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光荣的时刻

耶稣对众人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讲了这些道理以后,大约过了八天,耶稣带着伯多禄、若望和雅各布伯上山去祈祷。」(路九23、28)当耶稣祈祷时,父的光荣充满了他,这时他的面容改变了,全身变得光辉,衣服也洁白发光,并且有声音来自云端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从他!」
圣经中叙述云彩的出现是象征上主的临在,云彩覆盖着约柜;玛利亚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那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荫她;在大博尔山上,也有一片云彩遮蔽了宗徒们。当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天主显露出祂的临在,那时基督贬抑自己置身于罪人之中。甚至耶稣带着有罪的门徒来到天主显现的大博尔山上。
耶稣的一生中有两个转折点:他的受洗及他的显圣容。受洗后,他所隐藏的生活成为一个公开的生活,在那决定性的时刻圣父也发言了。在大博尔山的显圣容是他从公开的生活进入苦难的境界,同样圣父也表示对圣子的喜悦:「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从他!」圣子是完美的,他实践父所托付的使命,所以我们必须听从他,可是坦白的说,我们永远不够认识基督,因而我们必须重视这件事,否则我们的信仰就发生问题,便会对一切感到失望,甚至对基督表示不满。
虽然我们不够认识基督,但我们被蒙召就会愈来愈认识他,伯多禄为基督作见证而写到:「我们将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来临,宣告给你们,并不是依据虚构的荒诞故事,而是因为我们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实在由天主接受了尊敬和光荣,因那时曾有这样的声音,从显赫的光荣中发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来自天上的声音,是我们同他在那座圣山上的时候,亲自听见的。因此,我们认定先知的话更为确实」(伯后一16~19)。
耶稣所获得的光荣是来自十字架,教父们在其著作中常常提到耶稣显圣容这事,认为那是耶稣光荣苦难的前奏,教会的礼仪也显示了这道理 [1],而我们可以从四方面来了解此道理。
一、福音记载:「忽然,有两个人,即梅瑟和厄里亚同他谈话。他们出显在光耀中,谈论耶稣的去世,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路九30~31)虽然那时耶稣处于光荣中,但梅瑟和厄里亚却谈论耶稣在耶路撒冷所要完成的苦难及死亡。那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因与果的关系,因为基督的荣耀来自苦难的效果。
二、耶稣显容时,为什么祇有梅瑟和厄里亚一同与他谈话?因为梅瑟是执法者,而厄里亚是最伟大的先知,他们一起代表着旧约整个氛围。郭蒂尼也解释说:「梅瑟的任务就是带领百姓从他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经过四十余年的长时期,梅瑟领导心硬的百姓度过沙漠中的所有困苦,并且在其百姓反抗下保持耐心。厄里亚先知在阿哈布王朝下,与恶势力搏斗;同时他更努力与依则贝耳,阿哈布的顽强、邪恶的妻子奋斗。从梅瑟至厄里亚一千多年中,百姓对天主不驯及盲目所造成的不幸,由于这二位先知的帮助使得百姓脱离罪恶。
三、在福音里,特别是若望福音,提及耶稣的光荣和苦难所用的字句,最初看来好像有双重意义,但为信仰者,此两种意义是一致的。信仰的赐予让人们知道「光荣和苦难」在基本上是一个,并且相同的。耶稣说:「我的时刻来到」,也许我们认为「时刻」乃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成功的时候,也是一个人事业的颠峰。为基督,这「时刻」就是他的苦难,「时刻」也是他的光荣,但却是在十字架上的光荣,这就是「时刻」的双重意义。「举扬」也具有双重意义,我们以为「举扬」为丰富的赞美,心神超然的赞赏。为基督,「举扬」的时刻就是在十字架上。
耶稣开口向门徒们说:「人子要受光荣的时辰到了。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织结出许多子粒来。」(若十二23~24)举扬与基督悬挂于十字架上相结合,它们是一体的两面,我们无法将其分开,那也是大博尔山上所显露的奥秘。
四、耶稣的显圣容,在对观福音中都有相同的记载。
(1)  伯多禄代表众宗徒明认耶稣为默西亚,他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十六16)
(2)  耶稣首次预言他的苦难,虽然宗徒们被认为有足够的能力聆听耶稣的死亡,但那时这显示为他们还是太早。伯多禄谴责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临到你身上!」(玛十六22)
(3) 在三部对观福音中都描述了耶稣的显容。「那时耶稣以奥秘而非以语三言来预言他将成为受苦的仆人。」
(4) 耶稣预言他的受难,并在第一次与第二次预言之间显现了他的圣容。这也充分指出耶稣的显容也预言他要受的苦难。
伯多禄的明认与耶稣两次预言受难和显圣容,是不可分的。耶稣显圣容乃是十字架的神学道理。不过在神学中,至今仍是最难使人了解的,甚至宗徒们对基督所教授的十字架的道理亦尚未能了解,在他死亡及复活后,他还得亲自给世人阐明十字架的真义。在厄玛乌有二位门徒不明白这道理,因此耶稣就对他们说:「唉!无知的人哪!为信先知们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竟是这般迟钝!默西亚不是必须受这些苦难,才进入他的光荣吗?」(路廿四25~26)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天必须面对「十字架」,那个日子的来到是我们无法意料得到的。不论我们被赋予多少幻想力,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已所要背负的是何种十字架。因而,我们必须先体会到耶稣显圣容的意义,并努力了解它的来源及与十字架的关系,所以当十字架的日子忽然到来时,我们早已认出并有所准备了。有些人虽然默想过福音,但当十字架来到时,他们却不认同自己的十字架与基督的十字架,因而他们变得反叛、狠毒及放纵,并失去了生命中的转机,且让光荣的时刻溜走了。事实上,这些人没有为十字架作任何准备。
世界上有许多人白白地背负着该接受的十字架;但是有些人陷入不必要的忧虑中,而他们的痛苦本身根本不存在,事实上他们不应该难过。同样的,人们也不该学习不妥的神秘的神修法,这些方法使他们处处寻找背负十字架的机会叫对我们而言,必须以更具体的态度去了解所遇到的困扰,是实际的痛苦,或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帕多瓦诺(Anthony Padovano)写道:「人类生命的失败并不因做错了多重要的事,而是因为大部分的人其生活目标是虚伪的、追求世俗上的价值,或以仲裁者的立场作为生活的规范,因此不免会遭遇许多的苦恼。他们都低估了人类生命应有的价值标准,这样做非但不能免除不幸的悲剧,反而增加未来更多的痛苦。」
耶稣的生命是特别的丰富,但他却以深刻地自我空虚,才得到这些卓越的效果。若是我们按照福音真正生活,效法耶稣而使自己空虚,那么我们心灵就能得到深刻的平安与完美的充实。基督真正的属于人们,人们也视基督为他们的产业,他不操纵人们,也不利用人们来愉悦自己,或傲慢自大;相反地,他让人们的需求进入他的内心,并分担这些需求。在他眼中没有一个人是不重要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能被救的,显然这一切都是来自一颗不自私的心。耶稣卑微的生活显露出他的美善;换言之,因为他的谦逊,他才赐给人们丰盈。
布卢姆(Anthony Bloom)写道:「谦逊源于拉丁字humus,其意义是肥沃的土地,它不为人所注意,且常被人践踏,它是沉默的、不显明的、晦暗的;然而它总是准备着去接受任何一粒种子,准备给予它实质和生命,愈深入,结实愈多。当它接受了大地不愿接受的一切,它才真正地变为沃土,它是如此的深入,没有任何东西能沾污、贬低或羞辱它,因为它已接受了至极的微末故无法再低下了。」基督徒的谦逊也将成为奇妙的沃地,并且显示出空虚的光荣,这是师傅的奥秘,也是徒弟的奥秘。
韦伊(Simone Weil)写道:「基督宗教的伟大性不是给予人们抵抗受苦的灵药,而是使人们透视苦难。它并未使我们免于受苦,福音没有承诺说我们将不受苦。事实上,福音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说:『我们必须失去我们的性命,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耶稣。』这是独特的教训!其它的宗教都是试着叫人避免痛苦,或使人对痛苦具有免疫性,而不再感觉痛苦;这并不是福音所要教导我们的。可知基督宗教与其它宗教的差别即在下述所说:『无论如何痛苦是一个事实,但福音赋予它一个意义,这就是福音所宣扬的喜讯,一旦我们知道受苦有其目的时,或者至少能够相信痛苦有其意义时,我们便能忍受更多痛苦。也许有些人在痛苦中变得愈来愈狠毒,但也有人能变得愈来愈美好。后者就是对别人指出了天主的美善,痛苦使他们明智剔透、心胸宽宏、聪慧良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出了十字架的光辉。总言之,痛苦使人们获得光辉与荣耀,并且也享有丰盈的生活。』」
潘霍华说:「天主降生为人,在世上祂是软弱、无力的,这是祂与我们在一起及帮助我们的唯一的方法。」「他承受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玛八17)很明显地,基督不以他的全能,而以他的软弱和痛苦来帮助我们,但是人们却抛弃他,钉他于十字架上。
基督宗教与其它宗教的差异在此:「当人们遭遇困苦时,都是立刻渴求世上全能的神 ── 机器般的神;但圣经却指引人去认知那甘于软弱及受苦的天主,只有受苦的天主才能帮助人。」
基督在十字架上给我们显示了痛苦的意义。许许多多纯朴的人们,也因握在手中的十字架,而找到了背负痛苦的力量,他们真正属于基督的世界。无神论者说:「如果你是天主子,从十字架上下来罢。」福音却这样说:「因为我是天主圣子,我留在十字架上。」这就是耶稣显容的喜悦。因此我们看到了十字架上的光辉。世界也因着十字架,才获得普照的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作者解释东、西方的天主教会同样是以八月六日为耶稣显容节,其礼仪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