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弥撒礼成"开始——感谢天主
我曾经历过许多"哇,太妙了!"这种时刻,其中之一就是我到迈阿密沿海的一个小镇去度假时所参与的弥撒。主持弥撒的是一位老神父,背面隐约可见崎岖的海岸线,在我面前展示了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的一幅海景水彩画。神父的态度既温和又有魅力,我马上感到来这儿参与弥撒太好了。领圣体以后,我惊讶地发现,整个团体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提早离开圣堂。当神父双目环顾我们每一个人,并说:"弥撒礼成,平安地去吧,去爱上主并为祂服务" 后,他弯下身体,双手举起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她一点没有露出不安的样子。神父把她放在自己的左肩上,看上去就像一张我们都熟知的圣像:克利斯朵夫把小耶稣放在肩头过海。当这台弥撒结束我回答"感谢天主"时,我确确实实发出快乐的赞叹欢呼。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动人的召叫。当我回到堂区主持感恩祭宴时,我就把从这位聪明的长者身上学到的东西,与我自己团体的信徒一起分享,我改变了以前主持感恩祭宴的老方法,而更相似这位老神父。当弥撒结束时,主礼把一个小孩放在肩头随着歌咏团的歌声,与辅祭一起徐徐走出圣堂时,全体信友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当这个略带难为情的孩子回到他面露自豪的父母亲身旁时,大家都耐心地等着他,还一路与他握手。我在自己的圣堂也创作了一幅恬静的田园风景画。                      
(格拉西)                                                                             
     提起这个简单的回顾有两个目的:其一,为提醒我们,当我们在提及感恩祭宴时,应保留一些幽默感,一个人的心里充满光明时,就比较容易举心向上。其二,这故事对本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吸引我们对感恩祭宴中最容易忽视的那部分——礼成式——加以关注。事实上,要谈论感恩祭宴,不管怎样,都应该从庆典的最后一部分开始讨论——感恩祭宴这一神圣的礼仪召叫天主教徒在自己一生中,周而复始、月而复始、年而复始地在信众团体中共同度过。我们不论说什么、做什么、祈求什么——甚至各种姿势、咏唱的圣歌、弥撒中的答句、静默的时刻——所有的一切都引导我们到这最后的派遣:"平安地去吧,去爱上主并为祂服务"。由于生活的天主同时临在于圣言和感恩圣事中养育我们,由于在"忏悔礼"中我们请求天主原谅并得到祂的宽恕,由于我们要接受神父在讲道中所展现出的洞察力的挑战,由于在预备礼品时我们要把自己的需求和希望都带到祭台上的天父面前,由于在互祝平安礼时我们把自己的祝愿延展到参与感恩祭宴的整个基督徒团体的每一成员身上,因此,在感恩祭宴结束前,我们领受了使命:"平安地去吧,去爱上主并为祂服务"。现在的问题是,这句强有力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应怎样去完成这一使命?
这使命要求我们"走出去"。感恩祭宴后我们只花很短的时间相聚相会,彼此问好显示友情,然后,我们就离开了。在这儿(圣堂内),我们该做的事已完成。但教会的每一个成员都答应走出圣堂的大门后,继续在世界上承担一些责任。团体中教友的任务就是走进世界,展现天主的临在。这儿所谓的"世界",范围很大,包括我们的家庭、邻里、团体,以及工作场所。"走出去"的意思就是离开这个既安全又保险的圣所,把天主的圣言内在化,并进一步以言以行向那些还没有机会听见或体验的人们传扬福音。教会激励我们"走出去":这是唯一的途径,以便使那些没有来参与感恩祭宴,没有来参加祈祷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耶稣基督。太多的人,他们选择不来参与我们的崇敬礼,因此,我们必须走向他们,而不是等待着他们走向我们。
但是,我们并不是随随便便地就被打发走的。主礼对我们说:"平安地去吧!"我们带着在弥撒中已接受到的、已分享到的、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平安离开圣堂。"平安地去吧!"是什么意思?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争吵,就没有平安;如果我们心烦意乱,也没有平安;如果我们愤怒、痛苦、怀疑、判断,或者比这些情况更糟,我们在离开时就不能拥有平安。感恩祭宴召叫我们首先要与自己"和平相处"。我们都是犯了错误的有罪之人,但是感恩祭宴邀请我们把这一切错误、罪过都带到爱我们的天主面前,祂早就喜乐地答应赐给我们平安。感恩祭宴邀请我们不要紧紧地抓住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放,这样,我们就能生活在平安中。
我们处在平安中,这并不是说,当我们离开圣堂时,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而是说,我们愿意接受即使在感恩祭宴结束后仍存留着的那些疑惑。我们明白,如果没有疑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心。"平安"并没有使所有的问题都变得"不存在",或者有了"确实肯定"的答案。错误的肯定会导致骄傲, 它使得我们对任何一个不赞同我们意见的人都采取批评否定的态度。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不是带来平安而是伤害。
"平安地去吧!"也不仅仅是使我们自己处在"平安"中,它有着更深的含义。感恩祭宴派遣我们平安地离开,向他人走去。在平安中走出去,就需要我们与他人分享平安,而如果我们自己内心充满了平安的话,那就比较容易让他人也分享我们心中的平安。在感恩祭宴中对我们宣读的天主圣言向我们提出挑战,要求我们把一切使我们与他人隔开的东西:妒忌、怀恨、偏见等全部抛弃。即使我们在进入圣堂的时候,还背负着这些重担,但感恩祭宴召唤我们把这一切都奉献在天主面前,我们不要在离开的时候,还拾起它们,不"舍得"把它们留下来。"平安地去吧!"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离开的时候,已经有了显而易见的转变。世界企图破坏我们和邻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感恩祭宴派遣我们走出去,为那些心灵破碎、生活混乱的人们带去修和的精神。我们蒙派遣生活在平安之中,让平安在我们的言语和反应中,在我们为他人所提供的帮助中,在我们的一切行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我们还要让平安存在于一切不能外露的地方——比如在我们的态度、感觉、思想、愿望内。

某星期天早上,当我们在弥撒后离开圣堂时,女儿艾米问我"什么时候我可以获得一些平安?"这时候,她大约五岁。妻子和我都有点茫然,不很清楚她到底想要我们回答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就叫她把自己所想的讲得更详细一些。她说:"你们走到祭台前面,神父就会给你们平安……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得到神父给我的平安?"她这么一说,我们明白了她指的是领圣体。像她这样年龄的孩子,都想参与在"大人"能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中。她看到我们走到祭台前,从神父那儿"获得"某样东西,而对她来说,这"东西"就是"平安"。她听到的是"愿主的平安常与你们同在","让我们彼此互祝平安","……求祢赐给我们平安",当然还有"弥撒礼成,平安地去吧!"这些句子中都有"平安",因此她下的结论就是:神父(或主礼) 反复说的"平安",就是当我们走到祭台前去领圣体时,神父给我们的东西。说真的,她是对的。当我们领受耶稣的圣体圣血时,我们打开自己的心灵接受真正临在于圣体圣血内的耶稣基督,祂是和平之王。
艾米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懂得那出名的緩冲器销售商所做的广告:"没有耶稣,就没有平安;认识耶稣,就认识平安。"                                               
(帕普罗茨基)
"平安地去吧!"听到这句令人高兴的话,我们会点头赞同,但我们并不应仅仅在理论上赞同。的确,这句话还包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挑战。当我们反省这些话的意思时,首先应意识到,感恩祭宴建议我们转变自己。我们开始认识到,因为我们受洗成为基督徒,因此,蒙召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天主召叫我们成圣,做一个不同于世俗的人,这是伯多禄在书信中多次劝勉我们的。我们开始意识到,"平安地去吧!"这句话的意思,远远超过"怀着好心情离开圣堂"。它的意思是当我们离开圣堂时,要怀着一个締造和平的意向——我们要使自己的生活,以及我们邻人的生活,充满平安。
感恩祭宴宣布我们应"平安地去吧,去爱上主并为祂服务"。我们不仅仅是那些强迫自己友善地去对待弟兄姐妹的人文主义者。我们去締造和平的时候,是以上主的名义去做这一切。我们的上主并不是一个离我们遥远的,或总是惩罚我们的天主,也不是一个隐藏在矮树丛后面的无位格的神明。耶稣基督降生成人,生活在我们中间,并为了我们的罪献出自己的生命,祂从死者中复活,为我们整个人类打开了天国的大门。在信经中,我们自豪地大声宣称,我们相信三位一体的天主——祂是创造我们的天主,祂是生活在我们中间并救赎我们的天主,祂是经历了我们人类最深层的内在存有的天主。在我们离开圣堂走出去,在平安中深爱并为之服务的,也正是这位天主。我们正是以这位天主的名义奉派遣。
天主本性的真谛就是彼此相爱,因此我们发现自己与天主之间存在着关系。也正是为此,教会教导我们"平安地去吧,去爱上主并为祂服务"。我们都知道,爱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个字,它要求我们有所行动。感恩祭宴敦促我们以反对不正义和暴力,反对战争和偏见的切实行动来爱天主;敦促我们以任何一种能促使彼此之间相亲相爱的方式来爱天主。同时,我们还必须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来强固我们与邻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来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从全球角度来说,我们蒙召去完成那些绝不能视而不见的责任。我们要走出去行使我们的司祭职,以便向世界展示耶稣。我们要走出去行使我们的先知职,代那些受压迫的人发言,并为那些处在失望中的人们带去希望。我们要走出去行使我们的君王职,服务并保护那些脆弱者,为那些有需求者提供他们之所需。我们要走出去大声承认,耶稣不仅临在于我们刚领受的麦面饼和葡萄酒中,同时也临在于"穷人、病人和囚徒身上"(《天主教教理》1373)。
最后,教会教导我们不仅要爱上主,还要为祂服务。我们离开圣堂时,不能只记得自身的事务,期待以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我们要为上主服务而不是为我们自己服务。我们必须采用的是天主的途径,我们必须说的是天主的话语,我们必须履行的是天主的行动。必须是天主的旨意得以承行!毕竟,在祝圣圣体圣血后不久,我们以天主经祈祷时所说的是"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我们蒙天主降福之后走出去做天主所命令的事。再说一遍,这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因为,为上主服务的意思是为我们的邻人服务。为上主服务,不是在圣堂里做某些事,而是在家里、在邻里、在工作场所做某些事!为使事情更具有挑战性,天主的旨意经常与人本能的想法相反,不管我们以为自己的想法有多么高尚。天主的旨意同样也可以是神秘莫测得令人困惑,这就需要我们有信德。我们是怀着信德为天主服务。我们需要有大信德,才能用与他人愿望相反的方法来作出回应,用那种似乎把自己与他人相隔离的方法来作出回应;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在他人眼里,我们成了异类或陌生人。在那些痛苦的孤独时刻,我们需要记得,自己并不孤独。感恩祭宴把我们与基督共融在一起,与弟兄姐妹结合在一起,它强固了我们的信德。在圣祭礼仪中,我们已把耶稣基督领到自己心里来了,祂与我们同行。所有与我们一起分享基督平安的弟兄姐妹,正与我们一起作战,大家以同样的方法在奋斗。感恩祭宴帮助我们战胜孤独感,使我们有能力认识到:多多少少具有相同信仰的弟兄姐妹正与我们一起战斗。更何况"如果天主和我们在一起,谁能反对我们呢?"(罗8 :31 )
因此,总括上面所说的一切,当我们奉派遣平安地离开,"去爱上主并为祂服务"时,我们的回答只能是"感谢天主!"当我们说这句话时,我们并不是单单为了过去一个小时的体验而感谢天主。同样地,我们也不是怀着像带着一个两岁孩子的那对父母那样的心情:"感谢天主,弥撒终于结束了!"他们的孩子在整个礼仪中不是哇哇大哭,就是吵着要图画书,或者嚷着要带她到洗手间去;他们感谢天主,因为这些难堪可以结束了。当我们说"感谢天主"的时候,我们为天主所恩赐的信仰而感谢天主,他带领我们来参与感恩祭宴;我们也为所有的人感谢天主,因为祂恩赐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我们的信仰: 这些人还包括圣人们,包括我们所深爱的亡者和一切在感恩祭宴中所纪念的人。两千年以来,这些怀着相同信仰的人聚集在一起举行感恩祭宴,我们今天联合着他们一起继续这感恩祭宴。
当我们说"感谢天主"时,最主要地,是我们为天主的信任而表达感激之情:祂信任我们,要我们在世上把基督的爱展示出来。我们称自己是基督徒,基督正是通过我们,并在我们内生活和工作。我们是有福的,蒙召来参与上主的宴席,这宴席把我们准备好,以便能平安地走出去,"去爱上主并为祂服务"。当我们说"感谢天主"时,我们满怀喜乐、充满深情地感谢天主;感恩祭宴结束了,我们可以带着更新的力量离开圣堂,把天主真实的爱与平安在我们个人所能影响的圈子里展现出来。这就好像在进行了好几个月的训练后,我们现在正站在起跑线上,等待着比赛开始;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指向这一时刻。现在我们将竭尽全力,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并且时刻准备着去完成放在面前的任何一件任务。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允许自己去为其他"主人"服务,但天主已经解救了我们,我们可以自由地去从事作为一个受造者所应该做的事:那就是,爱我们的上主并为祂服务。
请在脑海中记住上面我们对弥撒礼成仪式所作的反省,现在我们要回到感恩祭宴开始的时候。我们作为信仰的团体进人到圣堂里——不管这是主教座堂,还是传教区的一所小棚,或是我们的堂区——开始举行感恩祭宴、我们的神圣礼仪!
世界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平安。和平不是乌托邦,也不是难以达到的理想,更不是不真实的梦想。和平是可能的。正因为它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和平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极其重大的责任,是我们崇高的责任。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1982年6月11日
发给联合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