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和信仰上严重的错误四大类 新约--新约全书是怎样形成的
    新约全书形成的历史比较简单,前后不过五十年,大概由公元五十年至一百年左右为止。

    我们在讲圣传的时候,曾提到古代圣贤多是「述而不作」的。耶稣也是「述而不作」,并且耶稣也没有下令要宗徒写一部福音,只是命令他们往普天下去,宣讲福音(玛廿八18-20),宗徒也服从了主的命令,「到处宣讲」(谷十六20)。宗徒大事录便是记载福音怎样传遍巴力斯坦、叙利亚、基里基亚、亚细亚、塞浦路斯、马其顿、罗马的记录。宗徒们开始的宣讲,称为「教理讲授」(CATECHESES)。此名取自路一4宗十八25迦六6。这种最初宣讲的雏形,可见于宗二22-36+34-43。宣讲的主题,即是「耶稣所行所言的一切」(宗-1),即耶稣的使命、生平、言行、受难、复活和升天,最后以劝勉听众回心转意,信奉耶稣基督等语作结。马尔谷即以此作蓝图写下了他的著作_福音;玛窦和路加大体上也是如此。我们如果将路与谷作一比较,明显地路加见到了谷福音,因为路加在他所写的福音中,几乎完全依照了谷的次第。圣若望一定见到了前三部福音,几乎完全依照了谷的次第。圣若望一定见到了前三部福间,因为若望在写作时,已假定读者对前三部福音已有相当的认识。不然,有些事迹,若望写得如此简单,读者是无法明了的。譬如耶稣受洗(一32)、若翰下狱(三24)、宗徒人数(六67)、玛利亚敷油(十一2)、巴辣巴罪犯(十八40)事迹,如果读者不先读了前三部福音,实在无法明了这些事的真相。反过来说:也有些事迹,前三部福音记得过于简略的地方,若望则加以补充。譬如:耶稣从受洗之后,直到在加里肋亚公开传教,其中所有的经过,前三部福音记载的很少,若望则加以补充(若一19-四54)等。

    当教会初兴时,有许多犹太人或教外人攻击教会,并且在教会内也有许多问题,等待宗徒的解决。宗徒不能亲身去鼓励劝勉教友,或者亲自去解决教会的问题,所以唯有求之于书信之一途,由此产生了新约的大部分著作。宗徒所写的书信,不单只是为某一教会,而是为整个教会,所以宗徒命各地教友们彼此交换信件,分开诵读(哥四16得后二15)由此各地教友开始收集宗徒所写的书信,伯多禄差不多见到了保禄书信的全集(伯后三15,16),并清楚地强调保禄的书信是圣经,与其他的经书等量齐观。

    宗徒们相继致命之后,宗徒时代的教父(甚至在若望去世之前;一零四年),已引用新约经书有如圣经:

    十二宗徒训言(Didache)约著于九十年左右,引用了玛、路、得前、伯前、犹。

    罗马圣克肋孟(九六年卒)引用了玛、路、宗、弟前、弟后、铎、希、格前、罗、伯前、伯后、雅。

    安提约基雅主教圣依纳爵(一零七年)引用了玛、路、若、宗、得前、迦、格前、罗、哥、弗、希。

    市米纳主教颇里加普(一零八年)引用了玛、谷、路、若、宗、得后、加、格前、格后、罗、哥、弗、弟前、弟后、希、雅、伯前、若壹、若贰。

    耶辣颇里主教帕丕雅(一一零年)引用了玛、谷、若、伯前、若壹、默。

    由以上的文献看来,只有若叁和费未曾引用过。这可能是由于篇幅过短,道理不太重要的缘故。

    促成教会定断新约全书书目的原因,是出自异端教徒玛尔强(Marcion).他于一四零年在罗马拒绝承认全部旧约,只承认路和保禄十封书信(牧函和希除外)为圣经。当时全体教会的反应是一致并坚决的,都起而攻击玛尔强。罗马司祭职一书(Presbyterion)将之定罪,圣犹斯定、依肋乃、德都良等都有专书攻击玛尔强的异端。可见在第二世纪中叶,全部新约全书,已为整个教会所公认为在天主默感之下写成的。同时,更有慕辣托黎残卷书目(该残卷为大史学家慕辣托黎于一七四零年在米兰圣盎博罗削图书室里所发现)。按考古学家的考证,这书目是于一七零~一八零年在罗马编纂的,其中只缺希、雅、伯前、伯后,大概为抄写者所遗漏。由此可以证明,当时在罗马已有目前我们所有的书目。

    但到第二世纪末及第三世纪,因出现了许多以宗徒名义所写的伪经,有些教会开始对几本书加以怀疑,即希、伯后、若贰、若叁、雅、犹、默。这七卷书因之称为新约中的「次正经」。至迦太基第三次会议之后(三九七年),就已断定了目前所有的书目。

    至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又开始反对新约的「次正经」部份(默除外),但响应者极少。自脱利腾大公会议之后(一五四六年),都会认定,全部圣经共七十三卷,已毫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