的污染以我的观察,天主教现在面临之危机是「新神学」(Liberalism)之污染),一九0七年与一九一0年教皇庇护十世(PiusX)曾下两道通谕禁制之,当时之新神学运动以法国教士劳瓦西(1857-1940)为着,他不接纳圣经无误论。但直至今天,新神学又再在天主教中复起,FredrickS.Leathy说:「新神学派现在正扫荡着整个罗马天主教会,与这个新神学派运动作殊死战者,只不过有几个天主教保守派之学者而已。」(19)我接触过不少天主教人士及阅读过不少天主教书籍,都发现当中有相当重的新神学思想,当中有些可以接纳,有些则太惊人了!这篇草草之作,实在不能算是澄清或启导什麽,但愿两教能在日後有更多的对话与合作,一则消弭误会,二则联手对抗新神学,于愿足矣。

    注释

    (1)『救赎圣年』,圣年庆典小组编,1983年6月,P.6。

    (2)『基督』,『示』编委,1981年9月,P.244-245。

    (3)『圣经双月刊』,思高圣经学会,1983年3月,三十八期。

    (4)同(1)。

    (5)同(2),P.245。

    (6)同(2),P.247。

    (7)『大公会议改变了教会吗?』,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78年,P.10。

    (8)同(2),P.247。

    (9)同(7),P.17。

    (10)『祈祷手册』,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80年6月。

    (11)『人的现象』,德日进着,郑圣冲译,先知出版社。

    (12)同(7),P.24。

    (13)同(7),P.23。

    (14)『民族发展通论』,教宗保禄六世着,香港正义和平委员会,1967年下谕,1978年6月出版,P.9。

    (15)同上P.14。

    (16)『时代徵兆』,香港公教真理学会,P.6。

    (17)『耶稣基督』,华德着,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77年,P,1。

    (18)同上,P.4。

    (19)『圣经在现代神学中的地位』,李海着,赵中辉译,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出版,1971年4月,P.3。

    (原载於香港大学基督徒团契刊物「榄榄」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