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是种利害冲突吗?
    自爱和自私之间的冲突如此普通如此流行,以致我们不完全理会它制造出来的紧张。在受过教育和未受教育的人身上,在修

    道人和非修道人身上,都有这种冲突。甚至我们认为对这些事非常在行的神职人员和修道人,也分不清其间的差别。在这方面有很多

    不清楚的想法,造成极度的不安,以及人生和人际关系的许多困难。

    当心理学家和耶稣告诉我们要爱自己时,我们的结论是,爱自己是情绪和心灵发展的本质。对,但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耶稣没

    给我们详细的劝告,心理学家也不是每次都说得很清楚,再不就是他们在这方面的看法不全相同。事实上,有些心理书籍使我们失去

    信心;他们鼓励[唯我主义](meism)的哲学:我第一,其它人全部第二。这样一来,我们大都会小心行动,并可能常常问自己对某

    一事件的动机:[这是我的自私吗?]然后,为了确保无误,我们可能朝相反方向行动,再不就是完全不行动,这两种都不一定正确。

    有一个典型的个案:一位自我付出的母亲,她也是人妻,连续不断地答应丈夫子女的要求,却很少关心自己。这就是当年她的母

    亲和祖母表现爱的方式。她结论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的角色。为自己花点时间,或为自己做些事可能是自私,并使她有罪

    恶感。其可悲的结果是,她走的路养成了自私的子女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丈夫,同时,她渐渐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另外一个常被忽略的结果是,为了努力满全自我牺牲的角色;事实上,这类典型的人物往往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对于被

    爱的需要,使他们神经质地设法取悦所有的人,为的是使自己感到被爱。因为他们不爱自己,绝对依赖别人的爱。他们的自我评价和

    身分是建基于别人对他们怎么想怎么说上。

    在自爱和自私之间有一道细微的区分线,利害冲突可能就在这里发生。不自私怎能爱自己?走这条细线而保持平衡需要毕生的努

    力。它要求诚实、自我分析,以及询问自己的动机。如果我们有位好朋友,能帮助我们澄清我们的动机,或对照我们的行为,那更是

    幸运之至。否则我们可以寻求心理谘商,以求达到诚实地面对自己。这是成熟过程中的一部.,也是为爱别人的能力奠定基础。

    已婚夫妇烦恼的一个共同特色是,缺乏健康的自爱和自尊。相爱的亲密关系需要努力,由于男女有别,自然产生一种紧张。自爱

    包括自我尊重、有自信心、相信自己。若人没有健康的自爱而亲密地与他人交往,会有下述结果:夫妇为保持他们的一致性,但由于

    缺少爱,会把任何差异或意见不同当作威胁或侮辱个人,而争执不休;或一人失去其自我认同,由于退缩、屈服,而被另一方并吞同

    化;再不就很可能一者兼具。

    日子久了,这样的人越来越不可能一起生活,分开各走各的路会变成事实。以上两种情形都是自爱不足,因为其中之一需要对方

    不断的赞许或不断地控制对方。无怪乎那么多对夫妇离婚。很多离了婚的人通过离婚的痛苦,终于发现什么是真正的自爱。那要付出

    很大的代价,但只有经过婚姻的的死亡,他们才能重生为一个完整的人,才能承认自我的恩赐,才能经验到一种健康的自爱。

    在婚姻中,被爱的经验不如付出爱的经验那么多。能爱意谓着我爱自己,并能掌握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同的意见、争执以及任何

    关系都会有的困难。有人说:[我喜欢某人,因为她爱我。]换句话说:[没有她的爱,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我每次听到这话都发抖。

    健康的自爱能够忍受任何关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和伤害。我可能受了伤,但我不会被毁灭!耶稣说过类似的话:「若有人掌击你

    面颊,把另一面也转给他。」如果你爱自己,就能处理伤害。很多人解释上边耶稣所说的话为:我们应该让别人骑在我们头上。你可

    以受到伤害,容忍一种不适当的行为,或者忍受一个人的怪癖,但你不要让人妄用你或毁灭你。自爱要求自我保护!

    我常常问妇女们:[妳为什么让丈夫妄用妳的情绪(或身体)?]回答往往是:[那样他也许会改变。]但他只是越来越坏,因为是

    她[喂养]并增强问题。但另一潜在的动力是她没有自爱,没有自我尊重,不会自己站起来把丈夫病态的行为在萌芽时就掐断。有时妇

    女甚至可能感到她应得那样的待遇。那是为什么当一个婚姻失败时,两个人都失败的原因。

    很简单,我在能爱别人之前,需要先爱自己。我们首要的关系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如果这关系不健康,就不要和别人建立关系。

    基督教义的中心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指出,就是[爱天主和爱人如己。]耶稣是位多么神妙的心理学家!把三种爱连在一起。缺一

    不可——否则,爱是可疑的。有时我们听人谈论他们多爱天主,但他们的行为则正好相反:他们不照顾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人们一直在寻找准则,以判别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私爱,并处理其间的利害冲突。这准则可能很难用文字来描述。下边是些有助

    于区分的一般特征。

    第—、真正的自爱会为自己的福祉做最好的事。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容易的:最容易的包括使我感到舒服、有趣,或者每人都在做

    的;最好的往往意谓着难做的,需要时间、精力或金钱。[丧失性命的必获得性命],这往往要求自我训练及牺牲,现在忍受挫折是为

    了将来获得;这也意谓着面对分裂和痛苦,以获得更大的自我认识,不是来自他人对我的认识,而是我对自己的认识。自爱不只是转

    向我的内在,停留在那里,那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爱是回到内在之后,再出来接触别人。但在我能把自己给别人之前,必须先给予自

    己。在我能成功地认出别人的需要之前,必须能认出自己的需要。真正的自爱会给我们力量及勇气来接触别人。耶稣说过:「除非种

    子落在地里死了,不能结出果子。」种子在抽穗结果之前,必先发芽及改变。

    加里肋亚海(SeaofGalilee)接受约旦河的淡水,成了后水湖,鱼和植物滋生繁茂。然后加里肋亚海由南端再流人约旦河。约

    旦河仍然以淡水流通,最后流入死海(DeadSea)。加里肋亚海充满了生机,因为它不只接受(向内流),也向外倾流,并把自己再

    交付给约旦河,流入死海。死海则只从约旦河聚集水,不付出任何东西。它没有生命,没有植物。因为它收取,但不付出。我认为这

    是了解健康的自爱与自私之区别的关键。自爱转向内,只是为了再转向外边面对别人。自私也向内转,但滞留在那里,死去。死海没

    有向外看的视野,只有内里的盲目。

    我们就是这种情形。如果爱自己,我们会小心,会发展自我,以便能出去接近别人。圣经上说,耶稣独自到山里去,他知道什么

    时候需要休息,需要更换步伐。他聆听他身体的诉求。他知道需要离开人群,需要在自己内和自己独处,这样他才能回到别人身边。

    以助人为务者有时患有[燃烧殆尽]症。他们把自己给别人,却什么都不给自己;他们耗到油尽灯枯。知道自己的限度并予以尊重

    ,是良好的心理状况。作些休息——一夜好眠、一餐好饭,有外出的时间、走开的时间——都是我爱自己的标记。只有当我恢复精神

    宛如新人之后,才能把自己交给别人。

    [遵守安息日为圣日]是:[休息一下,善待你自己,使你能继续生活、给予和工作]的一种说法。不照顾自己的工作狂像其它瘾君

    子一样,走向自我毁灭的旅程。为人父母的为自己花些时间、为自己做些事,就是教导子女如何生活、如何爱。好的自爱会给自己审

    视自己的空间,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动机,发展洞见和自我了解。这就是圣神工作的方式,不管是经由祈祷或和他人对话。这就

    是我们如何认识并欣赏自我的恩赐,并进一步予以发展的方式。这种自我了解会导引人谦虚;认识自己所得的恩赐,也就是认识自己

    的限度。我一旦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限度,就能更正确地观看外在的世界,看清生命的现实情况并予以处理。这种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

    为人成为生气盎然而丰富的人。

    这种内向反省不应和一种内向性格混为一谈。内向性格是向内归回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只看自己的内在世界。内向性格缺少视

    野,像死海那样,哪里也去不了,什么也不能付出。那是自恋——以自我为中心,不是以别人为中心。其特征不是平安,而是焦虑和

    烦燥。耶稣问:[你为什么忧虑?仰观天空中的飞鸟,田间的百合花。它们既不劳作,也不纺织,也不在粮仓里屯积;然而他们的天

    父照顾它们。]焦虑的人继续不断地操劳,似乎无法由他们自己忧虑的世界脱身。另一方面,健康的自爱,会内省,会向外看别人。

    健康的自爱有视野;内向性格则是为自我服务,只看自己不看别人。

    健康之自爱的另一特征是通情达理。那不是靠感觉、冲动或被迫而行动,因为这一切本身都没有头脑。真正自爱的行为基础是

    健康的推理。一个爱自己的人是个很有感觉的人,很敏感,和他的内在世界有所接触,但并不被那个世界所规范。因为自爱是通情达

    理的,所以不为扭曲的罪恶感或不诚实的合理化或托词所左右。一个更正自爱的人善于利用他的才智,并寻求有利于他决定和生命的

    最佳信息或知识。

    真正的自爱另一持久的特征是,会带来深度的平安和满足感。有纯正自爱的人,自知已采取了一切步骤和措施去做正当的事,也

    知道即使在不好的情况下,自己已做了最好的决定,并在同侪压力之前,随时独自站稳。他会处理刖人的批评,他的行动出于自信,

    他相信自己。

    这也是明辨是非者的素描,这样的人生活和行为都带着深度的平安和满足感。就这样,一个更正自爱者的特征和明辨是非者的特

    征不谋而合。人越不明辨是非,纯正的自爱越少。人越不明辨是非,越不自重,行为也越具自我毁灭性。

    平安和自我满足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优先次序。个人的价值在自己本身内。如果我爱自己,我的价值便在我自己身上,不是在

    我外的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身上。我的成功和可观的财产可能增加我对自己的好感,并使我恢复信心,但我基本的价值仍在于爱我自己。诚然,最高的信仰行为是相信上主无条件地爱我这样一个人,并且相信我也能无条件地爱这样的自己。

    若想抓到自爱问题的皮毛,需要一篇较长的论文。我略谈的目的是,当我们把自爱与自私混为一谈时,更能警觉可能产生的问题。在这两者之间发展健康的平衡是终身的工作。有时我们会成功,有时则会失败,但消除自爱和自私的冲突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爱

    自己为的是爱别人和上主。健康的自爱是有益的、正当的,和自私或自我中心没有关系。如果我们能区分,就能消除有时会扰乱我们

    的不确定感,并且能真正爱上主、爱自己、爱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