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最小的弟兄

耶稣在最后晚餐时说:「孩子们‥‥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十三34-35)可知,基督对爱的观念是奇妙、独特的,几乎是当时人们前所未闻的,而此爱已成为基督徒的特征。基督告诉我们:「除非你们的义德超过经师和法利赛人的义德,你们决进不了天国。」(玛五20)
基督所要求的革命性的爱,引起了群众的议论:「有一个法学士起来,试探耶稣说:『师傅,我应当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耶稣对他说:『法律上记载了什么?你是怎样读的。』他答说:『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耶稣向他说:『你答应得对。你这样做,必得生活。』」(路十25-28)由于犹太人每日早晚不断地诵念这个大诫命,故法学士便自然而然地这样回答耶稣。
申命纪记载:「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我今天吩咐你的这些话,你应牢记在心,并将这些话灌输给你的子女。不论你住在家里或在路上行走,或卧或立,常应讲论这些话;又该系在你的手上,当作标记;悬在额上,当作徽号,刻在你住宅的门框上和门扇上。」(申六4-9)以色列人都熟悉这段话,不料法学士却在「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之后加上肋末纪中的一小段  「应爱人如己」来回答耶稣。但是众人不会把这句话与申命纪中的诫命相提并论。耶稣将「彼此相爱,与爱天主至上」等量齐观,因此恼怒了法学士并认此为异端,故他在群众面前争论不已,而耶稣并不与他辩论,只说:「你答得对,你这样做,必得生活。」但是法学士为了表示自己理直,进而向耶稣说:「谁是我的近人?」他要求基督对近人下一定义,以达到辩论的目的,这显示法学士未能进入基督宣讲喜讯的氛围内。
基督拒绝对近人的涵义设界限、立范围,因为设界限必定会排斥伤害一些人。经师与法学士都以无生命的法律作为生活的标准。按犹太人的学派,经师们知道近人可分为六种;兄弟;朋友;邻家村舍;犹太民族;信仰犹太宗教者;更广义的是那些准备信仰犹太宗教者。这种分类表示,凡不在他们所谓近人的范围内,都会遭到被愤恨、唾弃及不友善,这正是「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的表现。
因此我们了解,法学士试探基督的意图,是问基督究竟属于何学派,并对这学派又有何解释。基督避免正面的答复,而以一个比喻:「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耶里哥去,在途中遭遇强盗,最后得到一位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怜悯与照顾」,来说明谁是我的近人。法学士以自我中心显出了他的有限度及偏见的爱。基督的教导是广博的,因而众人也不应当区分谁该获得帮助,反而应该站在需要被帮助的立场上自问:「谁是我的近人?」那时,就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以需要者为核心,在此广义的伦理观下,谁不是我的近人呢!因此,人与人之间没有敌对,人人彼此相爱,此深且广的爱,就是基督所宣讲的革命性的爱。
玛窦福音中对爱的记载如下:「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祂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还有什么赏报呢?税吏不是也这样作吗?」(玛五43-46)
友谊是天主的赐予,但友谊与爱近人毕竟是不同的。假如将爱近人视为友谊,那么就忽略了新约的核心。人人都有一些朋友,是不足为奇的:基督从不问:「你是否有许多朋友?」而问道:「你是否拒绝、唾弃某人?」若我们确实拒绝、排斥某人,我们就没有基督徒的爱  爱近人的爱。如保禄宗徒写道:「我们可能会说方言,明白一切奥秘和各种知识,奉献施舍所有财产,为消灭贫穷而奋斗,交友广泛……但在基督眼中,我们可能仍无爱德。」(参阅:格前十三1-3)
基督在最后的审判中,对爱有中肯的诠释:「那时,义人回答他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饥饿而供养了你,或口渴而给了你喝的?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体而给了你穿的:我们什么时候见你患病,或在监里而来探望过你?』君王便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然后他又对那些在左边的说:『可咒骂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罢!因为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没有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没有给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监里,你们没有来探望我。』那时,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几时见了你饥饿,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体,或有病,或坐监,而我们没有给你效劳?』那时,君王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玛廿五37- 45)
这是一段肯切的解释,但也许会造成一些疏忽。对我而言,谁是最小的呢?他是否是名人表上阶级最小的一位?或是我对清洁工、看门者所做的,就是对基督而做呢?这些观点都误解了福音。基督不以阶级或声望区分人,但我们拥有的名册与基督的大相径庭。基督认同并接纳那些不为我们接纳的最小兄弟;而我们对那些人所做的,就是我们为基督做的。因此,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其生命要有价值、有意义,这一切端赖我们是如何对待最小的弟兄,如同天父接纳众人,众人也当彼此接纳每一位弟兄。基督徒的爱德(Agape)非但不损害弟兄的友谊,反而此爱德应在一切行为之上,并使一切爱更臻圆融。
田立克曾说:「爱德并不否认深刻的友谊,在爱德光照下,友谊被净化、超越、升华至普及性的爱。那时深刻的友谊是不自命清高、排斥他人。诚然,并非众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应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因此,平等与不平等、缘分与陌生、友善与冷漠、希求与渴望完全都被净化了。彼此相爱无须有缘分,否则友谊便被排斥了,爱德借着众人、偕同众人、在众人内使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爱德促使我去爱他人,爱他那独一无二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奥秘,借着爱德,我可触及他的深处,并于此找到天主;所以,爱人如己与爱天主至上两大诫命是同等重要。
有些人的态度与福音是背道而驰的,如我们常指证某人是一个说谎者,法利赛人就是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一位淫妇,他们完全忽视她的人格及犯罪的因素,这种行径显然违反了十诫中的第一与第二条诫命。我们若将一个充满生命的人,视为一个骗子,那么我便否认了他内心深处的天主的临在。爱德是不将某人置于我所认识的范围中。
富高(Charles de Foucauld)写道:「爱他人,就是永远对他保持希望,当我们开始判断他时,我们就对他丧失了信心;当我们以所知的去认同他时,我们就不再爱他,而他也就失去成为更好的可能性。相反地,我们该当以期待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人与事物。在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爱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勇敢去爱。」
假如低估我所不喜欢的人的价值,那么对所有的朋友都会划一个界限,而此友谊便会减淡。林肯曾说过:「即使我不喜欢的人,我还是该认识他。」我不喜欢一个人是因为我未触及他内心深处,基督革命性爱的教育,就是使基督徒相信人内蕴的美好。
当我们读到:「你们应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十五12)此段经文时,便会感到任重道远,因为爱近人如同基督爱我们,这是何等大的要求!基督在最后晚餐时,洗涤宗徒们的脚,与宗徒们分享奉献的饼与酒。基督在十字架上仍不忘为众人祈求:「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廿三34)试问:在受凌辱、讥讽之后,我们还会为我们的敌对者祈祷、祝福吗?基督不然,他甚至在接受犹达斯的出卖亲吻后,仍称呼他为「朋友」。基督的博爱与接纳每一个人,是多么值得颂赞的,但我们却无法如出一辙的效法。虽然我们能尝试,但永远无法达到基督的要求  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
基督的教导引起人们不同的反应:有人认为,基督要求的太多了,而欲皈依另一种宗教,或是与其成为一个冷淡的教友,毋宁是个异教徒;或有人把「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中的「如同」二字作广泛、自由、中肯的批注而感到舒服,但不与基督所说的相比;幸而还有些人将「如同」二字赋予完美的意义,那当然是最正确的,因为整部福音的精华就在此二字上。
基督徒的喜讯让我们体会到上主爱我们,如果我们允许天主的爱充满我们的心,那么爱德就会满溢而出,那时爱近人就是天主的爱,此爱唯有源自天主,祂的爱包容、扶持且推动我们。「爱德」就是去发现这个泉源。「我们应该彼此相爱,因为爱是出于天主:凡有爱的都是生于天主,也认识天主;那不爱的,也不认识天主,因为天主是爱。」(若壹四7-8)
纵然是科技文明的今天,也无法创造一个爱的天主,因为那超越我们的能力与灵巧。我们不能创造天主,同样我们也不能创造基督徒的爱。换言之,基督徒的爱就是分享天主生命的爱。所以,我们唯有敞开内心,且任由天主的爱因着我们而满溢到周围的人身上,而我们也就是那输送天主爱的运渠。天主不加重我们无法承担的轭;相反地,在天主的爱内,我们领受一无限的宝藏,「信、爱、望」都是天主赐予的,此德性是那么伟大,而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的彰显它们。但是圣保禄曾说:「望德不叫人蒙羞,因为天主的爱,借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罗五5)并且圣若望也写道:「我们所以知道我们存留在祂内,祂存留在我们内,就是由于祂赐给了我们的圣神。」(若壹四13,思高圣经批注:爱是圣神在信友心中所产生的效果。)
因而,我们明白何以我最小兄弟是如此的重要。天主的爱是无远弗届的,天主的「忠实」是不放弃任何人,因此,最小兄弟就成了一种爱的反省,它是基督徒的爱,或是一种有选择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行动。若望壹书曾说:「天主爱我们与我们爱近人是相互交融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常误解若望的本意,以为:「天主在我们中间,是因为我们彼此相爱,那是将爱之源泉归诸于我们,即众人相爱在先,天主爱人在后」。这不是若望的原意,并将基督革命性的爱本末倒置。其真正意义是:天主是爱德之始,天主爱人是因,众人彼此相爱是果,爱近人就是天主爱我们的延续。若望宗徒并且以葡萄树的比喻解释,葡萄树是爱的圆满,葡萄枝唯有留在树干上,方才能茁长欣欣向荣。(参阅:若十五)同时,基督更明确的教导:「如果你们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爱内,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今而存在祂的爱内一样。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十五10-12)
福音不使人沮丧、失望,或过分的要求,它是人类的真正喜讯,使我们丰硕满盈,在此福乐情况下,我们该当如何去接纳我最小的兄弟?答复是:不以个人意志的力量去爱,而是全心、全灵、全意对天主的爱的开放。唯有如此,我们方才能够真正的去接纳每一个人,甚至那些使人无法忍受的人。而达此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祈祷。当我们谦冲屈膝仰视天主时。牟敦说:「我们发现,在奥秘的寂静、沉默中,有一种祥和的氛围引领我们页正的去爱我们的近人,去接纳他之所以是他的整个人,而不再如昔以貌或言取人」。换言之,在真正的祈祷中,我们与他人内在最深处相遇,而我心也因着天主爱的满溢而能去爱我们最小的兄弟。
救主基督降生的使命就是拆除人际间的藩篱,以爱来拯救我们脱离那不爱的、非人的境遇;祈祷就是引领我们让基督在我们内工作,对天父、圣子、圣神的活动完全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