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谈到宗教的饮食观,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吃斋修道的和尚、道士以及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众多饮食禁忌。如果说基督徒也吃素,许多人恐怕就不以为然了。今天的基督教给人的印象除了不吃血,在饮食上好像并没有什么禁忌。尤其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基督徒,吃肉、喝酒、甚至吸烟赌博者比比皆是。在饮食上,他们给人的印象并不像吃斋茹素、禁戒烟酒的和尚、道士那样深刻。十多年以前,在我刚开始接触基督教时,我亦抱着同样的看法。因为当时所接触到的信仰基督教的人士在饮食上的确没有什么禁忌。可是,后来随着对宗教了解的深入,随着看到的基督教史料、典籍越来越多,这样的看法开始逐渐改变。进入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之后,在专门、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圣经》、研究早期基督教之后,关于基督教的众多疑惑也逐渐地解开,其中就包括早期基督教素食观的问题。参照《圣经》中提到的有关记载以及大量的早期基督教文献,可以清楚地看出《圣经》作者的原意:要善待一切生命,尊重一切生命,仁爱一切生命。因而吃素自然也就是以仁爱为宗旨、以《圣经》作为行动指南的早期基督徒理所应当的行为。所以,遵从上帝旨意的早期基督徒必定是素食者。早期基督徒对待饮食的态度并不像我们所了解的当代基督徒这样,早期基督徒更像东方传统的印度教徒、佛教徒及道教徒。他们清心寡欲,过着简单、非暴力的生活,他们恪守不杀生的戒律,忍受世人的误解及各种折磨,宁可被人杀害,决不用暴力抵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讲的早期基督教是指大约公元300年以前的基督教,早期基督徒是指跟随耶稣基督及其亲传弟子修道的人,如彼得、雅各、保罗、革利免、坡旅甲等人。之所以把时间限定在大约公元300年之前是基于如下的看法:任何宗教的传播都有一个初创、发展、兴盛、没落的过程,成为了罗马帝国国教之后,基督教已经开始了没落的过程。这时,虽然它在信教人数的增加、教义教规的完善,甚至驾驭世俗权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它却失去了对灵性的追求、失去了善良、美好的行为。这样的话,任何宗教都会开始没落的过程。事实上,根据史料基督教没落的过程开始得很早,远在公元300年之前就开始了。因为“在2世纪的后半叶,变化开始在教会中抬头。宗教激情正在退却,教会主义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教会,但是教会不再是会众听见圣灵预言的地方。教会日益世俗化,它开始与异教思想和文化以及哲学调和。十字架的道路不再崎岖和陡峭。”  “到了220年,很明显,基督教会及其主教和教士不再如以前那样恪守道德了。”  公元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但是“这时的基督教已不再是逃脱世俗邪恶的避难所。皈依基督教,也不再具有解脱罪愆的感觉。”

基督教的没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体的时间是很难确定的,权且以公元300年为界线。那时,取得了世俗权力支持的基督教教会迅速从受迫害者变成了迫害者,教会内部也开始了无休无止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让人难以看到在早期基督徒身上表现出的慈悲、博爱、爱人如己等圣洁美好的品质,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后世那些热衷于世俗权力、致力于勾心斗角的人竟然敢于自称是基督徒——尽心、尽意、尽性爱上帝的人,致力于和平的宗教的人。

笔者一贯秉持宗教平等、宗教和平、宗教融合的观点,因而在本文中也自然谈到了其他宗教对于相关问题的看法。本文亦可看作是笔者对于宗教比较、宗教融合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当代天主教思想家孔汉思说:没有宗教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对于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基督教信仰者来说,他们责任重大。如果所有的基督教信仰者都能够成为耶稣基督所赞美的为世界带来和平的人,那么世界和平——这个人类千百年以来的梦想当下就可以实现。

对于本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的有下面几位著名人士的思想:印度的圣雄甘地、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动物权利》的作者彼德•辛格,《动物福音》、《动物神学》的作者安德鲁•林基等。他们对于人类和平、社会文明进步的激情与梦想,奉献与奋斗令我敬佩。这也是写作本文的初衷之一。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可供参考的汉语早期基督教文献资料非常匮乏,而且仅有的研究资料大多停留在外文文献的翻译介绍阶段。早期基督教学术研究方面的专著仅有有限的几本,如徐怀启教授的《古代基督教史》,加拿大籍华人刘在信先生的《早期佛教与基督教》,而在著作中涉及早期基督教历史的书籍也很有限,且多偏重于探讨早期基督教的历史、哲学及神学。间或有个别的谈到饮食问题的篇章,也没有把素食问题提高到灵性层次来看待。在笔者所看到的关于早期基督教的汉语研究资料中,还没有一本专门论述早期基督教的素食观。可以说国内学者中还没有人认识到素食问题对于早期基督教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学人对此问题并未予以应有重视。因此本文的写作可以说填补了国内基督教学术界在早期基督教素食观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幸好我们今天已经处在网络时代,资讯的传播、获取非常容易、快捷,许多书籍、文献可以在网络上轻易地找到,尤其是许多仅仅听说过名字的外文资料。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