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评介圣十字若望的主要教导 
第二讲 评介圣十字若望的主要教导 

 

  爱的结合,否定和弃绝,神化过程这三个主题导自另二个主题,然而实为同一主题:即若望的生命进程和默观经验。前者是他的生命和工作的理想;其次表示爱的结合,即是默观。

  一、爱的结合

  神修语词中常肤浅地使用这句「与主结合」。但「与主结合」尚有更深、更基本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在这里探讨一下。圣若望认为,这下只是内在生命的进程,也是拥抱一个人整个的存在,即神化经验。所以我们要如此了解,目击证人告诉我们,若望常谈论天主和神性的事理。对他而言,天主不是偶而聊聊的话题,天主是完全占有他的中心主题。

  《登上加尔默罗山》的开场白中,他说:「下列诗节包括所有我预定在本书——《登上加尔默罗山》——中谈论的学理。其中描述导至顶的道路,即成全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此称之为灵魂与天主的结合。」这里,我们必须注意二件事。圣人说「灵魂与天主结合一的意思,与一般所谓的「成全」完全相同。第二,他以「灵魂与主结合」之名,把我们所谓的发展超德生活、净化、祈祷的旅程和道路全聚集一起。整部《登上加尔默罗山》专门探讨这些主题。

  为何圣人偏爱述说「灵魂与主结合」,而不说「成全」呢?因为西班牙文中,「成全」这个字涉及的论题表示某一境界,即成全境界,而「与主结合」则形容某一关系,意指发生于双方问的委顺、爱。这也是《灵歌》中,圣若望之所以采用婚姻语词的原因。

  我们所要谈论的三要点,就是成为默观者的三个因素,这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能简洁陈述这三点。

  圣十字若望从他最爱的若望福音十七章中,取出「与主结合」作为主题,此段圣经论及与父结合,与门徒们结合。若望的目击证人告诉我们,圣人能记诵这章圣经;当他和同伴一路同行时,他经常朗诵或咏唱这段经文。这真有意思。我们知道他脑海中充满的是什么:与主结合和彼此结合。根据这基础,他建立了决定默观生活的三个因素。我们也须记住,现代作家所谓的默观生活是什么。圣十字若望认为默观是天主对我们的最基本吸引,寻求天主,意即使信者的整个生命专注于一个追求,寻求与主结合,而后与他人结合,与整个受造界结合。

  第一个因素:成为教会。真·雷克也曾写过二、三本书讨论过这个主题。结合不是首先发生在灵魂与天主问,而是发生在基督内的教会和天主之间。这是藉着基督,偕同基督而与教会结合,同样也与各个灵魂结合,与教会内每个人结合。今日,默观上所强调的不是「为」教会祈祷,却强调「成为」教会而祈祷。默观者意识到他即是教会,他代表教会。经常不断「为」教会祈祷,存在着置己身于教会外的危险:然而我们是视自己为教会而祈祷。这有置身家中的感觉,正如家人为家工作,同时也是家中的一员。所以,默观生活植根于教会之内。可是,我们无须常意识凡所作之事皆为教会而作。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是教会内的成员即可。

  第二个因素:默观者的特征是寻求天主。不断寻求天主的圣容。处处寻找天主:「上主!我寻求你的圣容,」在所作、所经历或获得的事中渴望天主、思慕天主。

  第三个因素:能全神贯注和超脱自己与万物。圣十字若望能从人的失败,及从一切怨恨感受中超脱。牢狱的经验揭示给他天主的神妙光荣和伟大。这应归功于能度正确的超脱生活,使他的囚禁变成积极的经验。凡散发灿烂光明者,即失去自我中心的人,他们已自由无碍,且不贪恋任何事物。

  二、否定和弃绝

  为什么十字若望如此重视训练我们达到这样困难的地步,即所谓的否定、弃绝、舍弃自己?主要理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弃绝和否定自己,基督徒生活、祈祷生活和跟随基督是不可能的。何以如此呢?因为祈祷时和主交谈,意指和我们无法用感官捕捉的那位交谈:祂不能被看见、听到或感觉。习惯弃绝我们对感官生活的贪恋,与主交谈自会变得容易和亲密。这是合理的结果,因为当我们与主交谈时,必须抛开感官的凭据。为能进入信德的层次,我们必须脱离使用感官。圣人在《灵歌》首诗节中说:

  心爱的,祢到底隐藏在那襄?……千万不要像许多愚蠢的人,按照他们对天主的肤浅了解,认为当他们不了解、品尝或经验不到祂时,祂是远离和完全隐藏的。

  这必须在使用感官上有所训练。从被钉的耶稣身上,我们明了,发展默观生活需有自由的境界。真正的爱人,无论他喜欢或不喜欢,无论温馨或冰寒,无论处境如何,他必定时时在爱。若我们不能超脱所依赖的外在处境,我们的爱是局部的,且只当环境如意时,我们才爱。圣人写给科道瓦的德莲姆姆信中说:

  要记住,人既没有,也不感觉任何需求,除非他们愿意自己的心顺从这些需求……心具有如此的能力,即把万物屈服于己心;他这样作,因为渴望屈服于一无所有,且无所牵挂,好能在爱内更灼燃焚烧。

  修女们此时在科道瓦建立新会院,遭逢暑热、地方狭小、贫穷和种种劳累苦事。从这封信中,我们看见积极的一面,即所谓弃绝和否定自己的果实:自由无疑、不依赖外在处境。

  《灵歌》第三诗节中,圣人互相比较弃绝自己和真情实爱。

  真爱的灵魂珍视他的心爱主,远超一切,信赖祂的爱和友谊,不会觉得难于说出:

  「野兽我不怕惧」和「我要越过勇士和边际」。

  在这里,这个人无须舍弃自己:他已被心爱主吸引,并对其它一切失去兴趣。

  按照严格的字义,我们知道,圣人不是一位苦行者。他从不为补赎而行补赎,他处于圣保禄致斐理伯书信中形容的境界:「我知道受穷,也知道享受;在各样事上,在各种处境中……我都得了秘诀。」 (斐四12)克修有素的人不会经常寻求补赎,或把一切化为补赎。他深深注视吸引他的价值,不太留意其它事物。人们可以说,圣十字若望不是太克苦自己的人,更好说,其它的事物在他的眼中消失了。革拉纳达的修士说,在餐桌上,他很愉快地享用别人送来的礼物。他自己用的很少,但他喜欢看弟兄们吃得津津有味。圣依纳爵是同样克苦,但又能享受事物的另一典范。居住芒莱撒时,他习惯某些日子不进食。到了罗马任耶稣会总会长,他吃得很少,却又怕院中弟兄感到也必须如此。会院中有食量特大着称的巴士克族弟兄,因此在餐厅里,他安排其中之一坐在他身边,对他说:「吃吧!像平常那样吃,让团体觉得自由自在,不要有人想必须和我一样。」若望也喜欢选饭量特大的会士同坐。某目击证人说,圣十字若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确领会弃绝之意。必不甘落后会消毁我们的人性。

  三、神化过程

  现在我们要谈论第三个主题:神修生活的道路、过程,即达到神化的旅程。我们可以发现,圣若望一生中毫无重复的事,事事新鲜,日曰不同。可以说,囚禁期间,三十六岁的他已是圣人。这期间,他写下《灵歌》,即对天主的经验及神化的诗歌。此后,培亚城、革拉纳达、塞维亚、乌贝达,凡此种种都是新鲜事,都是他的新经验。我们发觉,每一阶段中的他都是新人。神化结合是一条道路,包含整个人生,从开始到最末的一刻。

  我们可在此注意圣人的一些语词更调,这极有意思。首先,他很少使用「恩宠」,处于恩宠之境。基督文学中,这字的意思是静态的。若望喜欢用「爱」和「恋爱」,这字指示关系,活生生的相遇,而非境界。《灵歌》的副题中,他说:「本诗篇注解谈论灵魂和基督新郎彼此间爱情的互换。」我们由此可知,他所论述的是爱的经验,而非关于爱。

  圣人更换的第二个字是「罪」;他不用这个字,因为犯罪通常指陷入罪的境况。对若望而言,他的著作中没有罪的境界,却有一破坏力,就是驱策我们的「欲望」;这个字是更动态的表达法,不像罪所描述的是一境界,这字通常被译为「渴望」,这是一个不当的翻译。

  当会母圣女大德兰希望他参与改革修会的初期,他在梅地纳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快快!意即动力充沛。「好!只要不拖延,一切没有问题。」他那时年方二十五,却唯恐革新修会进行前,他会太老!他急欲实现自己的生命,赋予生命意义。他在《爱的活焰》中说,天主很快预备某些灵魂,吸引他们投向祂。加尔默罗会中,年轻逝世的圣人有二十二岁的圣女德兰丽达,二十四岁的圣女小德兰,二十六岁的真福圣三丽沙。但我们颇感安慰的,也有年纪较大的圣人。圣十字若望活到四十九岁,会母圣女大德兰六十七岁。她已达祖母的高龄!(六十七岁相当于今日的九十九岁!)

  我们可以说,这种速度心态是圣十字若望的特点。我们的意思不是指「着急」,而是他要「疾速地」赋予生命圆满的意义。他常指出进行的直路,指出快捷方式,好能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目的。此速度因素并非意谓,强调神化过程中逐步渐进是不重要的。若望在《灵歌》中说:

  在十字架上完成的神婚,不是我们现在谈论的……当天主赐予第一个恩宠时,那神婚立即完成,即是每人领洗时蒙受的恩宠。我们所讲的神婚和全德有关,除非逐渐与逐步地进展,否则不会完成。

  同样是神婚,但要按灵魂的脚步,才能逐渐达到最后的境界。圣保禄同样表示,他说:你们已经是圣人,但仍须成为圣人。圣若望很急,因为这是一个已获得的恩赐,我们必须认真地接纳,以生活实现这恩赐。然而在《黑暗之夜》中,当他讲论忿怒的罪宗时,他叙述想要一日成圣的人。

  这些初学者在祈祷、爱近人和对待自己过失方面缺乏忍耐:他们希望一日之内净除瑕疵。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毫无耐心等待天主,让天主在祂愿意时赐下所需的恩宠。

  但是他立刻补充,以免懒惰的人过分认真忍耐:

  可是也有人在渴望进步上,耐心十足,天主更愿意他们少忍耐些。

  圣人在二极端间保持平衡。他指出,每天都必须充分珍惜利用,这是动态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须了解,这过程需要时间。我们应恒心追求。《灵歌》中有段劝言,是很美的例子。我们在首诗节中读到,灵魂满怀不耐,渴望寻求心爱主:但在第二诗节,他对灵魂说,必须有所准备,长久等待。

  不是所有需求和恳祷都能达到被天主聆听、赐恩的程度。它们必须等到在天主眼中适当的时候、时期和数目,那时,人们说天主看见、俯听了他们。出谷纪中,这事显然可见,以色列人遭受埃及人奴役折磨,过了四百年后,天主才对梅瑟说:「我已经看到我的百姓所受的痛苦,我要下去拯救他们。」(出三7-8)虽然天主一直看到他们的痛苦。

  四百年来,他们一直祈祷叹息。四百年后,天主才说:「我已听见你们!」天主必不会等我们四百年!这只是举例说明急缓间的平衡情况。

  今日,我们很容易说,从发隆重愿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修道生活就失去了像这样的动力,这样的急切。这向我们要求能够自我评鉴,且终生如此实行。当我们几乎尚未开始时,却认为已结束了!(我们常说某初学生没有修道生活的才能,没有个性:可是,我们看看自己……)从前总参议会开会讨论驱逐古岚清时,圣十字若望公开说:「如果你们要处罚古岚清神父,你们也该处罚我。」这是灵魂的圣洁高贵,也是以非常清晰的方式表明意见。这是我们所谓的动力。我们也很容易说,陶成期间、正式陶成是成长和神修经验的最佳时期。但末达二十七或二十八年龄,人通常不能了解绝对必须的工作是什么,及在

  天主前和人前,他的责任是什么。英年早逝的圣人例外,如圣女小德兰。她已达完全的成熟。但若我们自以为终身愿一发,羽毛即已丰满,我们的成长必会停顿。陶成期间未能瞭悟,现今又自觉已然告终!圣十字若望描述的神修过程,其进展如下:《攀登加尔默罗山》是旅途,《黑夜》是旅途,《灵歌》是寻找。若望使用的全是行动的象征。《爱的活焰》该是最后的阶段,使它变成全心期待水恒的光荣——也是行动。圣人说:「爱永不满足」。

  我们必须进行的神化是什么呢?第一,在我们内建立超德的向度,即以信德、望德和爱德为动机的生活——亦即,与主结合。但实际的经验却是,超德不会立即启发道德行为,实践伦理道德。第二步骤才是道德生活的神化,即实践伦理道德。第三步骤是心理向度,包括情绪生活。有的人常祈祷,不但热心,也爱情洋溢,但他们的行为并未显出收心敛神,他们分心走意。这例子指示这三种向度不需同时神化。也有人有神秘经验,可是却发现他们的想象或思想无法安宁,他们不能专心凝神。会母圣女大德兰即此一例。她不能作普通的默想。

  区别此三向度是极重要和有益的:超德向度……与主结合:道德向度……实际德行:最后是心理向度,拥抱我们情绪和感受的天地。再者,运用此区别于具体个人时,绝不可太死板。

  本世纪圣徒传中,有个爱尔兰的酒鬼,他列真福圣品的案件已在进行中。他名叫马特·泰伯。当他被就职的工厂开除后,工厂的同伴起先给他钱喝酒。可是有一天,他们不再这样作了。他满怀怨恨回到家中,然而他却归化了。再来,我们有这么一个怪例:某人身系铁链,每天参加弥撒二十台;虽充满强烈的意志和爱实行补赎,但只要他一上街,就会自动踏进酒店。因为毫无意志力足以约束自己,于是他决定离家时,身上总不带钱。虽然进入酒店,却无法付钱,因此他就没酒可喝。这样他的束缚被解除了。这是很极端的例子:一方面真有与主结合的生活,另一方面,道德生活却全然置之不顾。这是很极端的情形。然而从某些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神修生活,我们不能立即要求一切,必须逐步渐进地发展。

  梵二大公主义法令声明,即使不能立即接受所有的信理,教会也能接纳他们。在这方面,当问题涉及的是次要信理,而非圣三和降生奥迹时,今日的教会比往昔心胸宽大得多。例如面对基督教徒,圣母升天的信理可暂时搁置;那人会逐渐成长进入教会的信仰。对圣十字若望面言,这原则同样适用于陶成的过程。应给时间让人成长。圣十字若望逝世后编撰的圣人语录中,厄里叟神父说,他采用此一原则,要人以温和的心急切地致力成全。实在从未见过,对于天主的事能一蹴即成的。

  的确,圣十字若望是从天主的角度启迪成全的全部路程。在《黑夜》的开始,他形容天主有如一位慈母,以乳喂养婴儿,拥抱怀中,爱抚他。当孩子长大时,喂他吃饭,教他跑路……若瑟·文生神父发现一则至今仍不为人知的小轶事。当若望只有几个月大时,有一位小女孩与他分食母乳。她的母亲佳琳必须以乳养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她真是赤贫如洗,致使圣十字若望必须与另一位小孩分食奶水。小女孩的父亲表示,所有妇女中,他最欣赏佳琳,因为她极有品德。他还特别给她小费,希望自己的小女儿也吸吮一些她的慈善美德。多么感人的小轶事啊!这位母亲独自养育孩子,肩负何等的重担啊!圣十字若望形容天主好似温柔的母亲,我们认为必定来自他对自己母亲的反映。这是圣十字若望如何在著作中反映自己生活的一例:我们可称之为间接自传。

  我们谈到天主的工作是逐步渐进的。会父说:天主尊重我们的脚步。一般而言,天主从外在,多半有赖感官的地方着手,到了最后,则以超越感官的神秘向度取代。但天主是自由的,祂也可先赐予后来才要给的,或立即赐下一切。这里有一个圣十字若望特别留意的重要原则:我们绝不能把人挤入某系统内。有的人能如默观者般祈祷,却无法收敛心思。这样的无能不该被误认为没有祈祷能力!天主引导他们走另一条路。目击证人强调,十字若望对于尚未聆听即滔滔不休的神修指导者,深不以为然。因为发现天主如何在一个人身上工作才是必须的。

  最后,我重复已说过的:神修的道路上,急切希望前进和对个人须有的忍耐,其间的平衡来自顺从天主圣神和认真努力。因为,如圣人所言,希望一蹴即成的初学者须有节制。等到了黑夜的第二部分时,他们需要被推动向前迈进。