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笃灵修 亚尼安本笃
    根据李格的说法,隐修士的第一个代表作家是奥柏(Ambrose Autpert)。他784年逝世时是南意大利一间隐修院院长。他的理论完全与圣奥斯定及圣国瑞一世的见解相符,他也认为隐修生活是一种特别形式的苦修,隐修士借着离弃俗世和热爱默想基督奥秘而寻求个人的圣化。虽然本笃式的灵修传统并不赞同推理默观或亚历山大里亚教父们的真知论,但很推崇爱或感性的默观,这种形式比纯理性的默观超卓。

    不过,查理曼选定统一和革新隐修生活的人是霍高(Alban Flacco),他的笔名是欧古因(Alcuin,+804)。他受教于可敬的费德门下,深受圣本笃的规则所影响,曾撰写了一系列周日敬礼经文。也许他也是著作隐修士每天颂念的大量经文的作者之一。规定隐修士每天念大量经文,一方面是加长了团体祈祷的时间,另一方面却干扰了隐修士劳动和选诵的时间。

    查理曼也罗致了西班牙学者狄道夫(Teodulfo,+821)和意大利的圣保利诺(St.Paulinus,+802)。虽然圣保利诺对于查理曼推崇倍至,但如果发现皇帝对教会有越权的企图,他也有勇气保卫教会的权利。学者西里鲁认为,在这期间,在西班牙,教会的权柄在诸皇帝之上,但在查理曼王朝却是皇帝控制教会的时期。

    亚尼安圣本笃(St.Benedict of Aniane)开始从事改革工作时,首先他要隐修院恢复遵守圣本笃规则,不过,除了日课经之外,他规定加长祈祷礼仪的时间,选诵的范围也扩大,包括选读奥力振、圣耶罗、圣奥斯定和圣国瑞一世的著作。本笃不是要恢复遵守一份原始的规则;他企图改善本笃的隐修传统,以适应新时代的新需要,另一方面,他也开放地接受新的习俗和词汇。

    本笃生于750年,774年开始隐修,稍后,在庇里牛斯山附近的亚尼安,成立了他自己的隐修院。表面上看来,他是相当倾向于圣白穷美的隐修传统,认为圣本笃规则不够严谨。不过渐渐地,他改变了观点,采纳了圣本笃规则作为唯一可行的隐修途径。亚尼安本笃信,找出不断革新的基础和提供某一类的中央组织,是避免隐修院逐渐流于松散的唯一可行之道。

    814年,当虔诚者路易斯(Louis the Pius)登基后,本笃担任了各隐修院的巡查员之类的职务,同时他也从自己的隐修院派出隐修士去改革其他的隐修院。就这样,他组织了一个隐修院的联合会,任为「首席院长」。他也撰写了两套有关隐修的文件:Codex Regularum(法典),收集了当时所有的拉丁法律。至于Concordia Regularum(互参法典),却好象是本笃规则的评注,不过他也收录了其他的隐修规则在内。

    816——817艾斯——拉主教会议颁布了有关神职人员生活的法律:De institutione clericorum和改革隐修生活的议决。不幸,821年亚尼安本笃去世后,大部分的法律都被忽略了,而皇室也因为虔诚者路易斯的众王子同室操戈,以及北方的民族和当时的回教徒入侵而弄得四分五裂。隐修院的改革也因此而停顿下来,不过,后来改革真正付诸实行时,改革还是照圣本笃所立下的基础进行。

    他是圣本笃会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构想,或类似的想法,成了整个中世纪的本笃会生活模式……这并不表示,按照亚尼安本笃的理想所建立的隐修院,和六世纪蒙地加西诺的完全一样。圣本笃规则的导言并不包含许多世纪以来,高卢的隐修传统的每一方面。日耳曼的隐修院仍保有古代马丁式的隐修传统色彩,仍看到雷岸隐修院的传统,塞尔特和安格鲁撒克逊的遗风,特别显示了经过重大改变的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

    一间宏伟的卡洛林(Carolingian)隐修院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会院,里面可能住了数百位隐修士,和不少在隐修院开办的学校受教育的少年。它可能被一个小镇包围着,小镇的生活各方面都在隐修院的支配之下。隐修院是由一大片由农奴耕种的土地所维持,但隐修院也要对封建的大地主尽义务。隐修士们的生活高度礼仪化,除了本笃会原来的opus Dei(祭礼及日课经)外,又加上不少的圣咏及祷文;教堂、祭台和私人感恩祭都增加了不少;每日有游行恭敬祭台和圣髑……隐修士的生活实在是透过祈祷、克苦和礼仪方面的服务,不断寻找天主。但隐修院却被视为基督徒国家的一个机构;院长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功能,隐修院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力量,国家往往在很多例子上,要借保留任命院长的权力,以确保国家对隐修院的控制权。这个因素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