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过程对世界宗教传统之挑战
    「全球化」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它的出发点可以推源于十七世纪欧洲的科学寿命。自此以后,理性占有优越地位,在短短三百多年里面,改变了数千年以来的人类观念与行为。在思考这个过程时,我们看到了天文学上的地动说,生物学上的演化论,以及心理学上的潜意识理论。人的地位与角色也随之遭受重大考验。关于这些考验,专家们已有不少深刻的论述。但是,真正促使全球化迅速进展的,则是廿世纪最后二十几年的两大成就:一是资讯科技,二是基因研究。这两者对世界宗教传统也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值得我们多加省思。

    以资讯科技来说,媒体的普遍与电脑的流行,固然增加了人们的知识与见闻,但是同时也模糊了他们的价值观,弱化了他们的判断力。学者描述今日为「后现代社会」,其中重要特征之一即是取消或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让一切从零开始!」但是,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最后的结果是向下堕落,沦为物质主义与享乐主义,失去了生命中的崇高理想与奋斗目标。

    再以基因研究来说,复制动物早已不是新闻了,连复制人也在技术上是可能的,但是相关的伦理及社会问题依然有待考量。最近,生物科技在「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对于医药与治疗将会产生积极的贡献。这项科技如果妥善应用,据说将可使人类寿命延长到一千多年。活得久,是一回事;活得好,则是另一回事。且不谈延长寿命,单是目前对于极为短暂的一生,已经有许多人受不了而自杀了。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世人:在廿一世纪中,自杀将成为第三大死因。造成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忧郁,亦即活得无聊,活得没有意义。

    危机即是转机,但是要看转的方向是否正确。世界宗教传统本身,曾经在全球化过程中,饱受压力与质疑。似乎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以致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了。宗教在今日还有发言权吗?宗教界若是发言,还有人愿意聆听吗?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悲观。所谓「物极必反」,钟摆好像又回到了另一端,现代人开始认真省思宗教的启发了。当人们以理性及科学 掌控了一切,最后却发现自己并未得到原先所想象的幸福,反而陷于更麻烦的困境时,这个时候正是个转捩点,而世界宗教传统伸出了欢迎的双手。「挑战与回应」是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术语,世界宗教传统的回应是什么呢?

    首先,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宇宙起源于一百五十亿年前的「大爆炸」。换言之,宇宙并非永恒的,它有开始,也将有结束。如果进而追问:为何宇宙要开始存在?宇宙存在有何目的?结束之后是怎么回事?这些就是宗教负责回答的问题了。宗教里的神话与仪式,配合其中的教义主张,可以清楚说明这些「超出理性能力」的难题。如果理性确实无法回答。当然,宗教界应该保持开放的心胸,依照科学界的可靠成果来重新理解即解释「神话」,由此减少信仰中的神秘或不合理的成分。

    其次,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科学界一般都接受演化论的前提,认为人类与其他物种在形体上有近亲关系,但是从生物到人类之间显然有一个「失落的环节」(the missing link),仍然无法找到。因此,演化的延续性中断了,人类的心灵依然可能出自神灵的源头;也正因为如此,人的生命才有异于其他生物的意义。譬如,人的意识能力抵达「自我意识」的程度,可以进行思考、抉择与负责,因而建构了价值领域,呈现了或高或低的人格特质。这种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可以朝向封闭与开放二种途径。前者变成自私自利,后者成无私合群。宗教的立场是劝人走向无私的途径,不但不可自私自利,反而要以无私精神表现慈悲与博爱。最终目的则是「在世而不属于世」的超越精神。人的形体来自世界也属于世界,但是人的心灵或灵魂才是人的真正自我,也才有超越提升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中国传统宗教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认为儒家、道家与佛教,可以做为代表。以儒家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套开放的人文主义,就是在关怀现实社会、肯定生命意义的同时,也不忘记对天、神明与祖先表达深刻的敬意与信赖。人的生命在真诚的反省中,可以展现向善的动力;这动力犹如良知的需求,使人努力择善固执,求其心安,最后目标是止于至善,与天合德。因此,孔子所谓的「杀身成仁」,孟子所谓的「舍生取义」,都体现了崇高的宗教情操,要以生命作为理想人格之见证。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是一切伦理学的基础原则。忽略这个原则,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都像是建在沙堆上的房子,岌岌可危。全球化的过程中,各民族、各国家、各宗教传统、各政治团体,以及各种意识型态的人群,彼此之间若想和平共存,也都必须首先考虑孔子的这句名言。

    再以道家来说,它主张万物来自于道,最后将回归于道,一切存在之物应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世间的困扰来自人们误以为知识即是智慧,以致表现偏差的言语与行为,再造成各种后遗症。所谓智慧,是指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如此可以不受物质欲望的控制,在简朴生活中欣赏自然生活的美,并且以同胞手足的亲情来对待一切的人。道家的目标是使人回到根源,接受万物本来的面貌与状态,不妄图改变任何东西,但是却有明确的方向,就是让个人的精神可以向上提升,与道同游。我们不难由此找到保护自然生态、珍惜地球资源的材料、更可以由此发现个人内心极为珍贵的智慧种子。至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贡献,已有许多专家作过研究,兹不赘述。

    以上是就中国宗教传统在面临全球化过程的回应,所提出的一点反省。我们清楚知道,全球化使地球更像是一个整体,那么在这个整体中,许多宗教所构成的多元化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许多宗教同时存在,各有自己的信任与支持者;这是否表示真理是唯一的,而走道真理的途径则各不相同?或者,这表示-每一种宗教都只拥有部份真理,需要经由全体合作,才能展现真理的全貌?为了获知答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各宗教的代表能秉持真诚之心,并以谦虚态度与开放精神,进行交谈与沟通。如果代表精神领域的宗教界无法存异求同,世间各种团体之间又如何可能和睦相处?这也是世界宗教传统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