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和信仰上严重的错误四大类 旧约--旧约全书是怎样形成的
    本节所讨厌的问题,旨在讨厌旧约全书是怎样搜集在一起的,并非讨厌旧约各书是如何写成的。这一点先请读者注意。

    旧约全书是经过一千多年才形成的。旧约最初的核心是约书(出廿四7见廿至廿三章),是梅瑟法律,珍重地保存在约柜之旁(申卅一9-13见十七18-20)。若苏厄又将之补充扩展(苏廿四26,见入31廿三6)。撒慕尔先知又加以扩充,放在上主面前保存着(撒上十25,见八10)。约沙法特国王(八七零~八四八)曾派司祭着上主的法律书去教训百姓(编下十七9)。希则克雅国王(七二一~六九三)使人收集撒罗满的箴言(箴廿五1),同时又吩咐肋未人用达味和先见者阿撒夫的诗歌赞颂上主(编下廿九30见咏七三-八三)。同时依撒意亚先知写下了自己的著作(依卅8卅四16)。后经玛纳舍和阿孟二王的教难,约史雅(六三八~六零六)重新在圣殿墙壁里发现了法律书(列下廿二8,11),同时耶肋米亚先知也写了自己的著作(耶卅六2-8,27-32)。充军之衫,一定已有许多先知的著作存在,因为达尼尔先知在经书中找到了耶肋米亚的预言(达九2)。由此可见,充军期经书并未失散。耶肋米亚先知的朋友一定读过了米该亚先知书(耶廿六16-19)。匝加利亚先知亦曾提及了以前的先知(匝一4-7,12)。

    充军回国之后,厄斯德拉在百姓前曾读了法律书(厄下八8),并且及赫米雅还建立了图书馆,搜集了列王、众先知、和达味的书籍(加下二13)。至第三世纪,仆托肋米二世(二八五~二四六)向耶京大司祭厄肋阿匝尔邀请了七十二经师,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将旧约翻译为希腊文,即世称之七十贤士译本。二百年左右出现了德训篇(希伯来文.见四七11,12,17,18四八25四九8,10,12)。德训篇作者的孙子于一三三年,将其祖父的作品译成希腊文后,在序言中已提及圣经分为三集:法律、先知、和其他经籍,并且暗示七十贤士译本已经完竣,犹太人将此一切书籍称之为圣经(加上十二9)。

    由上所述,我们概略地可以知道,犹太人视之为圣的经典,即是在时间齿轮之下,逐渐共同诵读,共同保存,而集成的一部汇集。至于此汇集包括多少书籍,从圣经的文件无法证明,必须求助於经外文献。

    一、按犹太史学权威若瑟夫(Jos和人类起直到他(梅瑟)逝世为止的一系列历史……从梅瑟逝世到阿塔薛西斯帝国,有继承梅瑟的历代先知,将自己时代的史事著禄在十三卷书内;其余四卷包含赞颂天主的诗歌,和为人生最有益的诚命。从阿塔薛西斯帝国到我们这个时代固然尚有许多著作,但并非具有同一权威,因众先知的承袭无疑地业已中断」(ContraApionemI).

    按学者们的解释,若瑟夫在此提及的廿二卷书,即是目前犹太人所收录于圣经书目中的卅九卷,因为他将卅九卷缩至与希伯来文字母相同的数字,使人容易记忆。尤应请注意者:若瑟夫确信这卅九卷书(廿二卷)在犹太人看来,确是天主的书;并且将此卅九卷分为三大类。

    二、厄斯德拉卷四(伪经)曾记载:「选出二十四卷公诸世人」。此二十四卷亦即目前所有的卅九卷经书书目(见拉丁通行本附录ESDRASIV14,18-47).

    三、塔耳慕得:此书可说是犹太人对旧约全书的注疏。此书亦举出廿四卷为经书,并指出为:五书、苏、民、撒、列、耶、则、依、十二先知、卢、咏、约、箴、哀、训、歌、达、艾、厄、编、亦即目前的卅九卷。

    由上面所引的犹太文献,得知犹太人的旧约全书书目只收卅九卷,而天主教会的旧约全书书目却收录了四十六卷,其中七卷为犹太人所不收录的,即: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以及艾的补录和达三24-90、十三、十四章。这些犹太人所不承认为默感书籍又怎能为教会所承认呢?

    在答复这一问题之前,有两个名词先应加以解释,即「正经」(Protocanonicalbooks)和「次经」(deuterocanonicalbooks)。「正经」本应译作「首正经」,次经本应译作「次正经」。二者皆为「正经」。首正经是自古以来,毫无疑问,皆被视是在天主默感之下所写成的书籍。次正经是先为某此地方教会怀疑或否认是在默感之下所写成的,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才为全教会所承认者。其实,这种分法,只是在历史上的一个陈迹而已,目前已无先后,正次,或轻重的分别,应同视为在天主默感之下所写成的书籍,有完全相同的价值。犹太人之所以放弃那七本书的理由,据犹太人的文献得知:具有古老性(应在厄斯德拉之前完成);二、应完全与「法律」相符合;三、愿著应为希伯来文;四、应保存原文。

    如今以此四条件来批判这七本书:一、巴与加上虽以希件来文写成的,但原文已失落,目前只有希腊译文;二、加下与智原文为希腊文,所以不能成为圣经;三、德的原文虽为希伯来文,但无古老性,因著于公元前一八零左右;四、友内有许多错误与不可相信的事实;五、多的原文可能是阿辣美文,但目前只存有希腊译文。此外,艾的段落已无本来面目,确为后人所加;达的段落与法律不合,并且只有希腊文存在。犹太人据此四条件,于公元九十年左右,在雅木尼雅大会议训,决议将这七本书不列入正经书目中。

    但有些学者,认为在犹太人中有两种圣经书目:一种是巴力斯坦圣经书目,包含卅九卷;一种是亚历山大里亚圣经书目(即侨居在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或说希腊语的犹太人的书目),包含四十六卷。不然,无法了解为何由公元前第三世纪翻译七十贤士译本以来,将这七本书也编入圣经书目内。

    虽然有此学者作如此主张,但由历史文献证明,巴力斯坦的犹太人不能不认识这七本书。

    第一、我们知道七十贤干是仆托肋米二世(二八五~二四六)向耶京大司祭厄办阿匝尔所请来的,除原文为希腊文的智和加下外,他们不能不知其余五本为圣以。如果他们不承认,绝不会将之插入七十贤士译本之中。

    第二、犹太史学家若瑟夫虽然常说自己只用圣经,但他也引用了多、友、艾和加上。

    第三、米德辣市内也引用了多和友。

    第四、当宗徒时代,宗徒所应用的圣经,只有七十贤士译本,就目前所有的新约来看,明引之处有二百余处,暗引之处超过三百五十处,其中有此是引自所谓的「次正经」部分。我们知道,宗徒是先向巴力斯坦的犹太人宣讲的,如果巴力斯坦的犹太人不以这七本书为圣经,必起而反对,尤其是法利塞人:但圣经上对于此项反对没有一点痕迹。

    第五、在耶路撒冷有侨居在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的会堂(宗六9),在其中必读七十贤士译本,未见有巴力期坦的犹太人对此有所反对。

    第六、据最近一九四七年,在死海旁的谷木兰所发现的古抄卷中,有多和德;并且於一九六五年在玛撒达又发现了德训篇的希伯来文残卷。由此可见,巴力斯坦的犹太人并非不知「次正经」。

    尤其耶稣命其宗徒,不只要在巴力斯坦的犹太人中传布福音,而更要传布福音到整个世界里去,当时的整个世界多数操希腊语,所以需要七十贤士译本。如果其中有不是天主默感的书籍,耶稣或宗徒必定给我们指出。尤其是宗徒,因为他们是信仰寄托的保管者与护卫者。圣教会自始便由宗徒之后,将全部希腊译本圣经接受过来,留传至今(见启示章11节)。

    由历史文献——教父著作得知,在最初二世纪内,对于「次正经」部份毫无疑问;到了第三世纪,才发生了疑问,这是由於当时出了大批「伪经」的原因。至第五世纪,除了两三个教父之外,已无人再疑问「次正经」部分了。誓反教因取了犹太人在雅木尼雅所订的圣经书目,所以不承认「次正经」部分。

    确认在新约中:

    –「他于是从梅瑟及众先知开始,把全部经书论及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了。」(路24:27)

    –「你们查考经典,因为你们认为其中有永生,正是这些经典为我作证;」(若5:39)

    –「保禄照常例,到他们那里,一连三个安息日,根据圣经和他们辩论,阐明指出默西亚必须受难,并从死者中复活;且说『我向你们传报的耶稣,就是默西亚。』」(宗17:2-3)

    –「你自幼便通晓了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凭着那在基督耶稣内的信德获得得救的智慧。」(弟后3:15)

    –(若5:18;若8:58-59;若20:28;斐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