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女士的画
    提起凌叔华三字想来读者尚不如何感觉陌生,她是武大文学院长兼负名教授衔头的陈西

    滢(源)先生的夫人。自从民国十七年她的《花之寺》短篇小说集问世以后便一鸣惊人,与

    冰心、庐隐等成为名女作家之一。后来又发表《女人》、《小哥儿俩》等,作风新清浏亮,

    别具风格,誉之者称她为中国的曼殊斐尔(KatharineMansfield)。

    抗战末期,陈西滢先生由政府派往欧洲,调查文教,后任我国驻联合国文教组织常任代表工

    作,长期留驻国外。夫人及女亦偕往,现均居于英伦。

    叔华于写作以外,兼工绘画,幼时曾从西太后画师缪女士学习,长大后,常入故宫遍览

    名作,每日临摹,孜孜不倦。其画风近郭忠恕,笔墨痕迹淡远欲无,而秀韵入骨,实为文人

    画之正宗。赴英后,以生活昂贵,井臼亲操,而写作不辍,以英文写一书名曰《古韵》,英

    伦各大报均予以佳评。台湾亦有人介绍。今春在巴黎开一绘画展览会,陈列近作百余幅。法

    国国家研究院院士安德来·莫洛瓦(AndreMaurois)为其画展作一序文,称

    叔华女士为“心灵透剔细腻的中国女性”。对于她的画则有以下的评介:“在绘画方面,她

    是属于中国人所谓‘文人画’的一派。所谓文人画者是画家借画中事物来表出自己灵魂的一

    种画法。在这种富有抒情诗意的绘画中,山、川、花、竹等等固属于物体,而同时也属于思

    想。其中的静趣与空白,和线条所能表现者并无不同,这便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盖中国人常以书法、绘画、诗歌融合为一,成为一种三位一体的艺术,文人画便是控

    制这三种原素而成,恰到好处。“中国艺术家并不抄袭古人作品,他们虽受传统薰陶,却常

    常努力摆脱窠臼,显出自己的境界。他们并不呆板地以模仿自然为事,所视为切要的是能够

    创造一种诗的气氛,所以凌叔华女士的成功并不在表面上的努力。她所绘那些雾气溟镑的山

    岭,隐约得几与绢光相混的一痕淡淡的溪流;用灰色轻轻衬托的白云,都形成她独特的,像

    在朦胧梦境里涌现出来的世界。

    “她技巧的另一光景,则是她知道怎样运用她的魄力,以寥寥数笔,画出一株幽兰、一

    茎木兰,或一串苹果花的蓓蕾。她用中国的黑墨画在白色的画面上,单纯得无以复加,也简

    捷得无以复加,叫人看了几乎想说这是一种抽象的笔法。但看她描绘自然的曲线,却又能叫

    我们回想这些花枝和花朵的本体其实是由真实的存在发生和传达出来的。

    “叔华女士现与其夫陈源教授同住英国,当她今日想描写天然风景,则伦敦的北部的景

    物,泰唔士的浓雾,苏格兰的湖光,均可作为画材,但她并不愿意把那东方式的最高的技

    巧,用一种手段加诸西方风景之上……她用来抓住自然的是一种世界最古文化所遗传下来的

    优美而稀罕的工具。”

    莫洛瓦先生这番话可谓深深了解我们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同时对于叔华女士的作品也算

    给了她一个正确的评价了。选自《归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